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一百零七章 借钱呗,多大的事啊

小说:清妖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时间:2025-04-16 17:02:4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众所周知大清乾隆老太爷是放高利贷的行家,京师的当铺、钱庄有三分之一都是老太爷自个开的,格格们要是远嫁蒙古必给当铺一座为嫁妆。

  客户群体除了身为臣子的官员,就是兜中有钱的富人。

  一般人老太爷看不上。

  搁扬州这边,恒利钱庄的客户就是两种人,一是盐商、二是官员。

  如果说北京的恒利钱庄是总行,扬州的这家便是分行,除了扬州外,江宁、杭州等富裕地区也都设有分行。

  法人代表统一叫爱新觉罗*弘历。

  扬州分行是乾隆三十八年开的,不过“注册”本金并不是远在京师的总行拨付,而是直接拿本应为国库正税的榷关收入作为分行启动资金。

  清朝在全国设榷关四十处,年正项关税收入为七百多万两,这笔巨款在明朝相当于一年的国库总收入。

  一开始榷关收入正项解部,赢余解内库,或“解赴户部转解内库”,只如今一律解内库专放高利。

  那老太爷是怎么想起放高利贷的呢?

  具体时间不可考,可能就是一开始老太爷觉得直接解往内库的银子太多,堆在那放着有点浪费,加之手头开销比较大,便命内务府将盈余改放高利贷看看能不能钱生钱。

  这一放就放出甜头来了,于是又下诏命两淮和长芦盐政每年应交盐课盈余银两不解内库,而以一分五厘息率直接贷给当地盐商。

  盐商可是富可敌国的存在,需要借钱么?

  不借?

  老太爷不高兴直接点了几个总商名字,曰“赏借”。

  不借也得借!

  虽然规定是一分五厘起息,实际盐商应付的利息高达七分,因为内务府中间过手的官员都要从中扒层皮下来。

  再加上老太爷没事就下江南旅游,动不动就打仗,一打仗就要盐商捐输,什么太后大寿、皇上大寿的,导致不少本富可敌国的盐商最后都被内务府的高利贷搞的倾家荡产。

  扬州前任总商江春家产据说不下三千万两,躺平都能够子孙后代败个十几代,结果愣是被一笔二百多万两的高利贷断了资金流最后被活活逼垮,由此可见皇家高炮杀伤力有多大。

  当然,老太爷对盐商可能过份了些,但对借自己钱的臣子还是蛮照顾的。

  能通融就通融,一次性还不上可以分期还,分期还还不上老太爷就会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臣子不会捞钱呢,还是捞钱的速度跟不上还钱的脚步,还是该臣子呆的位子没什么油水导致他还不上?

  最后估计是位子有问题,于是生怕臣子还不起钱的老太爷就会习惯性的给借钱的臣子升官,从而确保该臣子所借款项不会成为皇家的呆账、死账。

  相当人性化。

  跟他爷爷康熙晚年差不多,搞清欠搞到最后还是念在都是老臣份上不了了之。

  夹在中间的雍正心就狠了,欠钱还钱,不还就抄你的家。

  老太爷的这些烂事在前世赵安是当作笑话听的,但眼下却无疑成了他又一投机钻营的好门道。

  因为他知道这个笑话,别人不知道,或者说绝大多数人不知道。

  主打一个信息差。

  既然老太爷十分照顾借他钱的臣子,那就借好了。

  大大的借,多多的借,借到老太爷逢年过节主动给他这个大客户送个挂历、台灯什么的。

  最好再赏个内务府第一欠债人的黄背心穿穿。

  就跟当年浙江巡抚王亶望在浙江借钱搞的债主人人夸他似的。

  不过想法很美好,现实却是赵安的品级还达不到让老太爷发拜年短信的地步,连瞅你一眼都没兴趣。

  起码三品以上才行。

  而且就他这七品官能借一万两都得感谢有实权正印的县太爷担保,十万两?

  是你这个教授疯了,还是银行疯了?

  反正丁知县疯了,差点没起来给赵安两耳光:你这借的哪是银子啊,分明是在借老子的命!

  十万两?

  一任县令干下来都捞不到这么多,小王八蛋你拿什么还,真当本县和老宋是两条咸鱼任你拿捏么。

  “赵大人说笑了,十万两不是本庄不借给大人,实是以大人的俸禄根本没有能力偿还,既然如此,在下觉得大人还是借一万两的好,免得到时候,”

  说到这,石掌柜轻咳一声,意思都懂。

  上门要债挺难为情的,毕竟是府学教授。

  能在内务府开的钱庄当行长,石掌柜肯定有背景,怎么也不可能怕一个小小七品官的。

  须知钱庄借出去的每一笔钱,都会计算借贷人有没有偿还能力。

  内部有个公式,拿出来一算就知。

  一个府学教授一年最多只能捞几千两,撑死算他一万两,这点收入借一万两还行,借十万两?

  你够还利息么!

  心下直摇头,觉得面前这个年轻的府学教授不是失心疯,就是存心来逗他玩的。

  赵安知道光凭信用贷是借不到十万两了,却也不顾及旁边就差拿刀捅他的县尊大人怎么看,很是认真的问人掌柜道:“若本官有抵押物,贵庄可否出借十万两?”

  “抵押物?”

  石掌柜抬了抬架在鼻梁上的镜框,“赵大人说的抵押物是?”

  钱庄和当铺一样也从事典当业务,只是抵押物的价值必须高于出借数额,因此石掌柜并不认为一个府学教授能拿出价值十几万两的抵押物出来。

  真要有这么值钱的东西,卖了不就行了,何必来钱庄借钱付利息。

  赵安还真有抵押物,在那脸都不红道:“本官拿扬州府学未来五年的学费收入作为抵押跟贵庄借十万两。”

  这个抵押物不仅让石掌柜石化,也让丁县尊目瞪口呆。

  “学费?”

  石掌柜差点笑起来,他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学生能交几个学费?你扬州府学满打满算也就三四百个学生,除去拿朝廷补贴的,余下学生一年能交多少?

  二千两、三千两,五千两?

  算你一年收五千两,五年也不过二万五千两,你这府学教授怎么好意思借十万两的。

  越发觉得眼前这年轻教授是在这胡闹,也不知丁知县怎么把人带他这来的。

  “石掌柜可能不知道,下个月府学就要对外招收借读学子400人,届时至少有一万五千两学费收入,明年招收的学子要翻一番,算下来每年都将固定有三万两左右进项,这还不提学子们额外交的住宿费,生活费、教材费、校服费、营养费、踏青费、小灶费”

  赵安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掰,最后估了一个数。

  “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扬州府学每年光是学子交纳的费用至少五万两,如此,本官以五年进项作为抵押跟贵庄借十万两,掌柜的认为本官有这偿还能力吗?”

  “.”

  石掌柜看了赵安十几个呼吸,因为赵安所说已经超出他对府学的认知,以他的专业知识很难判断此中蕴含的商业前景究竟是否可信。

  而商业前景又是否能作为抵押物,他更吃不准。

  毕竟抵押的不是实打实的值钱东西,而是尚存于纸面的一个规划,或者说只是对面这位年轻教授对府学前景的一种假设规划。

  尚不存在的东西拿来抵押借十万两,除非疯了,不然一般人真做不出来。

  石掌柜明显没疯,作为分行负责人,他的收入跟业绩是直接挂钩的,要是这十万两出了事那他的麻烦就大了,弄不好脑袋都得搬家。

  借出去的那可是皇上的银子啊!

  安全起见就要直接驳了,只隐隐又觉若府学真如对方所设想那般,还真就财源源滚滚收钱收到手软了。

  有钱人为了孩子上重点,在乎那几百两学费?

  左右为难一时无法给出答复,遂思虑再三道:“赵大人说的这些在下从未听闻,也不知是否可行,不过在下可将此事上报总号,若总号认为大人所说值得出借十万两,那在下自当为大人办理出借。若总号不允,那恕在下帮不得大人了。”

  “好!”

  赵安听后也不废话,直接起身点头道:“不知贵总号最迟多久能给本官一个明确答复?”

  “半个月。”

  石掌柜给出的时间符合这年头消息传递速度的,说是请示总号,实际应该是请示内务府广储司的负责人,甚至有可能直接报给和珅。

  赵安对和珅最大的印象不是贪,而是精。

  一个商业上的小天才,否则也不至于帮乾隆维持那么久,据说和珅死前一直在酝酿开海禁同西洋贸易的事。

  如果是真的,那眼光绝对是这个朝代的顶流了。

  教育商业化蕴含的巨大钱景,想来和中堂一眼就能看穿,弄不好还能全国推广趁机大捞一笔。

  打钱庄出来,丁县尊劈头盖脸就骂了起来:“王八蛋你疯了,十万两?你怎么有胆开这个口的!就算你有来钱的路子,这十万两的利子都能压死你,到时还不上你怎么办!

  你这是玩火自焚,想死就赶紧跳大运河,别拉着本县!”

  “不是,老丁你急个啥?还不上就再借呗,多大的事啊。”

  赵安好心上前给县尊大人拍拍后背,省得真叫呛死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妖,清妖最新章节,清妖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