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太阳还没露头,孙家强就已经爬了起来,他先出去到外面的旱厕放了水,然后回屋子里去把炉子架起来。烧水的过程中,他拿着大扫把,把收购站的大院子又扫了一遍。
其实昨天晚上他已经扫过一遍了,大清早院子里除了几片落叶,挺干净的只是孙家强觉得有必要再扫一遍,这样卖东西的人进来,看着干干净净的院子,心情应该会很好。
扫完院子后,回到已经改造成厨房的屋子里,炉子上的水还没开,他把大铁桶拉过来,从旁边的窗台上取过一包砖茶,熟练的掰了三小块扔进去。
等锅里的水开了之后,用马勺舀了倒进大铁桶里,开水将那三小块砖茶冲泡开,很快就变成了红褐色的茶水。
砖茶里已经养出了金花,按后世的说法,这个东西很有营养。
孙家祥刚开始喝的时候,还以为这个茶发霉了,给李龙说要扔掉。结果李龙告诉他说这是金花,是很有用的东西,表明这个茶质量很好。
孙家强是半信半疑的,李龙还给他示范了一下,喝这个没有问题,他才算是相信了。
既然来上班,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服务搞好。李龙已经把户口给孙家强办下来了,剩下的三百块钱也给了他。这让孙家强很感动,觉得自己在这里干活有必要塌实努力,不然对不起李龙的这一番心意。
烧的这个茶水是提供给每天过来卖东西的那些人。主意是李龙之前出的,当时也是为了缓和那么多人等待时焦虑的情绪,后来感觉效果不错,就延续下来了。
把茶烧好,铁桶提到外面晾着之后,孙家强才开始准备自己的早饭。
和李龙每天早上要吃炒的热菜不同,孙家强觉得早上吃馒头或馕,就着咸菜或者酱菜或者凉拌菜都行。
盖好炉盖子之后,孙家强又把一个篦子放在了炉盖子上,转身去新打的案板上,将昨天从市场那里买来的馒头切成片,放在了篦子上烤了起来,他喜欢烤馍片夹着油泼辣子,吃着真香。唯一不好的是,这个吃了容易上火。
上火的事情好解决,馒头正在烤的时候,他用用开水冲了两个鸡蛋,里面加上香油和白砂糖,这个鸡蛋茶降火,不能补充营养,配合起来就是完美。
这样的生活孙家强喜欢极了,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很有奔头。
兜里的三百块钱他一分还没动,李龙说了,每个月还有五十,存上一两年多就可以在县城买一个小院子了。
虽然玛县没有石城好,但孙家强很喜欢。
这里人口没有自己家乡的县城多,但是努力奋斗,就有好的结果。
他打算先攒钱买个院子,然后再攒钱娶个媳妇儿,以后就在这里生活了。
家里的情况是那样,亲戚的情况是那样,孙家强也算是历经坎坷。碰上李龙这个他感觉有情有义的老板,如果不抱紧这条大腿,那他孙家强真是不识抬举了。
收购站里只有几个炉子是可以架火的。其实到了六月份,天气热了起来,农村这时候都是以土灶来做饭的,用炉子的极少。城市里用的是煤气,北疆这边没有蜂窝煤炉,有的家庭用的是鼓风机和沫子煤。
孙家强这边也是没办法,收购站的茶水要一直续着,重新砌个土灶又比较麻烦。虽然李龙可以从村里拉来一车柴火在这里烧,但没有炉子方便。而且煤也是现成的,干脆让孙家强用炉子来做饭。
九点多的时候,顾博远吃完早饭回到了收购站。
自从孙家强住到了收购站之后,顾博远就回到了他的小院子。小院子的农资店并没有重开,他的这个农资商店依然在收购站的院子里挂着招牌,有孙家强看着,顾博远也放心。
和收购站相比,农资店的生意要差得远。每天还是有客人来,但是就那么几个,主要来买农药化肥,应付这些人对于孙家强来说并不难。
或者说只要在收购站里那个忙碌的环境下锻炼个把月,其他的商店都能应付自如了。
今天李龙没有来收购站,他开着吉普车要去做其他事情。
收购站这一个贝母季赚了不少钱,李龙觉得这可不只是自己的功劳,他想把其他人都感谢一下。
距离最近的是林业队。李龙开着吉普车给林业队拉去了一批物资,其中有一小部分点明是给波拉提的。没有波拉奇的牵线搭桥,李龙也不可能从林业队这里拿到那么多的“罚没”物资。
除了那一小部分东西之外,李龙还给波拉提带去了一个好消息。他在县城的西面打听到一个民族人要卖院子,想问一问波拉提有没有意见,要不要去看一下。
如果要去的话,他会带着波拉提见一见房主。这个房主的亲戚在乌城做生意,现在生意挺好,要把房主拉过去合伙。
房主要入伙亲戚的生意,需要钱,就想着把玛县这边的院子卖掉。他在乌城有住的地方,想着在乌城那边发展,玛县这边的院子留着也没什么用处。
院子很好,虽然面积不大,但里面收拾的很干净,各项设施李龙都是看过的。葡萄架是用铁架子搭起来的,六月份葡萄已经在架子上郁郁葱葱了,小菜园子里也种了好几种菜。两间客房的木炕虽然有点旧,但维护的很好。厨房的设施也是全的,煤棚里还有半吨煤。
原主要把他的地毯都拉走,这一点应该影响不大。
装修一整个民族风格,窗户上都是那种少数民族的雕花图案,屋子里的各种装饰也是,想来波拉提应该是挺喜欢的。
波拉提人不在,去山里巡逻了。李龙就给艾里把这事说了,让转告一下波拉提。
艾里满口答应下来,他觉得把那些东西卖给李龙,真是没卖错。这钱货都交清了,李龙还能送来这些东西,是真的够朋友。
上午从林业队离开,李龙开着吉普车,直接去到北庭市。
钱主任和魏主任李龙那边都已经感谢过了,这次他主要是想着把陈红军感谢一下。
要没有老陈的指点,前两年李龙也赚不了那么多钱。
没有老陈引荐的贾天龙和赵辉,今年李龙也不可能把收购站开起来,现在还赚这么多。
可以说李龙的成功至少有两成是老陈帮助出来的。
他这一次去看老陈,除了带烟酒罐头方糖这些常用礼物之外,还打算给老陈包个红包。
陈红军的家庭情况李龙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玛县的收购站撤了之后,他回到了北庭工作,情况就不是那么好了。
毕竟在县陈红军是一站之长,福利待遇什么的都比较好。收购站的事情也都是他来负责的,回到北庭之后,待遇级别虽然没有变,但隐性的福利肯定是消失了。
和贾天龙赵辉相见的时候,李龙也聊起过老陈,这两个人现在和陈红军打交道的时间也少了。毕竟不收物资了,陈红军对于贾天龙和赵辉两个人来说,就是正常的朋友,闲了可以聚一聚,忙的时候连招呼都不好打,毕竟这时候没有电话。
李龙去到北庭的时候,正赶上饭点,他没打算到陈红军家混顿饭吃。
这年头到城里人家做客,除非提前招呼,一般情况不会在饭点突然袭击。
毕竟饭点的时候,各家各户做饭都是按量来做的,很少有多出来的。
你突然袭击过来,别人肯定要让你吃饭。而你吃了这一份饭,这一家人肯定就会有人少吃,或者有一个人没饭吃。
别说这个时候,就是再往后二三十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好在二三十年后有手机去拜访人家肯定是要提前打招呼,对方也好有所准备。
所以李龙到了北庭之后,先去国营饭店,要了一个拌面,带一个加面,吃饱喝足之后才开着车到陈红军家去。
按时间推测,这时候陈红军应该在家里刚吃完饭,还没到去单位的时候。
陈红军家也是在家属院里面,这时候还没有什么小区,除了自建房之外,基本上都是各家属院。
这个家属院挺大,里面有平房,也有二层小楼,按贾天龙给的地址,陈红军家住的是平房。
平房是一整排一个大院,还不是小院的那种。一家一到两个门,门口的对面是一堵墙,墙边就是一眼土灶,还有一个矮房,这就是杂物房或者是厨房。
这个居住条件还比不上奎屯那边的李安国。
这是个老小区,单位人又比较多,能分上这样的房子已经不错了。
李龙的吉普车开到平房边上的时候,陈红军刚从门里出来,提着个黑色的公文包,就去准备上班。
他上班骑自行车,墙边的那个杂物房里就放着两辆自行车,一辆是他的,一辆是媳妇的。
推着自行车往前走几步,就看到提着东西的李龙,陈红军有些意外,随即露出了笑容:
“嘿,小李啊,你咋来了呢?这是过来看我了?”
“是啊,前段时间一直在忙,没时间过来。现在忙了一个阶段,就赶快过来一趟。”李龙笑着说,“不耽误你上班吧?”
“不耽误不耽误,离上班还有大半个小时呢。”陈红军把车子靠墙边撑起来,指了指李龙手里的东西,说:
“人过来就行了,咋还拿那么多东西呢?”
李龙是抱了一个大的纸箱子,这个箱子是盛啤酒的。这时候的啤酒一箱能装二十四瓶,箱子比较大,装的满满当当的,外面都露出来了。
“好不容易过来看你一趟,咋能空着手。”李龙抱着东西走到了门口笑着说:
“也不是啥贵东西,走进屋吧?”
“来。”陈红军敲了敲门,然后推开了。
往屋里走了两步,李龙皱了皱眉头。
这屋子真不大。里外两间。里面那一间门口挂的帘子看不清楚,外面这一间能有李龙在四小队那个大院子房间的一半大。这个屋子东西两边墙边放着两张单人床。靠窗放着一个案板,上面堆着米面碗之类的东西。
也就是说,这个屋子承担着卧室和厨房的作用。
此刻两张床上左边坐着一个老太太,右边坐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
“这是大妈吧?大妈好,我是陈哥的朋友李龙。”李龙主动和那个老太太打个招呼,“过来看您来了。”
“好好好快把东西放下,快进里屋坐。”老太太站起身,指了指里面说。
老人家不胖,不到一米六的个头,头发有些花白,感觉六十多岁的年纪,精神头还挺不错。
那个男孩好奇的看着李龙,脖子上还戴着红领巾,不知道是上小学高年级还是已经上了初中。这时候初中入团的多,李龙猜测应该是在五六年级吧。
“来,进屋来。”陈红军掀开帘子,里屋门口,一个剪发头的中年妇女,笑着看着李龙:
“这就是李龙啊,经常听老陈说,说你多优秀的,说他结交你这么个忘年交,看着真是一表人才,快进来坐,我给你倒水。”
李龙把纸箱子放在了案板边上,然后冲着老太太点点头进了里屋。
里屋比外屋要大一些,靠西北放着一张双人床,门边是一个五斗橱,同时充当电视柜的作用。上面放着一台十四寸电视,也不知道是黑白还是彩电,用罩子蒙着。
窗台这里放着一架缝纫机,缝纫机头装进机腹内,上面铺着人造革的垫子,上面有几本书,这台缝纫机也充当桌子。
正对门的西墙边上放着沙发,沙发前是一个茶几。沙发和床中间是一个圆桌,这应该是吃饭的饭桌。
里屋摆得满满当当的,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虽然东西多,但并不杂乱,地板打扫的也很干净。
看来老陈家过得并不是很好啊,李龙有些后悔自己来的晚了点。老陈之前帮自己那么多,后来还给自己介绍了两个很靠谱的采购商,自己却连老陈家的情况都不咋了解,说实话,这个忘年交有点不合格。
陈红军的妻子周秀娟用玻璃杯给李龙倒了一杯茶,笑着说道:
“李龙,你这是闲下来了?我听我们家老陈说,你搞了一个收购站,应该很忙吧?”
“是挺忙的,”李龙接过杯子,小喝一口,放在茶几上说,“前段时间收贝母,因为是头一年搞,手忙脚乱的,也多亏了老陈给我介绍了俩靠谱的采购商,不然今年还麻烦呢。”
“老陈也就是牵牵线,做事能成功,还是靠你自己努力。”周秀娟笑着说,“我是很少听我们家老陈夸一个年轻人,他可是在我们面前夸了你好几次,说明你本身能力很强。”
“没有没有。”李龙谦虚的说,“要没有陈哥给我引路,我现在也不可能把收购站开起来。”他说这话是真心实意的。陈红军走之前给李龙把各种物资收购价都说了一遍,不然他在这一行肯定是会踩坑,有很多教训之后才能把路走顺。
所以说对陈红军的感激是很真诚。
只是没想到陈红军家里的情况会是这样。
来晚了啊!
其实昨天晚上他已经扫过一遍了,大清早院子里除了几片落叶,挺干净的只是孙家强觉得有必要再扫一遍,这样卖东西的人进来,看着干干净净的院子,心情应该会很好。
扫完院子后,回到已经改造成厨房的屋子里,炉子上的水还没开,他把大铁桶拉过来,从旁边的窗台上取过一包砖茶,熟练的掰了三小块扔进去。
等锅里的水开了之后,用马勺舀了倒进大铁桶里,开水将那三小块砖茶冲泡开,很快就变成了红褐色的茶水。
砖茶里已经养出了金花,按后世的说法,这个东西很有营养。
孙家祥刚开始喝的时候,还以为这个茶发霉了,给李龙说要扔掉。结果李龙告诉他说这是金花,是很有用的东西,表明这个茶质量很好。
孙家强是半信半疑的,李龙还给他示范了一下,喝这个没有问题,他才算是相信了。
既然来上班,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服务搞好。李龙已经把户口给孙家强办下来了,剩下的三百块钱也给了他。这让孙家强很感动,觉得自己在这里干活有必要塌实努力,不然对不起李龙的这一番心意。
烧的这个茶水是提供给每天过来卖东西的那些人。主意是李龙之前出的,当时也是为了缓和那么多人等待时焦虑的情绪,后来感觉效果不错,就延续下来了。
把茶烧好,铁桶提到外面晾着之后,孙家强才开始准备自己的早饭。
和李龙每天早上要吃炒的热菜不同,孙家强觉得早上吃馒头或馕,就着咸菜或者酱菜或者凉拌菜都行。
盖好炉盖子之后,孙家强又把一个篦子放在了炉盖子上,转身去新打的案板上,将昨天从市场那里买来的馒头切成片,放在了篦子上烤了起来,他喜欢烤馍片夹着油泼辣子,吃着真香。唯一不好的是,这个吃了容易上火。
上火的事情好解决,馒头正在烤的时候,他用用开水冲了两个鸡蛋,里面加上香油和白砂糖,这个鸡蛋茶降火,不能补充营养,配合起来就是完美。
这样的生活孙家强喜欢极了,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很有奔头。
兜里的三百块钱他一分还没动,李龙说了,每个月还有五十,存上一两年多就可以在县城买一个小院子了。
虽然玛县没有石城好,但孙家强很喜欢。
这里人口没有自己家乡的县城多,但是努力奋斗,就有好的结果。
他打算先攒钱买个院子,然后再攒钱娶个媳妇儿,以后就在这里生活了。
家里的情况是那样,亲戚的情况是那样,孙家强也算是历经坎坷。碰上李龙这个他感觉有情有义的老板,如果不抱紧这条大腿,那他孙家强真是不识抬举了。
收购站里只有几个炉子是可以架火的。其实到了六月份,天气热了起来,农村这时候都是以土灶来做饭的,用炉子的极少。城市里用的是煤气,北疆这边没有蜂窝煤炉,有的家庭用的是鼓风机和沫子煤。
孙家强这边也是没办法,收购站的茶水要一直续着,重新砌个土灶又比较麻烦。虽然李龙可以从村里拉来一车柴火在这里烧,但没有炉子方便。而且煤也是现成的,干脆让孙家强用炉子来做饭。
九点多的时候,顾博远吃完早饭回到了收购站。
自从孙家强住到了收购站之后,顾博远就回到了他的小院子。小院子的农资店并没有重开,他的这个农资商店依然在收购站的院子里挂着招牌,有孙家强看着,顾博远也放心。
和收购站相比,农资店的生意要差得远。每天还是有客人来,但是就那么几个,主要来买农药化肥,应付这些人对于孙家强来说并不难。
或者说只要在收购站里那个忙碌的环境下锻炼个把月,其他的商店都能应付自如了。
今天李龙没有来收购站,他开着吉普车要去做其他事情。
收购站这一个贝母季赚了不少钱,李龙觉得这可不只是自己的功劳,他想把其他人都感谢一下。
距离最近的是林业队。李龙开着吉普车给林业队拉去了一批物资,其中有一小部分点明是给波拉提的。没有波拉奇的牵线搭桥,李龙也不可能从林业队这里拿到那么多的“罚没”物资。
除了那一小部分东西之外,李龙还给波拉提带去了一个好消息。他在县城的西面打听到一个民族人要卖院子,想问一问波拉提有没有意见,要不要去看一下。
如果要去的话,他会带着波拉提见一见房主。这个房主的亲戚在乌城做生意,现在生意挺好,要把房主拉过去合伙。
房主要入伙亲戚的生意,需要钱,就想着把玛县这边的院子卖掉。他在乌城有住的地方,想着在乌城那边发展,玛县这边的院子留着也没什么用处。
院子很好,虽然面积不大,但里面收拾的很干净,各项设施李龙都是看过的。葡萄架是用铁架子搭起来的,六月份葡萄已经在架子上郁郁葱葱了,小菜园子里也种了好几种菜。两间客房的木炕虽然有点旧,但维护的很好。厨房的设施也是全的,煤棚里还有半吨煤。
原主要把他的地毯都拉走,这一点应该影响不大。
装修一整个民族风格,窗户上都是那种少数民族的雕花图案,屋子里的各种装饰也是,想来波拉提应该是挺喜欢的。
波拉提人不在,去山里巡逻了。李龙就给艾里把这事说了,让转告一下波拉提。
艾里满口答应下来,他觉得把那些东西卖给李龙,真是没卖错。这钱货都交清了,李龙还能送来这些东西,是真的够朋友。
上午从林业队离开,李龙开着吉普车,直接去到北庭市。
钱主任和魏主任李龙那边都已经感谢过了,这次他主要是想着把陈红军感谢一下。
要没有老陈的指点,前两年李龙也赚不了那么多钱。
没有老陈引荐的贾天龙和赵辉,今年李龙也不可能把收购站开起来,现在还赚这么多。
可以说李龙的成功至少有两成是老陈帮助出来的。
他这一次去看老陈,除了带烟酒罐头方糖这些常用礼物之外,还打算给老陈包个红包。
陈红军的家庭情况李龙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玛县的收购站撤了之后,他回到了北庭工作,情况就不是那么好了。
毕竟在县陈红军是一站之长,福利待遇什么的都比较好。收购站的事情也都是他来负责的,回到北庭之后,待遇级别虽然没有变,但隐性的福利肯定是消失了。
和贾天龙赵辉相见的时候,李龙也聊起过老陈,这两个人现在和陈红军打交道的时间也少了。毕竟不收物资了,陈红军对于贾天龙和赵辉两个人来说,就是正常的朋友,闲了可以聚一聚,忙的时候连招呼都不好打,毕竟这时候没有电话。
李龙去到北庭的时候,正赶上饭点,他没打算到陈红军家混顿饭吃。
这年头到城里人家做客,除非提前招呼,一般情况不会在饭点突然袭击。
毕竟饭点的时候,各家各户做饭都是按量来做的,很少有多出来的。
你突然袭击过来,别人肯定要让你吃饭。而你吃了这一份饭,这一家人肯定就会有人少吃,或者有一个人没饭吃。
别说这个时候,就是再往后二三十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好在二三十年后有手机去拜访人家肯定是要提前打招呼,对方也好有所准备。
所以李龙到了北庭之后,先去国营饭店,要了一个拌面,带一个加面,吃饱喝足之后才开着车到陈红军家去。
按时间推测,这时候陈红军应该在家里刚吃完饭,还没到去单位的时候。
陈红军家也是在家属院里面,这时候还没有什么小区,除了自建房之外,基本上都是各家属院。
这个家属院挺大,里面有平房,也有二层小楼,按贾天龙给的地址,陈红军家住的是平房。
平房是一整排一个大院,还不是小院的那种。一家一到两个门,门口的对面是一堵墙,墙边就是一眼土灶,还有一个矮房,这就是杂物房或者是厨房。
这个居住条件还比不上奎屯那边的李安国。
这是个老小区,单位人又比较多,能分上这样的房子已经不错了。
李龙的吉普车开到平房边上的时候,陈红军刚从门里出来,提着个黑色的公文包,就去准备上班。
他上班骑自行车,墙边的那个杂物房里就放着两辆自行车,一辆是他的,一辆是媳妇的。
推着自行车往前走几步,就看到提着东西的李龙,陈红军有些意外,随即露出了笑容:
“嘿,小李啊,你咋来了呢?这是过来看我了?”
“是啊,前段时间一直在忙,没时间过来。现在忙了一个阶段,就赶快过来一趟。”李龙笑着说,“不耽误你上班吧?”
“不耽误不耽误,离上班还有大半个小时呢。”陈红军把车子靠墙边撑起来,指了指李龙手里的东西,说:
“人过来就行了,咋还拿那么多东西呢?”
李龙是抱了一个大的纸箱子,这个箱子是盛啤酒的。这时候的啤酒一箱能装二十四瓶,箱子比较大,装的满满当当的,外面都露出来了。
“好不容易过来看你一趟,咋能空着手。”李龙抱着东西走到了门口笑着说:
“也不是啥贵东西,走进屋吧?”
“来。”陈红军敲了敲门,然后推开了。
往屋里走了两步,李龙皱了皱眉头。
这屋子真不大。里外两间。里面那一间门口挂的帘子看不清楚,外面这一间能有李龙在四小队那个大院子房间的一半大。这个屋子东西两边墙边放着两张单人床。靠窗放着一个案板,上面堆着米面碗之类的东西。
也就是说,这个屋子承担着卧室和厨房的作用。
此刻两张床上左边坐着一个老太太,右边坐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
“这是大妈吧?大妈好,我是陈哥的朋友李龙。”李龙主动和那个老太太打个招呼,“过来看您来了。”
“好好好快把东西放下,快进里屋坐。”老太太站起身,指了指里面说。
老人家不胖,不到一米六的个头,头发有些花白,感觉六十多岁的年纪,精神头还挺不错。
那个男孩好奇的看着李龙,脖子上还戴着红领巾,不知道是上小学高年级还是已经上了初中。这时候初中入团的多,李龙猜测应该是在五六年级吧。
“来,进屋来。”陈红军掀开帘子,里屋门口,一个剪发头的中年妇女,笑着看着李龙:
“这就是李龙啊,经常听老陈说,说你多优秀的,说他结交你这么个忘年交,看着真是一表人才,快进来坐,我给你倒水。”
李龙把纸箱子放在了案板边上,然后冲着老太太点点头进了里屋。
里屋比外屋要大一些,靠西北放着一张双人床,门边是一个五斗橱,同时充当电视柜的作用。上面放着一台十四寸电视,也不知道是黑白还是彩电,用罩子蒙着。
窗台这里放着一架缝纫机,缝纫机头装进机腹内,上面铺着人造革的垫子,上面有几本书,这台缝纫机也充当桌子。
正对门的西墙边上放着沙发,沙发前是一个茶几。沙发和床中间是一个圆桌,这应该是吃饭的饭桌。
里屋摆得满满当当的,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虽然东西多,但并不杂乱,地板打扫的也很干净。
看来老陈家过得并不是很好啊,李龙有些后悔自己来的晚了点。老陈之前帮自己那么多,后来还给自己介绍了两个很靠谱的采购商,自己却连老陈家的情况都不咋了解,说实话,这个忘年交有点不合格。
陈红军的妻子周秀娟用玻璃杯给李龙倒了一杯茶,笑着说道:
“李龙,你这是闲下来了?我听我们家老陈说,你搞了一个收购站,应该很忙吧?”
“是挺忙的,”李龙接过杯子,小喝一口,放在茶几上说,“前段时间收贝母,因为是头一年搞,手忙脚乱的,也多亏了老陈给我介绍了俩靠谱的采购商,不然今年还麻烦呢。”
“老陈也就是牵牵线,做事能成功,还是靠你自己努力。”周秀娟笑着说,“我是很少听我们家老陈夸一个年轻人,他可是在我们面前夸了你好几次,说明你本身能力很强。”
“没有没有。”李龙谦虚的说,“要没有陈哥给我引路,我现在也不可能把收购站开起来。”他说这话是真心实意的。陈红军走之前给李龙把各种物资收购价都说了一遍,不然他在这一行肯定是会踩坑,有很多教训之后才能把路走顺。
所以说对陈红军的感激是很真诚。
只是没想到陈红军家里的情况会是这样。
来晚了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