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内,鹤发童颜精神抖擞的隆庆帝陪同正德帝父子二人坐在回廊前的台阶上,话着家常。

  自从禅位后隆庆帝这个太上皇可谓是越来越滋润。

  以前干点啥还要担心被御史弹劾在朝廷上参一本,说什么:陛下乃一国之君,为天下表率……

  现在老子退休了!我爱干嘛干嘛,你们管不着!再敢废话小心往你们家门口泼粪!

  这不,今天正德帝刚刚准备找太上皇谈一谈关于在北直隶试运营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等新政。

  结果就被隆庆帝拽着坐在台阶上面。

  “父皇,朕此番过来是因为……”

  “是因为新政的事吧?朕都记得呢。按照时间算算,也差不多了。”

  夏守忠连忙挥了挥手,示意御花园里的小太监宫女回避。

  正德帝点头道:“是啊,北方连年天灾,既是百姓的不幸,也是朝廷的幸运。

  也正因为如此,朝廷才能一步步将北方的权力收拢回来。

  朕想……新政若是在北方施行,阻力肯定是远没有南方那么大的。

  不过既然是新政,贸然推广于天下,恐有不妥。所以朕决定先在眼皮子底下先试着运行一番。

  将可能发生的问题一一查出来,做好应对的准备。”

  隆庆帝蹙着眉思索了一会儿后道:“嗯,确实应该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与其大张旗鼓的推行出去后,再被下面钻了空子,还不如在局部试着运营。

  这个方略好。不实践就永远不知道真正的痛点所在。以后凡朝廷大的新政方略,必须要像这一次一样,先寻得一地试着运行。

  倘若无甚差错,才可施行。

  关于摊丁入亩等后续的问题,早在很多年以前,景瑜这小子就同朕讨论过。

  皇帝……”

  隆庆帝忽然侧过身子,一把勾住正德帝的脖子,问出了一个问题。

  “你施行新政是只求稳妥,稳定税收。

  还是要立下一个为后世,为天下百姓真正谋求福祉的手段?”

  正德帝双眸中闪过一丝丝不解:“这……此二者有何不同吗?”

  “当然有所不同。如果你只是希望核田收税,使得国库充实。

  那确实只要完成计划中的政策便可。

  可只是单单这些政策,并不能使得百姓过的更好。反而有可能会变的情况更加糟糕。”

  正德帝沉思片刻后恍然大悟:“第一,如今所行的一切政策,初衷确实是好的,可如果朝廷不能对地方有足够的约束力。

  那么即便新政完成,地方乡绅也依旧可以将摊丁入亩带来的压力直接转嫁到佃户身上。

  第二,一切的地方政策,都要依靠地方官吏施行。如今本朝虽说经过父皇的治理,吏治有所缓和,可形式依旧不容可观。

  再好的政策施行下去,层层加码之下,也会变了味道。”

  “不错,关于此事,早在十年前,景瑜这小子便已经在折子中向朕陈明。

  只不过他和朕很默契的暂时压下了这个问题。因为对于那是的朝廷来说,这一切还太过于遥远。

  反腐反腐,越反越腐啊……”

  薛虹曾经说过一句话,令隆庆帝至今记忆犹新。

  灭火灭其源,撅树撅其根。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越反腐,对方腐败的越狠!

  就如同历史上清朝雍正施行摊丁入亩等等一系列政策后。

  确确实实是给清朝续命了,但百姓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变的更糟糕了。

  为什么??

  因为清朝的做法是将杂七杂八的赋税都归入田亩税里了,减少了税收的种类,也确实扼制了地方官员盘剥的机会。

  可问题就在于,清朝中后期将摊丁入亩玩成了中央外包地方的任务。

  举个例子,某某县,有地十万顷。

  那你这个县令就必须给我收上来十万顷的地税。多了少了我不管。只要你完成任务就行。

  然后,搞笑的地方就来了。

  地方官员和大地主开动他们那个欠开瓢的脑袋一琢磨:对呀!!给足国家的,上够上司的,那剩下的不都是自己的吗??

  国家把税收摊我的土地里了,那我再把这部分税收摊回给泥腿子不就行了?

  老子加租!以前一亩地,租金二钱银子,现在老子要四钱!

  那个武大啊,你们家想不交税可以啊,让你们家潘娘子……过来陪我嘿嘿嘿……

  啥?你说你有个弟弟叫武二?哈哈哈,那当我没说过。

  如果地主心情好,只是把赋税简单的摊回佃户头上也就罢了,如果心情不好,一亩地的地租我要你八钱!

  谁有意见?谁敢有意见?

  绕了一大圈子,好不容易施行的摊丁入亩,反而把百姓的负担加重了。

  一开始,清朝也确实发现了这个问题,也试着想办法解决。

  但清朝这个朝代就很特殊,本就是以少治多。自己家里内部也不团结,亲戚也勾心斗角。

  加上外部压力日益增大,以及后来的皇帝远没有前几位的魄力那么大。

  最后清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

  反正银子收到国库就行,底下百姓死活和我们没关系。

  光是摊丁入亩屁、火耗归公乱七八糟的,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摊丁入亩中后期那不是光乡绅地主在反对,底层百姓也在反对。

  只不过清朝的手段比较直接,有意见直接八旗兵上门面谈。

  啥?讲道理??

  嘿嘿!老子不识字!!

  然后清朝从上到下就开始彻底疯狂了!

  对于政府国库来说,摊丁入亩是极为成功的,因为它保证了税一定能收上来。

  这也就导致,清政府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亡于财政的华夏大一统王朝。

  对于地主乡绅而言,既然上面给我加担子,那我再把担子加回给农民不就得了?

  农民:彻底疯狂!!!!都tm别活!!!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清朝完成了摊丁入亩一系列政策,可民变发生率依旧是历朝历代最高的朝代,没有之一。

  因为是真活不下去了。

  除非清朝雍正以后的皇帝,个顶个都是头铁战士,和乡绅官僚阶级死磕一百年,连着死磕几任皇帝,这个问题才有可能缓和。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也取得了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但很可惜,被清政府假和尚念错了经。正法邪用,如之奈何呢?

  清朝减税政策确实多,可那根本就不是给百姓减的,因为实惠并未落到百姓手里,那相当于是朝廷给大地主的恩惠。

  和底层老百姓屁的关系没有!

  雍正确实是一个正八经的皇帝,但他的本质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为优先。

  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基础上,如果允许,能够改善民生,他自然乐于去做。

  可摊丁入亩的阻力以及后续的麻烦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所以这个政策最后只能算一个半成品。

  因此薛虹对于清朝的评价是:一流的制度,不入流的统治者。

  整个华夏,有且只有清朝是在国库富裕的情况下,把自己玩死了,欠了一裤兜子的债不说,还弄的人憎狗嫌。

  汉族恨,满族也恨!!里外不是人。

  所以说,政策再好,也要看人怎么去执行!

  经念歪了,念再多的经也没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风华首辅,红楼:风华首辅最新章节,红楼:风华首辅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