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83章:杀人诛心【1/5】

小说:汉官 作者:江汉 更新时间:2025-02-16 20:56:3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次日,蚌山城内。

  只见魏哲与太史慈随意的坐在大树下,戏志才等人亦是席地而坐。

  “三韩计有七十八国,大国万余家,小国数千家,有近二十万户。”魏哲算了一会儿忽然开口道:“现在还剩多少?”

  太史慈闻言不由一脸无奈,这哪算得出。

  不过戏志才想了想却有些犹豫道:“算上饿死的与战死的,当下三韩应该已然户口减半了,荒野大山之中纵有遗民也不会太多。”

  闻听此言,魏哲却眉头微皱:“那就是还有五十万?”

  魏哲发现他到底还是低估了人类的求生本能。

  即便没有粮食,但为了生存下去人什么都能吃。

  野菜也好,树皮也罢,无论是天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吃到嘴里的,快要饿死的人都不会放过。

  若非如此,恐怕也剩不下这么多三韩人。

  然而戏志才闻言想了想却摇头道:“应该没这么多,或有四十万人。”

  人死得多了,三韩人的生存压力其实也就减轻了。

  只见戏志才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的地图解释道:“听说南端沿岸有数万人浮海前往倭岛,四处烧杀掳掠,抢夺粮草,如今已然搅得倭人苦不堪言。”

  要知道能活到这个时候的,基本上不可能存在什么体弱多病的人。

  这数万从人间地狱中挣扎爬出的东夷人,可以说给了倭岛大大的震撼。

  不过海对面的事情魏哲懒得管。

  在听到戏志才的回答之后,有那么一瞬间魏哲曾经考虑要不要坑杀一批。

  但是思量再三,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没办法,坑杀降兵实在是太伤政治信用了,能不用还是不用的好。

  既然不能杀,那么在治理方面就得多费点心思了。

  念及此处,魏哲顿时若有所思。

  还真别说,靠着几年的治理经验魏哲还真有了大概的思路:

  威德并用,汉夷杂处。

  编户齐民,重立乡社。

  “如何?”只见魏哲颇为感慨的看着众人道:“若行此安民之策,三韩五十年内可定。”

  正好如今青徐之境流民遍地,压根就不缺少愿意迁徙的汉民。

  一次性移民数十万人魏哲虽然无力承担,但朝堂却是有这个能力的。

  甚至不用太多,只需有三韩土著二分之一的汉民,就足以同化三韩。

  毕竟三韩蛮夷也是农耕民族,倒是不像匈奴人那般与汉人迥异。

  只要统一说汉言取汉名,行汉风讲汉俗,天长日久,水滴石穿,两三代下来自然都是汉人了。

  见他这么一说,太史慈等人不明觉厉,当即纷纷鼓掌喝彩。

  然而戏志才想了想却忽然微微一笑道:“不如再加一句如何?”

  “哪一句?”

  “攻心除根,认祖归宗!”

  闻听此言,魏哲当即猜到了点什么,众将却迷迷糊糊。

  戏志才见状也不卖关子,直接道:“三韩诸国虽灭,但蛮夷本性难移,若是不加以引导,恐怕日后难免会生出些许叛乱。”

  “可若是令此辈不以东夷人自视,那叛乱的风险自然小多了。”

  太史慈闻言当即诧异道:“这怎么可能?”

  “简单,溯源即可!”只见戏志才嘴角微翘的解释道:“前汉之时,箕子朝鲜为燕人卫满所灭,末代国君箕准曾流亡三韩之地,花费数年一统三韩,自号韩王。后箕氏韩国虽二代而亡,但箕准终究统治了三韩之地数十年。”

  说到这里,戏志才不由哈哈一笑道:“既如此,此辈不正是箕子遗民吗?”

  魏哲闻言会意一笑,顿时便明白了戏志才的用意。

  还真是,箕子确实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毕竟当初商朝灭亡之后,箕子便率领商朝的遗老故旧数千人在朝鲜定居。

  由此可见,箕氏朝鲜国实际上与华夏同源。

  而箕氏朝鲜灭亡之后,末代国君箕准又率残部数千人一统三韩。

  如此一来,三韩人自然也算是与华夏同出一源,非东夷人也。

  毕竟三韩之地上真正的纯种的鸟夷人早就不存在了。

  念及此处,魏哲当即有了新的灵感:“此言甚是,日后在编户齐民,重立乡社的时,或可再立一座【箕庙】,内设庙祝一位,代行诸般祭祀礼仪,使之日日宣讲三韩之人的起源,如此或许二代之后便再无东夷人!”

  毕竟祭祀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属于精神需求。

  如果汉人不填补,那么东夷人自然会按照旧有的习惯去祭祀。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戏志才顿时深以为然。

  “若能如此,此策定能事半功倍!”

  无论是戏志才还是魏哲都不担心此策没办法实施。

  毕竟箕子可是孔子在《论语》中亲口认证的“殷末三仁”!

  甚至《尚书》还有记载,商亡周兴之后周武王曾向箕子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教于武王。

  对于崇尚三代之治的儒家来说,箕子不仅不是外人,还是祖师爷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说【箕庙】是淫祀,恐怕天下大儒第一个不答应。

  不过谈完这些事情后,魏哲总感觉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

  直到公孙昭一脸期待的询问魏哲,是否也要效仿本朝大将窦宪在弁韩找一处名山勒石记功时,魏哲这才恍然。

  要知道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与窦宪的燕然勒功,可都是武将心中的顶级荣誉。

  虽然三韩不能与匈奴媲美,但怎么说也是一个塞外大国。

  若是魏哲效仿前人也来这么一遭,他们这些人说不定亦能青史留名。

  于是迎着公孙昭期待的目光,只见魏哲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

  正当公孙昭失望之际,却见魏哲豪迈一笑道:“何必拾人牙慧,我等既平三韩,自当另辟蹊径以彰显功勋!”

  若是魏哲也效仿窦宪在三韩勒石记功,那么后世人只会记得窦宪,没人会在乎第二个勒石记功的人是谁!

  这倒不是魏哲瞎扯,而是窦宪之后确实有不少将领都干过这事儿。

  流传后世的诸多崖刻,便是受这种风气影响留下的。

  闻听此言,瞬间便勾起了众将的好奇心,想要知道魏哲到底准备用什么方式夸耀武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汉官,汉官最新章节,汉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