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之地 第二十二章:国破家亡

小说:落脚之地 作者:汪楚怀 更新时间:2025-07-18 13:59:0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个人武力值最高的皇帝。

  牛角镇铁匠刘家的第三子刘裕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个霸气名字。

  乱世出英雄,军人地位最高,巴东首富第三子选择弃商从军。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是五千年战争史,开疆扩土,分分合合,不是在统一全国连年征伐,就是在休养生息准备打仗,和平永远是暂时的。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推翻封建王朝进入现代文明民主时期的中国也在连年征伐,打仗不休,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直奉大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南昌起义,围剿红军。

  西安事变后,国内围剿红军刚结束时,却迎来百年中国最严重的外敌入侵,日军从中国华北向南挺进,又从中国东部上海直接登陆,向北挺进。华北日军和华中日军南北对进,准备会师,一统中国。

  国破家亡的百年最危急时刻来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从中国东北正式入侵中国华北,攻陷占领中国北方重要城市北平和天津,开始向南推进。

  1937年8月9日,驻中国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军官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兴藏驾驶军用汽车强行冲击上海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国民党士兵当场击毙,二名违法擅闯的日本军人当场死亡。

  日本陆战队二名官兵擅闯中国军用机场被当场击毙发生后,上海国民党官员当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此事件。

  但驻上海日军却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上海虹口和杨树浦地区,拆除淞沪长江出海口的中国国民党军事设施。

  上海是中国领土,何况远东第一大城市内还有英法美等多国国际租界,岂能独尊日本一家,如此丧权辱国的荒唐要求被上海当局严厉拒绝。

  被拒绝后,日本军方统帅部迅速集结二十多万本土日军,准备派遣赴华,海运直接登陆中国上海。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3000人的驻华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驻防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并在日本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

  8月14日,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统辖组织上海境内所有中国武装力量,负责反击虹口杨树浦的日军。

  苏浙边区所有中国军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

  8月15日,日本本土统帅部下达向中国上海派遣支援的命令,派遣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下辖第3师团、第9师团、第11师团,共约7万人,立刻从日本本土港口出发,海运登陆中国上海,支援虹口的日本驻军。

  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也预测到:日本本土会海运增兵支援势单力薄的上海日军陆战队。蒋委员长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中国临战地区划分为5个战区,这天中方停止进攻,等待蒋的国际社会调停结果。

  沪杭地区是第3战区,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命脉,离首都南京近在咫尺,上海如果失守,南京就危在旦夕,政府就要提前做好迁都的准备。蒋任命嫡系爱将陈诚为第3 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调集华中中国主力部队,迅速占领日军驻上海淞沪地区的海军基地,提前防止日本海运援军登陆。

  相比较中国军队落后装备,日本的海军和空军拥有绝对优势,所以占领日军驻沪海军基地非常棘手关键,提前摧毁日本本土援军的登陆点是第3战区的当务之急。

  8月16日,蒋希望国际社会干预日军在上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美英法也答应提出调停,蒋当天下令中方全线停止进攻。这道命令让高歌猛进已将残余日军压缩在虹口狭窄地带的中国军队进攻戛然而止。

  15日和16日二天中方军队主动停战,让龟缩的驻沪日军得到宝贵的二天喘息机会,日军抓紧时间加固陆地工事,与吴淞口江面军舰构筑起铜墙铁壁的死亡屏障,而日本本土的三个甲等师团共7万士兵已经出发了二天。

  日军根本不理会国际社会调停,支援拯救驻沪日军陆战队是头等大事。

  国际社会谴责,再谴责,只有蒋和国民党外交官们真当一回事,殊不知1932年日军侵占东北三省时,国际社会也是谴责再谴责,也还是没有阻止日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书呆子遇到日本武士道精神,决心斗志上就输一大截。

  8月17日,陈诚命令第9集团军第87师第88师向日军海军基地方向发起猛攻,3000日军海军陆战队顽强抵抗待援。

  8月19日,从西安赶到上海的宋希濂第36师加入第87师和第88师阵线,联合攻入汇山码头,第36师第2营300余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与日军展开刺刀白刃战,不料被日军坦克堵塞在路口,遭到坦克机枪扫射,全部牺牲。

  8月22日,日本派遣的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不寻求运兵船靠岸登陆,直接换乘小舰艇登陆。

  8月23日,日本派遣军的二个师团在军舰和飞机的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当日早晨在川沙河口和吴淞一带强行登陆成功。午后川沙失守,日军直逼罗店镇。这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中国军队连防御战壕都来不及修筑,只能肉搏抵抗日军进攻。

  总兵力陡然上升的上海日军开始横扫中国第9集团军。

  虽然中国第9集团军有三个师是全德械装备,个人武器装备与日本士兵旗鼓相当,但中方单兵素质与日本甲等士兵训练有素相差甚远:1.射击准度,日军三八大盖一响,百发百中,弹无虚发;2.拼刺刀,从小练习剑道的日军士兵白刃战,熟练敏捷,且营养充足力气大,明显优于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以一敌三;3.长期受到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熏陶,日本士兵意志力坚强,宁死不降,自杀殉道。

  淞沪战场中对中国军队威胁最大的是日本陆军配置的大量重炮,如150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还有240毫米榴弹炮,以及305毫米榴弹炮,305毫米榴弹炮的发射半径能达到二十公里,从虹口发炮可以打到浦西外滩,中国军队的永久性坚固工事根本无法抵御日军的240毫米榴弹炮和305毫米榴弹炮的炮击!中国军队都是100毫米以下的榴弹炮和山地跑。

  日军每一个小分队的迫击炮操作非常也熟练,击中目标的准确度极高,每五人就拥有一名优秀的迫击炮炮手,一个炮手发炮能阻挡住中国军队一个排的进攻。

  日本派遣军陆续抵达的三个师团编制上也明显比中国军队立体化,更加高效。每个师团约2.2万人,下辖2个旅团(共4个步兵联队)以及附加的骑兵、炮兵、工兵、通讯兵、坦装甲兵、辎重联队,功能齐全,配合默契。

  中日双方的坦克飞机军舰等重型武器上存在极大悬殊:中国国民党现有飞机400余架,只有300架能用于空战,全是进口于欧美,没有一架是中国兵工厂自主制造的;而日本现役执勤作战飞机3000架,绝大部分是日本本土企业生产制造的,以三菱为首的日本重工企业,每年以1000架军用飞机产量翻倍递增生产;日本已经能自主生产航空母舰和巨型战列舰,日本‘长门’号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为410毫米,射击半径覆盖整个上海城区,但日本没有出动航母和战列舰前往上海附近海域作战,认为中国海军太薄弱,就出动第3舰队,由29艘舰船构成,有老掉牙的‘出云’号巡洋舰,‘出云’号是1909年日俄战争时的军舰。

  而淞沪会战时中国参战军舰总吨位为9088吨,不如日本一艘‘出云’巡洋舰的吨位(约1万吨),日本海军根本就没把上海的中国海军当对手。

  日本空军飞机很快占据上海的制空权,频繁轰炸上海的军事堡垒和重要工厂,上海浦东三林堂的淬火玻璃厂和淬火面粉厂也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被迫全面停产,8月14日起,刘悟透就迅速把浦东工厂员工和重要设备船运至汉口。

  8月底,7万日军凭借海陆空重型武器的巨大优势和极强的单兵训练素质,开始势不可挡全面反攻30多万的中国军队,在305毫米榴弹炮和无数迫击炮的轰炸下,招架不住的中国军队开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第十八军第583团第3营500官兵,浴血奋战二昼夜,几乎全部牺牲。

  9月初,蒋发现淞沪地区7万日军所向披靡,上海不保,他又紧急号召全国各地军队火速前来上海支援。

  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湘军、桂军、皖军、赣军、粤军、西北军、东北军,约70个师,共80万官兵,陆续赶赴上海地区,希望能以兵力人数优势压制住武器装备优势的7万日军。

  病急乱投医,此时的老蒋认为上海战区的日军只有7万人,无法分兵,如果集合中国优势兵力,也能快速围歼狭窄地区内的这股日军,蒋就把守备杭州湾北岸10万兵力的张发奎第8集团军也调到淞沪战场加强进攻日本派遣军三个师团。

  日本统帅部见主场作战的30万中方军队陡然增加至70个师80万人,担忧淞沪3个师团7万人的日军会吃亏,就又派遣本土日军第101师团、第9师团、第13师团赶赴中国上海支援华中日军,三个新派遣师团于9月底成功登陆上海。

  日本统帅部又从中国华北战场抽调日军部队沿海船运,增援上海华中日军。

  到10月初,日军在上海地区总兵力人数达到26万,而且都是训练有素的甲等精锐师团。在10月份,双方激战整整三十天,互不后退,挖深壕准备持续僵持对峙,奉陪到底,不决雌雄,誓不罢休。炮击白刃厮杀和飞机轰炸惨不忍睹,尸体堆积成山。赶赴的5万川军全军覆没,湘军也打成光杆司令,国民党中央军主力伤亡惨重。

  战斗力较强的桂军第21集团军于1937年10月奔赴淞沪战场,在蕴藻浜战斗中,第21集团军四个师约4万人发起冲锋反攻,但因日方防线平均每17米就配备有一门火炮,且有240毫米榴弹炮和军舰舰炮支援,射程二十公里以内,而桂军的炮弹射程只有日军的四分之一,火炮数量更是只有日军的十分之一,双方根本无法近距离枪战。

  桂军单兵素质也不比日军士兵差,但此时双方对抗完全被远距离火炮主宰。

  在日军狂轰滥炸下,无法近身肉搏枪战的桂军4个师伤亡惨重,后续2个桂军接防也无济于事,6万精锐桂军被日军大炮轰死近5万,幸存万余桂军在大撤退时退至浙江修整。

  尽管华中日军在火炮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中方援军正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赶赴淞沪战场,滇军、黔军、西北军,都在路上急行军,导致中日双方激战至11月初,双方势均力敌,日军在壕沟阵地战中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未能占领整个上海,而且付出重大代价。

  26万华中日军突然发现杭州湾北岸中国守军兵力空虚,这里是80万淞沪中方主力的侧翼,如果日军分兵登陆,前后夹击,就能包围淞沪地区的中国军队,上海地区的中国主力必败无疑。

  天赐良机,稍纵即逝。11月5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利用大雾大潮天气作掩护,秘密迂回在杭州湾的全公亭和金山咀登陆,对淞沪战场的几十万中国军队实现战略包围。

  11月6日,华中日军第10集团军的二个师团共5万人占领杭州湾金山,向上海方向推进,力图合围形成铁桶阵,重炮加飞机准备全歼中国主力部队。

  前后夹击,全军覆没,危在旦夕。11月8日,蒋被迫放弃上海,下令淞沪地区中国所有军队全线迅速撤退。

  在撤退命令下达后,由于中国多数军队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匮乏,撤退命令依赖人工传递,多数部队未能及时接收到指令。日军通过空中侦察精准轰炸交通节点,加剧混乱。

  撤退通道堵塞严重,仅有的苏沪公路和铁路遭到日本飞机持续轰炸,几十万撤退军民拥挤在狭窄道路上,步行速度每日10公里。

  广西第20军从贵州省步行37天于11月6日才抵达到上海前线,此时淞沪会战接近尾声,又紧急撤退,在拥挤的道路中,人生地不熟的第20军完全丧失编队组织指挥。

  中国大军从淞沪战场往苏州无锡方向撤退,原计划依托吴福线和锡澄线工事进行阻击,但混凝土掩体因水泥钢筋质量低劣,日军305毫米榴弹炮一轰一炸,就崩溃成渣,根本没有防御功能,换防部队被迫放弃吴福线和锡澄线。

  一个几十万大军参加的大规模往西撤退行动,南京统帅部事先竟然没有提前规划路线,11月5日前,淞沪地区作战的各地方军队都没有备案计划过任何紧急转移的部署,导致在11月5日后,幸存的几十万中国军队都猝不及防,慌了阵脚,也没沿路设防,只知道逃跑。

  一系列因素叠加,导致淞沪中国军队大规模撤退变成大溃败,毫无章法秩序,慌乱逃命中,中国军队士气尽失,日军趁机持续尾随歼国军有生力量。这场大溃退的损失比此前在淞沪战区硬碰硬的损失还大。

  淞沪会战结束后,苏州沦陷前,中国军队伤亡30万人,日军伤亡4万人。

  11月9日,华中日军占领淞江。11月12日,日军占领整个上海。

  至此,耗时三个月双方总投入100万兵力的淞沪会战结束。

  这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战胜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强有力证明中国依然是一个弱国,依然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世界典范。

  鉴于中国南京政府总是防内大于防外,总是围剿工农红军,总是勒索四大家族以外的中国民族企业,1935年初,刘邦就把浦东‘汉朝公司’总部迁徙到香港。

  从上海浦东及时逃回武汉汉口的刘悟透听到上海失守的消息后,他没有叱骂日军的侵略,而是臭骂南京国民政府,大骂四大家族:“南京政府里都是一群沾亲带故中饱私囊的小人,不败才怪!南京也保不住了!10年前老子在浦东开办飞机制造厂如果得到批准,现在不也制造生产出几百架轰炸机,上海岂会失守?”

  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从经济角度分析,铁匠也悟透出上海沦陷的根源: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日本始终不敢招惹美国和苏联,他们也怕武器更先进石油更多的工业强国;中国需要是像日本三菱/德国克虏伯/美国洛克马汀的工业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而不是垄断进口柴油代理法国香水的买办商行。

  国破家亡,呕心沥血贷款投资的浦东三林堂面粉厂和玻璃厂被炸成废墟,国破家亡,刘悟透恨铁不成钢,他要是这个国家的话事人该多好!以自己的理念和手段弥合中国各方分歧,健康中国的经济结构,精兵简政,民主清廉,重振中华,绝对不亚于日本的明治维新。

  日本华中方面军势不可挡,上海沦陷,近在咫尺的南京也大势已去,沦陷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

  日军也将控制长江中下游,武汉也危险,身在武汉的刘悟透意识到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就准备把汉口的几家淬火工厂搬迁回牛角镇。

  1937年年底,湖北企业家刘悟透就快速启动,把汉口的几家工厂暂时搬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巴东县牛角镇,牛角镇置身崇山峻岭中,只有哭河一条水运通道,陆路交通闭塞,日军的坦克飞机军舰都难以到达,很适合隐蔽发展。

  淞沪会战大溃退后,23万日军倾巢出动,马不停息猛扑向近在咫尺的南京。日本华中方面军剑指中国首都南京。

  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日军华中方面军开始扫清南京外围城市。

  1937年12月1日,日本统帅部下达华中日军海陆空协同配合分三路合围中国首都南京,以震慑打击全中国的抗日士气。当天,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南京保卫战开始。

  日本华中方面军乘中国军队溃退之机,海陆空分三路向南京进逼。

  其中,一路以第11、第13、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两侧,进攻无锡、常州、丹阳、镇江、句容;一路以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进攻苏州、无锡、金坛,向南京挺进;一路以第10军所部,占领嘉兴、吴兴,经宜兴、溧阳、溧水,直扑南京,并以第18师团占广德、宁国(宣城),攻芜湖,以国崎支队进攻江北浦口,切断南京方面中国守军的退路。

  在南京统帅部最后一次会议上,蒋委员长表示应防守南京。当问到由谁负责时,唐生智自告奋勇,并向委员长保证做到“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蒋的命令决不撤退。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军事委员会迁往武汉。 11月22日,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侨民成立了国际安全区,他们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设立一个给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区。

  11月24日,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到任后,尽量要求增加兵力。蒋把可以调得动的兵力即调来防守南京。其中多是从淞沪撤下来的部队,共有10多万人, 包括叶肇第66军、王敬久第71军、孙元良第72军、俞济时第74军、宋希濂第78军、邓龙光第83军、徐源泉第2军团,以及教导总队、宪兵团等。

  此外,顾祝同第三战区部队也在皖南地区予以策应配合。唐生智为表示“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将下关至浦口间的渡轮和各种船只全部撤离,禁止任何部队由下关渡江北撤。

  12月2日,中国国民党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江阴水战中被全数击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卫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12月8日。蒋介石夫妇和军事顾问乘坐飞机离开南京去重庆,首都党政机关人员已经撤退到长沙武汉重庆三地,留下9万军人驻守,70万本地居民也愿意留下坚守金陵城。

  很明显,南京城9万守军难以抵抗海陆空武器精良的23万日本华中方面军,蒋实质上已经放弃首都南京。

  12月13日,日军渡过秦淮河,从中华门攻入南京城,南京沦陷。

  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在城区进行长达六周的有组织预谋的大屠杀,兽性爆发,烧杀淫劫,无恶不作,骇人听闻,手段前所未有残忍,军官进行百人斩杀人比赛,大量战俘和平民惨遭杀害,遇难总人数超过30万。

  南京日军从下关派出运煤车,到南京的大街小巷和附近村庄抓回许多妇女,然后将每个妇女分配给10名日本士兵,任凭士兵奸淫凌辱,稍有不服者,当场捅死,日本官兵在南京城内肆意蹂躏女性,一些被摧残后的女性被残忍破坏人体器官,弃尸街头。

  南京日军系统性屠杀更加惨绝人寰,在草鞋峡,5.7万国军战俘与平民被集中于几处万人坑前,然后,被日军机枪扫射,再推入万人坑用汽油焚烧。在鱼雷营,9000余中国军民惨遭日军士兵刺刀挑杀。在中山码头,上万未乘船逃出的难民被日军赶到长江边,进行无差别射杀,尸体堵塞长江航道。

  国军军官廖耀湘抓住一块木板,死里逃生渡过长江,才捡回一条命。

  南京沦陷后,国际安全区委员会和各国驻华大使不断致信在南京的日本外交官,抗议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抗议信中列举了大量日军零散屠杀的暴行。日军在安全区内日复一日的零散屠杀,在占领南京后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除了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之外,许多平民百姓也在长达数周的零散屠杀中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

  最终保守统计:日军在南京6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30万有余。

  落后就要挨打!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只承认这一条从古至今的铁血法则,昏睡的东方雄狮至今尚未打醒。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很快被曝光,震惊全世界,各国各地报纸争相报道。美国加州的刘秀,香港的刘邦,汉口的刘悟透,陕北的八路军,牛角镇的乡亲们,全球每个角落的华人华侨,都看报纸得知,瞠目结舌发现地大物博的中国百年至今仍然一个体质孱弱的东亚病夫,没有坦克飞机航母战列舰甚至炼油厂的落后中国根本不是工业强国日本的对手。

  在美国加州文森特钢铁厂办公室里的刘秀,手拿报纸,沉默走到窗口,远望太平洋对岸的东方,感触万千,国破家亡时,他想回家乡抗日。

  东方大国的首都被岛国蛮族大屠杀死亡30万军民,中华民族灭亡在即,这是五千年中华历史从未有过的悲剧,汉唐先祖们竟没想到后代子孙竟如此打败战,百年中国防内大于防外的耻辱达到极点。

  谴责再谴责!呼吁再呼吁!和平再和平!

  南京大屠杀后,中国国民党外交官们全世界恳请乞求国际社会同情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快捐钱或出兵支援我们!

  岂不知弱国无外交!没有自尊心的寄生民族会被全世界抛弃。

  同情中国人民!亚洲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竟然鞠躬卑微乞求!

  1909年日俄战争中惨败的俄罗斯人笑掉大牙,身负重伤的俄罗斯哥萨克骑兵们蔑视这群中国外交官:“俄罗斯惨败,身负重伤至死,也没有半句喊痛求救过任何国家帮助!一个泱泱大国被小国揍得鼻青脸肿,还有脸乞求观众同情?尊严何在?”

  战无不胜的侵华日军也在嘲笑此时满世界到处寻求支援的中国外交官,自信暴涨的他们询问东亚病夫的国民党外交官:“你们在求谁?谁敢帮你们,我们今后连美国和苏联都敢打!赶快投降认输,成为日本的奴隶!”

  狂妄自大的日军正在筹划挑衅巨无霸苏联和美国,根本就没把东亚病夫中国当对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切国际法规和人道主义在军事实力面前,都是擦屁股手纸。

  书呆子误国,寻求和平的国民党外交官还寄托于圣母心泛滥的国际社会同情,一点同归于尽视死如归的脊梁血性都没有。

  华北日军也屡战屡胜,山东济南沦陷,渡过黄河,向徐州淮河方向推进。占领南京的华中日军沿长江向西向北推进,企图二军在徐州附近津浦铁路线会师,三个月灭华,一统中国。

  在中国境内战无不胜的日军连苏联和美国都敢挑衅,国民党内的汪精卫开始害怕动摇,与蒋介石争夺国民党最高权力处于下风的他,想借助风头正劲的日军消灭蒋介石势力。

  南京沦陷后,迁至重庆的汪精卫开始盘算投日。

  当年在宁波港跳海逃学的刘裕,怀揣二千美元,隐姓埋名文衣谷,乘火车来到广州,以文衣谷的个人姓名谎报自己十六岁,成功通过笔试,报考上黄埔陆军军校第五期。

  出身巴东首富家的刘裕,从小营养丰富,十二岁的他体格健壮,身高也已经超过173厘米,双目坚毅,炯炯有神,腰板笔挺,力大如牛,动作敏捷,头脑清晰,体力充沛,体育考官一眼就认准文衣谷是当兵打仗的好材料。

  黄埔陆军军校包吃包住,也不交学费,文衣谷就把二千美元存在广州银行里,然后专心学习军事。

  黄埔陆军军校的课程以军事训练为核心,兼顾政治教育和文化自然科学。

  当兵者,训练有素,实践操作必须门门出类拔萃。

  1.制式训练:从单人战斗动作到班排连营的协同训练,排队、敬礼、报号、立正、撒齐、向左转、跑步、跳远、劈叉、蹲马步、俯卧撑、爬铁网、双杠单杠、摔跤、游泳、武术、徒手格斗、耐力长跑、负重十公里越野跑。

  2.实弹射击与劈刺:在模拟战场环境中,完成步枪射击、手枪射击、抛掷手榴弹、迫击炮发射、步枪劈刺、卧倒隐蔽、跨沟翻墙、匍匐爬过铁丝网、翻越障碍物、纤绳爬墙、马术、划船。

  3.野外演习:班排连营团队战术实行,指定位置埋伏、通讯联系、排雷、野外饮食、受伤处置、遇袭三一交替掩护、架桥挖壕沟、堡垒工事、炮火支援。

  士兵军事实践成绩优秀者再学习理论教学,晋升到将领指挥科目。为将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知兵法,融会贯通,处事不惊。

  1.基础军事理论:步兵操典、武器射程、辎重后勤保障、兵器归类、战术执行、交通运输、工事防御、参谋文书、军饷编制等诸类系统理论。

  2.战略和战术的案例学习:结合古今中外经典战役分析,比如古罗马初期迦

  太基名将汉尼拔的坎尼会战,以及中国秦朝战神白起的长平之战。

  3.测绘地图和兵器结构维修:晋升者必须能独立测绘军事地形图和火炮方位位置,以及学习步枪机枪迫击炮榴弹炮的基本结构和故障原因。

  文衣谷的士兵实践科目成绩优秀,尤其是马术,黄埔第五期全校第一,他很快就晋升到将领指挥科目,学习军事理论。

  三年后,1930年年底,十五岁文衣谷的军事理论成绩也很优秀,又晋升到学习治国安邦的政治领袖科目,开始接触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西方宪政国家制度,学校也补增如何剿灭苏维埃红军的专业政治课程,文衣谷非常反感中国的防内大于防外,他认为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对外御敌从未赢过,对内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围剿红军却极端卖力凶残。

  文衣谷突然感觉自己才十五岁,学习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去治国安邦,根本不符合实际,他是来学习军事,为能统兵打战直接当连长。

  想当连长的文衣谷已经等不及,他去找教导主任,要求出校分配上前线。

  文衣谷各科成绩优秀,体格魁梧威武,教导主任允许文衣谷提前毕业,并颁发给他黄埔陆军学校毕业证,并分配他到江西张发奎的部队里直接当连长。

  教导主任表示:南昌起义后,江西张发奎剿灭工农红军的任务很重,现在急需训练有素的指挥员。

  又是剿灭工农红军,中国工人和农民有什么罪过?文衣谷非常反感,决定不去江西张发奎的部队,也不去南京国民党中央军的部队,领取学校毕业证后自寻出路。

  文衣谷将二千美元换成六千大洋,六千大洋不是小数目,他萌生做生意的念头。

  陈济棠在广州招兵买马,黄埔陆军学校毕业生可以直接当排长,文衣谷又想继续参军,可在粤军里当排长太委屈,大材小用。

  他在广州军人圈里打听中国那个派系军阀战斗力最高,首领最豁达宽厚。

  打听到桂系狼军战斗力最高,首领李宗仁性格豁达,对待部下很宽厚。

  文衣谷决定去广西桂林投奔李宗仁。

  黄埔陆军学校的毕业证在中国军队里是金字招牌,在桂林,李宗仁亲自接见了文衣谷一群军校毕业生,此时的文衣谷身高已达178厘米,匀称笔挺。

  经过初步考核,实践和理论知识均优秀的文衣谷被直接任命为广西第21集团军预备役师第三营新兵连连长。

  十五岁的文衣谷直接当上桂军连长。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前,二十二岁的文衣谷已经是桂军第21集团军第1师师长,智勇双全的他深受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器重。

  桂军第21集团军于1937年10月奔赴淞沪战场,在蕴藻浜战斗中,第1师和其它三个师接替国民党中央军第9集团军的正面阵地,对手是日军第3陆军师团。

  崇明岛和上海淞沪地区位于长江出海口,是千百万年的淡水沙石沉积形成的陆地,蕴藻浜此地一马平川,没有山岭峡谷据险屏守,除居民瓦房建筑外,就是农田和旱地,非常便于日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行动。日军使用的是89式中型坦克,配备37毫米火炮,防护力较强但机动性不足,主要用于阵地冲锋。94式轻装甲车,配备机枪和火炮,灵活性强但防护力差,主要用于街道巷战。

  桂军进入淞沪阵地的第一天,四个师的官兵都很兴奋,生平第一次与外国军队交战,都急于表现广西狼军的英勇,吹响集结号后,三个师的步兵们主动发起冲锋。

  但文衣谷命令麾下的第1师严禁吹响军号声,严禁冲锋反攻,因为文衣谷从日军的一次炮击中,精准计算发现日军每个营都配备16门150毫米加农炮,5门240毫米榴弹炮,以及一门305毫米榴弹炮和80门迫击炮。30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半径相当于大型战列舰的副炮,射程能达到二十公里。

  精通火炮理论知识的文衣谷分析:如果在蕴藻浜正面前线,一马平川,中国军队吹响号声,必然会暴露士兵聚集点,具备密集火炮优势的日军可以从任何长短距离定位炮轰目标,中国士兵刚冲出一百米远,就被大小火炮轰击,平均17米就有一发炮弹袭来,完全是去送死。

  在桂军第一天的冲锋交战中,吹响冲锋号的三个师损失惨重,一万兵力的一个桂军师第一天冲锋就战死3000人。

  文衣谷的第一师拒绝执行首领的冲锋反攻命令,第一天没有吹响号声,也没有发起大无畏的敢死队冲锋,只伤亡十几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任何,阵地对峙仗,首先是要摸清对方的火力底细,现代战争不是冷兵器近距离肉搏战争,而是热武器远距离轰炸战,黄埔陆军学校毕业的文衣谷有勇也有谋,他从不让士兵去白白送死。

  冲锋近战不行,远距离防御也不行,桂军第21集团军的永久性坚固工事根本无法抵御日军的240毫米榴弹炮和305毫米榴弹炮的炮击,六个师都没藏身之地,被日军昼夜炮轰。

  日军如果在时间点进行集中炮轰,蕴藻浜中方阵地平均17米就有一发炮弹命中,中方火炮射程只有日军的三分之一,毫米口径更是相差甚远。

  这战怎么打?桂军不行,中国其它派系军队更不行。

  阵地对峙战第三天,6万桂军损失近一半,战死3万。

  桂军高级将领们在蕴藻浜前线指挥所紧急商议对策。

  “如果中国拥有强大的空军就好!先空袭炸毁日军的炮兵阵地,我们紧接着突击冲锋,还有一定的胜算!”第2师罗师长假设。

  “文师长足智多谋,考虑周全,有什么破解之道?”白长官问文衣谷。

  “此地一马平川,日军炮火又强,我军应该杜绝盲目冲锋反攻,禁止修建地面堡垒,以地下持久防御为主,深挖壕沟,挖长,密集交织成网,留有撤退的提前准备,必要时,以人为本,抛弃一切辎重武器进行壕沟快速转移。”

  “目前,胜负未分,当日军猛烈集中炮击时,日军步兵和坦克也不会前进行动,我们就在壕沟沉默等待,等步兵和坦克冲入我军密网壕沟,近距离肉搏,尤其是夜战,我们桂军还有希望重创敌军,以震国威!但整个会战的胜利取决于南京的最高指挥,不是我们6万桂军的勇猛,我们不能丧失理智拼光部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桂军已经作出牺牲,三天战死3万人,足够证明桂军英勇无畏!我认为不等南京统帅部下令,现在就撤!”文衣谷回答,他建议现在就撤。

  众将领支持第1师文师长的壕沟密网肉搏夜战,但对现在就撤保持缄默。

  不等南京统帅部下令,现在就撤,这违法军事流程规章,会是南京老蒋肢解桂军的把柄借口,何况勇猛坚毅的桂军是中国军队坚守的一面旗帜,带头撤退,会引起80万中国军队全线崩溃,这个责任,首领李和白担当不起,弄不好要军法处置,身败名裂。

  李宗仁正在南京统帅部参谋大局部署。

  淞沪战场桂军前线最高领袖白也支持壕沟肉搏夜战,但坚决反对现在就撤,他当众严肃声明:“蕴藻浜阵地现在是一块烫手的芋头,是考验我们桂军意志力的试金石,不能吃,也不能丢,更不能现在就撤退,就采取壕沟肉搏夜战,坚持到最后一名桂军,流尽最后一滴血!”

  白李一家,如果淞沪战场的桂军白崇禧违反南京统帅部坚守军令,私自带头撤退,南京的李宗仁就非常尴尬。

  桂军绝不撤退,也开始禁止冲锋,打持续壕沟战。

  10月的最后一天,文衣谷在前线指挥所研究南京统帅部在上海地区的部署地图时,突然大叫,叫来上司白崇禧长官指着地图陈诉:“蒋委员长已经把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10兵力从杭州湾北岸调到淞沪主战场,杭州湾北岸兵力空虚,26万的日军如果分兵7万用三个师团登陆杭州湾金山咀一带,就形成对淞沪战场中国军队的前后夹击,80万的我军主力必败无疑!”

  “而且浦东海岸线也可能是日军分兵抢滩登陆的选择地!”文衣谷在地图上发现荒芜的浦东海岸线部署的防御兵力也太少。

  白崇禧发现南京统帅部极其严重疏忽部署后,感叹到:“如果日军真分兵7万用三个师团在杭州湾金山咀一带成功登陆,南京统帅部再派一个10万兵力的集团军回防也无济于事,日军三个师团可以对抗中方35万军队!”

  白立刻无线电报告诉南京统帅部,统帅部的部署存在致命疏忽:杭州湾北岸兵力空虚,日军有可能分兵登陆,浦东海岸线防御兵力也太少。

  南京统帅部立刻答复:淞沪战场全线僵持吃紧,一旦调动松懈,兵败如山倒,四面八方的防御兵力都很少,每一个集团军司令都知道,只能听天由命。

  身处淞沪战场最前线的文衣谷和白崇禧也无可奈何,大势已去,服从统帅部军令的6万桂军只能拼尽最后一滴血,明知不可能而为之。

  11月5日,日军三个师团开始登陆杭州湾北岸金山咀,与文衣谷预料的一模一样。

  6万桂军坚持到11月8日老蒋下达全线撤退令时,已经战死5万多人,剩余幸存的几千桂军撤退到浙江西部,桂军第21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

  6万桂军精锐死伤殆尽,李宗仁和白崇禧伤心不已,第1师师长文衣谷的建议明显是理智正确的,但为了淞沪全线大局,又不能违反军令中途撤退,只能死抗。

  12月份,首都南京沦陷后,华北也告急,山东省会济南也失守,华北日军向徐州挺进,中国抗日第五战区形势危在旦夕,桂军首领李宗仁被紧急调到第五战区出任司令长官,智勇双全的文衣谷也跟随李宗仁来到徐州一带指挥作战。

  东北三省、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济南,中国著名城市几乎都被日军占领沦陷,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至1937年年底,日军在海内外从未打过败仗,无可争议的亚洲第一强国,诞生出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

  华北和华中总共60万的日军决定在三个月内灭亡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让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国民党汪精卫认为即使华夏战神白起韩信李靖徐达全部复活,也不是日军的对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对外几乎打了一百年的败仗,丧失信心的汪精卫准备开始秘密投靠日本。

  日军安慰投靠的汪精卫:中国对内镇压很在行,对外御敌很差劲!

  谁说中国对外御敌很差劲?

  中国徐州第五战区的文衣谷不服,气吞万里如云的刘裕如果复活,不惧任何海内外对手。刘裕准备身先士卒与日军近身肉搏。

  美国加州的刘秀不服,东汉王朝从头到尾都是一直在吊打降服外部蛮族,即使是幼儿园的孩子当皇帝时,也没有对外打过败仗。刘秀准备回国抗日。

  香港九龙的‘汉朝公司’老板刘邦也不服,“老子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战胜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刘邦准备号召世界华人华侨共同抗日。

  谁说中国人不会打仗?谁说中国军队打不赢蛮族日军?

  三个月就灭华!日军口出狂言。

  中国对外御敌很差劲?

  大禹、嬴政、刘彻、曹操、诸葛亮、杨坚、李世民、柴荣、忽必烈、朱元璋、朱棣,都不同意。

  一种脊椎骨头里的民族尊严被激活,中国不应该活成今天这种狼狈样子?

  国破家亡之际,宁死不屈,必须用一场血淋淋的胜仗证明中国人会打仗,证明中国军队能打赢蛮族日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落脚之地,落脚之地最新章节,落脚之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