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珣如约而至,在钓鱼台上,开始向青州的读书人讲解儒术大道。
这一讲,就是三天。
在这三天里,青州,乃至于天下各地的读书人,只要能赶到的,都赶到了,以至于到了第三天,襄樊城,钓鱼台上,竟然聚集了三万读书人。
而这一次他讲的要比在上阴学宫讲的还详细,还认真。
上阴学宫,虽然聚集了天下最优秀的读书人,但源流复杂,心思各异,获得他们的尊敬容易,但想要一次收伏,还欠些火候。
但是在青州不一样。
青州人,以抱团出名。
同样,自古以来,青州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好读书。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出读书人的地方,擅长读书,好读书。
读书人多的地方,做官的自然也就多,再加上爱抱团,朝堂上青州籍的官员自然而然也禀承了这个习惯,于是就形成了青党。
这也是赵珣最看中青州的地方。
你看偌大的离阳王朝,州郡无数,为啥朝堂上只有一个青党而无其他的党呢?
青州的这种习俗实在是让他太喜欢了。
因为这里是靖安王府的封地,说白了,在法理上,这里是他的地盘。
以前,靖安王府一直无法融入青州的圈子,那是赵衡的能力问题。
但现在,他出面,一切困难都不存在了。
他现在不是要融入青州的圈子,而是要领导青州的圈子,成为青州的话事人。
这对他来讲,很简单。
三天之后,这三万余读书人中的青州读书人,全都成为了他最为忠心的拥趸。
除了这些读书人之外,靖安王府的门槛同样也在这三天里被踏破了。
物理意义上的踏破。
三天之后,三万名读书人中,近一半晋入了儒术九品开窍境,两千余人晋入八品修身境,三百余人晋入七品仁者境,而其中的佼佼者,有十二人晋入了六品儒生境。
在无数人羡慕的目光之中,赵珣将这十二人带回了靖安王府,成为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批弟子。
这十二人中,有青党三大家的子弟,也有寒门子弟,还有几个豪族子弟。
在这一天,赵珣基本完成了对于青州读书人的统合,靖安王府,正式融入青州,成为青州士人的领袖。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珣并没有继续留在靖安王府,而是在春神湖上找了个荒岛,带着十二名弟子在荒岛上结庐而居,随后,一场浓雾,将这座荒岛笼罩了起来,对外称专心培养这十二名弟子。
一层浓雾,将自己与整个世界隔离了开来。
一个月后,一名雪白僧衣,手腕上以一条白蛇当绳咬住一枚白壶的赤脚女僧自西而来,在岛外求见赵珣,未果,似有不甘,当众施展数道佛门神通,意图打破这浓雾的封锁,但仍被阻于浓雾之外,十日之后,无奈离去。
隔日,又一名身如稚童的小道士来到岛前,亦是利用道门神通,带着数十道雷鸣轰击,试图破开浓雾封锁,无果,亦不甘离去。
之后,又有数名神秘人来去匆匆,无一不是天下闻名的一品高手,又或是隐世强者,竟然无一人能够破开这浓雾。
至此,世人终于死心。
一年后,浓雾忽散,一名书生踏波而来,来到了襄樊城,钓鱼台,在百余名在钓鱼台瞻仰遗迹的书生面前讲解儒术之道,并答疑解惑。
有人认出,这正是赵珣收的十二名弟子之一,原本是一个名叫汪仲铭的穷酸书生,只是在那里赵珣讲道之际,意外突破了至儒生境,被赵珣收为弟子,跟到了春神湖无名岛。
只是如此,已经没有人能够看的出来他的境界了。
十日之后,汪仲铭离去,回到了春神湖无名荒岛,但又一人从荒岛中出来,在钓鱼台开讲,这是陆家的旁支陆成山。
……
如此往复,之后三年,这十二名跟着赵珣困居荒岛的书生轮流出现,十日一换,在钓鱼台讲经,吸引了天下无数读书人,因为人数太多,最后靖安王下令,拆除了襄樊城靠近钓鱼台的一面城墙,在钓鱼台前面,以巨大的青石块垒出了一个巨大的广场,供各地的读书人听道。
随着来自各地的读书人不断的汇聚,襄樊城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流带来了客流,客流带来了商机,襄樊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的越来越繁华,短短半年时间,便已经成由一个战略要地,变成了繁华的经济中心,然后,又迅速的演变成了学术中心。
一座座藏书楼拔地而起,一轮轮的论道不断上演,一场场的儒术演练不断发生……
当然,这只是这四年多来襄樊城的变化。
除了襄樊城外,天下局势亦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表面上看,似乎很平静,离阳王朝还是天下一统的王朝。
但是在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
钦天监,通天台上,儒家气运之柱一日三变,变的愈发的粗壮起来。
南怀瑜这位监正,每次站在通天台上,看着那越来越粗壮的紫色气柱都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可怕,太可怕了!
随着儒术在天下流传,儒家的气运竟然在不断的吞噬着道佛两家的气运。
而道佛两家看起来竟然毫无办法。
又或者说,两家正在酝酿着什么大招?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两家够能忍的,但问题是,他们能忍,朝廷不能忍了啊!
太安城,皇宫中
离阳皇帝赵惇一脸难看的看着面前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已经给赵衡去信了,但赵衡回信说赵珣现在谁也不见,连他都上不了那荒岛,所以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好一个无能为力,赵珣不是他的儿子吗?他连儿子都管不了了吗?!”那少年面色阴冷,语气中透着狠厉,“你知不知道,被他这么一搞,人间气运大乱,难道他真的想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成,难道他真的要与整个天下为敌吗?!”
“这个,孙儿不知道。”赵惇苦笑道。
“你不知,你竟然跟我说你不知,你是皇帝啊,天下之主啊,怎么可能对这种事情无能为力?”
“烂陀寺的女法王去了,龙虎山的小祖师去了,还有其他很多人都去了,但,都无能为力,而且,谁能想到呢?!”赵惇的面色愈发的苦涩了起来,“谁能想到,儒家,拥有了儒术之后,竟然会如此的恐怖!!”
这一讲,就是三天。
在这三天里,青州,乃至于天下各地的读书人,只要能赶到的,都赶到了,以至于到了第三天,襄樊城,钓鱼台上,竟然聚集了三万读书人。
而这一次他讲的要比在上阴学宫讲的还详细,还认真。
上阴学宫,虽然聚集了天下最优秀的读书人,但源流复杂,心思各异,获得他们的尊敬容易,但想要一次收伏,还欠些火候。
但是在青州不一样。
青州人,以抱团出名。
同样,自古以来,青州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好读书。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出读书人的地方,擅长读书,好读书。
读书人多的地方,做官的自然也就多,再加上爱抱团,朝堂上青州籍的官员自然而然也禀承了这个习惯,于是就形成了青党。
这也是赵珣最看中青州的地方。
你看偌大的离阳王朝,州郡无数,为啥朝堂上只有一个青党而无其他的党呢?
青州的这种习俗实在是让他太喜欢了。
因为这里是靖安王府的封地,说白了,在法理上,这里是他的地盘。
以前,靖安王府一直无法融入青州的圈子,那是赵衡的能力问题。
但现在,他出面,一切困难都不存在了。
他现在不是要融入青州的圈子,而是要领导青州的圈子,成为青州的话事人。
这对他来讲,很简单。
三天之后,这三万余读书人中的青州读书人,全都成为了他最为忠心的拥趸。
除了这些读书人之外,靖安王府的门槛同样也在这三天里被踏破了。
物理意义上的踏破。
三天之后,三万名读书人中,近一半晋入了儒术九品开窍境,两千余人晋入八品修身境,三百余人晋入七品仁者境,而其中的佼佼者,有十二人晋入了六品儒生境。
在无数人羡慕的目光之中,赵珣将这十二人带回了靖安王府,成为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批弟子。
这十二人中,有青党三大家的子弟,也有寒门子弟,还有几个豪族子弟。
在这一天,赵珣基本完成了对于青州读书人的统合,靖安王府,正式融入青州,成为青州士人的领袖。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珣并没有继续留在靖安王府,而是在春神湖上找了个荒岛,带着十二名弟子在荒岛上结庐而居,随后,一场浓雾,将这座荒岛笼罩了起来,对外称专心培养这十二名弟子。
一层浓雾,将自己与整个世界隔离了开来。
一个月后,一名雪白僧衣,手腕上以一条白蛇当绳咬住一枚白壶的赤脚女僧自西而来,在岛外求见赵珣,未果,似有不甘,当众施展数道佛门神通,意图打破这浓雾的封锁,但仍被阻于浓雾之外,十日之后,无奈离去。
隔日,又一名身如稚童的小道士来到岛前,亦是利用道门神通,带着数十道雷鸣轰击,试图破开浓雾封锁,无果,亦不甘离去。
之后,又有数名神秘人来去匆匆,无一不是天下闻名的一品高手,又或是隐世强者,竟然无一人能够破开这浓雾。
至此,世人终于死心。
一年后,浓雾忽散,一名书生踏波而来,来到了襄樊城,钓鱼台,在百余名在钓鱼台瞻仰遗迹的书生面前讲解儒术之道,并答疑解惑。
有人认出,这正是赵珣收的十二名弟子之一,原本是一个名叫汪仲铭的穷酸书生,只是在那里赵珣讲道之际,意外突破了至儒生境,被赵珣收为弟子,跟到了春神湖无名岛。
只是如此,已经没有人能够看的出来他的境界了。
十日之后,汪仲铭离去,回到了春神湖无名荒岛,但又一人从荒岛中出来,在钓鱼台开讲,这是陆家的旁支陆成山。
……
如此往复,之后三年,这十二名跟着赵珣困居荒岛的书生轮流出现,十日一换,在钓鱼台讲经,吸引了天下无数读书人,因为人数太多,最后靖安王下令,拆除了襄樊城靠近钓鱼台的一面城墙,在钓鱼台前面,以巨大的青石块垒出了一个巨大的广场,供各地的读书人听道。
随着来自各地的读书人不断的汇聚,襄樊城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流带来了客流,客流带来了商机,襄樊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的越来越繁华,短短半年时间,便已经成由一个战略要地,变成了繁华的经济中心,然后,又迅速的演变成了学术中心。
一座座藏书楼拔地而起,一轮轮的论道不断上演,一场场的儒术演练不断发生……
当然,这只是这四年多来襄樊城的变化。
除了襄樊城外,天下局势亦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表面上看,似乎很平静,离阳王朝还是天下一统的王朝。
但是在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
钦天监,通天台上,儒家气运之柱一日三变,变的愈发的粗壮起来。
南怀瑜这位监正,每次站在通天台上,看着那越来越粗壮的紫色气柱都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可怕,太可怕了!
随着儒术在天下流传,儒家的气运竟然在不断的吞噬着道佛两家的气运。
而道佛两家看起来竟然毫无办法。
又或者说,两家正在酝酿着什么大招?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两家够能忍的,但问题是,他们能忍,朝廷不能忍了啊!
太安城,皇宫中
离阳皇帝赵惇一脸难看的看着面前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已经给赵衡去信了,但赵衡回信说赵珣现在谁也不见,连他都上不了那荒岛,所以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好一个无能为力,赵珣不是他的儿子吗?他连儿子都管不了了吗?!”那少年面色阴冷,语气中透着狠厉,“你知不知道,被他这么一搞,人间气运大乱,难道他真的想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成,难道他真的要与整个天下为敌吗?!”
“这个,孙儿不知道。”赵惇苦笑道。
“你不知,你竟然跟我说你不知,你是皇帝啊,天下之主啊,怎么可能对这种事情无能为力?”
“烂陀寺的女法王去了,龙虎山的小祖师去了,还有其他很多人都去了,但,都无能为力,而且,谁能想到呢?!”赵惇的面色愈发的苦涩了起来,“谁能想到,儒家,拥有了儒术之后,竟然会如此的恐怖!!”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最新章节,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最新章节,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