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的确有听说过哈尔特计划,早在中鹰在沉浸式体验方面的技术合作还未曾断绝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项计划的存在了。
只不过,这项计划是企鹅内部单独进行的试点项目,虽说双方在项目细节上略有研讨,但并没有深入展开合作,所以科尔也仅仅停留于了解的层面。
这项计划的英文名称是“Heart”,中文意译过来就是“心”。
科尔并不知道这项计划的中文释义,不过它的英文名称倒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心”作为计划的名称,还真是别具一格。
到底是谁起的名字?
科尔曾经问过兰兹·赫恩,兰兹只是意味深长地对着他一笑,缓缓摇了摇头,只是说这个名字是企鹅那边定的,自己并不了解细节。
没有其他人能告诉他答案,他也就渐渐地对这个问题失去了兴趣。
然而有一次,他在穿戴V装具训练的时候,突然听到现实世界有人喊他。
是他的父亲,肖恩·墨菲。
肖恩很少过问他的训练情况,从科尔拿到这套设备以来一直如此,科尔也早已习惯。
而那天,是肖恩第一次亲自来到了科尔的房间,两个人隔着虚拟与现实,相互之间聊了很久,让科尔感到受宠若惊。
以至于时隔多年,他都对那次对话记忆犹新。
而在聊天的过程中,在某个停顿的间隙,为了防止空气过于安静,科尔突然想起了这个被他尘封在心底已久的问题。
于是他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随口对着自己的父亲问了一句,“Heart”这个名字究竟是谁起的?
肖恩的脸上表情依旧,没有任何波澜,他只是淡淡地回答道,这个计划没有任何前途,让他不要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专心训练就好。
到头来,父亲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他也没有勇气再问。
说起来也奇怪,在外面和自己的好朋友们聚会的时候,科尔便是这群人中最能挑动气氛的人。
哪怕是跟奥沙利文约球,科尔都不会刻意收敛自己的情绪。
而唯独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他说话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因为见识短浅而受到父亲的责骂,毕竟这种时刻在小时候他经历过太多太多了。
“有什么不一样的?”
科尔随口问道,他并没有实际参与过哈尔特计划,所以这个计划发展如何与他关系不大。
“哈尔特计划发展的初始阶段,两个人意识同步率需要很高,才能对一具躯体控制自如。”
凌志开始解释起来,
“到了后来,科讯公司的研发人员参考了守护进程的运行模式,对进入同一具虚拟躯体的两个意识进行了主次区分。”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你是这具躯体的主进程,我是守护进程。”
“我可以看到你视角范围内的任何物品,也可以感受到你肢体的任何动作,但唯独不能控制躯体行动,除非咱们两个换一下位置。”
说到这里,科尔算是懂了:
“也就是说,你知道我刚刚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对吧?那你来示范一下,我看一下你怎么打的。”
“没问题。”
在齐浩的帮助下,两人主次切换,现在轮到凌志来操作这具躯体了。
凌志上前,调整了一下出杆的方向与运杆的节奏,随即将球杆送了出去。
球型立刻变得散乱起来,很快,左侧底袋有一颗红球晕进,并且白球也顺利停留到了台面正中央,方便击打蓝球。
之后,凌志又演示了十几次,科尔默默感受着这具躯体的动作,记下了凌志的出杆节奏,轮到他来操纵身体的时候,他仅仅尝试了两次便成功复刻了凌志的开球进球路线。
“也没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嘛。”
科尔轻声嘀咕着。他本人也是天赋极高的球员,能马上复刻这一杆并不奇怪,凌志自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安排两人再次交换,演示下一杆击球。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凌志分别用不同的杆法、力度和出杆方向演示了多种开球进红球的方式。
科尔虽说不待见凌志这个人,但他也不得不叹服凌志的这些击球思路,若是没有凌志的演示,只凭借他自己摸索,指不定要多久才能掌握这些击打诀窍。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该下线了。”
齐浩在虚拟空间外通知两人。
因为哈尔特计划尚处在实验阶段,暂时还无法保证两人长时间同时在线会不会导致出现一些心智方面的问题,所以目前要控制好实验时长。
“你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回去以后我再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在现实中把这些线路再打出来。”
离开虚拟空间后,科尔正要走,却马上被凌志给叫住了:
“别急着走啊,正好公司里也有台球房,咱们现在趁热打铁,马上去演练一番。”
科尔想想也好,便跟随着凌志走出了实验室。
临走前,凌志去眸了一眼隔壁实验室的情况,只见韩轻悦正拿着头戴式VR装置站在小璃面前,对她进行着一些简单说明。
看起来是希望在正式实验前做一些小小的测试。
好似是瞥见凌志的目光一般,韩轻悦斜过小脑袋,俏皮一笑,快速地比了个OK的手势,中间话语不停,继续对着小璃讲解着注意事项。
一旁的云枫拉着小璃的手,聚精会神,听得比当事人还要认真。
这次云枫带小璃来科讯公司,就是接受了凌志的邀请,希望能让小璃体验一下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
这无关乎于病情,只是凌志单纯想让云枫带小璃出来走走罢了。
很快,凌志带科尔来到了另一栋大楼。
这栋大楼主要是供员工们休息娱乐使用的,有图书馆,有圆桌大厅,当然,也有健身房。
凌志和科尔来到了健身房中的台球室,此时正是日常上班时间,健身房里没什么人在,所以空闲球桌很多。
两人来到一张斯诺克球桌旁,将桌上的红球摆好以后,便马上开始了验证性练习。
然而几杆过后,科尔神情复杂,望着桌面上散乱的球型,无意识地将球杆在手架凹槽中来回运转着,似乎有些疑惑,又似乎在确认着某些事情。
“怎么,是不是莫名觉得有些开心?”
凌志笑道。
科尔满脸惊愕:“你怎么看出来我开心的?我哪里像是开心了?”
凌志轻轻指了指科尔手上的球杆:“动作,你的动作足以说明一切。”
“我跟你交过手,能看得出来,你的出杆动作跟魔都那会儿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你的球虽然打得很漂亮,但是动作却有一股生硬感。”
“还记得当时的那杆具有转折意义的架杆球么?有时间你可以再去看一下回放,那杆架杆是你生硬动作的典型代表。”
科尔眉头一挑:“所以你的意思是,我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是科尔不得不承认,待在平城学院的这段时间,确实是他近半年来出杆稳定性与流畅度最高的一段时期。
魔都大师赛之前,科尔的训练基本都是借助于穿戴式VR设备来进行的。
虽然VR设备的训练效率很高,也显著提高了自己在现实世界的击球准度,但每次参加比赛,他还是没来由会感受到一股陌生感。
明明是熟悉的球桌和球,赛制上自己也完全不怵,毕竟自己也是拿到过鹰锦赛和大师赛冠军的人,可这股陌生感到底从何而来。
现在仔细想想,这股陌生感,应该是来源于,打球的时候打得特别快,好像在恐惧着什么一样。
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完全凭借着球感在打球,虽然准度尚可,却有种在钢丝绳上行走的感觉。
走得顺畅时,爽感很足,可一旦失去平衡,那就万劫不复!
“不完全是吧,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看你自己的感受,我一个外人,很难给到你准确的评价。”
凌志回应道,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
“今天你在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出杆动作,都很流畅,没有一丝滞涩。”
“我想,这对于你来说,应该能算作一个惊喜吧。”
科尔沉默良久,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他转移话题道:
“先不说出杆的事儿,刚刚我开了好几杆球,明明都是按照在VR空间里的打法,为什么一杆都没进?”
凌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不紧不慢地来到球桌的下半台,迅速将红球堆恢复成三角形,然后招呼科尔过来看:
“你来观察一下,跟VR空间那会儿相比,红球堆有没有什么变化。”
科尔来到近前,眉头一皱:
“你这摆球水平也太差了吧,红球堆之间的空隙这么大,这球怎么可能开散?”
说完,科尔自己上手,亲自用摆球架将球堆凑紧。
平时自己在球房练球的时候,说实话也没太在意过这种细节,更何况球堆摆得紧与不紧,跟最终比赛的胜负关系不大,想要赢,还是得靠自己的实力。
可是今天,似乎是怕被凌志看扁,科尔这红球堆摆得格外认真,反复确认后,才移开摆球架。
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摆球架刚移开,边边角角就有红球开始有小幅度的偏移,反复几次之后还是如此,就是摆不紧,这让他颇为恼怒:
“这什么破球桌,多少年都没扫过台了吧?”
只不过,这项计划是企鹅内部单独进行的试点项目,虽说双方在项目细节上略有研讨,但并没有深入展开合作,所以科尔也仅仅停留于了解的层面。
这项计划的英文名称是“Heart”,中文意译过来就是“心”。
科尔并不知道这项计划的中文释义,不过它的英文名称倒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心”作为计划的名称,还真是别具一格。
到底是谁起的名字?
科尔曾经问过兰兹·赫恩,兰兹只是意味深长地对着他一笑,缓缓摇了摇头,只是说这个名字是企鹅那边定的,自己并不了解细节。
没有其他人能告诉他答案,他也就渐渐地对这个问题失去了兴趣。
然而有一次,他在穿戴V装具训练的时候,突然听到现实世界有人喊他。
是他的父亲,肖恩·墨菲。
肖恩很少过问他的训练情况,从科尔拿到这套设备以来一直如此,科尔也早已习惯。
而那天,是肖恩第一次亲自来到了科尔的房间,两个人隔着虚拟与现实,相互之间聊了很久,让科尔感到受宠若惊。
以至于时隔多年,他都对那次对话记忆犹新。
而在聊天的过程中,在某个停顿的间隙,为了防止空气过于安静,科尔突然想起了这个被他尘封在心底已久的问题。
于是他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随口对着自己的父亲问了一句,“Heart”这个名字究竟是谁起的?
肖恩的脸上表情依旧,没有任何波澜,他只是淡淡地回答道,这个计划没有任何前途,让他不要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专心训练就好。
到头来,父亲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他也没有勇气再问。
说起来也奇怪,在外面和自己的好朋友们聚会的时候,科尔便是这群人中最能挑动气氛的人。
哪怕是跟奥沙利文约球,科尔都不会刻意收敛自己的情绪。
而唯独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他说话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因为见识短浅而受到父亲的责骂,毕竟这种时刻在小时候他经历过太多太多了。
“有什么不一样的?”
科尔随口问道,他并没有实际参与过哈尔特计划,所以这个计划发展如何与他关系不大。
“哈尔特计划发展的初始阶段,两个人意识同步率需要很高,才能对一具躯体控制自如。”
凌志开始解释起来,
“到了后来,科讯公司的研发人员参考了守护进程的运行模式,对进入同一具虚拟躯体的两个意识进行了主次区分。”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你是这具躯体的主进程,我是守护进程。”
“我可以看到你视角范围内的任何物品,也可以感受到你肢体的任何动作,但唯独不能控制躯体行动,除非咱们两个换一下位置。”
说到这里,科尔算是懂了:
“也就是说,你知道我刚刚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对吧?那你来示范一下,我看一下你怎么打的。”
“没问题。”
在齐浩的帮助下,两人主次切换,现在轮到凌志来操作这具躯体了。
凌志上前,调整了一下出杆的方向与运杆的节奏,随即将球杆送了出去。
球型立刻变得散乱起来,很快,左侧底袋有一颗红球晕进,并且白球也顺利停留到了台面正中央,方便击打蓝球。
之后,凌志又演示了十几次,科尔默默感受着这具躯体的动作,记下了凌志的出杆节奏,轮到他来操纵身体的时候,他仅仅尝试了两次便成功复刻了凌志的开球进球路线。
“也没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嘛。”
科尔轻声嘀咕着。他本人也是天赋极高的球员,能马上复刻这一杆并不奇怪,凌志自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安排两人再次交换,演示下一杆击球。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凌志分别用不同的杆法、力度和出杆方向演示了多种开球进红球的方式。
科尔虽说不待见凌志这个人,但他也不得不叹服凌志的这些击球思路,若是没有凌志的演示,只凭借他自己摸索,指不定要多久才能掌握这些击打诀窍。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该下线了。”
齐浩在虚拟空间外通知两人。
因为哈尔特计划尚处在实验阶段,暂时还无法保证两人长时间同时在线会不会导致出现一些心智方面的问题,所以目前要控制好实验时长。
“你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回去以后我再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在现实中把这些线路再打出来。”
离开虚拟空间后,科尔正要走,却马上被凌志给叫住了:
“别急着走啊,正好公司里也有台球房,咱们现在趁热打铁,马上去演练一番。”
科尔想想也好,便跟随着凌志走出了实验室。
临走前,凌志去眸了一眼隔壁实验室的情况,只见韩轻悦正拿着头戴式VR装置站在小璃面前,对她进行着一些简单说明。
看起来是希望在正式实验前做一些小小的测试。
好似是瞥见凌志的目光一般,韩轻悦斜过小脑袋,俏皮一笑,快速地比了个OK的手势,中间话语不停,继续对着小璃讲解着注意事项。
一旁的云枫拉着小璃的手,聚精会神,听得比当事人还要认真。
这次云枫带小璃来科讯公司,就是接受了凌志的邀请,希望能让小璃体验一下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
这无关乎于病情,只是凌志单纯想让云枫带小璃出来走走罢了。
很快,凌志带科尔来到了另一栋大楼。
这栋大楼主要是供员工们休息娱乐使用的,有图书馆,有圆桌大厅,当然,也有健身房。
凌志和科尔来到了健身房中的台球室,此时正是日常上班时间,健身房里没什么人在,所以空闲球桌很多。
两人来到一张斯诺克球桌旁,将桌上的红球摆好以后,便马上开始了验证性练习。
然而几杆过后,科尔神情复杂,望着桌面上散乱的球型,无意识地将球杆在手架凹槽中来回运转着,似乎有些疑惑,又似乎在确认着某些事情。
“怎么,是不是莫名觉得有些开心?”
凌志笑道。
科尔满脸惊愕:“你怎么看出来我开心的?我哪里像是开心了?”
凌志轻轻指了指科尔手上的球杆:“动作,你的动作足以说明一切。”
“我跟你交过手,能看得出来,你的出杆动作跟魔都那会儿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你的球虽然打得很漂亮,但是动作却有一股生硬感。”
“还记得当时的那杆具有转折意义的架杆球么?有时间你可以再去看一下回放,那杆架杆是你生硬动作的典型代表。”
科尔眉头一挑:“所以你的意思是,我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是科尔不得不承认,待在平城学院的这段时间,确实是他近半年来出杆稳定性与流畅度最高的一段时期。
魔都大师赛之前,科尔的训练基本都是借助于穿戴式VR设备来进行的。
虽然VR设备的训练效率很高,也显著提高了自己在现实世界的击球准度,但每次参加比赛,他还是没来由会感受到一股陌生感。
明明是熟悉的球桌和球,赛制上自己也完全不怵,毕竟自己也是拿到过鹰锦赛和大师赛冠军的人,可这股陌生感到底从何而来。
现在仔细想想,这股陌生感,应该是来源于,打球的时候打得特别快,好像在恐惧着什么一样。
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完全凭借着球感在打球,虽然准度尚可,却有种在钢丝绳上行走的感觉。
走得顺畅时,爽感很足,可一旦失去平衡,那就万劫不复!
“不完全是吧,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看你自己的感受,我一个外人,很难给到你准确的评价。”
凌志回应道,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
“今天你在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出杆动作,都很流畅,没有一丝滞涩。”
“我想,这对于你来说,应该能算作一个惊喜吧。”
科尔沉默良久,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他转移话题道:
“先不说出杆的事儿,刚刚我开了好几杆球,明明都是按照在VR空间里的打法,为什么一杆都没进?”
凌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不紧不慢地来到球桌的下半台,迅速将红球堆恢复成三角形,然后招呼科尔过来看:
“你来观察一下,跟VR空间那会儿相比,红球堆有没有什么变化。”
科尔来到近前,眉头一皱:
“你这摆球水平也太差了吧,红球堆之间的空隙这么大,这球怎么可能开散?”
说完,科尔自己上手,亲自用摆球架将球堆凑紧。
平时自己在球房练球的时候,说实话也没太在意过这种细节,更何况球堆摆得紧与不紧,跟最终比赛的胜负关系不大,想要赢,还是得靠自己的实力。
可是今天,似乎是怕被凌志看扁,科尔这红球堆摆得格外认真,反复确认后,才移开摆球架。
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摆球架刚移开,边边角角就有红球开始有小幅度的偏移,反复几次之后还是如此,就是摆不紧,这让他颇为恼怒:
“这什么破球桌,多少年都没扫过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