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

  接下来的时间里,姜在勋的生活精确地复刻了《继承者们》小红之前、甚至更久远的模式——

  清晨。

  无论几点醒来。

  客厅的餐桌上总有一份冒着热气的食物。

  有时是海鲜面,有时是泡菜炒饭配煎蛋,有时是简单的紫菜包饭。

  李圣经不会等他。

  往往在他坐下开动时,她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出门晨跑,或者正对着客厅的落地镜拉伸。

  两人之间的交流仅限指令:

  “吃。”

  “筷子。”

  “牛奶。”

  姜在勋则回以含糊的“嗯”或“哦”。

  八点前后。

  楼下准时会响起两声短促的汽车喇叭。

  金大元一边抱怨着首尔早高峰的恐怖一边猛踩油门,载着他驶向京畿道坡州的CJ影视基地。

  他与金智媛的对手戏推进得平稳顺利。

  姜在勋自己也能感觉到——

  那种在《老手》片场被赵泰晤角色侵蚀的阴鸷,以及失恋后的低沉,正被这种规律到近乎机械的日常一点点冲刷干净。

  傍晚收工。

  保姆车会把他再送回圣水洞。

  开门。

  熟悉的薰衣草混合空气清新剂的味道。

  有时李圣经在客厅铺开的瑜伽垫上运动;

  有时她还没回来。

  姜在勋会自己热一下冰箱里留的饭菜,或者煮碗拉面。

  客厅的电视开着播放着纪录片或综艺节目。

  声音不大。

  只是填充空间的背景音。

  洗澡,看剧本,睡觉。

  如此循环。

  公寓、片场、健身房三点一线构成的稳定三角。

  这种近乎刻板的规律像一双无形的手,将他之前几个月被拉扯得七零八落的生活节奏重新拧紧,校准。

  日复一日。

  规律得像时针。

  直到一周后的 9月 8号下午。

  “咔!”

  权赫灿导演盯着监视器里最后定格的画面——

  那是姜在勋饰演的男主和金智媛饰演的女主在初秋的银杏大道上并肩而行时,手指试探着、犹豫着,最终轻轻勾缠在一起的近景特写。

  金智媛的手指白皙纤细,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粉色的甲油衬得肌肤愈发莹白;

  姜在勋的手宽大修长,关节分明,肤色是健康的麦色,带着力量感。

  画面向上切到两人胸口以上的特写:

  金智媛微微侧头看向姜在勋,清澈的眼眸像含着一汪被惊动的水光,专注地、几乎是屏息般凝视着姜在勋的脸;

  而姜在勋饰演的男主同样偏头,目光沉沉地回望,瞳孔里只映着眼前这个人。

  这场戏是这部名为《好日子》的网剧里,尺度最大、情感浓度最高的“亲密”接触。

  整部剧走的就是纯得不能再纯的纯爱路线,靠的是日常互动里累积的暖意和演员间微妙的化学反应支撑。

  没有拥抱,没有亲吻。

  甚至连一句明确的“我爱你”都没有。

  而姜在勋和金智媛都精准地把握住了这种尺度。

  将剧中外向可爱的女主与内敛暖男的男主之间那种青涩又美好的情愫,演绎得恰到好处。

  权赫灿导演紧盯着监视器的眼睛缓缓移开。

  他看向片场中央的姜在勋,再缓缓扫过四周疲惫却带着期盼的工作人员,嘴角终于向上扬起一个明显的弧度。

  “我宣布——”

  “《好日子》!正式杀青——!”

  短暂的寂静后。

  欢呼声、掌声、口哨声瞬间爆发出来。

  “辛苦了!各位辛苦了!”

  “杀青快乐!”

  “导演 nim辛苦了!”

  感谢和道别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

  紧绷的弦骤然松开。

  工作人员们互相拍着肩膀。

  道具师放下沉重的箱子。

  灯光师揉着发酸的肩膀。

  彼此脸上都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场务抱着一束花走笑着塞进姜在勋怀里:

  “在勋xi,辛苦了!演得太棒了!”

  “谢谢。”

  姜在勋抱着花束微微鞠躬道谢。

  金智媛也收到了自己的花束,她正笑着与围过来的工作人员拥抱道谢。

  这时。

  权赫灿导演站起身,拍了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

  “各位!今晚七点我请客吃烤肉!大家务必赏光!”

  “导演万岁!”

  “烤肉!烤肉!”

  “……”

  剧组的喧嚣还在继续。

  姜在勋脸上维持着得体的笑容,一一回应着道别和祝贺。

  但胸腔里那股杀青后特有的情绪却在悄然发酵——

  卸下重担的轻松感混合着空落落的茫然感。

  “在勋啊,走了!”

  金大元站在保姆车旁用力朝着姜在勋招手。

  姜在勋回过神,抱着花束最后朝权赫灿导演和还在收拾的工作人员们鞠躬道别。

  拉开车门坐进去。

  皮革和车载香氛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

  姜在勋把花束放在后座空位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那种空落感更明显了。

  接下来干什么?

  回公寓?

  健身房?

  去看猫?

  还是……

  车子行驶的方向并非熟悉的圣水洞。

  “去哪?”

  姜在勋侧头问。

  “到了你就知道。”

  金大元卖了个关子,脚下油门却踩得更实了些。

  姜在勋没再追问,只是看着窗外变换的街景猜测着目的地。

  直到车子拐进一个熟悉的社区,停在一栋不算新但维护得体的多层公寓楼下——

  黄政民的家。

  “老师家?”姜在勋有些意外。

  “上去吧,你老师等着呢。”

  金大元熄了火,示意他下车。

  姜在勋带着疑惑走上楼梯,敲响那扇熟悉的门。

  开门的是黄政民本人,穿着宽松的家居服,眉眼间带着一丝倦意,但精神头看着还好。

  “来了?进来。”黄政民侧身让开。

  屋子里很安静。

  姜在勋熟门熟路地换鞋:

  “在宇呢?”

  “太淘了,送去他姑姑家玩两天。”

  黄政民指了指客厅沙发,自己则走到窗边。

  初秋微凉的空气涌了进来。

  他叼上一根烟点燃,顺手把烟盒朝姜在勋扔了过去。

  姜在勋手忙脚乱地伸手接住烟盒。

  他看着老师站在窗边吞云吐雾的背影,那种被叫来的疑惑感更重了。

  (莫非……)

  (跟秀晶分手的事被老师知道了?)

  “……烟抽得少了?”

  胡思乱想间,黄政民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烟雾模糊了他脸上的表情,但那双眼睛却异常锐利。

  姜在勋老实点头:

  “在济州岛拍戏时……戒了。”

  黄政民没对这个回答多做评价。

  转身走到沙发旁的矮柜前。

  拉开抽屉。

  从里面拿出一个不算厚的本子。

  本子封面是朴素的白色,印着几个加粗的黑色韩文字体。

  “啪。”

  本子被轻轻丢在了姜在勋面前的茶几上。

  姜在勋的目光落在封面上——

  《喜马拉雅》

  他愣了一下。

  喜马拉雅?

  这名字……

  和韩国似乎没什么关系。

  “看看。”

  姜在勋放下手中的烟盒,拿起剧本。

  翻开扉页。

  映入眼帘的是一行稍小的副标题和人物列表: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导演:李石勋

  角色:

  严弘吉(队长)——黄政民

  朴武宅(队员)——?

  ……

  再往下翻。

  是人物小传。

  朴武宅……

  姜在勋的目光快速扫过那几行字,心猛地一跳。

  这名字……

  他知道!

  是韩国那位在珠峰遇难的登山家!

  MBC电视台曾制作过《喜马拉雅的约定》的纪录片,内容详细记录了朴武宅生平与救援的过程。

  恰巧前几天姜在勋在家刷到了这个纪录片。

  往后翻动剧本。

  故事梗概、角色设定、初步的拍摄计划……

  姜在勋看得很快。

  心跳也随之一点点加快。

  这部戏……

  是要拍2004年那次著名的珠峰山难?

  他饰演朴武宅?!

  扮演一个真实存在、并且结局如此悲壮的人物?

  这压力……

  绝非之前演过的任何角色可比!

  姜在勋猛地抬头看向黄政民,眼神里充满了惊愕和询问。

  灰白的烟雾在窗口的光线里盘旋上升。

  黄政民倚靠在窗框,目光沉静地看着姜在勋脸上变幻的震惊和凝重:

  “想不想演?”

  这个问题砸进寂静的客厅。

  姜在勋握着剧本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想不想演?

  当然想!

  朴武宅。

  一个真实存在的、背负着悲壮结局的名字——

  能饰演这样一个角色,对任何一个有野心的演员都是顶级诱惑。

  压力如山岳倒悬。

  可血液里涌动的却是渴望与征服的滚烫。

  姜在勋用力点头,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凿出来的决心:

  “想!老师,我能演!”

  黄政民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

  他吸了口烟,目光投向窗外初秋有些灰蒙蒙的天空,似乎透过那片灰看到了更远的东西。

  黄政民如今在忠武路的地位早已超越单纯的演员身份。

  CJ娱乐为了巩固和他的关系。

  开出了令人无法拒绝的高额票房分红比例。

  条件就是黄政民未来三部重要作品必须绑定CJ投资发行。

  这既是绑定顶级演员的常规商业手段,更深层的则是资本运作——

  将黄政民这块“金字招牌”打造成CJ极具说服力的“文化资产”,票房爆炸从而股价一路飙红,顶层的资本大鳄们顺利套现。

  《喜马拉雅》正是这份战略合作下诞生的第一部作品。

  CJ需要一部能引发国民情感共鸣、兼具艺术深度和商业潜力的重磅项目,而黄政民的名字就是最好的票房保证和品质背书。

  在这个项目上,CJ给予了黄政民极大的话语权,尤其是在核心搭档的选择上——

  他需要能与他产生化学反应、能扛住高难度对手戏的演员。

  而朴武宅这个角色,黄政民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想到了姜在勋。

  原因无他。

  一是师徒传承。

  黄政民欣赏姜在勋身上那股子韧劲和不断突破自我的狠劲。

  他看好这棵苗子,愿意扶一把。

  这是忠武路老派艺人根深蒂固的“传帮带”情结。

  二则更为现实——

  姜在勋身上还带着“世越号事件”的余波。

  虽然他在圈内赢得了不少真正的尊重,但主流电视台和大制作项目在选角时依旧顾虑重重。

  毕竟,一个曾因“不当言论”被文化部传唤、导致代言大量流失的演员,其商业风险是制片方不得不考量的。

  这种无形的“冷遇”让姜在勋在《老手》之后,能接到的顶级资源变得极其有限。

  黄政民此举,既是传承,也是用自身的资源替他“补位”。

  让他不至于在最该积累的时期被排斥在外。

  而这样一个充满牺牲精神、代表国家荣誉的登山英雄朴武宅。

  对姜在勋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

  既能证明演技的深度和可塑性。

  又能彻底洗掉“麻烦制造者”的标签,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这不仅仅是演戏。

  更是姜在勋演艺生涯的一次关键转型和救赎。

  “剧本带回去。”

  黄政民唇角上扬的弧度清晰可见。

  他显然是很满意姜在勋的回答。

  有野心才好。

  登山的路,从来容不下畏缩的人。

  “三天后跟我一起去尼泊尔实地感受。”

  “尼泊尔?”

  “加德满都待几天,然后去珠峰大本营转转,吸两口稀薄空气,看看真正的雪山。感受一下,站在那种地方的人脑子里想的到底是什么。”

  “明白!”

  黄政民掐灭了烟头,摆了摆手:

  “行了,三天后机场见,去吧。”

  “您好好休息。”

  姜在勋拿起剧本深深向朝他鞠了一躬。

  ……

  当晚的《好日子》杀青宴设在弘大新开的一家烤肉店。

  长条烤桌排开。

  炭火旺盛。

  肉香混合着烧酒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酒杯碰撞声、谈笑声、烤盘上滋滋作响的油爆声交织在一起。

  热闹非凡。

  权赫灿导演红光满面地发表着感言。

  金智媛坐在姜在勋对面。

  偶尔目光交汇,她也会笑着举杯示意。

  然而但姜在勋的注意力早已分成了两半。

  一半应付着眼前推杯换盏的热闹,另一半却像是提前浸入了那剧本描述的零下几十度、空气稀薄的冰雪世界,耳边回响的仿佛是风刮过冰壁的呼啸。

  这也导致他象征性地吃了点东西,最终在金大元的掩护下,以“明天还有工作安排”为由,早早起身向导演和主创们告辞。

  权赫灿导演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膀:

  “辛苦!期待《好日子》上线!下次再合作!”

  “谢谢导演nim!”

  姜在勋再次鞠躬,拎着那份被他特意提前给李圣经打包的烤肉离开了喧闹的烤肉店。

  ……

  烤肉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首尔的霓虹次第亮起,将归家的车流染成一条条流动的光河。

  车子驶入圣水洞熟悉的街道。

  最终停在那栋五层公寓楼下。

  楼道里的声控灯应声亮起。

  昏黄的光线笼罩着狭窄的楼梯。

  “咔哒。”

  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客厅的灯亮着。

  电视里正播放着夜间新闻。

  李圣经窝在沙发中央。

  刚沐浴过的皮肤在灯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两条修长笔直的腿随意地搭在沙发扶手上,像两段上好的白玉,膝盖处微微泛着健康的粉红。

  听到开门声。

  她抬眼看了过去。

  视线先是落在姜在勋脸上,随即滑向他手里拎着的、印着烤肉店Logo的白色塑料餐盒。

  然而,姜在勋刚把烤肉餐盒放在茶几上。

  可下一秒。

  那只搁在沙发边缘、还沾着点水汽的脚丫,毫不客气地直接踹向他腿侧。

  力道不大。

  但表达的意思却无比精准——

  拿走。

  姜在勋被她踹得晃了一下。

  低头看了看自己裤子上那个浅浅的湿脚印,又抬头看看她绷着的小脸。老老实实地弯腰拿起那个还温热的锡纸包,转身走向厨房冰箱。

  等姜在勋再回到客厅时。

  手里除了《喜马拉雅》剧本,还顺带从自己房间拖出了笔记本电脑。

  开机。

  屏幕亮起幽蓝的光。

  打开浏览器。

  手指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

  屏幕的光映在姜在勋专注的脸上。

  他先是搜索“朴武宅”的名字,点开百科页面,接着又输入“2004珠峰山难”、“朴武宅纪录片”等关键词。

  网页加载。

  一张张黑白或彩色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

  皑皑雪山,穿着厚重登山服的背影,朴武宅生前坚毅的面孔,还有那张著名的、在营地里拍摄的众人合影。

  他点开一个视频链接。

  是MBC的纪录片《喜马拉雅的约定》片段。

  风雪呼啸的声音立刻从笔记本扬声器里流泻出来。

  姜在勋立刻伸手调小了音量。

  但目光依旧紧紧锁在屏幕上,眉头微蹙,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和投入。他甚至还用手指在触控板上划拉着,试图放大画面中登山者面罩下的眼睛细节。

  李圣经的目光不知何时已经从电视上移开,落在了姜在勋专注的侧脸上。停留片刻,又缓缓下移,最终定格在他手边那本白色封面的剧本上。

  她没出声询问。

  也没打扰他。

  只是身体微微前倾,伸长手臂,极其自然地越过姜在勋面前的矮几边缘,用两根手指捏住剧本的边缘,把它轻轻拖到了自己面前。

  姜在勋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搜索里。

  对她的动作毫无察觉。

  李圣经看得不快。

  偶尔遇到大段描述性文字或场景环境描写会跳过。

  窗外的风吹动阳台纱帘,送进一丝初秋凉意。

  电视机里。

  新闻女主播正在播报国际汇市的最新动态。

  茶几前的两人——

  一人沉浸在生与死的搜索里。

  一人安静地翻阅着一场真实的风雪悲歌。

  电脑键盘啪嗒的敲击声与纸张翻页的沙沙声交织在安静的客厅里。

  成了这个夜晚最安稳的背景音。

  不知过了多久。

  笔记本屏幕的光线暗了下去。

  姜在勋的眼皮开始沉重地往下耷拉。

  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的疲惫感加上酒精的余韵终于汹涌地反扑上来。

  他头一点一点,努力想保持清醒,却终究抵不过困倦的侵袭。

  最终。

  脑袋一歪。

  轻轻地靠在了沙发靠背上。

  呼吸变得均匀而绵长。

  一旁。

  李圣经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才无声地站起身。

  她先小心地合上了他的笔记本电脑屏幕。

  然后,回屋拿出薄毯。

  弯腰展开轻轻地盖在了姜在勋的身上。

  小心地掖了掖他肩膀处的缝隙。

  做完这一切。

  李圣经站在原地又静静地看了他几秒。

  最终。

  她赤着脚转身,悄无声息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

  接下来的三天。

  姜在勋的生活被彻底压缩成了两个点——

  公寓的书桌和圣水洞附近的健身房。

  书桌上摊开的《喜马拉雅》剧本从未合拢过。

  旁边散落着打印出来的朴武宅生平资料、珠峰攀登路线图、从网上下载的《喜马拉雅的约定》纪录片截图,甚至还有几本关于高海拔生理学和登山基础知识的书籍。

  他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在剧本上密密麻麻地做着标注,朴武宅的每一句台词旁边都挤满了小字注释——

  动机、情绪转折、潜台词、甚至细微的肢体反应建议。

  废纸篓里塞满了揉成团的草稿纸,上面是反复书写的角色内心独白和场景情绪分析。

  他几乎忘记了时间。

  客厅餐桌上李圣经留下的食物常常放到冰凉才被匆匆扒拉几口。

  睡眠被压缩到极致。

  只有去健身房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时,他才短暂地从那个冰封雪埋的世界里抽离出来,用肌肉的酸痛和汗水的冲刷来抵消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时间在废寝忘食的钻研和高强度的体能储备中飞逝。

  转眼到了9月11日下午。

  窗外天空澄澈,阳光透亮。

  尼泊尔之行近在眼前。

  姜在勋合上厚重的资料,揉了揉酸涩的眼角。

  忽然想起另一件事——

  林允儿工作那么忙……

  三花猫还好吗?

  不知怎的。

  临行前,他还是想亲手摸摸那团暖乎乎、毛茸茸的小东西。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林允儿的号码。

  铃声响了几下才被接起,背景音有些嘈杂。

  “在勋?”

  林允儿的声音隔着电波传来,伴随着她跟旁边人轻声说“请稍等我一下”的背景音:

  “怎么了?”

  “我……要去尼泊尔一段时间,临走前想去看看……猫。方便吗?”

  “尼泊尔?”

  “嗯……”

  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两秒,随后是林允儿干脆利落的回答:

  “密码你不是知道吗?我这边还有工作,估计还要一会儿才能结束呢。”

  背景传来工作人员模糊的喊声,林允儿似乎捂住话筒低声回应了一句,才又对他继续说道:

  “抱歉,工作人员叫我了,你直接过去吧。”

  “好,你忙。”

  “嗯,拜拜。”

  电话挂断的姜在勋松了口气。

  知道她不在家。

  那份无形的压力顿时消散。

  清潭洞的高级公寓区一如既往的安静肃穆。

  姜在勋轻车熟路地刷卡、进电梯,输入密码。

  070805——

  指尖触碰冰冷的数字键,发出轻微的滴答声。

  门锁应声而开。

  扑面而来的是属于林允儿私人空间的蜜桃香气。

  房间里的温度和光线都恰到好处。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首尔天际线,更远处是绵延的山影。

  三花猫蜷在铺着柔软阳光毯的藤编猫窝里,肚皮朝上,睡得四仰八叉。

  听到开门声的它警觉地竖起耳朵,圆溜溜的猫眼望了过来。

  看清是姜在勋后,它懒洋洋地“喵”了一声,伸了个长长的懒腰,迈着优雅的猫步走了过来,亲昵地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裤腿。

  “小公主?”

  姜在勋蹲下身试探性地叫了一声。

  三花猫立刻又“喵”了一声回应,尾巴高高翘起,绕着他的腿打转。

  他紧绷了数天的神经在看到这只熟悉又亲昵的小猫时,奇异地放松了下来。

  姜在勋就这么在阳光融融的阳台边陪猫玩了将近两个小时。

  给它梳毛、喂了点在猫碗旁边小袋里的零食,甚至捡起地上被它玩瘪的羽毛老鼠晃了晃。时间在猫咪娇憨的叫声和阳光的挪移中平静流淌,心也一点点沉淀下来。

  窗外的阳光已经西斜。

  姜在勋看了看时间,也该回去了。他起身把小猫的食盆水碗归置好,然后离开。

  正弯腰换鞋。

  就在这时——

  玄关处突然传来“嘀嘀嘀”的密码按键声!

  姜在勋的动作瞬间僵住。

  门口。

  林允儿拉开门走了进来。

  她显然是刚结束工作,脸上还带着精致的妆容。身上穿着里面是米色的丝质衬衫和浅咖色阔腿裤,外面搭了件薄款风衣,脚上是一双细跟高跟鞋。

  手里拎着一个看起来颇为沉重的通勤包,风尘仆仆,但眼神依旧明亮有神。

  门内外的两人四目相对。

  姜在勋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刚才在沙发上逗猫时自然放松的姿态荡然无存,整个人不由自主地往玄关墙壁的角落里缩了半步,后背都似乎挺直了几分。

  原本只是趁着主人不在来看看猫。

  结果被抓了个正着。

  此刻孤男寡女共处一室。

  加上之前种种微妙的氛围。

  让姜在勋莫名地感到一阵局促。

  林允儿将他的细微动作尽收眼底。

  那双漂亮的小鹿眼里含着盈盈笑意:

  “紧张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

  她轻轻关上门。

  随手将风衣搭在玄关的衣帽架上。

  弯腰脱鞋。

  屈起纤细的脚踝时,漂亮的腿部线条惊鸿一瞥。

  姜在勋的视线如同被烫到般迅速移开。

  只能更加用力地盯着自己脚上那只已经穿了一半的球鞋。

  仿佛上面突然开出了朵花。

  鼻腔里充盈着她身上带来的、混合了一点蜜桃香水和外面空气的馨香,比刚才浓烈清晰许多。

  林允儿似乎没打算立刻进屋。

  就靠在衣帽架旁看着他。

  唇角那抹清浅又微妙的弧度从始至终就没下去过:“急着走?”

  她声音像裹了蜜,温温软软的:

  “小公主看你来了就兴奋半天,再陪它一会儿?”

  话音刚落。

  那只三花猫像是听懂了一样,立刻从阳台那边“喵呜”一声跑了过来,绕着姜在勋的裤腿开始打转。

  姜在勋看了眼脚下粘人的小东西,又看看林允儿脸上那抹不容置疑的浅笑,拒绝的话堵在喉咙口。他默默地把刚穿上一半的球鞋又脱了下来,规规矩矩地放回鞋柜旁。

  “坐会儿吧,刚回来,我也歇口气。”

  说着,她已经率走到开放式厨房的吧台边倒了两杯水。

  水流声清泠泠。

  敲散了玄关方才那点若有似无的紧绷感。

  林允儿把一杯水轻轻推到姜在勋的方向,状似随意地开启了话题:“去尼泊尔旅游?”

  “不是。”

  提到正事,姜在勋眉眼间的局促褪去一些:

  “过去实地体验一下高原环境,为一部登山电影做准备。”

  林允儿倚在吧台边,拿起自己的水杯小口抿着,带着恰到好处的倾听姿态:

  “登山电影?励志片?应该很辛苦吧?”

  “……嗯。”

  姜在勋点了下头,提及压力和准备的话头一起便不受控制地流淌出来。

  从人物理解到即将面临的体能训练。

  语气里是显而易见的投入和对挑战的郑重。

  “这几天一直在看资料,看纪录片,越看越觉得……离他好远。那么高的山,那么冷的天……”

  姜在勋的语气里充满了对那个环境和那个人的敬畏,以及一种渴望靠近却又深知艰难的距离感。他甚至拿出手机,翻出几张保存的朴武宅生前的照片给林允儿看:

  “你看,就是这位前辈。眼神……很不一样。”

  林允儿凑近了些,认真地看了看屏幕上的照片:

  “嗯,感觉是个内心很强大、很纯粹的人。登山家……真了不起。”

  她顿了顿,抬眼看向姜在勋,眼神清澈带着鼓励:“不过,在勋你一定能演好的。黄政民前辈既然选中你,就证明你可以的。你为角色付出的努力,也一定会体现在银幕上。”

  她的肯定像一阵暖风。

  轻轻拂过姜在勋心头沉甸甸的压力。

  林允儿将他的细微变化看在眼里,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柔和家常:

  “什么时候出发?要在尼泊尔待多久?”

  “明天下午的飞机。”

  姜在勋收起手机:“先去加德满都待几天,然后去珠峰大本营。具体时间要看老师的安排。”

  “哦,明天……”

  林允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轻轻“啊”了一声,目光带着点狡黠的笑意看向姜在勋:

  “差点忘了正事。”

  她站起身走向玄关处那个沉重的通勤包。

  姜在勋有些茫然地看着她林允儿从包里拿出一个扁平的、包装简约却透着质感的深灰色纸盒,盒面上没有任何logo。

  她走回来,将盒子递到姜在勋面前。

  “这是……?”

  林允儿看着他眼底纯粹的疑惑,那双小鹿眼弯成了月牙:

  “明天不是你生日吗?姜在勋先生?”

  姜在勋彻底愣住了。

  他下意识地接过盒子。

  大脑有几秒的空白。

  生日?

  他这才猛地想起。

  明天。

  9月12日。

  确实是他的生日。

  这几天完全沉浸在《喜马拉雅》的剧本和资料里,连这茬都忘得一干二净。

  “谢……谢谢。”

  他拿着盒子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这份礼物来得太突然。

  尤其是在这种情境下。

  “打开看看喜不喜欢。”

  林允儿嘴角噙着带着点小得意的笑,坐回沙发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姜在勋闻言拆开包装纸。

  打开深灰色的硬质礼盒。

  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副专业级别的防风护目镜。

  镜片是高级的镀膜,镜框是轻量化的碳纤维材质,设计简约流畅,透着一股专业登山装备特有的硬朗气息。旁边还放着一双材质厚实保暖的登山手套,手套内衬是柔软的抓绒,手背位置有耐磨的加强层。

  “去那么高那么冷的地方,紫外线肯定很厉害。普通的墨镜肯定不够用。这副护目镜防风沙和强光的效果很好,手套保暖性和灵活性兼顾,应该用得上。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它们能……保护你平安。”

  这份礼物送得极其用心。

  既契合他即将面临的严酷环境,又不显得过分亲密或暧昧。

  尺度拿捏得刚刚好。

  姜在勋感受着碳纤维冰冷的触感和细腻的纹理。

  心里涌上一股复杂的暖流。

  他看着林允儿真诚温柔的笑眼,话语在喉间绕了两圈最终只是郑重地说道:

  “……谢谢。真的……很需要。”

  林允儿满意地看着他的反应,笑容更深了些:

  “用得上就好。时候不早了,你明天还要赶飞机,早点回去休息吧。”

  姜在勋这才惊觉时间流逝。

  连忙将护目镜和手套小心地放回盒子里盖好:

  “好,那我先走了。”

  “去吧。注意安全,在尼泊尔多拍点照片回来分享。”

  林允儿送他到玄关。

  门关上。

  隔绝了室内温暖的灯光和蜜桃的香气。

  林允儿脸上的温柔笑意缓缓收敛。

  她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姜在勋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

  静静地站了一会儿,拿出自己的手机在屏幕上飞快地输入了几个关键词——

  【喜马拉雅-李石勋导演】

  【2004-珠峰山难-朴武宅】

  【珠峰大本营-环境】

  搜索页面瞬间跳出密密麻麻的结果。

  目光快速扫过那些新闻标题、纪录片链接和相关报道。

  林允儿点开一个关于朴武宅生平详细介绍的页面。

  看得非常仔细。

  当页面滑到朴武宅生前与妻子的合影时,她的手指停顿了一下,目光在那张笑容朴实温暖的女人脸上停留了几秒。

  然后,继续往下滑。

  屏幕的微光映着林允儿沉静的侧脸。

  客厅里只剩下三花猫偶尔发出的咕噜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半岛:从龙套到忠武路影帝,半岛:从龙套到忠武路影帝最新章节,半岛:从龙套到忠武路影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