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人头税?!

  皇帝在说些什么啊!怎么就要取消人头税?

  朱元璋一句话说出,整个朝堂上的人,都是不由得齐齐为之一震。

  有被皇帝所说的话给惊到。

  话说,众人觉得皇帝在将清丈田亩,建立黄册给定下来了之后,事就已经算是完了。

  今日不会再有别的什么大事。

  谁哪能想到,皇帝居然转手之间,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居然要取消人头税,这项实行了上千年的税!

  人头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王朝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然是比不上田亩税来的多,来的重要。

  可同样不可或缺。

  结果现在,这狗皇帝大手一挥,说取消就要取消了。

  这每年得少收入多少钱啊!

  皇帝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会不会算账?

  对于他们的众多官员很苛刻,哪怕拿出来了绩效这些,情况和之前相比有所改善。

  可和元朝时,以及更前面的宋朝时的官员比起来,那一样显得诸多苛刻。

  结果,对下面的那些百姓,却好的离谱。

  今天这里遭灾了,免税,明天那里受难了,还要免税。

  有些时候,免当年的还不行,还要一下子免两年三年。

  这也就不说了,结果现在,竟还要免收他们的人头税!

  朱元璋如此做,这是想要国将不国,是想要让大明穷死了!

  既然皇帝不想要这个钱,那他把人头税收上了,发给他们这些朝廷忠良也好啊!

  那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大加改善,谁不对皇帝感恩戴德,谁做事不卖命?

  这皇帝,天天正事不干,光想着怎么讨好那些百姓了!

  “陛下,这……这只怕有些不太妥当。

  丁口税施行已有一千多年,众人早就习以为常。

  如今,大明钱财还不够多,也正是百废待兴,需要做事之时。

  修黄河,清丈田亩,还有兴建学院等等,都需要诸多的钱财来进行支撑。

  正是用钱之时。

  若在此时取消丁口税,只怕……只怕并不怎么合适,怕用度不够。”

  有人开了口,而胡惟庸等不少人,也很快开口委婉的来进行劝阻,反对这件事情。

  这等事儿,那必然是要反对了。

  有的人是真心为朝廷着想,怕朝廷用度不够。

  但还有不少人,有别的考虑。

  地方官府权威如何体现?自然而然便是通过收税等事情来彰显的。

  需要官府做的事情越少,地方上的吏员们和百姓们打交道,也就越少,捞钱的机会也会随之变少。

  谁在地方上还没个亲朋故旧,谁又没有亲戚需要安排?

  皇帝如此做,那自然而然是要进行反对的。

  “钱财用度这方面,倒不必担忧。

  如今和北元那边进行贸易,朝廷收获颇丰。

  市舶司也正式开启,利润同样不少。

  今后发展起来,利润将会越来越多。

  足可以将这点儿人头税给抵消掉。

  甚至于,在今后做的好了,还能远远超过人头税。

  这点儿,咱是早就算过了。”

  朱元璋这话说出来后,倒是一下子让很多人都说不出话来。

  一些真正为国着想的人,闻言长松一口气,继而出声称赞起来,说皇帝此举,利国利民。

  定能让万民感恩,万民归心等等。

  这其中便有刘伯温。

  只不过,刘伯温和一般的人不同。

  他总觉得这件事情里有猫腻,肯定不是如同皇帝所说的那样。

  不是说和北元之间的贸易挣钱,和以及市舶司能赚钱,皇帝才会来对此进行取消。

  最大的可能,这钱应当是落到这次的清丈田亩之上。

  皇帝十有八九是在悄摸的憋着坏。

  把这人头税给暗中摊到田亩之上。

  毕竟,他至今还记得的,先前之时,上位曾经问过自己摊丁入亩当如何。

  当时自己就被吓了一跳。

  摊丁入亩自然可以,但是极难做。

  哪怕让刘伯温来看,想要摊丁入亩,那是千难万难,会有许许多的人来反对。

  想要好好把事情做好,真不容易,简直比清丈田亩还不好干。

  最起码也得先清丈田亩后,再来摊丁入亩。

  可哪能想到,现在皇帝竟直接来了个取消人头税。

  这事儿,他从中嗅出来了,浓浓的非比寻常的味道。

  对于皇帝,他可比一般的人要了解的多。

  可不是那种吃亏的主。

  为百姓,自是舍得给钱,也是真能做出一些善政来。

  可对于那些有钱人家,地主大户,让他来给他们出钱的话,那就是千难万难。

  那么这次的取消人头税,最大的可能还是要落到清丈田亩之后的,那些田地上面去。

  也就是皇帝先前所说的摊丁入亩。

  高!

  皇帝当真是高!

  还是皇帝够无耻,脸皮够厚!

  话说,原本他这边就已经做好了,皇帝会在今后实行摊丁入亩,并凭借着强硬的手段,把这事给硬生生的压下去,杀个人头滚滚的心里准备。

  让那些人不同意也得同意。

  可哪能想到,真实的情况却是皇帝这边,根本就不提摊丁入亩入门的事,直接来了个取消人头税。

  然后把取消的人头税,悄悄摸摸的加到田税当中去。

  如此一来,阻力自然而然就会小上太多。

  甚至于不仅会没有阻力,还会万家称颂,感恩戴德!

  这皇帝办事情的时候,当真是一套一套的!

  本就知道皇帝手段多,现在,反应过来皇帝想要做什么之后,就愈发觉得了不得了。

  论起无耻,论起厚脸皮,自己也能当真是远远比不上皇帝。

  只能说差太远了。

  关键是这取消人头税的消息放出去之后,后面进行清丈田亩,阻力都会随之变小特别多。

  至少底下的那些穷苦百姓等人,不容易再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给哄骗了去,跟着闹事儿,来反对清丈田亩的大政。

  名声也被皇帝得了,实际的好处同样也没落下。

  这一手实在是太高了!

  是啊,摊丁入亩本身就是为了取消人头税,那为什么非要说摊丁入亩,不直接说成是取消人头税呢?

  事情和事情不同,在皇帝说出了和北元互市所得,以及海贸所得可以抵消人头税这话之后,直接就将很多人想要反对的话,都给堵死了。

  再加上,很多官员也都在这里纷纷出声赞叹,附和皇帝。

  那就越发的让人无话可说。

  因此,哪怕不少人心里面特别的不乐意,那也不得不开口跟着称赞。

  “陛下,不知让谁到江西那边负责清丈田亩之事?”

  胡惟庸见这件事已经被皇帝给定下,根本无从反对之后,只能又一次换了方向,问起这个事情来。

  别管政策有多好,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那就是事在人为。

  再好的政策,也都需要相应的人去做。

  同样的事儿,不同人去做,那所产生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人能成事,也能坏事。

  若是能让皇帝同意,他举荐一些人到那边做事。

  那清丈田亩这件事,自然而然也就会不同。

  “这人选,咱心里面咱已经有了,现在先不说,过上几天公布出来,你们自会知晓。”

  朱元璋哪里不明白,胡惟庸心里面打的是什么主意?

  因此,根本就没有给胡惟庸等人开口的机会。

  直接就将这事儿给堵死了。

  开玩笑,清丈田亩这事,关乎根本。

  是他这边必须要办好,不能出乱子的事。

  怎么可能会让胡惟庸在这里面插上一脚,任用胡惟庸推荐的人?

  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

  若胡惟庸是个一心为国的,那倒也好说。

  关键是上辈子的事,已经证明了胡惟庸这个玩意儿到底有多么的可恶。

  那当真是和朝廷对着干。

  反对清丈田亩,尤其反对在江西清丈田亩。

  那他肯定不会自找麻烦。

  胡惟庸闻言,顿觉遗憾。

  心里面暗骂了朱元璋这个狗皇帝之后,必然也不在这件事情上多言语。

  只能等着皇帝出招了。

  这……该不会皇帝又将他家住老四给派到那边去吧?

  若是让朱老四到那边做事,事情还真就是有些不太好做。

  如今,经过了诸多的事情之后,胡惟庸也不敢再小觑朱老四了。

  这家伙,确实是个能做事的,关键是心黑手辣,敢杀人。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朱老四背后,有着一个啊同样不做人的爹。

  这真要是把朱老四给派到江西那边去做这件事情。

  那他们这里,将会少上许多辗转腾挪的空间。

  事情将会变得不好办。

  但只要不是朱老四,到那边去,想要在江西那边做出一些成绩了,可没那么简单。

  别管是谁,想要到江西那边干这事儿,他都不好干!

  胡惟庸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拉开架势和朱元璋来上一场了!

  他胡惟庸在地方上最大根基之所在,便是江西。

  说句不客气的话,江西那边是朝廷的江西,可未必就不能说一声是他胡惟庸的江西。

  都说江西那边势力最大的是龙虎山。

  可真的说起来,就算是龙虎山,也没有他胡惟庸在江西那边的力量大。

  朱重八是越来越过分了,不断的蚕食中书省的权力,对自己这个丞相进行打压也就算了。

  如今竟还想要挖自己的根基?

  这事儿不能再忍!

  ……

  咱要在江西那边清丈田亩,这事儿你知晓了吧?”

  两日之后,武英殿内,朱元璋望着眼前一人开口说道。

  面前这人头发很短,穿着显得有些怪异,外套官袍,可里面穿的却是僧衣。

  这人名字叫做吴印,先前是僧人,但最近几个月里还了俗。

  只是头发还没有长长。

  虽然还俗了,可还是习惯性喜欢穿僧衣。

  这人,以往做僧人之时就挺有名。

  “回禀陛下,臣有所耳闻。”

  “对这事儿你怎么看?”

  “难做。”

  “你觉得该如何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杀!”

  吴印的回答很干脆,简洁,只有这么一个字。

  “哈哈。”朱元璋笑了:“说的好,就是要杀!

  不杀人,这事做不成。

  不杀人,江西那边名为我大明的江西,可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龙虎山的江西,是胡惟庸的江西!”

  朱元璋这话并不是乱说,江西那边是胡惟庸发家之地,和他一直说不清道不明,尤其是他当上丞相之后,更是如此。

  这事儿,上辈子没对江西那边动手时,朱元璋就知道一些。

  可是上辈子真的对江西那边进行了清丈田亩之后,他才算是真的知道胡惟庸的家伙,在江西那边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先前标儿和自己所说没有错,龙虎山是江西那边最大的地主。

  可是真的论起来,龙虎山那边的力量,也远远不及胡惟庸在江西那边的力量。

  胡惟庸的力量有多强呢?

  陶屋仲这个首任江西行省参政的真实身份,实为胡惟庸“钱袋管家。

  比如,他垄断鄱阳湖漕运,控制江南粮赋北运枢纽,抽成漕粮“加耗”来贪污。

  还把持景德镇官窑,将御瓷产能的差不多三成,转为走私黑产,经福建月港销南洋。

  陈宁这个江西按察使司佥事,为胡惟庸“义子”。

  他这个主管司法的人,干了什么有名的事呢?

  他豢养白莲社为打手,制造“龙潭沉尸案”,害死去清丈田亩的刘琏。

  同时,还伪造田契,帮助豪强侵吞军屯。

  导致南昌卫近半屯田,被非法转私!

  丁玉这个南昌卫指挥使,是他们那里的军事靠山。

  其麾下南昌卫,实为私人武装。

  包庇盐枭,如“赣江盐帮”,并用卫所战船走私淮盐入赣,冲击朝廷盐税。

  后面查明,每年漏税达二十万两!

  吉安罗氏,这个从宋元时就发展起来的诗书大族,明初则转型为科举贩子。

  买通胡党,包办江西乡试,每科至少舞弊三十个举人名额

  五百两一人。

  南昌丁氏,垄断长江到赣江水运,船队悬挂‘中书省特许旗子’逃避关卡税。

  再比如,江西行省左丞相何真旧部,如赣州豪酋熊天瑞,表面降明,实际通过胡惟庸换取自治权。

  形成降臣、胡党分赃同盟。

  他们在经济命脉上动了很多手脚,漕运黑网,截留漕粮,再加虚报损耗。

  官窑走私,以次充好,盗卖御瓷配额。

  淮盐渗透,武装运私盐。

  还把卫所兵权私有化,

  如江西四卫,南昌、九江、赣州、袁州中,有三名指挥使、十七名千户向胡党效忠。

  使自己大明的卫所,所沦为豪强保镖,走私护卫!

  陈宁收编江西白莲教残部,为“税吏”,对商户收取“双税”

  即朝廷正税之外,还要再收胡党的“保护费”。

  诸多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简直是触目惊心!

  为什么他上辈子,以及这辈子清丈田亩之时,都要首选江西?

  就是要好好的杀猴儆鸡。

  不仅要处理龙虎山,同时也要好好的断一断胡惟庸的手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最新章节,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