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压顶,天阴沉沉的,室外的空气又闷又湿。站不过十分钟,身上黏的像是糊了一层湿泥。

  气温不算太高,也就二十八九度,但身上的汗一茬接着一茬。

  很难想像,地处北方的山西,会有这样的天气。

  但进了考古舱,就像进了另一个世间:干燥,凉爽,温湿适中。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频繁抬升湿度,蒸发加剧空气湿度,导致温热持续……”

  一位专家翻着计划书,“按林思成预估,这种天气会持续到八月中!”

  但现在才是七月初,这么一算,至少还有一个半月?

  如果讲给南方人听,绝对能惊掉下巴……

  有人狐疑了一下:“预估的准不准?”

  “不知道?”拿计划书的专家又往前翻了一下,“但前面提到,今年的暑期可能提前,估计六月底就会出现持续高温,然后多发阵雨,这两点都没估错!”

  一群专家不吱声了:三十七八度的高温,这都持续了一周多。至少隔一天就有一场雨,有时一天甚至会下两场。

  幸亏提前做了预防,盖了外仓,不然又是暴晒,又是暴雨,遗址早都被冲成泥坑了,还发掘个毛线?

  哪怕不揭层,但遗址只有一米深,因为地层干湿急速循坏,照样会对遗址造成破坏。

  像什么丝线、皮毛,不发霉才见了鬼。

  有人抬起头,看了看舱顶,又看了看新风和控温控湿设备:“我之前以为,那小孩是一拍脑袋,白浪费钱,不想真能用得上?”

  孙嘉木怔了怔,又叹了一口气:别说,他之前也这么怀疑过。

  但现在结合发掘计划书再看:真他娘的有先见之明。

  暗暗转念,他又点了点桌子:“别小孩小孩的,以后叫老师……”

  “哈哈哈……”

  一群专家哄笑起来。

  笑归笑,但佩服也是真佩服,没人觉得叫林思成一声老师有什么不对。

  虽然在他们看来,林思成确实还是个小孩……

  正暗暗转念,“哗~哗~”两声。

  两道雷电闪过,然后天上像是豁开了口子,暴雨倾盆般落了下来。

  头顶上“梆梆梆”的响,一阵急过一阵。瞬间,窗户上漫起水幕,外面看都看不清。

  这雨得有多大?

  孙嘉木愣了一下,忙点着鼠标。一群人如梦初醒,围了过来。

  云台缓缓转动,考古舱四周的情景清晰的显示在屏幕上:廊檐水像是瀑布,顺着雨棚滚滚而下,在屋脚聚成洪流,流入排洪沟。

  两条黄龙浩浩荡荡,沿着考古舱径直而下,然后在十多米外骤然分开,如“八”字一般渐流渐远。

  雨越下越大,不大的功夫,台地上便汇成了水泊,被舱外的拦洪坝死死的挡在外面。

  随而,水位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突然间,一位研究员惊呼一声:“快看……对面要塌了……右角上那个镜头……”

  是舱顶的云台,拍的正好是对面的台地。孙嘉木放大屏幕,一群人心里一跳:一道足六七米高的崖壁渐渐剥离台地,然后越倒越快,如巨墙一般砸落下来。

  随着“轰隆”的一声,溅起了十多高的水花。瞬间,就被雨水冲成泥浆。

  有人眉头一皱,盯着舱外的那片水泊:“这儿水这么多,会不会也被泡塌?”

  孙嘉木摇摇头:“放心,高位处埋有排水管,水位升到一定程度,就会排到台地以下!”

  “为什么不埋在底部?”

  话音将落,一群专家回过头,看着刚来的技工,眼神都挺古怪。

  孙嘉木指了指屏幕:“全是泥浆子,如果不沉淀,水桶粗的排水管都能给你堵实……”

  技工脸红了一下,再没敢吱声。

  这一下,就是一个多小时。

  对面的台地坍了又坍,塌了又塌,老的洪沟刚刚被填实,新的洪沟又被冲了出来。台地边缘典典牙牙,像是狗啃了一样。

  泥浆水汇成黄流,顺着峡沟直冲而下,见石石滚,见树树折。

  但这边,之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特别是考古舱内外这一圈,连处水洼都不见。

  看看监控屏幕,再看看旁边的发掘计划书,一群专家面面相觑。

  对照对面的台地,如果没有这座考古舱,没有防洪和排水系统,脚下这块即便没塌,也被冲得七零八落。

  就三亩大的一块,还能剩多么大一点?

  仓里鸦雀无声,直到太阳照进后窗,台地对面升起了拱形的彩虹。

  沿着砾石路,一辆中巴从坡后开了上来,又摁了两声喇叭。

  孙嘉木暗暗一叹:如果不是林思成修的这条路,就这么大雨,别说考古,连人都上不来。

  但现在该下雨下雨,该发洪发洪,发掘发掘,该下班下班。

  感慨了一下,孙嘉木摘着手套往外走:“值班员留下,下班吧!”

  一群专家齐齐的点头。

  脱了防护服,换了便装,孙嘉木想了想,拿出手机拨给了林思成。

  但无法接通,他又打给王齐志。

  “王教授,在村委会吧?”

  “是的孙处长!”

  “林思成也在吧!”

  “他不在,他去了龙门山。”

  “啥?”

  就说电话怎么是无法接通?

  孙嘉木怔了一下,侧耳听了听峡沟里传来的“轰隆”声。

  这么大雨,连平原上都发了洪,何况山里?

  王齐志解释了一下:“就是因为今天有大雨,他才上了山,说是要观察一下洪水流向,以此推断一下古河道可能流经的路线……”

  孙嘉木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道理是没错:河流时而就会改道,但山势地形基本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根据山洪走向,确实可以推测出哪些峡沟或谷道是因为发洪后泥沙沉积而导致河道升高,从而断流的古河道。

  但那需要一个峡沟一个峡沟的看,即便有无人机,你是不是得挨个上到山顶,才能拍照?

  雨大路滑,出点意外怎么办?

  “不是……林思成胆子怎么这么大?”孙嘉木一脸的想不通,“王教授你也不说劝一下?”

  王齐志没说话。

  这算什么胆子大?

  林思成跟盗墓份子斗智斗勇,那才真的是把脑袋别裤腰带上。

  他苦口婆心,嘴唇都磨薄了,林思成听了吗?

  主打一个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孙处长你放心,有本地人做向导,该带的防护设备都带了,问题不大……”

  孙嘉木很想骂一句:那又不是我学生,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暗暗腹诽,他跟着专家们上了中巴车。

  到了村委会,他一直冷着脸,连话都不想和王齐志多说。

  直到天擦黑,打通了林思成的电话,孙嘉木的表情才缓和了一些。

  王齐志哭笑不得:这才几天?

  又过了两个多小时,接近十一点,林思成才回来。

  满身的泥,雨衣上左一道口,右一道豁,手上满是血印子,脸上也挂了两道。

  王齐志惊了一下:“摔倒了?”

  “没有,皮卡车陷住了,挖了好久!”

  回了一句,林思成端起王齐志的茶杯,一口气灌了下去。

  孙嘉木点点桌子:“林思成,为什么不等天睛再去?洪水虽然干了,但流迹还在,照样能观察!”

  “孙处长,发洪水的时候,要更直观一些!”

  “直观倒是直观了,出点意外怎么办?”

  林思成顿了一下,又笑了笑:“谢谢孙处长!”

  一句谢谢,搞的孙嘉木没脾气。他又叹了口气:“找到古河道了?”

  “暂时还没有!”林思成摇了一下头,“不过找到了一座墓,应该是金元代时期的!”

  啥东西,墓?

  你找的窑址,和墓有啥关系?

  就感觉,牛头不对马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最新章节,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