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激动的大喊,立马就把所有正烦躁的编辑们,都给吓了一大跳。

  “李英,你喊什么喊啊!吓死个人了。”

  “你一个刚刚入门的编辑,才加入我们《诗刊》不到两个月,能有什么鉴赏能力啊!”

  “就是啊!李英,你还年轻,读过的诗还少。

  什么诗这么厉害啊!

  就让你能一口咬定,能火遍全中国?”

  “对啊!李英,这种话可不能乱说的。

  就是徐志摩再世,他也不能保证写出来的诗能火遍全中国的。”

  ……

  几个平日里和李英不是很对付的编辑,此时都呛声说道。

  副主编田间也是皱起眉头,轻轻地训道:

  “李英,年轻人也应该稳重一点。

  如果你作为诗歌爱好者的话,看到好诗,这样激动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大错。

  但你现在作为我们《诗刊》的编辑,你的审美和感官,就代表着我们《诗刊》的品味与水平。

  如果随便一首诗歌,都能让你这样欢呼雀跃地喊着肯定能火遍全国。

  在我们编辑部里还好,要是让外人看到了,会怀疑我们《诗刊》的整体诗歌鉴赏水平的。”

  “可是……田副主编,我这……这首诗歌是真的好啊!

  好到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和称赞了。

  真的!刚刚我本来已经昏昏欲睡,几乎都要睡着的那一刻……

  拆开了这封信,缓缓地读出了上面的诗句。

  立马就感受到一种被希望灌溉,被幸福滋润的感觉。

  这首诗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如此的温暖,是那种所有人都向往的美好。

  用一个很时髦的词来说,非常的柏拉图,读完之后,让人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充盈感……”

  虽然被在座的这些前辈编辑们所质疑。但是李英却一点都没有退缩。

  他反而继续侃侃而谈,将自己读到这首诗时的各种感受与体会,全都用唯美的语言给仔细描述了出来。

  这样的底气,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他手上的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以说,是他这辈子读过的最好的诗歌了。

  甚至于,李英此时此刻都觉得无比兴奋与荣幸。

  这样一首可以传世的诗歌,居然是从自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编辑手上挖掘出来的。

  “嗯?不错啊!

  不说别的,单纯是李英刚刚说的这些读后感。

  就已经是一篇不错的诗歌赏析了。

  只是,不知道这诗歌的原文怎么样,对不对得起李英这么精彩的读后感言了。”

  主编严辰也被李英的话语吸引了过来,他点了点头,对李英说道:

  “这样吧!所有人现在都把手头上的工作停一下。

  李英,你把你刚刚看到的那首诗,当众朗读一遍。

  既然你说这首诗能火遍全国,那就让在座的所有编辑,来当一当评审。

  如果有半数以上的编辑,都认为这首诗歌的水平不错。

  那么,我们这一期的主打诗就不用发愁了。

  直接就用这首诗吧!”

  主编严辰都发话了,自然其他的编辑,哪怕是再看不上新来的李英,也都闭上了嘴。

  不过,他们的心里还是对李英充满着偏见。

  一个新来的编辑,懂什么叫好诗么?

  当然,他们之所以这么集体排斥新编辑李英,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她是新来的。

  而是李英进《诗刊》是“走关系”来的,其他编辑都是从一些文工单位,或者本身就是有名的作家或诗人。

  而李英这个小姑娘,却是以一个“文学诗歌爱好者”的身份,刚刚从大学毕业,就通过关系进入到《诗刊》工作。

  这又如何能让他们这些老编辑们心服口服呢?

  一个初出茅庐的丫头片子,就能和他们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审稿子,简直是拉低了他们这些编辑和文学艺术家们的格调。

  他们正等着,群嘲李英这个“走关系”进来的新编辑呢!

  然而……

  李英也感受到了大家质疑的目光,以及他们想要看笑话的心情。

  可她却丝毫不惧,手拿这样的一首诗,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她清了清嗓子,然后吞咽了一下口水,充分调动起情感来,然后用无比激情的声音朗诵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前两句念出来,平平无奇。

  既不押韵,没有什么文字美。

  也没有任何充沛的情感,听完以后,只得到了一个陈述的内容,并没有让在场经验老到的编辑们,起到任何的情绪波澜。

  连主编严辰也不满地皱起了眉头来。

  毕竟,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李英这个新编辑,竟然用这么一首平平无奇的诗歌,浪费所有编辑的时间。

  “哈哈!我就说了嘛!一个走后门进来的,能有什么文学鉴赏水平啊!

  就这两句话,我一天能写一百句不重样的。”

  “浪费时间!你们看,主编脸色可不好,要发火了。

  呵呵!就算你是关系户,主编可不管你有多大的背景。

  该批评你还是会批评的,一会就等着看那李英,被骂得狗血淋头吧!”

  ……

  编辑们都听到预料中的诗歌,已经在心中给这首诗判了死刑,也把李英当作了真正的笑料来看。

  然而……

  李英那不急不缓的声音,突然一下提高了语调,激情充沛地念道: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蹭的一下!

  这一刻!

  主编严辰立马激动得站了起来。

  在场的所有编辑,原本的轻视和百无聊赖,也被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瞬间激得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前面那两句平淡的“从明天起”,在这最后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对照下,立时充满了一种陶渊明般的田园诗歌空灵感。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口气,新编辑李英将剩下的诗歌全部有感情的朗诵完了。

  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个编辑有空插嘴评价。

  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个编辑敢小瞧这一首诗歌。

  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个编辑质疑李英的诗歌鉴赏能力了。

  相反……

  此时此刻,所有的编辑,包括主编严辰都无比羡慕起李英来。

  这样一首真的可以火遍全国的诗歌,是被她第一个一手挖掘出来的。

  这是真正的从屎里淘金了,淘到了可以传世的金子啊!

  “这首诗,我念完了。

  诗的名字就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念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李英惊奇地发现,在场的所有编辑都好像被定在了那里。

  大家都是一动不动,微微张大了嘴巴,无比惊讶与沉浸其中的模样。

  等了好几秒钟之后,所有人才反应了过来。

  主编严辰激动得猛拍了一下桌子,大叫道:

  “就是它了!主打诗有了,就用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李英刚刚说的没错,这首诗是一定能够火遍全国的。

  明明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觉如此清新与流畅。

  充满画面感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在那一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里。

  希望!

  幸福!

  是真的从诗里的字里行间,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人。

  太美了!

  我现在闭上眼睛,就好像马上就出现在海边一样。

  耳边是海浪的声音,眼前是一片片绽放盛开的美丽花朵……

  能刊登上这样的一首诗,是我们《诗刊》的荣幸啊!

  我有理由相信,这一首诗同样能帮我们《诗刊》杂志的名声给彻底打出去。

  同样的,也会让全国各地的文学青年们,更加地热爱诗歌……”

  洋洋洒洒,一向话语不多的主编严辰,这一次竟然一口气称赞了这一首诗足足十分钟。

  而所有的编辑们,也都对主编所说的所有评价,都感同身受。

  他们可以对李英这个新编辑,充满着偏见与不待见。

  但是,对于这样一首绝美传世的诗歌,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昧着良心,说出哪怕一个字诋毁的内容来的。

  “真的是太美了!

  或许,这是所有人都向往的精神家园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能一下就让冰冷的内心,变得温暖了起来。

  能写出这样诗句的青年,想必本身就是无比乐观、积极与幸福的人吧!”

  “李英同志,我收回之前对你说的话。

  并且,非常感谢你,也庆幸有你,从这一堆信件当中,挖掘出了这样的一首好诗来。”

  “今年我们《诗刊》是真的要大火了,有这样的一首诗刊登出去,全国的文艺青年们,都会因此知道我们《诗刊》的。”

  “主编,就用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主打诗吧!

  我相信在场没有一个编辑不服气的吧!”

  “呼!通宵加班这么多天,能找到这样一首诗,我们的努力也算没有白费了。”

  ……

  毫无疑问,在场的所有编辑,没有一个提出反对的意见。

  主编严辰笑着点点头,不过还是郑重问道:

  “虽然结果很明显了,但我们还是投票表决一下吧!

  同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当作下一期《诗刊》的主打诗的,请举手。

  反对的,请说出你的理由和原因来。

  李英,你等一下负责统计一下票数!”

  在主编严辰说完之后,在场的十七名新老编辑,全都齐唰唰把手给举了起来。

  开玩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如果还没资格当主打诗的话,那还能有什么诗够资格呢?

  正如编辑李英一开始惊叹的那般,这绝对是一首可以火遍全国的诗歌。

  李英也非常欣喜地一个个数了过去:“一票、两票……十七票!主编,全票当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全票当选本期的主打诗。”

  “嗯!那就这么定了。

  终于完事了,为了这一篇主打诗,可把我们大家折腾得够呛。

  李英,那等一下就你辛苦一点。

  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解析写下来,作为下一期主打诗后的编者赏析。”

  点点头,严辰很满意这个结果,然后又吩咐了李英道。

  “啊?主编,我这……我这不够资格吧?

  我是个刚来的实习编辑,按照《诗刊》的规矩。

  至少也得等我一年后转正成为正式编辑以后,才有资格来写诗歌的赏析吧?”

  李英一副受宠若惊的状态,连连摆手推脱道,“再说了!这样一首“伟大”的诗,我实在是没资格给它写赏析的。

  在场这么多前辈,都是知名的编辑和诗人,怎么着也轮不到我一个小辈来写赏析的。

  主编,我看还是让其他编辑写吧!我是真不敢当啊!”

  这一番话,别人看来,李英是自己假谦虚做姿态。

  但是李英自己是真这么认为的,她越觉得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得好,就越是不敢为这首诗写赏析。

  想想就害怕啊!

  到时候,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会在全国文艺青年群体当中火起来的,自己这个无名之辈,怎么配跟在后面写赏析呢?

  到时候,可是要被成千上万人品头论足的啊!

  再说了,她因为托关系来《诗刊》上班,已经够惹人眼的了。

  父亲告诉她,在《诗刊》内一定要低调和谦虚,对前辈们一定要尊重尊重再尊重。

  她又怎么可以,霸占住这么出风头的一个机会呢!

  然而……

  主编严辰却摆摆手说道:“你能写好的。别的不说,就刚刚你说的那些话,整理整理,再扩充一些,就够资格了。

  我认为,你写的赏析,很到位。

  富有年轻人的活力,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所品味不出来的。

  而且……”

  说到这里,主编严辰也是突然想到什么,知道李英是怕在老编辑们面前出风头,抢了他们的机会。

  于是,又再一次补充说道:“而且,谁说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面只能跟一篇赏析了呢?

  我打算这一次的主打诗赏析,搞两篇吧!

  一篇李英写,用年轻人的视角来写,就我刚刚和你说的那样就行。

  另一篇嘛!就由葛副主编来写吧!

  你的文笔老道,又是知名的小说家,可以尝尝用另一种视角来写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赏析。”

  这一下,两篇赏析并行,也算是缓解了一点李英所面临的压力。

  而且这样的一份殊荣,说她不想要,那肯定是假话。

  “好!既然这样的话,主编,我就试试看。

  如果写得不好,您就直接说,千万不要强行用,我真怕到时候赏析的不到位,被全国的诗歌爱好者们给骂惨了。”

  李英点点头,接下了这个任务。

  而这时,立马又有编辑好奇地问道:

  “李英,你还没说。

  这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谁呢?

  又是什么样的身份?是文化工作者,还是学者,还是工人……”

  “对啊!我也很好奇,能写出这样洒脱幸福的诗歌来。这作者应该还是个年轻人吧?”

  “不不不!年轻人大多狂妄,哪写得出这种惬意中带着潇洒的诗句来呢?

  必定是一名已经历经尘世沧桑的老教授!”

  ……

  正当几名编辑为了诗歌作者的身份而互相猜测与争吵时,李英笑着说道: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歌作者,是一名下乡知青。

  真的巧,还是从我们京城下到东北农村的知青。

  他叫钟跃进,今年只有十八岁。”

  “嚯!十八岁,这么年轻啊!”

  “真是英雄出少年吧!不说别的,单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足以让他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的文艺工作,开始全面复苏提振。

  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有希望有能量的诗歌,必然会成为主旋律之一,带起一波诗歌复兴的浪潮来。”

  “很不错啊!还是我们京城人,那他信中有说他京城家里的地址么?

  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先到他家里,把诗歌被刊印的好消息,告诉他的家人呀!”

  李英摇摇头:“没有!不过他在来信当中说了,他是个诗歌爱好者。

  非常喜欢我们的《诗刊》,迫切地希望,可以加入我们《诗刊》杂志社工作,这是他一辈子的理想和愿望。

  他希望我们《诗刊》可以帮他调回京城来,在《诗刊》当一名诗歌编辑。”

  “咦?这小子的理想倒是挺崇高的嘛!”

  “想来和我们当同事啊!那他的资格还是差得多,才十八岁太年轻了。

  谁家报社会让一名十八岁刚成年的孩子,当编辑呀!”

  “但好像也不是不行!如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的大火,而作者又在我们《诗刊》当编辑。

  一方面能极高的提升我们《诗刊》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可以给全国的诗歌爱好者们当一个榜样呢?

  那就是诗歌写得好,也可以成为一条职业道路。

  除了当职业的诗人之外,还可以当诗刊杂志的编辑。

  国家已经在考虑放开出版业的限制,未来的各种报刊绝对会如雨后春笋一般,越来越多的。

  的确可以尝试着不拘一格,吸收一批文艺青年爱好者们当编辑。”

  “嗯!我也赞同,反正我们《诗刊》不是还有招人的名额么?

  招谁不是招,这个钟跃进同志,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歌来,算是很不容易了。”

  ……

  在编辑们激烈的讨论当中,主编严辰最后拍板说道:

  “贸然让一个十八岁下放的知青,来当我们《诗刊》的编辑,的确是不合适的。

  这样吧!我们再稍微等一等。

  看看这一期的《诗刊》发表出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真正的影响力怎么样?

  如果真的能够像李英说的那样,火遍全中国的话,可以考虑让钟跃进同志成为我们编辑部的一员。”

  ……

  散会后,夜已经很深了。

  编辑李英骑着女式自行车,一路从《诗刊》所在的农展馆南里10号骑回了自己家住的海军军官大院。

  这么晚回来的动静不小,一开门进来,原本睡着的母亲就被她吵醒了。

  “是英子吧!怎么才下班啊?

  我说你们一个搞文学的《诗刊》,怎么也要加班啊?

  我看你比那工厂干活的工人都还累,不就是选点读者来信当中写得好的诗歌么?

  用得着这么拼命,成宿成宿的熬夜找么?”

  李母嘴上说的虽然是抱怨的话,但心里却是在心疼女儿的早出晚归。

  她嘟嘟囔囔地去厨房给女儿热了一碗鸡蛋汤,说道:“早知道,就不让你爸找关系进《诗刊》了。

  就在门口的百货公司当售货员多好,人人羡慕你,巴结你。

  你自己想要买什么,还有内部优惠价。

  多少年轻的小姑娘,最大的理想,就是当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了。

  可是你还偏偏不稀罕……”

  “我就不稀罕呢!

  在《诗刊》当编辑,我就算工作一整天,我都不会觉得累。因为这是我喜欢的工作。

  要是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我一定会无聊死的,哪怕只干一上午,我都会度日如年的。”

  李英一边喝着热乎乎的鸡蛋汤,一边拉着母亲的手,说道,“妈!我今天可厉害了。一首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诗,被我从信堆里给找了出来。”

  “去去去!

  说了三个非常,到底是有多好啊?”

  李母取笑道。

  “我念给你听……从明天开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只看过几遍,李英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李母也是静静地听她念完,开始还不怎么在意,但是越听眼神就越不一样了起来。

  原本还有点困意朦胧的样子,后面李母整个眼眸子都亮了起来。

  “好!这首诗,写得真好。”

  李母忍不住感慨了起来。

  “我就说这是首写得非常好,能在全国都火起来的诗歌。”

  李英在母亲的面前,倒是一点也不谦虚,得意地说道。

  “嗯!写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写得真的挺好的。

  我一个不懂诗歌的家庭妇女,听着都觉得好,感觉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幸福。”

  李母点点头,很是认可地说道。

  “作者叫钟跃进,是我们京城下乡到东北吉省白山市的一个知青,今年才十八岁,比我还小四岁呢!

  人家怎么就能这么厉害,写出这么好的诗歌来。”

  “白山市?那还真是巧了啊!

  你表哥叶之飞这次出差,正好去的就是东北军区,就在白山市呢!”

  李母笑着说道。

  “呀!飞哥什么时候去东北的,我怎么不知道?

  对了!这钟跃进同志也想来我们《诗刊》当编辑,主编说等看他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影响力再评判。

  如果真的大火了,主编说……到时候带我一起,亲自到东北去一趟,考察一下这位钟跃进同志呢!

  顺带由我对他进行一番采访,到时候,妈妈,你找空把飞哥在东北白山市的地址和电话问来。

  到时候我和主编去东北,也有个熟人不是?”

  李英也是一阵惊喜地说道。

  “行!明天就帮你问一下。

  不过你们主编怎么会带你一个小姑娘出差,还是去那天寒地冻的东北。”

  李母有点担忧地说道,“要不你推了吧?换别的编辑去,不也一样。”

  “才不一样呢!

  主编说了,是我拆开的信,挖掘出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是他的伯乐,由我亲自去过去,意义不一样呢!”

  说着,李英还一撇嘴不服道,“小姑娘怎么了?妈妈!毛主席说过的,女子能顶半边天的。

  别瞧不起我们小姑娘的好不好?出一趟差而已,我能行的。”

  “行行行!你能行。

  反正到了那边,先找你表哥,让他找人护送你和主编下乡去。

  农村比较乱,再加上那边现在有的地方好像在闹饥荒。

  今年东北收上来的粮食减产太多了,全国都不好过了啊!”

  李母又感慨了一句。

  “嗯!放心好了。妈妈,我去睡了……”

  李英吐了吐舌头后,便稍微洗漱一下,回到自己的房间。

  躺在床上,李英的脑子里,却一直还在回响默读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

  “钟跃进!很有时代感的名字嘛!”

  “他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我很好奇呀!”

  “按诗歌的风格来说,感觉他应该是个清秀的,弱不禁风的小白脸。”

  “哎呀!但是保不准,他又可能是一个满脸胡子的邋遢男孩呢?”

  “才十八岁耶!小弟弟一个,我可大他四岁呢!”

  “唉!我怎么能大他四岁呢?真是的。妈妈怎么这么着急就把我给生出来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快点火起来吧?最好火遍全中国,再冲出亚洲,火到全世界去。

  那样,我就能去东北见一见这钟跃进的庐山真面目啦!

  以后说不定还能成同事呢!每天一起……上下班。

  他本身就是京城人,也不存在不适应京城气候的问题。”

  “哇!这么看来,大四岁而已嘛!我就当他的知心大姐姐。”

  “他要是来了,编辑部里就不是我最小了。嗯!我肯定会好好照顾他的……”

  ……

  这么胡思乱想着,李英便陷入了梦乡当中。

  而在几千里外的红星公社林家沟,夜色笼罩下,到处都是老鼠爬动的悉悉嗦嗦声。

  今天在林家破院外烧了那么久的野猪血汤,香味一路都飘散了出去。

  那些躲藏在洞里的老鼠们,饿得饥肠辘辘,闻到这般肉的香味,一个个都寻味爬了出来。

  不过……

  比这些老鼠们更加迫切的,却是从山林当中突然奔出的一群身影。

  眼睛发着可怕的绿光,它们成群结队地从雪山上踏步下来。

  这是一群狼,一群在冬日里饿疯了的狼。

  闻着空气当中弥散开的血腥味,为首的头狼突然一声激动地嗷叫。

  在月光下,头狼站在半山坡,底下是二十多条饿着肚子,尖牙利齿的群狼。

  而它们此时所在的位置,距离林家沟竟然已经不足三百米。

  嗷呜!

  头狼的叫声,立马将沉睡当中的林火旺给惊醒了过来。

  “有狼……”

  猛的一下,林火旺整个人直接条件反射地弹了起来。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最新章节,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