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零三章 并无异样

小说:秦人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更新时间:2025-08-24 00:19:4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见父皇没有话语,扶苏又道:“可惜,儿臣自作主张,却没找到张良的下落。”

  嬴政望着这个儿子,道:“东郡民情不太好。”

  “儿臣会让人去安抚民心。”

  内侍站在一旁躬身而立。

  当然,皇帝肯定是不会怪罪公子的自作主张。

  因这个国家早就离不开公子

  而公子让一队兵马去东郡,也是少府令该有的权力。

  建设国家,征发徭役也都是少府令的职责,平日里就可以调派一些兵马,只是人数不多而已。

  国家离不开这父子俩,也好在有扶苏的安排。

  嬴政闭上眼,倚着身后的靠背,低声道:“余下的事,你与丞相安排。”

  扶苏再一次行礼告退。

  章台宫外,李斯与张苍呆立在殿外,任由有些热烈的阳光晒在身上。

  张苍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而且额头还在不停地流下汗水,汗水滴落在地之后,很快就会被蒸发。

  这天也确实热得难以呼吸,就连空气都是热的。

  李斯站在一旁也好不到哪儿去。

  让李斯与张苍都有些忐忑的是,也不知道公子与皇帝在大殿内都说了什么,会不会有冲突,会不会闹出父子矛盾。

  李斯觉得自己死了就死了,这天大的事,也不过他李斯人头落地。

  可公子扶苏不能出意外。

  伸手碰到官袍,发现已被阳光晒得有些烫。

  见公子先走了出来,李斯忙回身行礼道:“公子。”

  扶苏上前道:“父皇有话语交代。”

  李斯道:“公子请讲。”

  扶苏道:“余下的事,让老师与我共同主持。”

  闻言,李斯的神情放松了不少,看来皇帝依旧要去北郊避暑。

  而这个国家依旧平安无事。

  李斯会意之后,也给了张苍一个放心的眼神,三人一路走下了章台宫的台阶。

  皇帝只是在章台宫见了公子之后,又休息了半个时辰,就回了北郊行宫。

  今年盛夏不仅来得早,还来得猛烈。

  三人回到了丞相府,在丞相府忙碌的众官吏见到丞相李斯,公子扶苏,与张苍一起回来,都纷纷安心了许多。

  回到丞相府之后,扶苏就开始处置今天的国事。

  荧惑守心刚过去一个月,东郡陨石也刚运送到咸阳,但国事依旧,国家大事不能因此乱了。

  今天的丞相坐在丞相府内,神色多了几分严厉,这是丞相府的众官吏察觉到的,大概也是在告诫众人,不要乱了分寸。

  扶苏看罢各县送来的文书,不仅仅是渭南与渭北,就连陇西也开始出现缺水了。

  今年的酷暑才刚开始,就有了旱情的迹象。

  扶苏道:“程邈。”

  “臣在。”

  “你让人走一趟,告知渭北各县做好储水的准备,开挖好水窖,再派兵马去各郡询问,以备旱情。”

  程邈忙点头道:“这就去安排。”

  各县多数都只能上报情况,但身为少府令需要根据这些情况来作出判断。

  少府令需要兴修水利,建设河渠,但凡涉及建设的事宜,都要经过少府令。

  而右相近来忙于南方与北方的事,丞相则是统筹国事大体方向。

  这个国家的运行大抵就是如此了。

  身为少府令,是各县建设的直接上级,因此要询问,而后扶苏才将这件事告知丞相。

  直到就要入夜,暑气这才消退不少。

  张苍忙完了自己的事就与公子告辞,先一步离开了丞相府,只是刚走出去就撞见了站在外面,看着星象的丞相。

  看到丞相的眼神,张苍会意跟上了脚步。

  上午时分,两人在章台宫外站了一个时辰。

  现在想起来,两人都为公子扶苏捏了一把汗。

  李斯迟疑道:“先前公子让你派兵去东郡,只是为了捉拿张良?”

  张苍回道:“公子还说了,如有异样,一定要第一时间前去查看。”

  “公子为何要去抓张良。”

  张苍很想说,丞相抓捕张良这么多年没有结果,有时就是怀疑丞相心软了。

  因韩非当年与张良的关系,怀疑丞相心中对韩非有所亏欠,这才会留着张良。

  不过,张苍当然不会这么说,他道:“我也不知。”

  李斯颔首,也没有追问。

  在咸阳城有关皇帝的传说有很多,譬如说挖渠挖出龙骨的事,而这些事被传得玄而又玄。

  现在又有了浑天仪,荧惑守心与东郡陨星。

  这些事会成为人们的谈资,从而成为一件件有关皇帝或者是有关公子扶苏的神奇故事。

  对一个统治者而言,这种传言也有好处。

  敬业县,小公子衡坐在桑树下,看着树上的泛着青桑葚道:“荧惑守心后又是东郡的陨星,外界还有议论秦要亡了,父亲为何不把他们都杀了呢?”

  叔孙通解释道:“杀了他们有何用,当年秦为了一统天下,为了书同文,车同轨,还有毁去地方宗法施行秦律,其间杀了多少人,抓了多少人,可依旧没什么成效。”

  衡又道:“父亲杀了他们岂不是更好吗?”

  “如果秦为了抓他们,而付出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国家的力量就会陷入泥沼中,那么这个国家还能否治理,还如何安定?就连当年的商君变法,也都是为了国家安定,才会严禁私斗。”

  “私斗的危害很大吗?”

  叔孙通耐心地教导着小公子,对小公子的问题知无不答。

  当年的商君在秦变法前,就发现了秦人私斗成风,那时的秦人往往与族群相聚,一旦私斗的规模扩大,往往就是两个族群的数百人参与,死伤不计其数。

  且秦国私斗成风,就会让律法难以施行。

  商君的变法自然是好的,可那时确实杀了很多人。

  叔孙通看着小公子疑惑的神情,又望着远处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语重心长道:“你的父亲说过,这个国家的未来从来不在老夫这个老朽身上,这个国家的未来也与那些六国旧贵族无关,只有小公子你,还有你们这些孩子有关,你们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听闻这话,衡觉得提气不少,未来两个字的分量很重。

  叔孙通又道:“万万不可轻视自己,不论支教也好还是考试也罢,六国的旧贵族以及那些要反秦的人,他们最后都会被埋在土里,这世间最重要最珍贵的,其实是你们。”

  说出这番话时,叔孙通抚须望着远方,孩子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为此,要教导好他们就显得无比重要。

  只要有这些孩子,将来这个国家不论再怎么样,也不会更差了。

  其实,再差还能差到哪去呢?

  这个国家就是从食不果腹走过来的,就譬如说眼前的渭南,这里的人们来到关中时是一无所有,而现在他们用了十余年,才能过上富庶的生活。

  至于那些造谣天象示警,或者是蓄谋已久要反秦的旧贵族,他们那些人……对公子扶苏而言,不能将建设国家的力量用在大规模的搜捕上,是浪费人力物力。

  而是要将国家的力量用在建设国家上,如今这个国家的臣子依旧不够多,能建设国家的官吏也太少了。

  国家的力量强大与否,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三五年间或者几句话就能强大起来的。

  再者说,若他们起兵了,反倒好处理了。

  不多时,章平也教书回来了。

  他已是渭南的小老师。

  叔孙通道:“河西走廊来信了,你去看看吧。”

  章平行礼之后就脚步匆匆回了家。

  商颜山下的一间院子,就是章平的家,章平自小就住在那里。

  公子衡也跟着章平离开了桑树林。

  这间院子是章邯亲自用双手去拉木头,抬着石头一点点盖起来的,也就是章平的家。

  章邯将军每每要送信来家里,都会让人送到这个家。

  衡看点好炉子,打算做今天的吃食,道:“河西走廊如何了?”

  章平道:“说是让我跟着老夫子好好读书,也没说别的。”

  衡也看了一眼纸上的字迹,也确实只有这么几句话。

  章邯家是很不容易,听闻章邯将军成家也是极其困难的,当初还被董翳家看不上呢。

  不过现在都变得更好了,反倒是董家要依仗章邯将军。

  现在的章邯,那可是西北边防的大将军,将来说不定也能成为蒙恬大将军那样的人。

  荧惑守心的传言与东郡的陨星并没有引起大秦的混乱,这个国家依旧是井然有序的。

  正在渭北任职的萧何收到了从咸阳送来的政令,让各县开始蓄水。

  关中已有五天没有雨水了,萧何命人开始开挖水窖,在关中有一种土十分适合用来建设水窖。

  萧何本不会建设水窖,他是一个楚人,楚地的江淮水系丰沛,因此甚少会建设这种水窖。

  而泾阳县的县民也都是从各地迁来的,多数都不是关中人,也没有建设水窖的经验。

  为此,萧何与老乌亲自去各县走动,找到了几个能够建设水窖的工匠。

  不过这些工匠一开始就问给多少酬劳。

  这种事交给乌伯去谈判再好不过。

  现在的泾阳县依旧很穷困,两年间耕种养地,也不过是让县里的人勉强能够吃饱,他萧何来到这里,也不过半年,没有任何的家书。

  他带着曹参,带着几卷书就来这里任职县丞,没有任何基础。

  而泾阳县的县府也依旧老样子,人缘与县府没有任何变化,生活也十分拮据,比之当初在潼关时更拮据。

  因此,为了谋求最大的利益,萧何需要老乌这个老秦人去游说。

  与那五个工匠商议了一番,老乌快步走回来禀报道:“萧县丞,按关中的工匠规矩,挖个水窖需要给三斗粮食,我与他们商议县里拿不出三斗粮食,但要分给他们水源,一旦关中闹旱,我们要给他们水。”

  对方会给这个条件,也都是老乌争取来的,萧何对此自然是愿意,这已经是很低的成本了。

  当即,萧何就让这几个工匠去县里开挖水窖。

  接连几天,当县里的五个水窖挖好之后,这关中依旧没有下雨,炙热的空气将远方的景色都扭曲了。

  树荫下或者是河渠边,聚集着正在纳凉的老少,许多壮劳力也都纷纷下地里看看粮食的情况。

  这样的天气又持续的半个月,田地都快因缺水而有些干结发白之时,天边终于有了隆隆的雷声。

  厚重的乌云遮天蔽日而来,一道炸雷划过天空,大雨倾盆而下。

  这天,总算是下雨了。

  老乌刚从田地里会来,坐在县府前,用雨水洗着他满是泥的双脚。

  刚来泾阳县时,曹参对老乌还是有些言语的,相处久了之后也觉得老乌是一条好汉子,两人相处的还不错。

  老乌上前道:“这场雨下得大。”

  大雨在地面破碎,激起了一大片的水雾,曹参道:“总算可以放心了。”

  老乌赤着脚走到屋檐下,点着头道:“是啊,都放心了。”

  雷声持续了半刻时辰就结束了,这场雨倒是一直下到了夜里。

  翌日,天刚亮,萧何走出县府看到了东方的蓝天,有个啬夫带来一个皮袋子,道:“萧县丞,你的信。”

  随着阳光升起,天际缓缓防雷,昨天一场雷雨之后,今天的人们又要面临酷暑。

  萧何顾不上看这封书信,先去看了水窖的情况。

  五个水窖都储满了水,萧何都去看了眼,而后让人将水窖封严实了,并且让几个县民轮流看管。

  今年的酷暑才刚开始,远远没有结束。

  之后会不会缺水还两说,总之储满水了心里会踏实一些。

  先确认了储水的情况,而后再去看了田地里的情形。

  老乌也就在田梗边,与几个县民看着麦子的情况。

  萧何在田埂边蹲下身,看着麦穗低声道:“这些麦子如何?”

  老乌道:“回萧县丞,麦子无碍。”

  萧何再问道:“是否会影响今年的收成?”

  老乌蹙眉道:“再过一个月才能收粮食,不着急。”

  快到午时的时候,酷暑热得让人抬不起头,萧何回到县府就看到躺在地上睡着的曹参。

  对曹参而言,关中的夏季比之楚地更酷热,空气很干燥,呼吸时会觉得鼻子很不好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人的悠闲生活,秦人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秦人的悠闲生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