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115章:士族的兴起与消亡

小说:汉官 作者:江汉 更新时间:2025-04-27 04:45:0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午后,公沙氏坞堡。

  直到公沙恺消停下来,左侧一名皮肤白皙,身形消瘦的青年方才眉头微皱道:

  “大兄,钟伯远哪来这些多余牲口?幽州人不种地了?”

  此人名公沙博,乃公沙卢从弟,与两人自幼一起长大。

  公沙博没有管公沙恺那个莽夫,继续分析道:

  “须知青州六十五县加起来可就是六万五千匹牛马,他莫不是疯了?”

  “还有那铁犁耕具,有这么多铁料打造兵器战甲不好么,还种什么地呀?”

  见他这么一说,刚才还蔫蔫的公沙恺顿时来了精神,连连颔首附和。

  “不错,广平说得极是!兄长,此中定有猫腻!”

  不过公沙卢沉吟片刻后却摇了摇头:

  “你们莫不是忘了,魏公刚刚横扫塞外,荡涤诸胡。据说俘获牛马不下百万匹,供应青州恐怕是绰绰有余。”

  “至于铁犁农具……往日听说貌似辽东盛产此物,或是往年积累吧。”

  相比于两个疑神疑鬼的兄弟,公沙卢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现在看来,魏军当是真准备好好治理青州了,这对咱们也是件好事儿。”

  “他不是说要提供牛马么?那就让下面人出面多借些驮马健牛,事后再找个借口应付过去就是了。对了,还有粮种,能借多少借多少,这便宜不沾白不沾。”

  见自家大哥这么一说,公沙博和公沙恺也不由的眼神一亮。

  还真是,如此看来他们家在这波风浪中反而可以逆风而上。

  不过公沙博随即又想到一事,当即问道:“大兄,那地还圈么?”

  “圈!先占下再说,反正人都死无对证了焉能错失良机。”公沙卢闻言毫不犹豫道:“尤其是西郊河坡那千亩美田,千万别漏了。”

  呵呵,能在青州黄巾的肆虐下留到现在的宗族,怎么可能苦光靠死守就行?

  偌大的青州,谁是民?谁是匪?

  这点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了。

  若是经过几年的黄巾肆虐宗族反而发展壮大的,那就更不是什么好人了。

  就比如胶东公沙氏,就在这波青州黄巾的肆虐中反而逐渐壮大。

  别看公沙氏崛起不久,但他家却是北海国的名门著姓。

  其先祖公沙穆幼年家贫,立志为学,潜心攻读谶纬之学终学有所成。

  桓帝时此人便被北海国举为孝廉,开始出仕,先任光禄勋主事,再迁鲁相。再后来公沙穆则升任辽东属国都尉,最终于66岁时卒于任所。

  最难得的是公沙穆五子并有令名,京师号曰:公沙五龙,天下无双。

  其二子公沙孚后来也得以官至上谷太守,只是因董卓乱政公沙孚才免官归家。

  不过仅仅三十年时间,胶东公沙氏就成功实现了阶级跃迁也相当了不起了。

  和公沙氏的效率相比,玄莬魏氏百余年的努力简直可以说是在做无用功。

  然而公沙卢却不是公沙穆的子孙,只是同姓族人而已。

  当初公沙穆这一支崛起之后公沙卢祖父便索性拜入门下以供驱使。

  却不想随着青州黄巾来袭,公沙卢兄弟以武力聚集了一批山匪海贼啸聚一方,而后竟故意引贼入室,把公沙穆这一系灭了干净,然后自导自演救下了剩下族人。

  以往只是公沙氏家兵首领的公沙卢,就这样以旁支入主嫡系,变小宗为大宗。

  后来随着青州黄巾愈演愈烈,公沙卢更是索性摇身一变成了黄巾小帅,带领族人背刺了北海相孔融一回,入了青州黄巾,混得风生水起。

  因为当你也是强盗的时候,那么劫掠成风就不是缺点而是优点了。

  实际上眼下能幸存下来的青州宗族,或被动或主动都没少干这种事情。

  名为百姓,实则半农半贼。

  毕竟你不抢别人,那就只能被抢,世道与逼良为娼无异。

  若非如此,公沙卢也不会趁机发展至宗族宾客数千家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也有嚣张的本钱。

  当然,公沙卢也不是傻子。

  在定下了以公肥私的计划后他随即又道:

  “去库里挑几件赏玩器物送至胶东城,想必那位劝农使能理解咱们的难处的。”

  在当家兵的时候,公沙卢就没少看主脉的几位长辈这么操作,早就学会了。

  只是公沙卢没有料到的是,王修这个劝农使竟然和以往的胶东县令不一样!

  ……

  数日后,胶东县寺。

  “跑马圈地?”

  “贪占驮马铁犁?”

  “侵占周边屯田田亩,抢夺牛马?”

  看着各处屯田吏呈递的奏报,王修的脸色那叫一个难看。

  他没有再继续犹豫,当即面色铁青的果断道:

  “传令胶东十营司马,即刻聚兵围剿公沙氏。”

  从吏闻言顿时大惊,连忙劝说道:

  “明庭息怒,此时当以大局为重呀。”

  “如今青州黄巾贼好不容易卸甲归田,若是贸然杀黄巾小帅,恐怕会引得青州动荡,实不智也!”

  然而王修闻言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坚定道:

  “自汉兴以来三百六十余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宗贼累巨亿之财,坐拥封君之土;行贿赂以乱执政,养剑客以威黔首。百姓低首,奴事富人,躬率妻孥,为之服役。历代为奴,犹不赡于衣食;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岁小不登,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全失生人之乐!”

  “如此宗贼,焉能不杀?”

  “大局?当此之时,屯田才是大局!”

  言及此处,王修当即拔出腰间佩剑勃然怒喝道:

  “今日谁欲乱青州屯田事,吾必灭其满门!”

  说罢他竟然他便毫不犹豫的带着城内的屯兵朝着公沙氏坞堡而去。

  《毛氏屠龙术》有言:

  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

  王修差不多就是如此。

  营陵王氏虽也是北海士族之一,但多走上层经学路线。

  论起对于地方的经营盘剥,王氏甚至比不上一些强大的地方豪强。

  所以虽然出身士族,但是王修却是书院弟子中的激进派。

  这么说吧,他是少有几个能被选入讲武堂听课的士族子弟。

  若非如此魏哲也不会先征辟他为幕府从事,后又任其为劝农使。

  也正因为这一点,王修比谁都清楚屯田之事的重要性。

  今日若是他选择绥靖,那么青州屯田成果早晚必将为地方宗族蚕食。

  即便最后屯田成果可能依旧十分显著,但王修却明白这和自家主公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他知道军屯与民屯的存在不仅仅是耕地收粮,更有立纪陈纲,救济斯民之用。

  故此王修绝不允许有宗族寄生在屯田体系上兼并田亩,肆意扩张。

  要是这样那他们还屯个什么田?干脆将土地实封给各地豪强得了!

  届时西周八百国算什么,转眼间天下就能出现八千国。

  然而公沙卢到死也没有想明白,王修为什么反应这么大!

  不就是占了点田、抢了点马、杀了几个人么?

  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嘛!

  只可惜王修发动的太过突然,压根没有给他反悔作乱的机会。

  只半天时间,王修就率胶东十营屯兵攻破公沙氏坞堡,斩公沙卢兄弟。

  至于胶东公沙氏则彻底成为历史,被拆分到户散落青州。

  公沙穆父子辛苦努力三十年的成果,至此烟消云散……

  ——

  OK,过渡章结束,后面将开启冀州攻略。

  袁本初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_^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汉官,汉官最新章节,汉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