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尼跟比利·霍克很快回来,一同来的还有马丁·约瑟夫·克罗宁。

  他们带回了第一轮赛程安排。

  他们果然被排在了6月8日,对手是人事科。

  在场四人中,只有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有往期参赛经验。

  他向众人介绍人事科队伍的情况,第一个提到的队员就是克拉伦斯·道森。

  伯尼有些吃惊地问他:

  “人事科的主管?”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不满地看了伯尼一眼,神色认真:

  “人事科今年没有太大的变动,估计应该跟以前一样,还是那几个人。”

  “他们是真正的保龄球高手。”

  “去年他们差点赢下我们。”

  他想起来自己现在属于西奥多的队伍,又往上面指了指:

  “我指的是实验室。”

  他看向伯尼:

  “道森先生去年在跟后勤科的比赛中,第十轮得分是30分,一举扭转局势,反败为胜。”

  保龄球比赛一共十轮,每一轮的积分为本轮与后两轮得分之和。

  第十轮由于后面没有轮次,会额外补充两次投球。

  第十轮三十分,意味着连续三球全中。

  伯尼跟比利·霍克面面相觑。

  这跟他们想的有些不太一样。

  他们还以为人事科,后勤科这些队伍会很弱呢。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跟西奥多一起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俩。

  西奥多问两人:

  “你们怎么会这么想?”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附和着点点头:

  “赛程安排是根据参赛队员的工作时间安排的,与强弱无关。”

  比利·霍克感觉有些尴尬:

  “我以为……”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看了他一眼:

  “也没有统计数据表明,外勤探员要比内勤探员更擅长保龄球。”

  他指向楼上,提醒比利·霍克:

  “实验室的队员全部是内勤,成绩却比所有科室都要好。”

  “而且实验室正在逐年扩大在各项目中的统治力。”

  他掰着手指头数了一大堆被实验室攻克下来的项目,最后做出总结:

  “比赛成绩并不取决于内勤或外勤的差异,而是取决于对关键影响因素的科学把控。”

  “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识别出影响成绩的核心变量,并在比赛中有意识地使这些变量朝最有利于提升成绩的方向调整,就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比利·霍克疑惑地看向马丁·约瑟夫·克罗宁:

  “统计数据?”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点点头:

  “嗯,数据模型的构建就是先列出可能对成绩有影响的变量,再通过试验及数据分析,甄别出哪些变量与成绩真正相关,及其影响程度。”

  “最后在明确关键变量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与调试,计算出能带来最佳成绩的最优配置。”

  比利·霍克听不懂了,转头看向伯尼。

  伯尼感觉这番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目光不断在西奥多跟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之间来回转。

  西奥多正与马丁·约瑟夫·克罗宁对视,认同地点点头,察觉到伯尼的动作,疑惑地看了过去。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看了看西奥多,又看了看一脸懵的另外两人,叹了口气:

  “比如保龄球。”

  “这项运动在实验室其实并不受欢迎,至少我认识的几个同事中,没人周末时会去玩儿它。”

  “它太简单了。”

  比利·霍克问他:

  “那你们周末都玩儿什么?”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看着他:

  “桥牌,国际象棋,双陆棋,围棋,桌球……总之不是保龄球。”

  他又看向伯尼:

  “也不是橄榄球。”

  他接着说: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在投掷保龄球时,5步助走是最优解,能提供更好的节奏感和时间感,并为身体创造更多的时间来保持平衡和发力。”

  “第一步是预备步,第二步推球,第三步下摆,第四步后摆,第五步前摆并释放。”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看着比利·霍克跟伯尼,强调:

  “当最后一步的滑步脚到位时,持球手恰好到达最低点并开始向前加速。时机错误会导致力量不足和不稳定。”

  “如果你不相信,下班后我们可以试试。”

  “刚开始可能会因为五步助走与你的习惯助走步频不同而感到有些别扭,甚至可能会出现失误,把球丢到别的轨道上去,或者把自己绊倒。”

  “我们……实验室刚开始练习五步助走时,有人就把自己摔伤过。”

  “不过等练习习惯后,你会发现,你的成绩会有明显的提升。”

  伯尼摇了摇头:

  “我们上午出外勤,路过杜邦保龄球中心时准备预定球道,结果那里的球道已经被预定到下个月去了。”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狐疑地看着三人:

  “你们没提前订球道吗?”

  三人齐齐摇头。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沉默片刻,又问:

  “今天早上娱乐协会的人统计工作情况,你们是怎么说的?”

  伯尼跟西奥多看向比利·霍克。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也看向了他。

  比利·霍克尴尬地把早上的情况又描述了一遍。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再次陷入沉默。

  他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伯尼帮比利·霍克解围:

  “我们去其他场馆训练吧。”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摇摇头:

  “比赛就在杜邦保龄球中心,在那里训练可以适应球道。”

  “球道也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办公室陷入安静之中。

  下午,临近下班时,训练场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伯恩探员通过个人关系,帮忙联系了刑事调查科,刑事调查科恰好今晚也要练习,同意跟西奥多他们一起共用球道。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认为这是个观察对手的好时机。

  下班后,众人在停车场集合,几分钟后,刑事调查科的人也下来了。

  除了接电话的伯恩探员外,其他人西奥多一个都不认识。

  伯尼上前道谢后,一行人出发前往杜邦保龄球中心。

  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一如既往的拥挤。

  伯尼干脆把车窗降下,隔着一辆棕色福特,跟刑事调查科的同事聊起了天。

  他们才聊两句,棕色福特也降下了车窗,露出个有些发福的棕发中分中年人。

  中年人自称是总务管理局的雇员。

  在确定伯尼他们聊的是FBI即将开赛的保龄球联赛后,热情地加入其中。

  中年人是个保龄球爱好者,对FBI的保龄球联赛羡慕不已。

  据他所说,FBI的保龄球联赛在联邦各政府部门之间都很有名,很多人都想要去现场观看,可惜这是FBI的内部比赛,仅限于FBI探员的家属观赛。

  中年人摇头感叹,自己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到现场观赛了。

  这时期的FBI只有男性探员,没有女性探员,也没有另外110种性别。

  他这辈子都不太可能成为FBI探员的家属了。

  伯尼安慰他,可以让他的孩子长大后加入FBI。

  中年人想了想,觉得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又笑呵呵地聊了起来。

  司法部大楼距离杜邦保龄球中心并不远,但下班时间的宾夕法尼亚大道实在拥堵,他们一共走了四十分钟才到。

  中年人还专门把车停在路边,冲他们招手,并送上祝福。

  跟中年人道别,一行人进入场馆。

  上午那位工作人员在确认预定登记信息后,领着他们往场馆里面走。

  虽然才刚下班,场馆里却已经有近半的球道已经被占用。

  也有的球道暂时无人使用,只有工作人员在擦拭保养。

  一路上不断有人跟伯尼打招呼。

  他们全都穿着深色西装,白色衬衫,黑色皮鞋,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有的已经打了两局,有的则在做准备。

  这些都是FBI的探员。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西奥多他们来到了最里面的18号球道。

  在刑事调查科的一位西奥多不认识的探员提议下,训练以比赛的形式展开。

  双方各出五人参与比赛,一人负责计分。

  比赛采取标准十瓶制规则,总计十轮,十轮过后计算总分,得分高的队伍获胜。

  败者要请一轮咖啡。

  保龄球休闲娱乐最常见的彩头是香烟跟啤酒,但他们是FBI探员。

  FBI探员只能以咖啡为彩头。

  除此之外,双方还约定今晚训练结束后,输的更多的那一队要请晚餐。

  做好约定,两支队伍各自进行出场商议。

  西奥多他们这边,只有伯恩探员跟隆巴迪探员是有经验的玩家,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算半个,西奥多跟伯尼只玩儿过一次,比利·霍克干脆玩儿都没玩儿过,只看过比赛,恶补了一些理论知识。

  出场顺序很容易确定:

  隆巴迪探员作为曾经的部门队员,当仁不让的被选为第一位。

  伯恩探员自告奋勇第二个出场。

  比利·霍克积极性很高,要求排在第三。

  接下来是西奥多跟伯尼。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负责计分。

  确定好出场顺序,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掏出一本巴掌大小的毛边笔记本翻开,从选球开始,逐条交代众人。

  他要求西奥多他们在不影响速度和协调性的前提下,选择最重的球。

  根据实验室数据模型显示,球越重,打出的效果越好。

  他还要求他们五步助走;投球之前,尽可能大而流畅地后摆;投球时,中指和无名指要把球往上‘扣’,并与手腕配合,让球转起来。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叹了口气,合上笔记本,将众人招致身前,以环形围拢,防止刑事调查科的人偷窥,然后伸出三根手指下扣,跟触电了一样,开始乱颤。

  众人愈发懵懂。

  西奥多也皱起了眉头。

  之前他感觉自己听懂了,现在看过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的示范后,又对自己的理解产生了怀疑。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一条腿撑地,一条腿往后弯曲,一条胳膊紧紧地贴着身体后伸,另一条胳膊歪歪扭扭地往前。

  他弓着身子,伸向前方的胳膊好像触电一样抖动着,手腕不断反转,扭头问众人:

  “这样…就像这样…看懂了吗?”

  众人齐齐摇头。

  他重点看了西奥多一眼,发现西奥多也在摇头,有些着急,干脆抓住隆巴迪探员的手掌,开始摆弄:

  “就是这样…对,先这样…再这样…然后这样…明白了吗?”

  隆巴迪探员被他摆弄了一会儿,摇头苦笑:

  “我好像忘记该怎么投球了。”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沉默数秒,重新掏出笔记本:

  “算了,投球姿势下次再练习。”

  “我们先说投球后的姿态。”

  “球投出去后不要立刻收回动作,身体尽量保持静止不动。”

  “就像这样……”

  他抓着笔记本,又开始做动作。

  只是空间狭窄,动作看上去就有些滑稽:

  “滑步腿…就是这条腿,弯曲。支撑腿往后伸,身体前倾,手臂不要把球丢出去后就收回来,还要继续向上摆动,然后保持这个姿态静止不动。”

  众人看着他,陷入沉默。

  这个动作实在扭曲且古怪。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不满地看着众人:

  “这是实验室总结出来的最优得分方式。”

  比利·霍克看向隆巴迪探员跟伯恩探员,向他们求证。

  隆巴迪探员皱眉思考了一会儿,不太确定地点了点头:

  “好像是这样。”

  “其他的不太确定,最后这个静止的姿势我记得。”

  他迟疑着看向伯恩探员。

  伯恩探员摇摇头:

  “我不太记得了。”

  “我只是个观众,可不像他,要亲自下场比赛。”

  他还拍了拍隆巴迪探员的后背。

  比利·霍克忍不住问马丁·约瑟夫·克罗宁:

  “既然都有最优方式了,为什么还要重新搞那什么数据模型?”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没有回答。

  他把笔记本收起来,最后提醒众人:

  “这套数据模型是我参与设计的,但我并没有亲身试验过。”

  “不过实验室过往的成绩已经说明了一切。”

  隆巴迪探员与伯恩探员对视一眼,都有些犹豫。

  他们对这套出自实验室的方法有些排斥,而且这套方法与他们的习惯差距太大,根本不用实践,只需要想象一下就知道,这套方法大概率不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最新章节,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