五月初七,深夜。
翰林院庶常馆,庶吉士官舍内。
二十八名庶吉士,有二十二人都未曾睡。
有人坐在点着三根蜡的书桌前奋笔疾书,有人站在后院内喃喃自语,还有人对着一棵树表情夸张地小声说话……
明日一大早,便轮到翰林侍读沈念来庶常馆为他们讲学。
这些人都准备与沈念大辩一场。
自百家议政后。
大明论辩之风复苏,学子们议政的兴趣甚浓。
而今这些庶吉士作为准官员,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都想与沈念道一道自己的治世救国梦。
这些人的年龄大多比沈念大,但在官场却都是雏儿。
初入仕途。
他们的仕途梦想几乎都是:致君尧舜,名垂青史。
然入仕一到三年后,大多数人的梦想都会变成:官场险恶,落袋为安。
每一届几乎都是如此。
当下,这些庶吉士们想在沈念面前彰显自己,还有一个原因。
留馆。
待结业后,一部分庶吉士能留馆成为翰林官,一部分庶吉士则会成为六科给事中、御史、六部主事、知州、推官等。
而仕途前景最光明的,便是成为翰林官。
沈念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
从隆庆五年的三甲进士,一跃成为当下正六品的翰林侍讲、天子近臣。
可谓是前途无量。
若能辩得沈念哑口无言或使得沈念夸赞自己一番,以后的仕途必将顺畅许多。
……
五月初八,四更天,庶吉士官舍。
在众庶吉士陆续起床之时,数名胥吏抬着数个大竹筐来到官舍庭院内。
竹筐之内,皆是粗布衣衫与布鞋。
庶吉士们起床后看到这一幕,纷纷面带疑惑。
就在这时。
身穿官服的沈念大步走了过来。
“学生参见沈教习!”庶吉士们纷纷拱手,齐声高呼道。
大多数庶吉士都比沈念的年龄大,但在官场,比的是官衔,是资历。
沈念看向众人,高声道:“诸位,此乃本官为你们准备的衣服,都换上吧,接下来的课,不在馆阁而在野。”
“不在馆阁而在野?”
庶吉士们望着竹筐里虽然干净但连他们的书童都不屑于穿的衣服,不由得有些发愣。
站在最前面的庶吉士张鼎思忍不住问道:“沈教习,不知穿此衣作甚?”
“稍后你们自会知晓!迅速换衣,然后于大门外集合,有不愿换者,递交一份离馆文书即可。”沈念面色严肃地说道,然后直接朝着外面走去。
庶吉士留馆与离馆,沈念拥有非常大的决定权。
当即。
庶吉士们纷纷换上粗布衣衫、穿上布鞋,然后朝着大门外走去。
……
片刻后,翰林院东门外。
八辆马车一字排开,停在外面。
沈念望着身穿粗布衣衫的庶吉士们高声道:“四人一辆马车,速速上车!”
旋即,庶吉士们迅速坐上马车,而沈念则坐上了最后一辆马车。
稍倾,八辆马车朝着长安街东行而去。
这时。
庶常馆的另外三位教习,申时行、王锡爵、汪镗出现在大门口,望向越行越远的八辆马车。
申时行轻捋胡须,笑着道:“这一招,恐怕也只有子珩能想出来,没想到陛下与四位阁老竟然全同意了!”
“哈哈,这招很另类,接下来这些人有苦吃了,待归来后,想必就老老实实的学习了!”汪镗说道。
王锡爵道:“要不咱们也去试一试?”
申时行听到此话,撇嘴道:“要去你去,老夫若去,他们若让做示范,那不是去丢人吗?”
说罢。
申时行望了望天上炽热的太阳,擦了擦脸上的汗珠,朝着前日刚放置上冰块的学士厅走去。
……
大半个时辰后。
八辆马车在数名锦衣卫的护卫下,一路向东,出了京师外城,拐弯转朝南行去。
马车内。
诸多庶吉士都是一脸迷惘,不知沈念到底要做什么。
而此刻。
沈念在马车内换了一件甚是宽松舒服的便服。
然后从一旁的锦盒里拿出阿吉为他准备的两大盘糕点与两碟干果,搭配着囊中的凉茶,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吃饱喝足,才有干劲。
转眼间,又过了大半个时辰。
八辆马车从宽敞的官道转到乡间小道,越走越偏。
不多时。
道路旁边便已全是金灿灿的麦田。
当下,正值农忙时期,麦田中随处可见弯腰收割麦子的农人。
又过了一刻钟,八辆马车终于停了下来。
在最前方一辆马车的前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板桥皇庄。
板桥乃是地名,因不远处有一座古桥而得名。
所谓皇庄,即皇帝的田地。
这些田地,属于皇帝私产,由内廷的宦官担任庄头,进行管理,不受地方官府干预,所得收成去除佃农的部分,全归内帑。
沈念下车之后,二十八名庶吉士也都纷纷下车。
这时。
一名中年宦官小跑来到沈念的面前,道:“沈侍读,昨日接到命令后,我们已经连夜安排好了!”
说罢。
中年宦官伸手指向摆在不远处田埂上的镰刀、扁担、箩筐、绳索等农具,还有十余头拉着平板车的黄牛。
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马庄头,做得漂亮。”
“列队!”沈念高喊道。
二十八名庶吉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即在沈念的面前站成了四列。
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然后看向众人。
“诸位,经内阁四位阁老特许,陛下批准,令本官为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为刈麦课。”
“接下来,你们将担负起收割一百亩麦田的任务,三日之内必须抢收完成,将麦子运送到前方五里外的打谷场,可各自为战,可团结协作,本官将根据你们的表现,计算考绩!”
之所以是一百亩。
是因一名青壮年农人一日最多能收割两亩,而这些人收割一亩多一点便已是极限。
沈念乃是以他们的极限为标准。
沈念望了一眼天上炽热的太阳。
“稍后,会有农人手把手教你们该如何做,然后待你们吃过一顿饱饭,正午时分,正式开始。”
“这三日,你们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这里进行,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沈念说完后,一众庶吉士都傻眼了。
站在距离沈念最近的庶吉士曹一鹏忍不住拱手道:“沈教习,不知我们犯了何错,竟要如此惩罚我们,往届庶吉士收割过麦子吗?如此简单的事情,你竟让我们来做,这……这算不算浪费时间,污辱我们这些人!”
大明的一些官员,将等级尊卑看得非常重要。
他们觉得,让一名庶吉士去割麦子,乃是一种污辱。
他们拼命读书,就是为了离开那片庄稼地。
沈念看向他,面色冰冷地说道:“若不愿做,递交离馆文书即可,当然,也可以趁着庶吉士的身份还未曾剥夺,上奏弹劾本官!”
“学生……学生不敢!”曹一鹏连忙拱手。
这时。
张嗣修突然开口道:“沈教习,学生觉得此举甚好,可锻炼我们的耐力,学生愿意做!”
张嗣修虽没有收割过麦子,但对自己充满自信,且很有兴趣尝试。
这时。
又有一名庶吉士开口道:“沈教习,您言为我们上刈麦课,不知您会不会呢?”
这群庶吉士,贼精贼精的,全都看向沈念。
沈念早已猜到会有此提问,申时行、王锡爵、汪镗三人也猜到了。
后者因不会而不敢来,而沈念却是在十七八岁练过的。
他父亲称割麦可以减轻压力,使得沈念连续三年在田间地头都割了连续五日的麦子。
当然,对于整日在私塾学习或上课的沈念来讲,确实减压。
沈念望着一群庶吉士想看他出丑的表情,笑着说道:“稍后,刈麦课开始后,我先为你们打个样儿!”
……
片刻后。
数名手速快、经验多的农人开始手把手地教这些庶吉士如何割麦以及使用各种农具。
庶吉士们都是聪明人,一点就懂,很快便觉得自己能够胜任。
近午时。
马庄头快步来到沈念面前,道:“沈教习,饭好了!”
沈念望了望天空中愈加炙热的太阳,朝着众庶吉士们喊道:“开饭!”
庶吉士们都甚是兴奋。
在庶常馆,光禄寺提供的伙食皆非常好,而今日要干体力活,伙食一定更好。
但当他们看到今日的午餐配置后,都不由得撇起嘴来。
一人两个野菜团,外加一碗已经放凉的面疙瘩汤。
且还不能多拿。
一向无酒肉不欢的冯梦祯端着一碗装有两个野菜团的粗瓷碗,望向发放午餐的农人。
“一点荤腥都没有吗?没荤腥哪有力气刈麦啊!”
这时。
一旁的马班头笑着道:“有,为了迎接诸位到来,我特令厨子在野菜团里放了猪油渣,好吃着呢!”
“真的?”
冯梦祯拿起野菜团咬了一口,顿时感到一股苦涩的味道充满口腔。
野菜团里没有野菜叶,全是野菜梗。
而猪油渣又非常油腻,使得味道非常古怪。
就在冯梦祯想要将其吐出来时,突然看到沈念出现在他的面前。
冯梦祯无奈,硬是咬着牙吃了下去。
他在别的庶吉士面前,又直又狂又傲,但在沈念面前,却无一丝脾气。
“诸位,最好都咽下去,不然下一顿饭便到天黑了!”
沈念说完后,找到一处树荫,躺在一张大椅上。
他吃过糕点和干果,喝过了凉茶,根本不饿,待饿了可以去马车继续吃。
他是让这些人来吃苦的,而自己没必要吃苦。
沈念让庶吉士们来此割麦。
并非为了惩罚他们,让他们当苦力,或是告知他们粮食得来不易。
而是想让他们感受一番佃农的辛苦,顺便让这些眼高于顶的庶吉士学会团结协作,不然接下来的课没法上。
……
很快,到了正午。
庶吉士们皆手持镰刀,腰间挂竹笼,准备就绪。
镰刀用来割掉麦秆与麦穗,然后麦秆捆扎成麦束,麦穗放入竹笼之中。
待竹笼的麦穗装满以后,便倒在田埂的牛车上,然后拉到打谷场。
麦束则是装入竹编的深箩筐中,用扁担挑到打谷场旁,堆积成麦垛,作为烧火的引物。
与此同时。
沈念也手持镰刀,腰间挂上了竹笼。
他高声道:“有没有自认割麦厉害的,站出来两个与我比一比!”
几乎眨眼间,两名庶吉士站了出来。
一个是汤显祖,一个是李植。
这二人敢站出来,显然有过割麦经验。
当即,三人分别站在三垄紧邻着的麦田前。
正前方五十步标有记号,从那里率先回到原点者,便是胜者。
一旁的包庄头高声喊道:“开始!”
顿时,汤显祖与李值迅速弯腰,割起麦子。
唰!唰!唰!
沈念面带微笑地望着他们。
二人的姿势很标准,但却非常不熟练,使得速度很慢。
沈念让了二人十息后,腰往下一弯,开始动手。
哗啦!哗啦!哗啦!
沈念一手捋过麦穗,一手使用镰刀将麦穗全都收割到竹笼中,然后手往下一压,将麦秸杆从根部切断,捆成一团。
动作非常丝滑!
唰!唰!唰!
不多时,沈念便迅速超过二人,然后肉眼可见地不断拉开距离。
一群庶吉士看得一愣一愣的。
没想到沈念作为一名商人之子,从小也是养尊处优,竟还学过这个。
本来想笑话沈念的庶吉士,显然是要失望了。
很快。
沈念便收割到了包庄头标记处,然后迅速回头,将麦穗与麦秸全都带回田埂上。
“怎么样,有比我还厉害的吗?我能教你们刈麦吗”沈念挺着胸膛说道。
众庶吉士虽感觉自己没有沈念厉害,但还是有所不服气。
当即便手持镰刀进入麦地,迅速收割起来。
收麦,看似简单。
实则熟才能生巧,不熟只能慢慢来。
众庶吉士下手后,发现他们比汤显祖与李植的速度都要差远了。
不到片刻,便有人割伤了手。
不到一刻钟,便有两名庶吉士累得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此刻,正是燥热之时。
不做事都能出一身汗,更何况还要卖力气割麦。
约大半个时辰后。
二十八名庶吉士全都坐在麦地里气喘吁吁,俨然是都干不动了。
他们望着沈念轻蔑的眼神,不多时又有了动力。
冯梦祯、庄履丰、汤显祖、张嗣修、吕兴周等人挥不动镰刀后,当即选择聚而开会,商量对策。
这就是他们能成为进士,成为庶吉士的原因。
当发现体力难以维持后,便立即开始动脑子。
大约一刻钟后。
众庶吉士们再次行动起来。
这一次,有人负责捆扎,有人负责收割,有人负责运送,还有人负责送水,然后再轮换,使得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
黄昏,太阳逐渐落山,天色渐渐变暗。
众庶吉士因体力有限,速度全都慢了下来,更有甚者坐在地上,根本站不起来。
天气的炎热,麦芒的针刺感,挥动镰刀的疲惫感,浑身上下的汗臭味,已使得一些庶吉士到了崩溃的边缘。
沈念环顾四周,以为众人都已停下来时,麦田深处再次传来镰刀割麦子的声音。
与此同时,伴随着的还有一首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念诗者正是汤显祖,念的是白居易的《观刈麦》。
他高声道:“诸位,趁着天凉我们还能多干一些,不然定然完不成任务!”
这首诗使得一些庶吉士再次动了起来。
一边劳作,一边吟诵着: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词在科举之中,乃是小道,但却有补给气力之功效。
而在众人吟诵这首诗的同时,也有人靠念着“沈扒皮,沈扒皮”支撑自己继续干下去。
翰林院庶常馆,庶吉士官舍内。
二十八名庶吉士,有二十二人都未曾睡。
有人坐在点着三根蜡的书桌前奋笔疾书,有人站在后院内喃喃自语,还有人对着一棵树表情夸张地小声说话……
明日一大早,便轮到翰林侍读沈念来庶常馆为他们讲学。
这些人都准备与沈念大辩一场。
自百家议政后。
大明论辩之风复苏,学子们议政的兴趣甚浓。
而今这些庶吉士作为准官员,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都想与沈念道一道自己的治世救国梦。
这些人的年龄大多比沈念大,但在官场却都是雏儿。
初入仕途。
他们的仕途梦想几乎都是:致君尧舜,名垂青史。
然入仕一到三年后,大多数人的梦想都会变成:官场险恶,落袋为安。
每一届几乎都是如此。
当下,这些庶吉士们想在沈念面前彰显自己,还有一个原因。
留馆。
待结业后,一部分庶吉士能留馆成为翰林官,一部分庶吉士则会成为六科给事中、御史、六部主事、知州、推官等。
而仕途前景最光明的,便是成为翰林官。
沈念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
从隆庆五年的三甲进士,一跃成为当下正六品的翰林侍讲、天子近臣。
可谓是前途无量。
若能辩得沈念哑口无言或使得沈念夸赞自己一番,以后的仕途必将顺畅许多。
……
五月初八,四更天,庶吉士官舍。
在众庶吉士陆续起床之时,数名胥吏抬着数个大竹筐来到官舍庭院内。
竹筐之内,皆是粗布衣衫与布鞋。
庶吉士们起床后看到这一幕,纷纷面带疑惑。
就在这时。
身穿官服的沈念大步走了过来。
“学生参见沈教习!”庶吉士们纷纷拱手,齐声高呼道。
大多数庶吉士都比沈念的年龄大,但在官场,比的是官衔,是资历。
沈念看向众人,高声道:“诸位,此乃本官为你们准备的衣服,都换上吧,接下来的课,不在馆阁而在野。”
“不在馆阁而在野?”
庶吉士们望着竹筐里虽然干净但连他们的书童都不屑于穿的衣服,不由得有些发愣。
站在最前面的庶吉士张鼎思忍不住问道:“沈教习,不知穿此衣作甚?”
“稍后你们自会知晓!迅速换衣,然后于大门外集合,有不愿换者,递交一份离馆文书即可。”沈念面色严肃地说道,然后直接朝着外面走去。
庶吉士留馆与离馆,沈念拥有非常大的决定权。
当即。
庶吉士们纷纷换上粗布衣衫、穿上布鞋,然后朝着大门外走去。
……
片刻后,翰林院东门外。
八辆马车一字排开,停在外面。
沈念望着身穿粗布衣衫的庶吉士们高声道:“四人一辆马车,速速上车!”
旋即,庶吉士们迅速坐上马车,而沈念则坐上了最后一辆马车。
稍倾,八辆马车朝着长安街东行而去。
这时。
庶常馆的另外三位教习,申时行、王锡爵、汪镗出现在大门口,望向越行越远的八辆马车。
申时行轻捋胡须,笑着道:“这一招,恐怕也只有子珩能想出来,没想到陛下与四位阁老竟然全同意了!”
“哈哈,这招很另类,接下来这些人有苦吃了,待归来后,想必就老老实实的学习了!”汪镗说道。
王锡爵道:“要不咱们也去试一试?”
申时行听到此话,撇嘴道:“要去你去,老夫若去,他们若让做示范,那不是去丢人吗?”
说罢。
申时行望了望天上炽热的太阳,擦了擦脸上的汗珠,朝着前日刚放置上冰块的学士厅走去。
……
大半个时辰后。
八辆马车在数名锦衣卫的护卫下,一路向东,出了京师外城,拐弯转朝南行去。
马车内。
诸多庶吉士都是一脸迷惘,不知沈念到底要做什么。
而此刻。
沈念在马车内换了一件甚是宽松舒服的便服。
然后从一旁的锦盒里拿出阿吉为他准备的两大盘糕点与两碟干果,搭配着囊中的凉茶,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吃饱喝足,才有干劲。
转眼间,又过了大半个时辰。
八辆马车从宽敞的官道转到乡间小道,越走越偏。
不多时。
道路旁边便已全是金灿灿的麦田。
当下,正值农忙时期,麦田中随处可见弯腰收割麦子的农人。
又过了一刻钟,八辆马车终于停了下来。
在最前方一辆马车的前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板桥皇庄。
板桥乃是地名,因不远处有一座古桥而得名。
所谓皇庄,即皇帝的田地。
这些田地,属于皇帝私产,由内廷的宦官担任庄头,进行管理,不受地方官府干预,所得收成去除佃农的部分,全归内帑。
沈念下车之后,二十八名庶吉士也都纷纷下车。
这时。
一名中年宦官小跑来到沈念的面前,道:“沈侍读,昨日接到命令后,我们已经连夜安排好了!”
说罢。
中年宦官伸手指向摆在不远处田埂上的镰刀、扁担、箩筐、绳索等农具,还有十余头拉着平板车的黄牛。
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马庄头,做得漂亮。”
“列队!”沈念高喊道。
二十八名庶吉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即在沈念的面前站成了四列。
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然后看向众人。
“诸位,经内阁四位阁老特许,陛下批准,令本官为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为刈麦课。”
“接下来,你们将担负起收割一百亩麦田的任务,三日之内必须抢收完成,将麦子运送到前方五里外的打谷场,可各自为战,可团结协作,本官将根据你们的表现,计算考绩!”
之所以是一百亩。
是因一名青壮年农人一日最多能收割两亩,而这些人收割一亩多一点便已是极限。
沈念乃是以他们的极限为标准。
沈念望了一眼天上炽热的太阳。
“稍后,会有农人手把手教你们该如何做,然后待你们吃过一顿饱饭,正午时分,正式开始。”
“这三日,你们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这里进行,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沈念说完后,一众庶吉士都傻眼了。
站在距离沈念最近的庶吉士曹一鹏忍不住拱手道:“沈教习,不知我们犯了何错,竟要如此惩罚我们,往届庶吉士收割过麦子吗?如此简单的事情,你竟让我们来做,这……这算不算浪费时间,污辱我们这些人!”
大明的一些官员,将等级尊卑看得非常重要。
他们觉得,让一名庶吉士去割麦子,乃是一种污辱。
他们拼命读书,就是为了离开那片庄稼地。
沈念看向他,面色冰冷地说道:“若不愿做,递交离馆文书即可,当然,也可以趁着庶吉士的身份还未曾剥夺,上奏弹劾本官!”
“学生……学生不敢!”曹一鹏连忙拱手。
这时。
张嗣修突然开口道:“沈教习,学生觉得此举甚好,可锻炼我们的耐力,学生愿意做!”
张嗣修虽没有收割过麦子,但对自己充满自信,且很有兴趣尝试。
这时。
又有一名庶吉士开口道:“沈教习,您言为我们上刈麦课,不知您会不会呢?”
这群庶吉士,贼精贼精的,全都看向沈念。
沈念早已猜到会有此提问,申时行、王锡爵、汪镗三人也猜到了。
后者因不会而不敢来,而沈念却是在十七八岁练过的。
他父亲称割麦可以减轻压力,使得沈念连续三年在田间地头都割了连续五日的麦子。
当然,对于整日在私塾学习或上课的沈念来讲,确实减压。
沈念望着一群庶吉士想看他出丑的表情,笑着说道:“稍后,刈麦课开始后,我先为你们打个样儿!”
……
片刻后。
数名手速快、经验多的农人开始手把手地教这些庶吉士如何割麦以及使用各种农具。
庶吉士们都是聪明人,一点就懂,很快便觉得自己能够胜任。
近午时。
马庄头快步来到沈念面前,道:“沈教习,饭好了!”
沈念望了望天空中愈加炙热的太阳,朝着众庶吉士们喊道:“开饭!”
庶吉士们都甚是兴奋。
在庶常馆,光禄寺提供的伙食皆非常好,而今日要干体力活,伙食一定更好。
但当他们看到今日的午餐配置后,都不由得撇起嘴来。
一人两个野菜团,外加一碗已经放凉的面疙瘩汤。
且还不能多拿。
一向无酒肉不欢的冯梦祯端着一碗装有两个野菜团的粗瓷碗,望向发放午餐的农人。
“一点荤腥都没有吗?没荤腥哪有力气刈麦啊!”
这时。
一旁的马班头笑着道:“有,为了迎接诸位到来,我特令厨子在野菜团里放了猪油渣,好吃着呢!”
“真的?”
冯梦祯拿起野菜团咬了一口,顿时感到一股苦涩的味道充满口腔。
野菜团里没有野菜叶,全是野菜梗。
而猪油渣又非常油腻,使得味道非常古怪。
就在冯梦祯想要将其吐出来时,突然看到沈念出现在他的面前。
冯梦祯无奈,硬是咬着牙吃了下去。
他在别的庶吉士面前,又直又狂又傲,但在沈念面前,却无一丝脾气。
“诸位,最好都咽下去,不然下一顿饭便到天黑了!”
沈念说完后,找到一处树荫,躺在一张大椅上。
他吃过糕点和干果,喝过了凉茶,根本不饿,待饿了可以去马车继续吃。
他是让这些人来吃苦的,而自己没必要吃苦。
沈念让庶吉士们来此割麦。
并非为了惩罚他们,让他们当苦力,或是告知他们粮食得来不易。
而是想让他们感受一番佃农的辛苦,顺便让这些眼高于顶的庶吉士学会团结协作,不然接下来的课没法上。
……
很快,到了正午。
庶吉士们皆手持镰刀,腰间挂竹笼,准备就绪。
镰刀用来割掉麦秆与麦穗,然后麦秆捆扎成麦束,麦穗放入竹笼之中。
待竹笼的麦穗装满以后,便倒在田埂的牛车上,然后拉到打谷场。
麦束则是装入竹编的深箩筐中,用扁担挑到打谷场旁,堆积成麦垛,作为烧火的引物。
与此同时。
沈念也手持镰刀,腰间挂上了竹笼。
他高声道:“有没有自认割麦厉害的,站出来两个与我比一比!”
几乎眨眼间,两名庶吉士站了出来。
一个是汤显祖,一个是李植。
这二人敢站出来,显然有过割麦经验。
当即,三人分别站在三垄紧邻着的麦田前。
正前方五十步标有记号,从那里率先回到原点者,便是胜者。
一旁的包庄头高声喊道:“开始!”
顿时,汤显祖与李值迅速弯腰,割起麦子。
唰!唰!唰!
沈念面带微笑地望着他们。
二人的姿势很标准,但却非常不熟练,使得速度很慢。
沈念让了二人十息后,腰往下一弯,开始动手。
哗啦!哗啦!哗啦!
沈念一手捋过麦穗,一手使用镰刀将麦穗全都收割到竹笼中,然后手往下一压,将麦秸杆从根部切断,捆成一团。
动作非常丝滑!
唰!唰!唰!
不多时,沈念便迅速超过二人,然后肉眼可见地不断拉开距离。
一群庶吉士看得一愣一愣的。
没想到沈念作为一名商人之子,从小也是养尊处优,竟还学过这个。
本来想笑话沈念的庶吉士,显然是要失望了。
很快。
沈念便收割到了包庄头标记处,然后迅速回头,将麦穗与麦秸全都带回田埂上。
“怎么样,有比我还厉害的吗?我能教你们刈麦吗”沈念挺着胸膛说道。
众庶吉士虽感觉自己没有沈念厉害,但还是有所不服气。
当即便手持镰刀进入麦地,迅速收割起来。
收麦,看似简单。
实则熟才能生巧,不熟只能慢慢来。
众庶吉士下手后,发现他们比汤显祖与李植的速度都要差远了。
不到片刻,便有人割伤了手。
不到一刻钟,便有两名庶吉士累得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此刻,正是燥热之时。
不做事都能出一身汗,更何况还要卖力气割麦。
约大半个时辰后。
二十八名庶吉士全都坐在麦地里气喘吁吁,俨然是都干不动了。
他们望着沈念轻蔑的眼神,不多时又有了动力。
冯梦祯、庄履丰、汤显祖、张嗣修、吕兴周等人挥不动镰刀后,当即选择聚而开会,商量对策。
这就是他们能成为进士,成为庶吉士的原因。
当发现体力难以维持后,便立即开始动脑子。
大约一刻钟后。
众庶吉士们再次行动起来。
这一次,有人负责捆扎,有人负责收割,有人负责运送,还有人负责送水,然后再轮换,使得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
黄昏,太阳逐渐落山,天色渐渐变暗。
众庶吉士因体力有限,速度全都慢了下来,更有甚者坐在地上,根本站不起来。
天气的炎热,麦芒的针刺感,挥动镰刀的疲惫感,浑身上下的汗臭味,已使得一些庶吉士到了崩溃的边缘。
沈念环顾四周,以为众人都已停下来时,麦田深处再次传来镰刀割麦子的声音。
与此同时,伴随着的还有一首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念诗者正是汤显祖,念的是白居易的《观刈麦》。
他高声道:“诸位,趁着天凉我们还能多干一些,不然定然完不成任务!”
这首诗使得一些庶吉士再次动了起来。
一边劳作,一边吟诵着: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词在科举之中,乃是小道,但却有补给气力之功效。
而在众人吟诵这首诗的同时,也有人靠念着“沈扒皮,沈扒皮”支撑自己继续干下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