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将一切给串了起来,钱淑珍立马全都明白过来了。
小林天望!!!
港岛的这些报纸上,可以说是充斥着这个陌生的名字。
原先只是随意的整理这些报纸,但现在因为知道了小林天望就是林火旺的真相之后,钱淑珍立马将这些报纸一张张都给找了出来。
只要是上面有小林天望相关的新闻,她都仔仔细细地翻看了起来。
一篇篇财经类的报道,详述着小林天望如何以雷霆之势鲸吞置地集团,成为了撼动英资根基的第一人。
娱乐版面则连篇累牍地渲染着他与柳茹梦之间扑朔迷离的“绯闻”,配图是两人在浅水湾别墅门口那惊鸿一瞥般,被拍得角度暧昧的瞬间。
甚至还有更多的八卦小报,拍出了什么小林天望“一龙五凤”的绯闻来,这种就属于一眼假了,类似这样的新闻,钱淑珍是直接就略过的,因为常看港岛这些报纸的她很清楚,这些编造出来吸引眼球的桃色新闻,里面一点实际内容都没有,全是各种肉戏肉文。
而通过这些报纸上的报道,别人看到的是东瀛新贵的传奇崛起。
但钱淑珍看到的,却是她熟悉的两个人在港岛的异地重逢,旧爱重燃。
还有那《亚洲日报》创刊号上惊世骇俗的《寻秦记》,那在置地收购战中步步为营、精准得近乎妖异的布局风格,那在报纸访谈中偶尔流露出的、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沉关注……
这哪里是什么日本华裔豪门贵公子?这分明就是林火旺!
只有他,有这样的才华,只有他有这样的崇高品格与理想。
毕竟,在东北的时候,林火旺就不顾个人的利益得失,竭尽全力地帮助村民们抵抗鼠灾,还想方设法的推广压水井等等。
还有林火旺写的诗,写的小说,那满得都快溢出来的才华,是如此的让钱淑珍感到痴醉。
同时,也让钱淑珍为林火旺觉得有些可惜,毕竟他身处在一个被禁锢住的国家和时代,没能将他的所有才能都完全的释放出来。
但是现在,钱淑珍是真的替林火旺感到高兴,他果然如她所坚信的那样,是蛟龙入海,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掀起滔天巨浪。
她也替柳茹梦欣慰,有情人历经磨难,终于在这纷繁复杂的港岛重逢相守。
可是这在港岛对柳茹梦和小林天望的铺天盖地的报道,以及那照片两人并肩而立的身影,却是着实让钱淑珍的心头,扬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怅然与哀思来。
她以为自己早就已经调整好了心态,可现在知道他们以另一种身份在港岛那边又重新在一起了,那份潜藏在内心所不为人知的失落感,依旧让她难受得有些猝不及防。
其实嘛!感情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也不讲逻辑,更不讲时间与地点。
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淑珍?钱淑珍同志!”
突然,同事的一声呼唤,将她给惊醒了。
“社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好像有急事。”
“啊?好的!我马上过去!”
钱淑珍深吸一口气,然后便快步走向社长办公室。
推开门,此时社长正在陪着两位陌生的中年男子说话。
这两人气质迥异,一个穿着标准的中山装,神情沉稳。另一个则是穿着剪裁得体的干部服,戴着眼镜,身上却透着一股书卷气。
钱淑珍一看就知道,这两人不是本地人,而且还是生面孔,怕不是上面又有什么临时的任务了?社长对这两人如此客气,怕不是上面派来的领导?
一见到钱淑珍进来,社长便立刻热情地招呼道:“淑珍同志来了!快请坐!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人民日报》总编室的陈峰同志,这位是新华社人事局的李援朝同志。”
听到《人民日报》总编室,钱淑珍立马就是心头一震。
当记者或编辑的,谁不想去《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啊!
但是,今天《人民日报》总编室和新华社的同志千里迢迢过来,是有什么公干么?而且好像还和自己有关?
钱淑珍有些茫然地坐下,不明所以地继续听社长说道:
“淑珍同志啊,好消息!你之前写的那几篇深度报道,不仅在《吉省日报》反响热烈,不是还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更重要的是,进了内参,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和讨论!‘钱淑珍’这个名字,现在可是在首都的新闻圈里挂上号了!
这不,陈同志和李同志就是为此事专程而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想调你这位笔杆子过硬的同志去工作!”
《人民日报》的陈峰同志率先开口,说道:“钱淑珍同志,你的报道很有深度和温度,体现了对国情民生的深刻洞察力。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喉舌,需要你这样扎根基层、思想敏锐、文风扎实的记者。到我们那里,舞台更大,你能接触到最核心的国计民生议题,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待遇方面,我们会提供首都户口,解决住房问题,职级待遇按照中央级媒体标准从优。”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能够让《人民日报》社如此重视,亲自派人过来洽谈工作调动,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了。
也由此可见,钱淑珍之前发表的那些篇和林火旺有关的报道与文章,其影响力是有多大。
不过,《人民日报》这边的话音才刚落,新华社的李援朝同志却是立刻接上,同样竭力争取道:“淑珍同志,新华社的定位与《人民日报》有所不同。
我们不仅是国内新闻报道的权威,更是国家瞭望世界的眼睛。
加入我们新华社,意味着你不仅能在国内重大新闻事件中发声,更有机会参与到国际报道中,视野将极大拓宽。我们的驻外记者站遍布全球,需要像你这样有思想深度、敢打敢拼的人才。
除了首都总社的岗位,未来,你也有可能被外派,到港澳,甚至出国常驻,真正站在国际新闻的第一线!这对记者个人素质的锻炼和成长,是无可替代的。”
钱淑珍彻底愣住了,一股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冲击着她。
这可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啊!
这可是全国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最高殿堂!
她的几篇报道竟然能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自己竟成了这两家巨头争抢的“香饽饽”?
她一时之间也是心乱如麻,两边的条件都极具吸引力。
首都的平台固然宏大,但国际视野……港澳……甚至出国……
她陷入了深深的犹豫,眉头微蹙,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竟然让她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抉择了。
去《人民日报》,无疑是登上了国内新闻的最高峰,影响力巨大。
但是如果去了新华社这边,则就意味着推开了一扇通往更加广阔世界的大门,其中自然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机遇。
这两个选择现在就如同天平的两端,在她的心中开始激烈地摇摆了起来。
而看到钱淑珍的这般犹豫,陈峰和李援朝也是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了要想争取到她这样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现在就必须要再加把火才行。
陈峰再次开口,向钱淑珍强调了《人民日报》在国内舆论场的核心地位和无可比拟的政策解读优势,更是着重描绘了能参与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光荣感。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记者,社会地位不是一般的高,更不用说是《人民日报》的记者了,哪怕往后几十年,《人民日报》的记者这个履历拿出去,都是足够光鲜的。
李援朝这边则是更加具体地阐述了新华社驻外记者工作的独特魅力和对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强调了外派经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巨大裨益。
而在新华社工作,比起国内的其他单位来说,外派的机会,那是大了几十上百倍的,甚至只要你表现好,主动申请外派,就有很大的机会被直接批准。
“……尤其像我们驻港分社,作为国家在复杂敏感地区的重要前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也最能锻炼人。最近那边任务繁重,急需补充一批政治可靠、业务过硬、敢闯敢干的精兵强将……”
“驻港分社?!”
这四个字一下就让钱淑珍激动了起来。
港岛!
林火旺!
柳茹梦!
刚才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些……
“李同志!我去新华社!不过我有一个不请之请,就请安排我去驻港分社吧!”
柳茹梦立刻果断地说道。
李援朝则是心中一喜,然后说道:“派你到我们新华社驻港分社倒是可以。但是淑珍同志,驻港分社的工作环境特殊,要求更高。
粤语是当地主要语言,英文是国际通用语,尤其涉及外事报道,语言关是硬门槛。你的英文和粤语水平如何?”
钱淑珍闻言也是心中一沉,内心有所忐忑了起来。
英文?她大学时学过,基础还行,能读写,听说勉强。
粤语?却完全是零!
但这些困难,却丝毫不能阻挡她此刻想要去港岛的决心。
“英文有一定基础,读写没问题,听说可以强化!粤语……粤语我不会!
但我可以马上学!立刻学!请组织相信我,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攻下语言关,绝不影响工作!”
她的眼神充满热切和恳求地说道。
李援朝思考了几秒钟之后,点头应道:“好!有这份决心就好!驻港分社确实急需像你这样有冲劲、有思想的同志。
语言是工具,可以突击。我代表新华社,欢迎你的加入!手续和后续安排,我们会和吉省日报社尽快对接。你要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谢谢李同志!谢谢组织信任!我一定全力以赴!”
钱淑珍激动得立马就站了起来,和李援朝紧紧地握住了手。
港岛!
她也要去港岛了!
那个有林火旺和柳茹梦的港岛!
离开社长办公室,钱淑珍几乎是飞奔回家。
之前那心头的怅然若失,此刻却已被巨大的带着某种隐秘期待的兴奋感所彻底取代了。
她赶回家,一边飞快地收拾行李,一边对闻声出来的母亲宣布道:“妈!我要调走了!去新华社驻港分社!组织关系已经在转了,很快就要走!”
“什么?港岛?!”
钱母手里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担心道,“淑珍!你疯啦?那是什么地方?花花世界,资本主义大染缸!
你一个姑娘家,人生地不熟的,又不会说那边的话,跑那里去做什么?多危险啊!不行不行,你跟领导说说,能不能不去?或者换个地方?”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对于国外资本主义的宣传,让国内的民众们都觉得,国外的人民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生活在被无数的资本家压榨当中的。
尤其是像钱母这样的老一辈人,更是会怕自己的子女出去之后吃亏吃苦。
而钱淑珍正激动中,被母亲的担忧问得有点心烦,脱口而出道:“谁说人生地不熟!林火旺和柳茹梦不都在那边嘛!我去了也有照应!”
这话一出口,家里的空气也是瞬间凝固住了。
钱母猛地睁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女儿,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她。
刚才的担忧迅速被一种更深的,了然又心疼的情绪取代。
她沉默了几秒之后,却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里包含了太多复杂难言的情绪。
“淑珍啊……你跟妈说实话……你非要去港岛,是不是……是不是就因为那个林火旺在那儿?”
钱淑珍闻言也是身体一僵,不敢去看母亲的眼睛,她的脸上瞬间飞起一片红云,一直烧到耳根。
她慌乱地去挣脱母亲的手,然后语无伦次地辩解道:“妈!你……你胡说什么呢!我就是……就是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去见识见识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锻炼自己……为国家的对外宣传事业做贡献!跟……跟林火旺在你在港岛有什么关系!”
只不过,她的否认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眼神在躲闪,声音也发虚,这些话是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
更不用说,那一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模样,则是彻底印证了钱母心中最深的忧虑。
钱母再次深深叹气,目光复杂地看着女儿,道:“傻孩子……妈是过来人,你那点心思,瞒不过妈的眼睛。
妈不是反对你追求进步,是担心你啊……你可知你这一去,夹在他们二人当中,那份心思放不下又拿不起……也许所吃的苦,会远比你现在这遥远的相思之苦,更难受百倍千倍?”
这句话可以说是无比精准地刺中了钱淑珍竭力掩盖的心事。
是啊,去了港岛,真的就能心无挂碍了吗?
看着他们携手并肩,看着柳茹梦站在他身边的光彩照人……那份酸涩和失落,真的会比现在隔着千山万水的思念更好受吗?
房间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钱淑珍背对着母亲,肩膀微微颤抖。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倔强的声音,低低地说:“妈……你别管了。路是我自己选的……再难,我也会走下去。”
她没有回头,继续收拾起行李,只是动作明显慢了下来,带着一种沉重的决心。
另一边,港岛,中环。
今日的港岛,目光聚焦于一处——由置地集团主导、港府大力支持的“居者有其屋”计划第一期正式交付!
这不仅仅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落成,更被视为港府缓解底层居住困境、安抚民心的重大政绩工程。
交付仪式现场,人山人海。
红色的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港督麦理浩爵士一身笔挺西装,面带矜持而满意的微笑。
他的身旁,正是如今在港岛风头无两的地产与传媒大亨小林天望。
林火旺今天穿着剪裁考究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说一声帅气逼人也不为过,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台下,长枪短炮的记者严阵以待,亚洲电视(ATV)和TVB的直播车早已就位,镜头牢牢锁定了主席台。
围观的人群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有翘首以盼的幸运中签者及其家人,更多的是好奇的市民,都想亲眼看看这传说中的“平价居屋”究竟是何模样。
因为这第一期的【居者有其屋】项目,是直接利用置地集团之前的楼盘项目基础上变换更改的,所以工程的进度非常的快。
而且,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期的居屋的位置可以说是绝佳。
不管是往前还是往后,恐怕都不会再有中环位置的居屋了。
也可以说,林火旺就是要用置地集团的这个项目,来彻底将【居者有其屋】计划给打响来。
第一期,一共有五千套房,今天交付的是最新完工的五百套房。
数量虽然比起港岛的市民来说,是杯水车薪,寥寥无几,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要知道,距离林火旺提出【居者有其屋】的项目才刚刚过去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能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拿出了项目成果,不仅是港岛的这些市民们,就是港督麦理浩也觉得无比意外,和相当的满意。
毕竟,麦理浩的任期没有多久了,要是【居者有其屋】的计划,真的要等个三五年才能初见成效,那对他的政绩和名声来说,帮助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
“女士们,先生们!”
主持人洪亮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喧嚣稍稍平息。
麦理浩总督率先发表长篇讲话。
他说着有那么一点外国人口音的粤语,充满了殖民统治者的优越感和对“功绩”的自得说道:
“……今天,是一个值得载入港岛发展史册的日子!
‘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港府对于改善民生福祉的坚定承诺和不懈努力!
我们深知,安居方能乐业。此项计划的推出,旨在切实解决广大市民,尤其是辛勤工作却仍为住房所困的基层民众的迫切需求!
它凝聚了港府、置地集团以及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心血!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最终实现了今日的圆满交付!
这充分证明,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导下,政府与企业携手合作,完全有能力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港府将继续以此为契机,加大投入,推动更多惠及民生的工程落地,让港岛的繁荣与稳定惠及每一位市民!”
他的讲话一结束,马上就赢得了一片礼节性的掌声,主要是官员和英资代表们拍得最为起劲。
普通市民的关注点显然不在于此,大家又不是来听他说这些场面漂亮话的,而是想要看看居屋究竟是什么规格和条件的。
尤其是已经在轮候抽签的那些底层市民们,可以说单纯以他们的赚钱能力,不中彩票的话,一辈子都买不起港岛的房子。
因为他们攒钱的速度,压根就跟不上港岛房价上涨的速度。
几年前可以全款买房却没买的人,现在可能只够付一个首期了。
港岛民众可是比大陆这边,早几十年就尝到了房地产的疯长与价格泡沫的。
也正是因为这几年的房价持续上涨,林火旺所提出来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才能有如此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而在港督麦理浩的讲话结束之后,紧接着,就轮到了项目真正的主导者,置地集团董事会主席小林天望讲话了。
而当林火旺走到了话筒前,无需主持人提醒,现场便已经自发地爆发出更热烈,也更真诚的掌声和欢呼声,甚至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年轻女性对林火旺痴迷的尖叫声来。
他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华资和底层民众中的号召力,经过这段时间来的每一次打拼,此刻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深入人心了。
港岛向来是一个造梦天堂,各种各样的大亨,许多都是像这样一个脚印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
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小林天望这般,崛起得如此迅速和轰动的。
小林旋风这个外号,当真是没有取错。
林火旺笑着将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安静。
然后他的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面孔说道:
“各位街坊,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置地集团,向五百位首批获得‘居者其屋’资格的家庭,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麦理浩爵士刚才阐述了此计划的意义,我不再赘言。作为承建方,我更想说的是,我们深知,‘家’对于每一个人的分量。
它不只是一处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承载希望、凝聚亲情、安放疲惫的港湾。
置地集团此次倾尽全力,首要目标并非盈利,而是确保质量、速度与公平!
我们承诺的‘平价’,绝非降低品质的借口!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经过严格把关;每一份申请,都在社会监督下公开抽签,确保阳光透明!
今天交给各位的,不仅是一把打开新家的钥匙,更是置地集团对港岛社会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承诺!
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与港府紧密合作,在更多区域推动此类项目,让更多为港岛繁荣付出辛勤汗水的普通家庭,都能拥有一个安稳、体面、负担得起的家!”
他的讲话没有冗长的官腔,句句务实,直指人心,充满了对“家”的理解和对普通市民的尊重。
话音落下,掌声如同海啸般席卷全场,持续了许久。
许多排队等候拿钥匙的市民,眼中都闪烁着激动和期盼的泪光。
电视机前,数百万港岛市民屏息以待,都想看看这“平价居屋”的真容究竟如何。
在无数闪光灯的追逐和摄像机镜头的直播下,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到来。
麦理浩和林火旺一同走下主席台,来到第一户幸运家庭,一位在码头工作的中年工人陈伯面前。
两人面带微笑,共同将一把崭新的、象征新生活开始的金色大门钥匙,郑重地交到了陈伯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中。
这一刻被无数的镜头定格住了。
“陈伯,恭喜你!快带我们去看看你的新家吧?也让全港市民都看看!”
林火旺温和地提议,并示意摄像机跟上。
在保安人员的引导和记者长枪短炮的簇拥下,众人走向其中一栋崭新的居屋大楼。
楼道干净明亮,电梯运行平稳。
陈伯用那把沉甸甸的钥匙,激动地打开了位于某一层一套单位的大门。
镜头立刻对准了室内。
五百平方尺(约46平方米)的空间,在港岛中环寸土寸金的黄金位置,堪称奢侈!
户型设计极其精巧实用。
推开大门,是一个方正的小厅,连接着一个小小的开放式厨房操作区,炉灶油烟机齐全。
厅的一侧是明亮的窗户,采光良好。
一条短走廊连接着两个独立的睡房,面积虽不大,但足以各放下一张床和衣柜。
令人惊喜的是,竟然还配备了一个小小的带淋浴和马桶的独立卫生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白色的墙壁,干净的地砖,简洁的吸顶灯,虽然没有任何奢华装修,但胜在整洁、明亮、功能分区清晰!
对于长期蜗居在劏房、木屋甚至天台的陈伯一家来说,这简直是天堂!
跟随而来的诸多镜头也是贪婪地捕捉着每一个角落,实用的厨台、独立的卫生间、分隔开的卧室……
陈伯和他妻子抚摸着光洁的墙壁和崭新的门窗,激动得语无伦次,反复念叨着:“太好了!太好了!自己的房子了!还有厕所和厨房!”
他们的孩子兴奋地在两个小房间跑来跑去。
电视机前,无数市民发出惊叹:“哗!五百尺这么大?还有独立厨厕?位置又在中环?真的是太划算了!”
“设计得好实用!”
“看起来很整洁!”
“小林生真的在做实事啊!”
现场围观的市民更是伸长了脖子,议论纷纷,羡慕与兴奋交织:
“哇!真的这么大?还是在这么靓的地段!”
“户型好正啊!有厅有房,又有独立厕所!比我家住的唐楼单位都要好得多!”
“小林先生果然没有讲大话!真的做到了!”
“希望下一期快快推出,我们都有机会抽中就好啦!”
主席台旁,观礼的各界名流表情各异。
包玉刚等华资大亨面带赞许的微笑,频频点头,对小林天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和这份“名利双收”的政绩工程深感佩服,同时也暗含着一丝忌惮。
怡和、太古等英资财团的代表们,脸上维持着礼貌性的笑容,眼神却复杂难明,置地被吞并的阴影犹在,眼前这个年轻对手展现出的巨大能量和民众支持度,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群边缘,新华社驻港分社社长梁威霖和郭琳娴也在现场。
梁威霖看着台上光芒万丈,与港督谈笑风生的小林天望,忍不住低声对身旁的郭琳娴感慨:“琳娴同志啊,你这女婿……真是了不得啊!
短短时间,搅动港岛风云,如今更是一举奠定如此声望!
从顶着日本华商名头初来乍到被人质疑,到掌控置地,再到如今主导如此浩大的惠民工程,披荆斩棘,步步为营,这份能力、手腕和担当……我都不得不写个‘服’字!你真是找了个好女婿,为国为民,都立下了大功!”
郭琳娴听着梁社长的感慨,望着台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心中再次涌起一阵复杂难言的恍惚。
女婿?
小林天望?
林火旺?
这三个身份在她脑中交织碰撞。
她想起当初在东北初次见面时那个被她完全看不上的“农民”,再对比眼前这个能与港督并肩、接受万民欢呼的年轻巨贾……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同梦幻一般。
她不得不承认梁威霖说得对,无论他是谁,这份成就都堪称惊世骇俗。
半月后,启德机场。
一架来自大陆的航班滑落在跑道上。
机舱门打开,钱淑珍深吸了一口港岛湿热而陌生的空气,踏上了这片让她魂牵梦萦又心怀忐忑的土地。
她剪了利落的短发,穿着朴素但整洁的的确良衬衫和长裤,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朴素。
短暂的突击粤语培训只让她学会了一些日常的用语,但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钱淑珍同志?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
新华社驻港分社派来接机的是一位姓刘的年轻干事,热情地帮她接过简单的行李,“车在外面,我们先回分社报到。”
车子驶入繁华的市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川流不息的车龙、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衣着时髦的行人……
这一切都让第一次踏足资本主义社会的钱淑珍目不暇接,内心受到巨大的冲击。
这与她生活过的东北和北京,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来到新华社驻港分社那座并不起眼却位置重要的办公楼,刘干事带着她办理了简单的报到手续,然后带她到翻译科熟悉环境。
“钱记者,这里是翻译科,你先在这里坐一下。因为你的语言问题还不过关,我请这边的负责人郭琳娴同志找人来带带你,让你的英语和粤语都提升一些,才好方便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郭琳娴?”
钱淑珍愣了一下,这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得体旗袍,气质端庄的中年女子走了进来。
当两人目光相接时,同时愣住了!
“是你?!”
钱淑珍失声叫道,眼睛瞪得溜圆。
眼前这位翻译科的负责人,赫然就是柳茹梦的母亲郭琳娴!
那个她曾在东北有过一面之缘,印象深刻的“资本家大小姐”!
郭琳娴显然也认出了钱淑珍,脸上同样闪过一丝错愕,但很快被职业性的礼貌微笑取代,只是那笑容里带着明显的惊讶和了然。
“钱记者?竟然是你!这……这可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一边说着,她一边走上前,主动伸出手,“欢迎来到港岛,欢迎加入驻港分社。真没想到,我们能在这里又见面了。”
钱淑珍赶紧握住郭琳娴的手,心情复杂极了。
在东北时,钱淑珍亲眼见证了,郭琳娴是怎么逼着女儿和林火旺离婚的,甚至后面还愤愤不平的写成文章给报道了出来。
虽然没有提及郭琳娴和柳茹梦的具体姓名和身份,但是那一篇文章报道在全国范围内都引发了相当的轰动,对她们的名声恐怕也造成了不少的影响。
而现在港岛,在新华社,她们竟成了并肩工作的同志!
这奇妙的缘分让她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郭琳娴倒是很快调整过来,热情地招呼钱淑珍坐下,并亲自给她倒了杯水。
简单寒暄过后,郭琳娴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淑珍同志,你和我家梦梦算是老朋友了。她要是知道你来了港岛,一定非常高兴。”
她说着,便直接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喂,梦梦?是我。你猜谁到港岛了?还来我们分社工作了?……是钱淑珍!对,就是东北那位钱记者!……她现在就在我办公室呢。”
电话那头立马就传来柳茹梦惊喜的声音。
郭琳娴笑着对钱淑珍说道:“梦梦说一定要尽地主之谊,让你等着,她这就过来接你,给你接风洗尘,顺便带你熟悉熟悉环境。”
没过多久,一辆劳斯莱斯银影停在了分社楼下,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柳茹梦亲自来接了。
再次见到柳茹梦,钱淑珍又是一阵恍惚。
眼前的柳茹梦,比在东北时更加光彩照人,气质愈发优雅从容,带着一种被精心呵护的贵气,衣着打扮更是低调中透着奢华,与港岛的环境可以说更是完美融合。
“钱记者!”
柳茹梦看到钱淑珍,开心地迎上来,给了她一个热情的拥抱,“太好了!你能来港岛工作!姆妈打电话告诉我时,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也太巧了一些吧?”
柳茹梦没有带钱淑珍去餐厅,而是直接将她带回了浅水湾三号别墅。
车子驶入依山傍海、绿树掩映的别墅区,停在雕花铁艺大门前。
门卫恭敬地行礼开门。
车子驶入,眼前豁然开朗。
修剪整齐的巨大草坪、造型别致的喷泉、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以及那栋在阳光下散发着优雅气息的欧式主楼……
这一切都让刚经历完港岛繁华街景冲击的钱淑珍,再次受到了更强烈的震撼。
走进宽敞明亮、布置奢华的客厅,脚下是厚实柔软的地毯,头顶是巨大的水晶吊灯,墙壁上挂着看不懂但显然价值不菲的油画。
穿着黑西裙系着领结,戴着白手套的英国管家琳哒,用带着伦敦腔的英语微笑着询问道:“柳小姐,这位尊贵的客人需要喝点什么?红茶?咖啡?还是果汁?”
旁边是几位穿着统一佣人服的菲佣安静地在远处角落待命。
钱淑珍感觉自己像闯入了另一个维度的空间,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只能局促地站在那里,眼睛不够用地打量着这难以想象的豪奢环境,心中翻江倒海。
林火旺……这家伙在港岛,过的竟然是这种日子?
亏我在东北还成天担心他的下落,怕他离开吉省后举步维艰,不知道过得有多辛苦……这……这简直是……纸醉金迷的资本家生活啊!
柳茹梦看出她的不自在,笑着拉她坐到柔软的意大利真皮沙发上,让管家送来了茶点。
趁着佣人离开的间隙,柳茹梦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压低声音道:“钱记者,你能来,我真的很高兴。但有些事,我必须提前跟你交代清楚。
你既然认出了他,就该知道他现在身份的特殊性。‘小林天望’这个身份,关系重大,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国家任务。
他的真实身份,是绝密!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分社里除我和姆妈以外的任何人!
你是知情者,一定要帮他严守这个秘密!绝不能有丝毫泄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你能答应我吗?”
钱淑珍看着柳茹梦郑重其事的眼神,心头也是一凛,立刻点头道:“我明白!你放心!茹梦,我懂纪律,更懂轻重!这个秘密,我会烂在肚子里,绝不会从我这里泄露半分!”
柳茹梦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容道:“我就知道钱记者你最可靠了!”
就在钱淑珍捧着精致的骨瓷茶杯,还在努力消化这豪宅带来的冲击和身份保密的沉重感时,别墅大门再次被推开。
一个身影如一阵春风般走了进来。
那是一位年轻女子,身高腿长,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香奈儿套装,妆容精致,栗色的卷发打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散发着自信、干练又明艳照人的光彩。
她一眼看到客厅里的柳茹梦,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声音清脆悦耳,带着港岛口音特有的韵味:
“茹梦姐!你回来啦?我刚好路过,看车有在就进来啦!今天亚洲卫视那边……”
她的话音在看到陌生的钱淑珍时顿住了,美丽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但态度依旧大方得体,微笑着向柳茹梦投去询问的目光。
柳茹梦则是笑着起身,自然地挽过那女子的手臂,向钱淑珍介绍道:“钱记者,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吕瑞容小姐,和我同届的港姐季军。
瑞容,这位是钱淑珍记者,我在东北插队当知青时认识的报社记者,刚从大陆调来新华社驻港分社工作。我姆妈让我带她熟悉熟悉港岛的人情风貌呢!”
吕瑞容“哦”了一声,倒是十分识趣,就没有再打扰柳茹梦和钱淑珍,立马找了个借口又回亚洲电视台去了,并且让柳茹梦转告林火旺,今天晚上她回家一趟,就不过来睡了。
而等吕瑞容离开之后,柳茹梦看着钱淑珍那惊愕的表情,只好笑着说道:“怎么说呢!钱记者,这位吕小姐,算是……按港岛这边的话来说的话,算是我给阿旺找的姨太吧!”
“什么?!”
钱淑珍听到这话,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像是被重锤狠狠敲了一下!
她猛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难以置信地死死盯着柳茹梦道:
“吕……吕小姐?港姐季军?亚洲卫视的……副总经理?她……她也是林火旺的女人?!还是你给他找的?嚯!林火旺这家伙……这家伙在港岛都讨上小老婆了?!!”
小林天望!!!
港岛的这些报纸上,可以说是充斥着这个陌生的名字。
原先只是随意的整理这些报纸,但现在因为知道了小林天望就是林火旺的真相之后,钱淑珍立马将这些报纸一张张都给找了出来。
只要是上面有小林天望相关的新闻,她都仔仔细细地翻看了起来。
一篇篇财经类的报道,详述着小林天望如何以雷霆之势鲸吞置地集团,成为了撼动英资根基的第一人。
娱乐版面则连篇累牍地渲染着他与柳茹梦之间扑朔迷离的“绯闻”,配图是两人在浅水湾别墅门口那惊鸿一瞥般,被拍得角度暧昧的瞬间。
甚至还有更多的八卦小报,拍出了什么小林天望“一龙五凤”的绯闻来,这种就属于一眼假了,类似这样的新闻,钱淑珍是直接就略过的,因为常看港岛这些报纸的她很清楚,这些编造出来吸引眼球的桃色新闻,里面一点实际内容都没有,全是各种肉戏肉文。
而通过这些报纸上的报道,别人看到的是东瀛新贵的传奇崛起。
但钱淑珍看到的,却是她熟悉的两个人在港岛的异地重逢,旧爱重燃。
还有那《亚洲日报》创刊号上惊世骇俗的《寻秦记》,那在置地收购战中步步为营、精准得近乎妖异的布局风格,那在报纸访谈中偶尔流露出的、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沉关注……
这哪里是什么日本华裔豪门贵公子?这分明就是林火旺!
只有他,有这样的才华,只有他有这样的崇高品格与理想。
毕竟,在东北的时候,林火旺就不顾个人的利益得失,竭尽全力地帮助村民们抵抗鼠灾,还想方设法的推广压水井等等。
还有林火旺写的诗,写的小说,那满得都快溢出来的才华,是如此的让钱淑珍感到痴醉。
同时,也让钱淑珍为林火旺觉得有些可惜,毕竟他身处在一个被禁锢住的国家和时代,没能将他的所有才能都完全的释放出来。
但是现在,钱淑珍是真的替林火旺感到高兴,他果然如她所坚信的那样,是蛟龙入海,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掀起滔天巨浪。
她也替柳茹梦欣慰,有情人历经磨难,终于在这纷繁复杂的港岛重逢相守。
可是这在港岛对柳茹梦和小林天望的铺天盖地的报道,以及那照片两人并肩而立的身影,却是着实让钱淑珍的心头,扬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怅然与哀思来。
她以为自己早就已经调整好了心态,可现在知道他们以另一种身份在港岛那边又重新在一起了,那份潜藏在内心所不为人知的失落感,依旧让她难受得有些猝不及防。
其实嘛!感情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也不讲逻辑,更不讲时间与地点。
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淑珍?钱淑珍同志!”
突然,同事的一声呼唤,将她给惊醒了。
“社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好像有急事。”
“啊?好的!我马上过去!”
钱淑珍深吸一口气,然后便快步走向社长办公室。
推开门,此时社长正在陪着两位陌生的中年男子说话。
这两人气质迥异,一个穿着标准的中山装,神情沉稳。另一个则是穿着剪裁得体的干部服,戴着眼镜,身上却透着一股书卷气。
钱淑珍一看就知道,这两人不是本地人,而且还是生面孔,怕不是上面又有什么临时的任务了?社长对这两人如此客气,怕不是上面派来的领导?
一见到钱淑珍进来,社长便立刻热情地招呼道:“淑珍同志来了!快请坐!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人民日报》总编室的陈峰同志,这位是新华社人事局的李援朝同志。”
听到《人民日报》总编室,钱淑珍立马就是心头一震。
当记者或编辑的,谁不想去《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啊!
但是,今天《人民日报》总编室和新华社的同志千里迢迢过来,是有什么公干么?而且好像还和自己有关?
钱淑珍有些茫然地坐下,不明所以地继续听社长说道:
“淑珍同志啊,好消息!你之前写的那几篇深度报道,不仅在《吉省日报》反响热烈,不是还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更重要的是,进了内参,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和讨论!‘钱淑珍’这个名字,现在可是在首都的新闻圈里挂上号了!
这不,陈同志和李同志就是为此事专程而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想调你这位笔杆子过硬的同志去工作!”
《人民日报》的陈峰同志率先开口,说道:“钱淑珍同志,你的报道很有深度和温度,体现了对国情民生的深刻洞察力。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喉舌,需要你这样扎根基层、思想敏锐、文风扎实的记者。到我们那里,舞台更大,你能接触到最核心的国计民生议题,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待遇方面,我们会提供首都户口,解决住房问题,职级待遇按照中央级媒体标准从优。”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能够让《人民日报》社如此重视,亲自派人过来洽谈工作调动,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了。
也由此可见,钱淑珍之前发表的那些篇和林火旺有关的报道与文章,其影响力是有多大。
不过,《人民日报》这边的话音才刚落,新华社的李援朝同志却是立刻接上,同样竭力争取道:“淑珍同志,新华社的定位与《人民日报》有所不同。
我们不仅是国内新闻报道的权威,更是国家瞭望世界的眼睛。
加入我们新华社,意味着你不仅能在国内重大新闻事件中发声,更有机会参与到国际报道中,视野将极大拓宽。我们的驻外记者站遍布全球,需要像你这样有思想深度、敢打敢拼的人才。
除了首都总社的岗位,未来,你也有可能被外派,到港澳,甚至出国常驻,真正站在国际新闻的第一线!这对记者个人素质的锻炼和成长,是无可替代的。”
钱淑珍彻底愣住了,一股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冲击着她。
这可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啊!
这可是全国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最高殿堂!
她的几篇报道竟然能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自己竟成了这两家巨头争抢的“香饽饽”?
她一时之间也是心乱如麻,两边的条件都极具吸引力。
首都的平台固然宏大,但国际视野……港澳……甚至出国……
她陷入了深深的犹豫,眉头微蹙,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竟然让她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抉择了。
去《人民日报》,无疑是登上了国内新闻的最高峰,影响力巨大。
但是如果去了新华社这边,则就意味着推开了一扇通往更加广阔世界的大门,其中自然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机遇。
这两个选择现在就如同天平的两端,在她的心中开始激烈地摇摆了起来。
而看到钱淑珍的这般犹豫,陈峰和李援朝也是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了要想争取到她这样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现在就必须要再加把火才行。
陈峰再次开口,向钱淑珍强调了《人民日报》在国内舆论场的核心地位和无可比拟的政策解读优势,更是着重描绘了能参与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光荣感。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记者,社会地位不是一般的高,更不用说是《人民日报》的记者了,哪怕往后几十年,《人民日报》的记者这个履历拿出去,都是足够光鲜的。
李援朝这边则是更加具体地阐述了新华社驻外记者工作的独特魅力和对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强调了外派经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巨大裨益。
而在新华社工作,比起国内的其他单位来说,外派的机会,那是大了几十上百倍的,甚至只要你表现好,主动申请外派,就有很大的机会被直接批准。
“……尤其像我们驻港分社,作为国家在复杂敏感地区的重要前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也最能锻炼人。最近那边任务繁重,急需补充一批政治可靠、业务过硬、敢闯敢干的精兵强将……”
“驻港分社?!”
这四个字一下就让钱淑珍激动了起来。
港岛!
林火旺!
柳茹梦!
刚才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些……
“李同志!我去新华社!不过我有一个不请之请,就请安排我去驻港分社吧!”
柳茹梦立刻果断地说道。
李援朝则是心中一喜,然后说道:“派你到我们新华社驻港分社倒是可以。但是淑珍同志,驻港分社的工作环境特殊,要求更高。
粤语是当地主要语言,英文是国际通用语,尤其涉及外事报道,语言关是硬门槛。你的英文和粤语水平如何?”
钱淑珍闻言也是心中一沉,内心有所忐忑了起来。
英文?她大学时学过,基础还行,能读写,听说勉强。
粤语?却完全是零!
但这些困难,却丝毫不能阻挡她此刻想要去港岛的决心。
“英文有一定基础,读写没问题,听说可以强化!粤语……粤语我不会!
但我可以马上学!立刻学!请组织相信我,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攻下语言关,绝不影响工作!”
她的眼神充满热切和恳求地说道。
李援朝思考了几秒钟之后,点头应道:“好!有这份决心就好!驻港分社确实急需像你这样有冲劲、有思想的同志。
语言是工具,可以突击。我代表新华社,欢迎你的加入!手续和后续安排,我们会和吉省日报社尽快对接。你要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谢谢李同志!谢谢组织信任!我一定全力以赴!”
钱淑珍激动得立马就站了起来,和李援朝紧紧地握住了手。
港岛!
她也要去港岛了!
那个有林火旺和柳茹梦的港岛!
离开社长办公室,钱淑珍几乎是飞奔回家。
之前那心头的怅然若失,此刻却已被巨大的带着某种隐秘期待的兴奋感所彻底取代了。
她赶回家,一边飞快地收拾行李,一边对闻声出来的母亲宣布道:“妈!我要调走了!去新华社驻港分社!组织关系已经在转了,很快就要走!”
“什么?港岛?!”
钱母手里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担心道,“淑珍!你疯啦?那是什么地方?花花世界,资本主义大染缸!
你一个姑娘家,人生地不熟的,又不会说那边的话,跑那里去做什么?多危险啊!不行不行,你跟领导说说,能不能不去?或者换个地方?”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对于国外资本主义的宣传,让国内的民众们都觉得,国外的人民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生活在被无数的资本家压榨当中的。
尤其是像钱母这样的老一辈人,更是会怕自己的子女出去之后吃亏吃苦。
而钱淑珍正激动中,被母亲的担忧问得有点心烦,脱口而出道:“谁说人生地不熟!林火旺和柳茹梦不都在那边嘛!我去了也有照应!”
这话一出口,家里的空气也是瞬间凝固住了。
钱母猛地睁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女儿,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她。
刚才的担忧迅速被一种更深的,了然又心疼的情绪取代。
她沉默了几秒之后,却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里包含了太多复杂难言的情绪。
“淑珍啊……你跟妈说实话……你非要去港岛,是不是……是不是就因为那个林火旺在那儿?”
钱淑珍闻言也是身体一僵,不敢去看母亲的眼睛,她的脸上瞬间飞起一片红云,一直烧到耳根。
她慌乱地去挣脱母亲的手,然后语无伦次地辩解道:“妈!你……你胡说什么呢!我就是……就是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去见识见识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锻炼自己……为国家的对外宣传事业做贡献!跟……跟林火旺在你在港岛有什么关系!”
只不过,她的否认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眼神在躲闪,声音也发虚,这些话是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
更不用说,那一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模样,则是彻底印证了钱母心中最深的忧虑。
钱母再次深深叹气,目光复杂地看着女儿,道:“傻孩子……妈是过来人,你那点心思,瞒不过妈的眼睛。
妈不是反对你追求进步,是担心你啊……你可知你这一去,夹在他们二人当中,那份心思放不下又拿不起……也许所吃的苦,会远比你现在这遥远的相思之苦,更难受百倍千倍?”
这句话可以说是无比精准地刺中了钱淑珍竭力掩盖的心事。
是啊,去了港岛,真的就能心无挂碍了吗?
看着他们携手并肩,看着柳茹梦站在他身边的光彩照人……那份酸涩和失落,真的会比现在隔着千山万水的思念更好受吗?
房间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钱淑珍背对着母亲,肩膀微微颤抖。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倔强的声音,低低地说:“妈……你别管了。路是我自己选的……再难,我也会走下去。”
她没有回头,继续收拾起行李,只是动作明显慢了下来,带着一种沉重的决心。
另一边,港岛,中环。
今日的港岛,目光聚焦于一处——由置地集团主导、港府大力支持的“居者有其屋”计划第一期正式交付!
这不仅仅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落成,更被视为港府缓解底层居住困境、安抚民心的重大政绩工程。
交付仪式现场,人山人海。
红色的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港督麦理浩爵士一身笔挺西装,面带矜持而满意的微笑。
他的身旁,正是如今在港岛风头无两的地产与传媒大亨小林天望。
林火旺今天穿着剪裁考究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说一声帅气逼人也不为过,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台下,长枪短炮的记者严阵以待,亚洲电视(ATV)和TVB的直播车早已就位,镜头牢牢锁定了主席台。
围观的人群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有翘首以盼的幸运中签者及其家人,更多的是好奇的市民,都想亲眼看看这传说中的“平价居屋”究竟是何模样。
因为这第一期的【居者有其屋】项目,是直接利用置地集团之前的楼盘项目基础上变换更改的,所以工程的进度非常的快。
而且,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期的居屋的位置可以说是绝佳。
不管是往前还是往后,恐怕都不会再有中环位置的居屋了。
也可以说,林火旺就是要用置地集团的这个项目,来彻底将【居者有其屋】计划给打响来。
第一期,一共有五千套房,今天交付的是最新完工的五百套房。
数量虽然比起港岛的市民来说,是杯水车薪,寥寥无几,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要知道,距离林火旺提出【居者有其屋】的项目才刚刚过去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能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拿出了项目成果,不仅是港岛的这些市民们,就是港督麦理浩也觉得无比意外,和相当的满意。
毕竟,麦理浩的任期没有多久了,要是【居者有其屋】的计划,真的要等个三五年才能初见成效,那对他的政绩和名声来说,帮助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
“女士们,先生们!”
主持人洪亮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喧嚣稍稍平息。
麦理浩总督率先发表长篇讲话。
他说着有那么一点外国人口音的粤语,充满了殖民统治者的优越感和对“功绩”的自得说道:
“……今天,是一个值得载入港岛发展史册的日子!
‘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港府对于改善民生福祉的坚定承诺和不懈努力!
我们深知,安居方能乐业。此项计划的推出,旨在切实解决广大市民,尤其是辛勤工作却仍为住房所困的基层民众的迫切需求!
它凝聚了港府、置地集团以及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心血!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最终实现了今日的圆满交付!
这充分证明,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导下,政府与企业携手合作,完全有能力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港府将继续以此为契机,加大投入,推动更多惠及民生的工程落地,让港岛的繁荣与稳定惠及每一位市民!”
他的讲话一结束,马上就赢得了一片礼节性的掌声,主要是官员和英资代表们拍得最为起劲。
普通市民的关注点显然不在于此,大家又不是来听他说这些场面漂亮话的,而是想要看看居屋究竟是什么规格和条件的。
尤其是已经在轮候抽签的那些底层市民们,可以说单纯以他们的赚钱能力,不中彩票的话,一辈子都买不起港岛的房子。
因为他们攒钱的速度,压根就跟不上港岛房价上涨的速度。
几年前可以全款买房却没买的人,现在可能只够付一个首期了。
港岛民众可是比大陆这边,早几十年就尝到了房地产的疯长与价格泡沫的。
也正是因为这几年的房价持续上涨,林火旺所提出来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才能有如此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而在港督麦理浩的讲话结束之后,紧接着,就轮到了项目真正的主导者,置地集团董事会主席小林天望讲话了。
而当林火旺走到了话筒前,无需主持人提醒,现场便已经自发地爆发出更热烈,也更真诚的掌声和欢呼声,甚至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年轻女性对林火旺痴迷的尖叫声来。
他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华资和底层民众中的号召力,经过这段时间来的每一次打拼,此刻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深入人心了。
港岛向来是一个造梦天堂,各种各样的大亨,许多都是像这样一个脚印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
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小林天望这般,崛起得如此迅速和轰动的。
小林旋风这个外号,当真是没有取错。
林火旺笑着将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安静。
然后他的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面孔说道:
“各位街坊,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置地集团,向五百位首批获得‘居者其屋’资格的家庭,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麦理浩爵士刚才阐述了此计划的意义,我不再赘言。作为承建方,我更想说的是,我们深知,‘家’对于每一个人的分量。
它不只是一处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承载希望、凝聚亲情、安放疲惫的港湾。
置地集团此次倾尽全力,首要目标并非盈利,而是确保质量、速度与公平!
我们承诺的‘平价’,绝非降低品质的借口!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经过严格把关;每一份申请,都在社会监督下公开抽签,确保阳光透明!
今天交给各位的,不仅是一把打开新家的钥匙,更是置地集团对港岛社会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承诺!
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与港府紧密合作,在更多区域推动此类项目,让更多为港岛繁荣付出辛勤汗水的普通家庭,都能拥有一个安稳、体面、负担得起的家!”
他的讲话没有冗长的官腔,句句务实,直指人心,充满了对“家”的理解和对普通市民的尊重。
话音落下,掌声如同海啸般席卷全场,持续了许久。
许多排队等候拿钥匙的市民,眼中都闪烁着激动和期盼的泪光。
电视机前,数百万港岛市民屏息以待,都想看看这“平价居屋”的真容究竟如何。
在无数闪光灯的追逐和摄像机镜头的直播下,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到来。
麦理浩和林火旺一同走下主席台,来到第一户幸运家庭,一位在码头工作的中年工人陈伯面前。
两人面带微笑,共同将一把崭新的、象征新生活开始的金色大门钥匙,郑重地交到了陈伯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中。
这一刻被无数的镜头定格住了。
“陈伯,恭喜你!快带我们去看看你的新家吧?也让全港市民都看看!”
林火旺温和地提议,并示意摄像机跟上。
在保安人员的引导和记者长枪短炮的簇拥下,众人走向其中一栋崭新的居屋大楼。
楼道干净明亮,电梯运行平稳。
陈伯用那把沉甸甸的钥匙,激动地打开了位于某一层一套单位的大门。
镜头立刻对准了室内。
五百平方尺(约46平方米)的空间,在港岛中环寸土寸金的黄金位置,堪称奢侈!
户型设计极其精巧实用。
推开大门,是一个方正的小厅,连接着一个小小的开放式厨房操作区,炉灶油烟机齐全。
厅的一侧是明亮的窗户,采光良好。
一条短走廊连接着两个独立的睡房,面积虽不大,但足以各放下一张床和衣柜。
令人惊喜的是,竟然还配备了一个小小的带淋浴和马桶的独立卫生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白色的墙壁,干净的地砖,简洁的吸顶灯,虽然没有任何奢华装修,但胜在整洁、明亮、功能分区清晰!
对于长期蜗居在劏房、木屋甚至天台的陈伯一家来说,这简直是天堂!
跟随而来的诸多镜头也是贪婪地捕捉着每一个角落,实用的厨台、独立的卫生间、分隔开的卧室……
陈伯和他妻子抚摸着光洁的墙壁和崭新的门窗,激动得语无伦次,反复念叨着:“太好了!太好了!自己的房子了!还有厕所和厨房!”
他们的孩子兴奋地在两个小房间跑来跑去。
电视机前,无数市民发出惊叹:“哗!五百尺这么大?还有独立厨厕?位置又在中环?真的是太划算了!”
“设计得好实用!”
“看起来很整洁!”
“小林生真的在做实事啊!”
现场围观的市民更是伸长了脖子,议论纷纷,羡慕与兴奋交织:
“哇!真的这么大?还是在这么靓的地段!”
“户型好正啊!有厅有房,又有独立厕所!比我家住的唐楼单位都要好得多!”
“小林先生果然没有讲大话!真的做到了!”
“希望下一期快快推出,我们都有机会抽中就好啦!”
主席台旁,观礼的各界名流表情各异。
包玉刚等华资大亨面带赞许的微笑,频频点头,对小林天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和这份“名利双收”的政绩工程深感佩服,同时也暗含着一丝忌惮。
怡和、太古等英资财团的代表们,脸上维持着礼貌性的笑容,眼神却复杂难明,置地被吞并的阴影犹在,眼前这个年轻对手展现出的巨大能量和民众支持度,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群边缘,新华社驻港分社社长梁威霖和郭琳娴也在现场。
梁威霖看着台上光芒万丈,与港督谈笑风生的小林天望,忍不住低声对身旁的郭琳娴感慨:“琳娴同志啊,你这女婿……真是了不得啊!
短短时间,搅动港岛风云,如今更是一举奠定如此声望!
从顶着日本华商名头初来乍到被人质疑,到掌控置地,再到如今主导如此浩大的惠民工程,披荆斩棘,步步为营,这份能力、手腕和担当……我都不得不写个‘服’字!你真是找了个好女婿,为国为民,都立下了大功!”
郭琳娴听着梁社长的感慨,望着台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心中再次涌起一阵复杂难言的恍惚。
女婿?
小林天望?
林火旺?
这三个身份在她脑中交织碰撞。
她想起当初在东北初次见面时那个被她完全看不上的“农民”,再对比眼前这个能与港督并肩、接受万民欢呼的年轻巨贾……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同梦幻一般。
她不得不承认梁威霖说得对,无论他是谁,这份成就都堪称惊世骇俗。
半月后,启德机场。
一架来自大陆的航班滑落在跑道上。
机舱门打开,钱淑珍深吸了一口港岛湿热而陌生的空气,踏上了这片让她魂牵梦萦又心怀忐忑的土地。
她剪了利落的短发,穿着朴素但整洁的的确良衬衫和长裤,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朴素。
短暂的突击粤语培训只让她学会了一些日常的用语,但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钱淑珍同志?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
新华社驻港分社派来接机的是一位姓刘的年轻干事,热情地帮她接过简单的行李,“车在外面,我们先回分社报到。”
车子驶入繁华的市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川流不息的车龙、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衣着时髦的行人……
这一切都让第一次踏足资本主义社会的钱淑珍目不暇接,内心受到巨大的冲击。
这与她生活过的东北和北京,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来到新华社驻港分社那座并不起眼却位置重要的办公楼,刘干事带着她办理了简单的报到手续,然后带她到翻译科熟悉环境。
“钱记者,这里是翻译科,你先在这里坐一下。因为你的语言问题还不过关,我请这边的负责人郭琳娴同志找人来带带你,让你的英语和粤语都提升一些,才好方便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郭琳娴?”
钱淑珍愣了一下,这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得体旗袍,气质端庄的中年女子走了进来。
当两人目光相接时,同时愣住了!
“是你?!”
钱淑珍失声叫道,眼睛瞪得溜圆。
眼前这位翻译科的负责人,赫然就是柳茹梦的母亲郭琳娴!
那个她曾在东北有过一面之缘,印象深刻的“资本家大小姐”!
郭琳娴显然也认出了钱淑珍,脸上同样闪过一丝错愕,但很快被职业性的礼貌微笑取代,只是那笑容里带着明显的惊讶和了然。
“钱记者?竟然是你!这……这可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一边说着,她一边走上前,主动伸出手,“欢迎来到港岛,欢迎加入驻港分社。真没想到,我们能在这里又见面了。”
钱淑珍赶紧握住郭琳娴的手,心情复杂极了。
在东北时,钱淑珍亲眼见证了,郭琳娴是怎么逼着女儿和林火旺离婚的,甚至后面还愤愤不平的写成文章给报道了出来。
虽然没有提及郭琳娴和柳茹梦的具体姓名和身份,但是那一篇文章报道在全国范围内都引发了相当的轰动,对她们的名声恐怕也造成了不少的影响。
而现在港岛,在新华社,她们竟成了并肩工作的同志!
这奇妙的缘分让她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郭琳娴倒是很快调整过来,热情地招呼钱淑珍坐下,并亲自给她倒了杯水。
简单寒暄过后,郭琳娴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淑珍同志,你和我家梦梦算是老朋友了。她要是知道你来了港岛,一定非常高兴。”
她说着,便直接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喂,梦梦?是我。你猜谁到港岛了?还来我们分社工作了?……是钱淑珍!对,就是东北那位钱记者!……她现在就在我办公室呢。”
电话那头立马就传来柳茹梦惊喜的声音。
郭琳娴笑着对钱淑珍说道:“梦梦说一定要尽地主之谊,让你等着,她这就过来接你,给你接风洗尘,顺便带你熟悉熟悉环境。”
没过多久,一辆劳斯莱斯银影停在了分社楼下,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柳茹梦亲自来接了。
再次见到柳茹梦,钱淑珍又是一阵恍惚。
眼前的柳茹梦,比在东北时更加光彩照人,气质愈发优雅从容,带着一种被精心呵护的贵气,衣着打扮更是低调中透着奢华,与港岛的环境可以说更是完美融合。
“钱记者!”
柳茹梦看到钱淑珍,开心地迎上来,给了她一个热情的拥抱,“太好了!你能来港岛工作!姆妈打电话告诉我时,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也太巧了一些吧?”
柳茹梦没有带钱淑珍去餐厅,而是直接将她带回了浅水湾三号别墅。
车子驶入依山傍海、绿树掩映的别墅区,停在雕花铁艺大门前。
门卫恭敬地行礼开门。
车子驶入,眼前豁然开朗。
修剪整齐的巨大草坪、造型别致的喷泉、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以及那栋在阳光下散发着优雅气息的欧式主楼……
这一切都让刚经历完港岛繁华街景冲击的钱淑珍,再次受到了更强烈的震撼。
走进宽敞明亮、布置奢华的客厅,脚下是厚实柔软的地毯,头顶是巨大的水晶吊灯,墙壁上挂着看不懂但显然价值不菲的油画。
穿着黑西裙系着领结,戴着白手套的英国管家琳哒,用带着伦敦腔的英语微笑着询问道:“柳小姐,这位尊贵的客人需要喝点什么?红茶?咖啡?还是果汁?”
旁边是几位穿着统一佣人服的菲佣安静地在远处角落待命。
钱淑珍感觉自己像闯入了另一个维度的空间,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只能局促地站在那里,眼睛不够用地打量着这难以想象的豪奢环境,心中翻江倒海。
林火旺……这家伙在港岛,过的竟然是这种日子?
亏我在东北还成天担心他的下落,怕他离开吉省后举步维艰,不知道过得有多辛苦……这……这简直是……纸醉金迷的资本家生活啊!
柳茹梦看出她的不自在,笑着拉她坐到柔软的意大利真皮沙发上,让管家送来了茶点。
趁着佣人离开的间隙,柳茹梦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压低声音道:“钱记者,你能来,我真的很高兴。但有些事,我必须提前跟你交代清楚。
你既然认出了他,就该知道他现在身份的特殊性。‘小林天望’这个身份,关系重大,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国家任务。
他的真实身份,是绝密!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分社里除我和姆妈以外的任何人!
你是知情者,一定要帮他严守这个秘密!绝不能有丝毫泄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你能答应我吗?”
钱淑珍看着柳茹梦郑重其事的眼神,心头也是一凛,立刻点头道:“我明白!你放心!茹梦,我懂纪律,更懂轻重!这个秘密,我会烂在肚子里,绝不会从我这里泄露半分!”
柳茹梦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容道:“我就知道钱记者你最可靠了!”
就在钱淑珍捧着精致的骨瓷茶杯,还在努力消化这豪宅带来的冲击和身份保密的沉重感时,别墅大门再次被推开。
一个身影如一阵春风般走了进来。
那是一位年轻女子,身高腿长,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香奈儿套装,妆容精致,栗色的卷发打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散发着自信、干练又明艳照人的光彩。
她一眼看到客厅里的柳茹梦,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声音清脆悦耳,带着港岛口音特有的韵味:
“茹梦姐!你回来啦?我刚好路过,看车有在就进来啦!今天亚洲卫视那边……”
她的话音在看到陌生的钱淑珍时顿住了,美丽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但态度依旧大方得体,微笑着向柳茹梦投去询问的目光。
柳茹梦则是笑着起身,自然地挽过那女子的手臂,向钱淑珍介绍道:“钱记者,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吕瑞容小姐,和我同届的港姐季军。
瑞容,这位是钱淑珍记者,我在东北插队当知青时认识的报社记者,刚从大陆调来新华社驻港分社工作。我姆妈让我带她熟悉熟悉港岛的人情风貌呢!”
吕瑞容“哦”了一声,倒是十分识趣,就没有再打扰柳茹梦和钱淑珍,立马找了个借口又回亚洲电视台去了,并且让柳茹梦转告林火旺,今天晚上她回家一趟,就不过来睡了。
而等吕瑞容离开之后,柳茹梦看着钱淑珍那惊愕的表情,只好笑着说道:“怎么说呢!钱记者,这位吕小姐,算是……按港岛这边的话来说的话,算是我给阿旺找的姨太吧!”
“什么?!”
钱淑珍听到这话,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像是被重锤狠狠敲了一下!
她猛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难以置信地死死盯着柳茹梦道:
“吕……吕小姐?港姐季军?亚洲卫视的……副总经理?她……她也是林火旺的女人?!还是你给他找的?嚯!林火旺这家伙……这家伙在港岛都讨上小老婆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最新章节,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最新章节,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