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也瞧出张岱有些茫然,于是便又在一旁笑语道:“六郎你母早早便辞世,对于外家亲属也多不知。这一位乃是故会稽王家郎君,以此而论,你还要称一声阿舅呢!”
所谓的会稽王自然是说的武周时的封爵,会稽王武攸望乃是武怀运之子、恒安王武攸止的弟弟,同时也是武惠妃的亲叔叔。眼前这个名叫武温眘的中年人既然是武攸望之子,那自然就是武惠妃的堂兄了。
“原来是武氏阿舅,失敬失敬,请恕晚辈眼拙。”
既然知道了彼此的关系,张岱的脸色也变得恭敬一些,又向对方抱拳见礼。
那武温眘见状却将腰弯的更深,满脸堆笑道:“六郎言重了,某虽痴长,但也不过只是一介无权无势的山野之人,不敢当此礼敬。今日于此相见已是幸甚,方才与惠妃细论家事,知六郎少年俊才、每多助益,让我更加自惭形秽,应当致礼六郎、多谢六郎!”
作为一个段位不低的茶艺高手,张岱自然很快便听出对方言语中那一股绿茶味道,心中不免冷笑一声。
你特么就算无权无势,难道怪我?就你们武家人干的那些糟心事,还有条小命就不错了。我大姨还能给圣人暖床、给我当靠山呢,你能干啥!
武惠妃在一旁笑语道:“堂兄有此识悟那就对了,可不要因为年齿而轻少辈。六郎今虽年少,但无论在朝廷内、还是在亲戚当中,都能大益人事。
堂兄你远道归国,京中并无依靠,诸家亲戚自然也应当热情帮扶。但我不过内宫夫人,行事也多有不便,若得六郎的帮扶,立身治业都不算难。”
“惠妃赐教,某必铭记于心。”
武温眘听到武惠妃这么说,便也连忙躬身应是,旋即便又向张岱欠身道:“也请六郎勿弃老拙无用,略加提携。”
张岱也懒得跟此人打什么机锋,闻言后只是跟武惠妃说道:“孩儿也只是承蒙恩长关照爱护的一个少徒罢了,但得姨母一言,一定将事情妥善处置。”
武惠妃新机不深,倒是没听出两人言语有什么不妥,接着又招呼两人一起坐下来,希望通过谈话来加深彼此了解与联系。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张岱才了解到这个武温眘的身世。其父武攸望在中宗年间被贬岭南,后来死于贬所。
这武温眘原本随父流放,但在父亲去世后又听闻朝中多事,担心会如武周一般派遣御史大杀流人、清除武氏余孽,于是便逃离流放之所,一路西逃为川西土羌所收留,娶了羌人女子后继承部族,往陇南行商定居,遂成巨富。
之前信安王攻克石堡城,针对海东吐蕃势力大加征讨肃清,武温眘便借此机会引部来附,得以再次回到国中。
听完这武温眘的故事后,张岱依稀觉得有些熟悉,稍作思忖后才想起来时任京兆尹的裴伷先同样也有类似的经历。
而这也是政治动荡的武周年间,一些被贬流人的共同经历。他们往往在国中政治斗争中失败而遭到排挤,流贬到了偏远地方上去,但却受到那些边地胡部的亲近与推崇,不只以女妻之,更甚至举部托之。
或许在后世一些人看来,这种行为有些不可思议,那些胡部豪酋们好歹也是一方的豪强、部曲众多,至于对区区一个囚徒罪犯如此礼敬?
之所以有此疑问,那是因为不了解如今的大唐在当下这个时代中是个怎样的存在。
或许可以替代为后世一些政权与国家,他们各自权贵或是无力、或是无心整治好自己的政权,于是便拼命的榨取剥削,然后将自己的儿女资产想尽方法输送到其他地方去。
大唐周边固然也存在着吐蕃、突厥等强大的势力,但同样也存在着众多的中小部族,他们本身不足以自保,夹缝中的生存充满了危机,所以便想方设法的融入到大唐中来。
当然也不乏部族加入到吐蕃、突厥中去,希望能凭着为虎作伥的努力,在彼此的对抗交战中得以分一杯羹。
这个武温眘能在流落边荒之后再厮混出来、引部归国,倒也算是一个精明干练之人。不过通过其自述身世,张岱也能听出一些蹊跷。
其人引部这一系列迁徙的路线,说白了就是蜀锦外销的商道。武温眘所继承的羌部显然不具备制作蜀锦的能力,而且这些土羌部族也未必就都富得流油、都能参与到丝路贸易中去,这武温眘所从事的最大可能就是沿商道掳掠抢劫、以此来积攒财富。
不过对方之前从事什么营生,暂时倒是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张岱也懒得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过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暗暗的心生警觉。
武温眘向张岱递来一张名帖,并对他笑语道:“族属入京之后,新于城西醴泉坊置得一宅,六郎来日若游玩入坊,请一定登门来做客一番,某一定携满门族属恭迎六郎!”
“堂兄归京且入城定居,还是裴相公家夫人昨日宴中相告,今日便着员引来相见,也为六郎你引见一番。”
武惠妃讲到这里,便又指着自家女儿笑语道:“这小女子年岁渐长,总是对坊间人物多有好奇,近日盘算为其在坊外置一游园。六郎才趣甚与相同,你见城居何处还有上佳闲地,可为访置一区。知你近来新造别业,想是不够从容,若有为难处,不必自己承担,可访有力者共事。”
张岱闻听此言,心内不免一跳,再见他大姨望向他的眼神都有些暧昧,俨然是丈母娘要给张罗婚房的架势。而更妙的是,似乎还打算让这个久别重逢的堂兄给出钱张罗。
不过最让张岱心生警惕的,是这个武温眘乃是由裴光庭夫人武氏所荐,看来这家伙入京也已经不只一日,而且已经在各处拜码头了,找的还都是大码头,似乎心中甚有所图,并不只是如其所言想要在京中立足定居而已。
张岱自知武氏因为李林甫的缘故,近来对自己多有怨念,而且李林甫似乎还打算借其离间自己与内宫众人的联系。如果这武温眘便是其一个出招,张岱倒是理解了武温眘刚才茶味满满的发言了。
这货大概眼热于自己和武惠妃之间融洽的关系,又眼红他在武惠妃的庇护下所享受到的种种便利,自诩跟武惠妃的关系要更亲近,所以想要取代自己在武惠妃身边的位置,这特么是来争宠来了!
不过眼下武惠妃明显没有要以之取代自己的意思,甚至连自己的备选这武温眘都还没有资格当,武惠妃眼下只是将之当作出钱给自家闺女造婚房的大肥羊。
既然如此,张岱也不再客气,便点头笑语道:“小娘子有此好奇心事,也是人之常情。苑中万事皆好,但总太过脱俗,欠缺了几分坊中的烟火人欲。闲来入坊居住几日,也能有益身心。
只不过近年长安四方来客众多,城中坊曲也多人满为患,一时间怕是不好寻访到满意闲地。武氏阿舅此番入居城中想必也花费不菲吧?”
武温眘闻听此言后,脸上便露出几分矜持笑容,口中则说道:“某虽久居化外荒土,但连年督导族人勤于作业,倒也略有积储。城居虽有几分波折,总算妥善住下。惠妃既然将此事相付,我自然竭尽全力,务求公主坊居顺心!”
“哪里没有闲土?我听说张家表兄坊里别业旁还有大片的闲地呢,难道不能取来作业?”
那十八娘子想来有此心思也不是第一天了,听到几人对话,当即便开口说道。
张岱闻听此言却是一乐,他本来还盘算着给这武温眘添点堵,却不想这小表妹已经打起了李林甫那片地方的主意。不过他还准备看李林甫四处张罗还债呢,倒是不希望这家伙顺势解套。
最好是让李林甫先砸锅卖铁的把那巨债还上,然后这武温眘再借武惠妃的威势低价把这地方强行买过来,顺道让其得罪一下李林甫背后的武氏,那才齐活了!
武温眘新入京中,明显对京中人事纠葛没有足够的了解,当听到小公主已经有了属意的地方,当即便开口表示道:“万贯钱帛不如舒心一笑,公主既然已有属意,长辈们自然要极力玉成!来日某便入坊询问此节,请公主安居苑中等待佳讯!”
他自知不如张岱那般有着宰相门庭作为后盾,且连年与惠妃往来密切,交情之深也不是自己一个乍归之人能够比拟的。想要获得惠妃的重视,自然只能表现的比张岱更积极、更精干。
张岱见这家伙这么急着上套,一时间也有些无语。不过倒也看出来这武温眘应该的确是有几分家底,但这家伙显然不知道这个坑可不是区区万贯就能填上的,那得几十万贯!
武惠妃对武温眘的积极态度倒是比较满意,闻言后便微笑点头道:“堂兄如此热情关怀后辈,着实让人感动。事也不必太过急切,要紧是与六郎商讨计定,得其心意,我自然也满意。”
她心里自也有着一笔账,别说武温眘只是一个久别重逢的堂兄,哪怕是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如今在武惠妃的心里,也远不如张岱这个大外甥重要!
所谓的会稽王自然是说的武周时的封爵,会稽王武攸望乃是武怀运之子、恒安王武攸止的弟弟,同时也是武惠妃的亲叔叔。眼前这个名叫武温眘的中年人既然是武攸望之子,那自然就是武惠妃的堂兄了。
“原来是武氏阿舅,失敬失敬,请恕晚辈眼拙。”
既然知道了彼此的关系,张岱的脸色也变得恭敬一些,又向对方抱拳见礼。
那武温眘见状却将腰弯的更深,满脸堆笑道:“六郎言重了,某虽痴长,但也不过只是一介无权无势的山野之人,不敢当此礼敬。今日于此相见已是幸甚,方才与惠妃细论家事,知六郎少年俊才、每多助益,让我更加自惭形秽,应当致礼六郎、多谢六郎!”
作为一个段位不低的茶艺高手,张岱自然很快便听出对方言语中那一股绿茶味道,心中不免冷笑一声。
你特么就算无权无势,难道怪我?就你们武家人干的那些糟心事,还有条小命就不错了。我大姨还能给圣人暖床、给我当靠山呢,你能干啥!
武惠妃在一旁笑语道:“堂兄有此识悟那就对了,可不要因为年齿而轻少辈。六郎今虽年少,但无论在朝廷内、还是在亲戚当中,都能大益人事。
堂兄你远道归国,京中并无依靠,诸家亲戚自然也应当热情帮扶。但我不过内宫夫人,行事也多有不便,若得六郎的帮扶,立身治业都不算难。”
“惠妃赐教,某必铭记于心。”
武温眘听到武惠妃这么说,便也连忙躬身应是,旋即便又向张岱欠身道:“也请六郎勿弃老拙无用,略加提携。”
张岱也懒得跟此人打什么机锋,闻言后只是跟武惠妃说道:“孩儿也只是承蒙恩长关照爱护的一个少徒罢了,但得姨母一言,一定将事情妥善处置。”
武惠妃新机不深,倒是没听出两人言语有什么不妥,接着又招呼两人一起坐下来,希望通过谈话来加深彼此了解与联系。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张岱才了解到这个武温眘的身世。其父武攸望在中宗年间被贬岭南,后来死于贬所。
这武温眘原本随父流放,但在父亲去世后又听闻朝中多事,担心会如武周一般派遣御史大杀流人、清除武氏余孽,于是便逃离流放之所,一路西逃为川西土羌所收留,娶了羌人女子后继承部族,往陇南行商定居,遂成巨富。
之前信安王攻克石堡城,针对海东吐蕃势力大加征讨肃清,武温眘便借此机会引部来附,得以再次回到国中。
听完这武温眘的故事后,张岱依稀觉得有些熟悉,稍作思忖后才想起来时任京兆尹的裴伷先同样也有类似的经历。
而这也是政治动荡的武周年间,一些被贬流人的共同经历。他们往往在国中政治斗争中失败而遭到排挤,流贬到了偏远地方上去,但却受到那些边地胡部的亲近与推崇,不只以女妻之,更甚至举部托之。
或许在后世一些人看来,这种行为有些不可思议,那些胡部豪酋们好歹也是一方的豪强、部曲众多,至于对区区一个囚徒罪犯如此礼敬?
之所以有此疑问,那是因为不了解如今的大唐在当下这个时代中是个怎样的存在。
或许可以替代为后世一些政权与国家,他们各自权贵或是无力、或是无心整治好自己的政权,于是便拼命的榨取剥削,然后将自己的儿女资产想尽方法输送到其他地方去。
大唐周边固然也存在着吐蕃、突厥等强大的势力,但同样也存在着众多的中小部族,他们本身不足以自保,夹缝中的生存充满了危机,所以便想方设法的融入到大唐中来。
当然也不乏部族加入到吐蕃、突厥中去,希望能凭着为虎作伥的努力,在彼此的对抗交战中得以分一杯羹。
这个武温眘能在流落边荒之后再厮混出来、引部归国,倒也算是一个精明干练之人。不过通过其自述身世,张岱也能听出一些蹊跷。
其人引部这一系列迁徙的路线,说白了就是蜀锦外销的商道。武温眘所继承的羌部显然不具备制作蜀锦的能力,而且这些土羌部族也未必就都富得流油、都能参与到丝路贸易中去,这武温眘所从事的最大可能就是沿商道掳掠抢劫、以此来积攒财富。
不过对方之前从事什么营生,暂时倒是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张岱也懒得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过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暗暗的心生警觉。
武温眘向张岱递来一张名帖,并对他笑语道:“族属入京之后,新于城西醴泉坊置得一宅,六郎来日若游玩入坊,请一定登门来做客一番,某一定携满门族属恭迎六郎!”
“堂兄归京且入城定居,还是裴相公家夫人昨日宴中相告,今日便着员引来相见,也为六郎你引见一番。”
武惠妃讲到这里,便又指着自家女儿笑语道:“这小女子年岁渐长,总是对坊间人物多有好奇,近日盘算为其在坊外置一游园。六郎才趣甚与相同,你见城居何处还有上佳闲地,可为访置一区。知你近来新造别业,想是不够从容,若有为难处,不必自己承担,可访有力者共事。”
张岱闻听此言,心内不免一跳,再见他大姨望向他的眼神都有些暧昧,俨然是丈母娘要给张罗婚房的架势。而更妙的是,似乎还打算让这个久别重逢的堂兄给出钱张罗。
不过最让张岱心生警惕的,是这个武温眘乃是由裴光庭夫人武氏所荐,看来这家伙入京也已经不只一日,而且已经在各处拜码头了,找的还都是大码头,似乎心中甚有所图,并不只是如其所言想要在京中立足定居而已。
张岱自知武氏因为李林甫的缘故,近来对自己多有怨念,而且李林甫似乎还打算借其离间自己与内宫众人的联系。如果这武温眘便是其一个出招,张岱倒是理解了武温眘刚才茶味满满的发言了。
这货大概眼热于自己和武惠妃之间融洽的关系,又眼红他在武惠妃的庇护下所享受到的种种便利,自诩跟武惠妃的关系要更亲近,所以想要取代自己在武惠妃身边的位置,这特么是来争宠来了!
不过眼下武惠妃明显没有要以之取代自己的意思,甚至连自己的备选这武温眘都还没有资格当,武惠妃眼下只是将之当作出钱给自家闺女造婚房的大肥羊。
既然如此,张岱也不再客气,便点头笑语道:“小娘子有此好奇心事,也是人之常情。苑中万事皆好,但总太过脱俗,欠缺了几分坊中的烟火人欲。闲来入坊居住几日,也能有益身心。
只不过近年长安四方来客众多,城中坊曲也多人满为患,一时间怕是不好寻访到满意闲地。武氏阿舅此番入居城中想必也花费不菲吧?”
武温眘闻听此言后,脸上便露出几分矜持笑容,口中则说道:“某虽久居化外荒土,但连年督导族人勤于作业,倒也略有积储。城居虽有几分波折,总算妥善住下。惠妃既然将此事相付,我自然竭尽全力,务求公主坊居顺心!”
“哪里没有闲土?我听说张家表兄坊里别业旁还有大片的闲地呢,难道不能取来作业?”
那十八娘子想来有此心思也不是第一天了,听到几人对话,当即便开口说道。
张岱闻听此言却是一乐,他本来还盘算着给这武温眘添点堵,却不想这小表妹已经打起了李林甫那片地方的主意。不过他还准备看李林甫四处张罗还债呢,倒是不希望这家伙顺势解套。
最好是让李林甫先砸锅卖铁的把那巨债还上,然后这武温眘再借武惠妃的威势低价把这地方强行买过来,顺道让其得罪一下李林甫背后的武氏,那才齐活了!
武温眘新入京中,明显对京中人事纠葛没有足够的了解,当听到小公主已经有了属意的地方,当即便开口表示道:“万贯钱帛不如舒心一笑,公主既然已有属意,长辈们自然要极力玉成!来日某便入坊询问此节,请公主安居苑中等待佳讯!”
他自知不如张岱那般有着宰相门庭作为后盾,且连年与惠妃往来密切,交情之深也不是自己一个乍归之人能够比拟的。想要获得惠妃的重视,自然只能表现的比张岱更积极、更精干。
张岱见这家伙这么急着上套,一时间也有些无语。不过倒也看出来这武温眘应该的确是有几分家底,但这家伙显然不知道这个坑可不是区区万贯就能填上的,那得几十万贯!
武惠妃对武温眘的积极态度倒是比较满意,闻言后便微笑点头道:“堂兄如此热情关怀后辈,着实让人感动。事也不必太过急切,要紧是与六郎商讨计定,得其心意,我自然也满意。”
她心里自也有着一笔账,别说武温眘只是一个久别重逢的堂兄,哪怕是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如今在武惠妃的心里,也远不如张岱这个大外甥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