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是一天天的过。

  不知不觉已是到了秋收的时节。

  李原作为大梁县伯,有一项重要的使命便是督耕促农。

  像秋收这么重要的日子,他自然是要亲自巡视督促的。

  按照大梁的习俗,正式秋收的这一日,各村是要拜谷神娘娘举办收谷祭的。

  而李原作为土地食邑的主人,自然也是要到田边观礼,顺便巡视整个青原领。

  吃过了早饭,李原带着亲兵出了东乡堡的大门。

  此时,数百名兵户各自扛着镰刀,都在堡门前肃立等待。

  见青原伯到来,村正高伯与都尉薛大成,连忙迎上来躬身行礼。

  既然伯爷到了,那这东乡堡的收谷之礼也就可以开始了。

  老村正先是上前了一步,对李原拱手回禀道。

  “启禀伯爷,我东乡堡今春播种两千四百亩有余。”

  “如今已是谷熟,我东乡堡丰收可期。”

  “村正恳请伯爷下令验谷。”

  李原端坐于马上微微点头,对他高声说道。

  “村正,那便由你亲自验看谷穗。”

  “若是可收,立刻宣知乡民。”

  高伯连忙躬身行礼。

  “遵命。”

  在几名村民的帮助下,高伯换上了一件非常古朴的彩衣。

  这件彩衣也是有讲究的,由代表五谷的五种颜色布匹缝制而成,俗名也叫求丰服。

  寓意五谷丰登,粮谷满仓之意。

  穿好了彩衣,高伯在几名兵户的搀扶下,下到了地里准备查看谷穗。

  这一步就叫做验谷,就是由村中乡老亲自查看谷穗的饱满情况。

  查验如果成熟,乡老便会高呼,谷熟可收。

  其实,哪个农夫会不知道粮食熟没熟。

  这就是一种仪式性的礼仪,为的就是讨个好彩头。

  高伯仔细的用手查看眼前的一株谷穗。

  口中是念念有词。

  “穗色焦黄,粒离芒刺,摇之簌簌有声。”

  随即面露喜色,大声说道。

  “此粟已熟,可收。”

  听闻此言,身边跟随的兵户们便对着众人高喊道。

  “粟已熟,开镰收粮!”

  “粟已熟,开镰收粮!”

  瞬间,兵户们的脸上都洋溢起了笑意。

  成群结队的汉子,带着镰刀下到了地里开始收粮。

  一捆捆的谷子被割倒,跟在后面的人便将谷穗捆扎好再装入藤筐。

  此时,老村也是与几名乡老在田边摆设了香案。

  点上香烛供品,又将新收获的谷穗摆在了香案正中,开始祭拜这带来丰收的谷神娘娘。

  看着眼前逐渐热闹的农田,李原也是一脸满足的点头。

  这毕竟是收获的季节,让人心情愉悦。

  看过了东乡堡的秋收。

  李原便带着贴身亲卫,赶往了自己的青原领。

  自从虎头岭的山匪被剿灭之后,这河东村的日子也变的好过了。

  李原赶到的时候,河东村的村正,正带着农户们在地里收粮。

  这河东村的耕作面积比东乡堡还大,足有三千四百亩之多。

  田中皆是辛苦收粮的农户。

  见伯爷到了,村正连忙带着几位粮长过来拜见李原。

  李原先是询问一番粮食收获情况。

  村正则是一一作答。

  虽然今年有旱灾,但河东村距离水源不远,取水倒是方便,所以旱情的影响不算严重。

  田中粟米的谷穗依旧是饱满,可有丰年收成的九成。

  看着村民们将谷穗堆成小山。

  老村正与村中几名粮长的脸上,却是没有多少笑颜。

  他们心中可还记着,河东村可是与青原伯签订了依附契书。

  自愿投效为县伯的部曲。

  一切收获,皆由伯府定夺。

  也就是说,河东村今秋收获的粮食,人家青原伯可以随意支配。

  即便是将村中收获的粮食全部征收走,他们也说不得什么。

  村正与几位粮长,都是小心的观望着李原。

  心说这位伯爷不至于如此吧。

  众人又回想起,河东村被山匪劫掠,最绝望的时候。

  正是这位青原伯出手相助。

  给村中发下了救济的粮米,还率军剿灭了虎头岭山匪。

  这才让河东村得以活命。

  看这位伯爷的作为,倒是很体恤民情,想来不至于苛待手下的领民。

  他们现在也不敢期待过多。

  只希望李原能给他们留下过冬的粮食。

  看过了河东村的秋收情况。

  李原便上马与村民们告辞,又带着麾下的亲卫们赶往了距离不远的河西村。

  这河西村的情况,只能说是不好不坏。

  与河东村不同,河西村有几处旱地不便灌溉。

  所以今年的旱灾对河西村有不小的影响,土地的收成不过是丰年的七八成。

  李原到时,这河西村的村正,也正带着村民们辛劳的收割着谷穗。

  见青原伯的队伍到村中巡视。

  村正与村中乡老,都是连忙过来拜见伯爷。

  这些村民虽然脸上很是恭敬,但眼神躲闪,李原能感觉出他们的疏离。

  河西村选择当青原伯的食邑。

  而不愿意当自己的部曲,说明他们根本不信任李原。

  李原倒是无所谓。

  毕竟在大梁,勋贵们不做人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想让这些村民对自己放开心防,看来还需要些时日。

  看过了河西村的收获景象,李原又与村正勉励了几句。

  便带着亲卫继续赶往了石磨村。

  这里的情形与其他村子也是大同小异。

  村民们都在各村百长村正的组织下,收割着田地中的庄稼。

  与忧心忡忡的河东村和颇为疏离的河西村不同、

  石磨村的兵户们,倒是并不在意李原会从他们这里征收多少粮食。

  跟随青原伯征战这么多次了。

  哪一次伯爷让咱们兵户吃过亏。

  对于他们的信任,倒是让李原颇为感动。

  看过了各村的秋收情形。

  李原对于今年领地内的粮食产量,心中大体上有了了解。

  民以食为天。

  手中有粮心才不慌。

  那些民户村落担心李原征收过重。

  其实这些人就有些杞人忧天了。

  李原无论是养兵还是营造,所消耗的钱粮,主要靠的是工坊与青原商会,以及牛头山的铸钱作坊。

  如果仅仅靠那五百户食邑所出产的粮食布匹,恐怕现在连几十名骑兵都养不起。

  比起村民手中的粮食。

  李原更希望他们能到各处工坊中做工创造价值。

  巡视完青原领的秋收。

  李原派人告知各村,七日后,各村的村正与粮长,到东乡堡商议今年的粮税之事。

  该来的总归是来了。

  接到李原的通知,各村的表现却是完全不同。

  河东村忐忑不安,河西村则是有恃无恐,反正他们与青原伯签订的是食邑契书。

  只需要按常缴纳钱粮便可。

  而那些兵户村寨,则是不怎么在乎。

  青原伯能把东乡村变的富足。

  那自己的村子,只要好好的跟着伯爷干,也会有翻身的一天。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七日便过去了。

  地里的粮食也都收的差不多了。

  各村的村正也都相约,准备结伴赶往东乡堡,与青原伯商议今年的粮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最新章节,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