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烤了?”

  马皇后听了朱元璋所说的话后,一下子就愣住了。

  原本她以为,事情到了朱高煦主动投降这里,便有了最终的结果。

  不会再有什么意外。

  这场不太体面的争端,也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可哪能想到,最终的结果居然会是这个

  居然……是将他的亲叔叔给烤了!

  “朱瞻基如此做过分了!”

  马皇后忍不住出声说道。

  他的这个叔叔,也不是个安分的主,他登基之后起兵造反,被俘虏后还不老实,朱瞻基起了杀心,想要将他给弄死了,那是有情可原,能理解。

  可这毕竟是他的亲叔叔,就算是恼恨,再需给一点儿体面。

  哪能如同现在这样给烤了?

  如此做,过于凉薄了些!

  这个事,算起来似乎谁都有错,又似乎谁都有理由如此做。

  可是最终造就了这么一个结果,多少是让马皇后有些难以接受。

  朱元璋点头,表示妹子说的对。

  在这件事情上,他也并不多做评价。

  只能说,自古以来围绕着皇位,出现的争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皇位面前,什么父慈子孝,什么兄友弟恭,全都变了味儿。

  幸好自己和标儿之间,非是如此。

  秦皇,汉武,唐宗……这么多有名的皇帝,论起和太子之间的关系,统统不如自己!

  “朱瞻基登基之后,年龄太小,没有亲政。

  由太皇太后张氏帮助处理,又有永乐朝留下来的众多老臣,如著名的三杨辅政,这些年里倒也没有闹出什么太大的乱子。

  整体上趋于平稳。

  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让文官的权力变大,武将的权力变小。

  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并不是那种突然之间,一蹴而就的那种。

  事情的突然加速,是到了正统十四年时,朱祁镇亲征。

  到了这个时候,太皇太后张氏,咱们这个孙媳妇儿,以及永乐朝留下来辅政三杨等人陆续去世。

  朱祁镇年岁变大,于是就开始作妖了。

  比如宠信宦官王振。

  和王振的关系特别好,而王振这狗东西也极其嚣张跋扈。

  到什么程度呢?咱专门立了个铁碑,上刻后宫不得干政,作为明确祖训。

  这东西老四迁都之时,带到了北平,也将之树立在了皇宫之中的显眼位置。

  可结果,却被王振这个宦官给砸了。”

  朱元璋说起这个,一股杀气透体而出

  这也就是隔得远,若是在现在,他必然将这宦官仔仔细细的料理了!

  马皇后闻言,都不由的为之一愣。

  不是……还有这么狂的宦官?

  这可是重八这个开国皇帝,亲手所书,后宫不得干政。

  结果却被一个宦官给砸了!

  还当真是讽刺。

  “那王振呢?有没有受到处罚?”

  马皇后出声询问,在她看来,这么一个重要的东西,被一个宦官给砸了。

  那么这个宦官别管权势再大,当皇帝的都必须做出一些惩罚才对。

  朱元璋摇头:“日子过得好着呢!还是一些如既往的得宠。

  咱这个祖宗,它娘的比不过一个宦官!

  呸!

  咱给他当祖宗,简直就是最大的耻辱,最大的不幸。

  咱没有这样的不肖子孙!”

  朱元璋满是嫌弃的说道。

  “正统十四年时,瓦剌也先越来越不安分,犯边。

  北元王庭被咱给灭了,老四在位时,又将草原上的部落给打的分崩离析,不敢招惹大明。

  但是,从老四去世到正统十四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

  这二十多年来,大明不能说没动刀兵,但对于草原上,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用兵,大规模的获胜。

  所以草原上的格局,又发生了变化。

  那些草原的部族,又一次蛮横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决定要御驾亲证。

  并且,选择了王振为狗头军师。

  对王振的话,格外相信。”

  原本马皇后在听了,朱祁镇准备御驾亲征之时,心里面对这事儿没太大意见。

  毕竟不论重八,还是老四,那都是马背上的皇帝。

  皇帝敢打仗是一个好事。

  可是紧接着听到,诸多事情都听王振这么一个宦官的之后,眼皮子为之跳了跳。

  越发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味儿了。

  她支持皇帝御驾亲征,可御驾亲征不是这么个征法。

  “少年人嘛,热血上涌,谁不渴望建功立业,驱除鞑虏,扬威域外?

  咱也理解,咱还支持。

  可是,他干出来的那一系列破事,真真就不是人干出来的。

  比如御驾亲征这个决定,做的格外的仓促。

  在不顾阻拦,决定御驾亲征之后,只给了三天的准备时间,就带着十几万大军出关。”

  马皇后面色陡变,这不是瞎胡闹吗?!

  她虽是一介女流,不曾掌兵,可是从战争年月里走来,见过了太多征战。

  见识过重八是怎么用兵的。

  兵马,可不是说你想一下子召集多少就能召集多少的,也不是说能开拔就能开拔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事儿不是说一说。

  小股部队另说,可是召集这么多的兵马,只三天的准备时间,哪里够用?

  从命令下达,到兵马动员,到武器粮草这些东西的筹备,至少也得一个月。

  结果,他只用了三天?

  这不是闹吗?

  她现在,倒是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大明的武勋,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么一个大的衰败了……

  “大军刚出京师,行不几日,便遇秋雨连绵。

  北方那个时节下秋雨,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大军走的匆忙,哪里带有足够的御寒衣物,以及相应的帐篷这些?

  王振他们还不让休整,冒雨行军。

  只这秋雨,就令大军狼狈,因此而死,得疾病者不知凡几。

  军心士气低落,在这个时候,不断的有人出声请求朱祁镇退兵。

  王振为之大怒,令这些人去巡营,甚至于还让尚书等人跪在雨地里几个时辰。

  王振那个时候真的是权势滔天。

  此人从正统四年开始,便崭露头角,能同时获取太皇太后,以及辅政大臣三杨等人的好感。

  同时还能获取朱祁镇的信任,愈发无法无天。

  等到太皇太后等这些人去世后,完全就属于一个无人能治的状态……

  不然也不至于能嚣张跋扈的砸咱立的铁碑,在亲征途中,能隔绝天子和朝臣。

  连朱祁镇此番御驾亲征,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撺掇。

  就这样一路行到了大同那边,结果得到的消息是,大同这里早已败了。

  被镇守太监告知的危险后,王振终于知道害怕,最终才做了撤回京师的决定。

  大同参将郭登,通过学士曹鼐等建议绕道南面的紫荆关入京,以确保朱祁镇的安全,王振不听。

  他本来要带着朱祁镇去自己家乡蔚州的故居,以光耀门楣,中途又后悔此行会践踏家乡庄稼,改道宣府。

  八月初七日,朱祁镇抵达宣府,听说也先已派兵追来,邝埜两次上书,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

  朱祁镇不理会。

  邝埜亲赴行殿恳求,王振怒斥:汝腐儒安知兵事?再言必死!

  八月十三日,朱祁镇正要离开宣府时,夜不收飞报瓦剌骑兵紧追其后,朱祁镇下令原地扎营,派恭顺侯吴克忠断后拒敌。

  但被瓦剌人击毙。

  傍晚,听到败报的朱祁镇又派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带领官军四万迎战,在鹞儿岭全军覆没……”

  马皇后蹭的一下从朱元璋怀里站起来,整个人都不淡定了。

  一个太监,竟把大明祸害至此!

  怪不得重八不让后宫干政!

  不过,这既是太监的问题,也同样是朱祁镇的问题!

  “八月十四日,朱祁镇抵达土木堡,其时尚未黄昏,随征众臣建议到南面二十里的怀来城中坚守,王振却以千余车辎重在后为由决定驻师以待。

  驻营地高而无水泉,掘井二丈仍不见水,将士在饥渴状态下战斗力丧失殆尽。

  还有记载说能,这其实不是粮草辎重,是王振搜刮来的财宝。

  这个是真是假且不论,只说接下来他们的应对,那简直是愚蠢至极!

  当天,瓦剌骑兵自土木堡旁麻峪口攻入,虽有守将郭懋抵抗一晚上,但无济于事。

  八月十五日,朱祁镇准备启程,发现自己已陷入两万瓦剌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明军无力突围,只好坐待援军。

  这个时候的明军,虽然疲态尽现案,情况不利。

  可也沿着土木堡这边,依靠粮车,布置下了阵势,严阵以待。

  在这种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还有一战之力。

  瓦剌人若来强攻,生死关头,对方就算是能将大明的阵势攻破,也得脱层皮!

  面对这么个情况,瓦剌那里用了计谋,派人假意议和。

  朱祁镇王振这边早已乱了阵脚,见此好事,心中大喜。

  立刻同意。

  于是,瓦拉兵马撤退。

  王振立刻便连忙命令兵马启程,前去寻找水源,离开土木堡。

  结果也是在这时,瓦剌大军突然袭来了,乱糟糟一片不成阵势的明军,损失惨重,溃不成军,哪里有抵挡的力气?

  据记载,明军伤亡过半,被狠狠抽了一个大嘴巴子的朱祁镇,这个自幼当皇帝,一直被人捧着的东西,终于认清楚了现实。

  明白了这不是他本身能力有多强,这个天下不是所有人,都在顺着他,依着他。

  不是他为皇帝,就什么都能做成。

  身边亲军死伤惨重后,他直接连逃都不逃了,就坐在那里,并向瓦剌人表明他是大明皇帝的身份,说要见也先。

  此战大明武勋死伤惨重,自英国公张辅,随行死了足足有五十多人。

  武勋从此一蹶不振。”

  马皇后深吸一口气。拳头都忍不住紧紧的攥在了一起。

  这仗,败的真冤,真憋屈!

  这么多的大臣,这么多的将士,就这般无辜惨死。

  连皇帝都被俘虏了,真真丢人!

  若是大明实力不济,败了也就败了。

  可关键不是兵将无能,是皇帝,太监瞎搞,累死千军才造成了这么一个后果!

  真真是让人不能接受。

  “关于土木之变大致情况,便是如此。

  本来还不算有什么太多的争议。

  可在后世时,有着不少别样言论,尤其是营销号等上面,说的更加的离谱。

  将这事儿算盘阴谋化。

  说土木堡之变,完全是文官集团的一次巨大的阴谋。

  目的是为了夺取皇权,以及相应的军权,做到文官一家独大。

  更有甚至说,朱祁镇是被文官集团,以及边地守将联手坑害,然后被要到京师上供的瓦剌也先给救了。

  这就更瞎扯了。

  老四时期,大明战功如此显赫,尚且做不到草原上那等大部族的重要之人,亲自入京师来上供。

  更不要说几十年后,一直未对草原上用过大军,相反还连年被草原上骚扰,打秋风的大明了。

  何德何能,才能让也先这等人亲自入京上供?

  至于说被文官集团用计谋给坑还,夺权这事儿,同样属于先射箭后画靶。

  那个时候文官逐渐做大不假,可权力没那么离谱。

  想要众多文官团结一致,来做这等事,根本不可能。

  更不要说,此番随着朱祁镇出征的文官大员,可不在少数。

  除了少数逃回去的,大部分人也都死在了土木堡这边。

  这些人,得有多大的奉献精神,才能以身入局,用他们这么多人的命,来坑死武勋,为其余的文官们谋取利益。

  他们就那般的舍己为人?

  若说有一人两人,那还可能真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可那么多的人都能如此做,纯纯就是瞎扯了。

  就算是退一万步来讲,这些都是真的,可从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短短几日时间就带领这么多的大军出征的人又是谁?

  总不能说是文官吧?

  想着这些,朱元璋都有些气笑了。

  摇了摇头。

  后世网络发达,各种自媒体营销号哗众取宠。

  逮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这些,公认的有作为的皇帝,拿着放大镜去找缺点,大有将之给批倒批臭的架势。

  反而将杨广等这些的人,一个劲的往上吹。

  公认的有作为的皇帝,只讲过不讲功,以点破灭,否定全局。

  如杨广等这些,则只讲功,不讲过。

  逮住一点点的事儿,就往死里可劲的吹。

  不然何至于有网庙十哲这种说法?

  关键是,还有很多人真就信了。

  还有自己,那更是被黑的厉害。

  “妹子,你知道这朱祁镇后来干了什么吗?”

  ……

  夜色中,有人敲开了胡惟庸家的房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最新章节,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