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得知今年的关中也是丰收,而且矩的兄长也来看望他的。
矩的兄长正在任职工匠,来看望也只是交代了几句话就离开了,言语中也说了琅琊县建了一座巨大的观星台,以及一座浑天仪。
有人说皇帝又要开始东巡的,但这件事也只是传闻,到了如今也没有人提及。
张良没有参与他们的对话,只是旁听了一些。
而后,矩的兄长就离开了。
他的兄长给了矩不少的粮食与衣物,矩正抬着走入屋中又道:“韩夫子,我有五个哥哥。”
张良道:“多一些兄长也很好。”
“是啊。”矩挠着头道:“难怪我最笨。”
张良摇头不语,面上带着笑容但心底里又想起了自己的兄长韩非。
韩非已死了很多年,但张良依旧记得这位兄长,还记得小时候,兄长教导过自己。
只是,之后兄长就死在了秦国。
张良望着夜空上的明月,想起了当年的事,那时候自己还年少,韩非离开时与自己交代了很多话。
似乎,早在前往秦国之前,韩非就明白了,韩国是保不住的。
之后韩非就一去不回,有人说是李斯害死了韩非,也有人说是秦王政害死了韩非。
诸如此类的推测,张良听了不少。
他想过韩非当时在秦国的处境,后来秦军大举而来,韩亡了。
那时的公子扶苏也不过是个孩子吧。
让张良有些欣慰地是,公子扶苏竟十分推崇韩非留下的学识与理念。
不过,说来也好笑。
明明自己才是与韩非最亲近的人,却在韩亡之后拜黄石公为师,在淮阳学礼。
当初想过韩非留下来的学识很重要,但却没想到最后继承这些的人,却是公子扶苏。
而不是他。
张良心中万分羡慕那位公子。
而且,张良也想知道,韩非究竟在秦国留下了什么。
纠结韩非的死因,其实已是无关紧要了,在教书的过程,张良也会暂时忘记复国的这些事。
听说关中的秋季是多雨的,有时关中的雨水也连带着进入蜀中,让蜀中也下雨。
家家户户都收了晒过的粮食,赶在雨季之前,将粮食都存放了起来。
今年的田赋也都平安送出去了,蜀中的人们结束了一年的劳作。
直到今年蜀中入冬的时节,雪花从田地间落下,远处的巴蜀大山也变得白雪皑皑。
今年的大雪来得突然,大雪来得又快又急。
“韩夫子,现在是什么节气了。”
张良稍稍一想回道:“小雪了。”
公子扶苏的二十四节气还是极好的,到了小雪节气,气候就完全入冬了。
张良坐在炉子边,看着关中送来的新书卷。
这些书都是近来印制的,书都是纸张而成,每一页的字迹都是工整的,而且都是隶书。
张良看得出来,这一定是用木雕之类的器具先打好了墨,而后印上去了。
矩道:“韩夫子,这是今年最后一批书了,每年入冬关中就不再造书。”
张良颔首。
矩将一些米糕放在炉子边炙烤着,等米糕烤得焦黄开裂之后,就能吃了。
将米糕掰开,闻着从内飘出来的米香。
好巧不巧,这个香味招来了吕马童。
穿着厚重靴子的吕马童大步走来,他拿起烤好的米糕放入口中咀嚼着。
矩不满地看着这个秦军校尉,对方甚至不知道,这是韩夫子今天的饭食。
没办法,矩知道他打不过这个彪悍的秦军,而且他是韩夫子的好友,他只好又拿了一块米糕,放在边上接着烤着。
吕校尉来了只要吃饭的,矩只好去洗腊肉准备的今天吃食。
吕马童嚼着米糕道:“听说公子扶苏又派人去抓捕那个张良。”
“张良?”
“是啊,你没听说吗?”吕马童放低了声音,道:“当初丞相李斯派秦军在天下各处郡县抓捕张良无果,现在公子扶苏也在抓拿张良,听闻这一次公子扶苏又派人去楚地抓捕张良。”
张良道:“我没听说。”
吕马童又拿起炉子上正在烤着的米糕轻描淡写地道:“也对,你在蜀中怎么会知道这些事。”
其实这些事,张良早就听县令说过了。
吕马童迟疑道:“这个张良究竟是何等人物,他在东郡出没,东郡就落下了一颗陨星。”
张良道:“倒是一桩奇闻。”
“是啊。”
这当然是奇闻了,只有张良他自己知道他在蜀中。
公子扶苏是为了抓捕自己派兵马去东郡?
恰巧东郡有一颗陨星坠落?
细细想着这件事会造成的后果,虽说对自己没有影响,但却觉得公子扶苏这么做,多半是想将他张良引出来。
或者说,公子扶苏还有别的目的。
正想着,就听到矩道:“我们就三块米糕,都被你吃了。”
吕马童道:“我就吃了两块。”
“韩夫子一口没吃。”
“我军中这种米糕多了去了,明天给你带来。”
闻言,矩也不好再呵斥对方了,反问道:“当真?”
吕马童道:“那是自然。”
言罢,矩就接着去准备今天的饭食。
吕马童又道:“我可能要去桂林郡了。”
张良停下书写的动作,抬头看着他道:“你去桂林郡做什么?”
“军中需要人手,我要去桂林郡值守。”
张良道:“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想要治理好南方,就要不停往南方派人,不只是你,这一次肯定还会有更多人去南方。”
“你说对了,确实不止我一个。”
在吕马童的印象中,这个张良是极其聪明的人,他能够从往来关中的文书得知政令的深意,可以提前作出安排,并且他的判断往往都是对的。
吕马童又道:“你应该去咸阳的。”
张良道:“我去咸阳做什么?”
“你的本领用在咸阳城丞相府,一定会更厉害,你天生就是做丞相的人。”
“吕兄说笑了。”张良将书放回书架中,一边道。
“我说的是真的,你这样的人就是天生做丞相的,你的本领比蜀中任何一个官吏都要好,这是县令说的。”
张良蹙眉听着这些话,又看到吕马童瞪着铜铃般的大眼。
还未等对方继续开口,张良又轻咳了两声。
吕马童心虚一笑,道:“县令确实没这么说过,韩夫子你不要瞪我,我就觉得你适合当丞相,那县令还说你看不清时势,我看他才是瞎了眼。”
张良松了一口气,以后不想与这个吕马童多说话了。
吕马童道:“不过你身体实在是太弱了,要是从蜀中再去关中,重走一遍蜀道恐怕会要了你半条命,当初你入蜀中走了一遍蜀道就病了好多天。”
张良道:“蜀道确实不好走。”
吕马童吃了饭就提着他的佩剑要去桂林郡任职了,至少这段时日就不会再见到他了。
矩尽管很讨厌这个吕校尉,可还是送了人家一段路,甚至矩将他兄长送他的鞋履也给了对方。
蜀中前往桂林郡的路也很不好走,矩与张良都见过从桂林郡来的人,身上一块好布都没了。
丛林与高山几乎磨坏在外的每一寸皮。
这一次吕马童去桂林郡值守,肯定也是极其辛苦的,矩给他鞋履,也是希望吕马童能够顺利到桂林郡,一路上走得能够好受一些。
这孩子还是很善良。
张良想起了吕马童的话,你天生就是当丞相的,你应该去咸阳为吏。
始皇帝三十六年冬,当蜀中正在下大雪的时候,其实关中也是大雪纷飞,这场大雪淹没了人们的脚踝,这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大雪。
敬业县,衡坐在老夫子叔孙通身边,目光看着窗外的大雪,沉默不言。
叔孙通道:“别看了,雪这么大你回不去的。”
话音刚落,木门被推开,章敬走了进来,他道:“老夫子暗渠都封起来了。”
叔孙通颔首道:“好。”
最近叔孙通越来越不待见章敬,这孩子长得越大越像章邯。
这让叔孙通在用饭食,总会想到章邯。
尤其是这孩子吃饭时的样子,见到对方碗中的汤水溅到了自己的桌上,叔孙通搁下了筷子,深吸一口气道:“教了你多少次,你吃东西怎还这般无礼。”
衡道:“章敬大哥是饿坏了,老夫子莫要生气。”
见章敬狼吞虎咽就将一碗面吃完,知道这孩子肯定没吃饱,叔孙通就将自己的这碗也端到他面前,又道:“慢点吃。”
“谢老夫子。”章敬嘴里还在嚼着,一边回应。
衡捧着大碗吃着面,眼看着窗台前的积雪也越来越厚了,他道:“田安爷爷一定很高兴。”
叔孙通道:“这么大的雪,他有什么好高兴的?”
“爷爷肯定高兴,这么大的雪一定又冻死了很多匈奴人,每年这个时候爷爷都会炖豆腐庆祝,寒冬时节的炖豆腐最好吃了。”
叔孙通咽了一口唾沫道:“我们还有豆腐吗?”
章敬使劲摇头。
衡明白老夫子的意思,见老夫子眼神多了一些失落,他忙道:“我这就带着章大哥去磨豆腐。”
叔孙通这才满意点头,又叮嘱道:“天冷,不用磨太多。”
矩的兄长正在任职工匠,来看望也只是交代了几句话就离开了,言语中也说了琅琊县建了一座巨大的观星台,以及一座浑天仪。
有人说皇帝又要开始东巡的,但这件事也只是传闻,到了如今也没有人提及。
张良没有参与他们的对话,只是旁听了一些。
而后,矩的兄长就离开了。
他的兄长给了矩不少的粮食与衣物,矩正抬着走入屋中又道:“韩夫子,我有五个哥哥。”
张良道:“多一些兄长也很好。”
“是啊。”矩挠着头道:“难怪我最笨。”
张良摇头不语,面上带着笑容但心底里又想起了自己的兄长韩非。
韩非已死了很多年,但张良依旧记得这位兄长,还记得小时候,兄长教导过自己。
只是,之后兄长就死在了秦国。
张良望着夜空上的明月,想起了当年的事,那时候自己还年少,韩非离开时与自己交代了很多话。
似乎,早在前往秦国之前,韩非就明白了,韩国是保不住的。
之后韩非就一去不回,有人说是李斯害死了韩非,也有人说是秦王政害死了韩非。
诸如此类的推测,张良听了不少。
他想过韩非当时在秦国的处境,后来秦军大举而来,韩亡了。
那时的公子扶苏也不过是个孩子吧。
让张良有些欣慰地是,公子扶苏竟十分推崇韩非留下的学识与理念。
不过,说来也好笑。
明明自己才是与韩非最亲近的人,却在韩亡之后拜黄石公为师,在淮阳学礼。
当初想过韩非留下来的学识很重要,但却没想到最后继承这些的人,却是公子扶苏。
而不是他。
张良心中万分羡慕那位公子。
而且,张良也想知道,韩非究竟在秦国留下了什么。
纠结韩非的死因,其实已是无关紧要了,在教书的过程,张良也会暂时忘记复国的这些事。
听说关中的秋季是多雨的,有时关中的雨水也连带着进入蜀中,让蜀中也下雨。
家家户户都收了晒过的粮食,赶在雨季之前,将粮食都存放了起来。
今年的田赋也都平安送出去了,蜀中的人们结束了一年的劳作。
直到今年蜀中入冬的时节,雪花从田地间落下,远处的巴蜀大山也变得白雪皑皑。
今年的大雪来得突然,大雪来得又快又急。
“韩夫子,现在是什么节气了。”
张良稍稍一想回道:“小雪了。”
公子扶苏的二十四节气还是极好的,到了小雪节气,气候就完全入冬了。
张良坐在炉子边,看着关中送来的新书卷。
这些书都是近来印制的,书都是纸张而成,每一页的字迹都是工整的,而且都是隶书。
张良看得出来,这一定是用木雕之类的器具先打好了墨,而后印上去了。
矩道:“韩夫子,这是今年最后一批书了,每年入冬关中就不再造书。”
张良颔首。
矩将一些米糕放在炉子边炙烤着,等米糕烤得焦黄开裂之后,就能吃了。
将米糕掰开,闻着从内飘出来的米香。
好巧不巧,这个香味招来了吕马童。
穿着厚重靴子的吕马童大步走来,他拿起烤好的米糕放入口中咀嚼着。
矩不满地看着这个秦军校尉,对方甚至不知道,这是韩夫子今天的饭食。
没办法,矩知道他打不过这个彪悍的秦军,而且他是韩夫子的好友,他只好又拿了一块米糕,放在边上接着烤着。
吕校尉来了只要吃饭的,矩只好去洗腊肉准备的今天吃食。
吕马童嚼着米糕道:“听说公子扶苏又派人去抓捕那个张良。”
“张良?”
“是啊,你没听说吗?”吕马童放低了声音,道:“当初丞相李斯派秦军在天下各处郡县抓捕张良无果,现在公子扶苏也在抓拿张良,听闻这一次公子扶苏又派人去楚地抓捕张良。”
张良道:“我没听说。”
吕马童又拿起炉子上正在烤着的米糕轻描淡写地道:“也对,你在蜀中怎么会知道这些事。”
其实这些事,张良早就听县令说过了。
吕马童迟疑道:“这个张良究竟是何等人物,他在东郡出没,东郡就落下了一颗陨星。”
张良道:“倒是一桩奇闻。”
“是啊。”
这当然是奇闻了,只有张良他自己知道他在蜀中。
公子扶苏是为了抓捕自己派兵马去东郡?
恰巧东郡有一颗陨星坠落?
细细想着这件事会造成的后果,虽说对自己没有影响,但却觉得公子扶苏这么做,多半是想将他张良引出来。
或者说,公子扶苏还有别的目的。
正想着,就听到矩道:“我们就三块米糕,都被你吃了。”
吕马童道:“我就吃了两块。”
“韩夫子一口没吃。”
“我军中这种米糕多了去了,明天给你带来。”
闻言,矩也不好再呵斥对方了,反问道:“当真?”
吕马童道:“那是自然。”
言罢,矩就接着去准备今天的饭食。
吕马童又道:“我可能要去桂林郡了。”
张良停下书写的动作,抬头看着他道:“你去桂林郡做什么?”
“军中需要人手,我要去桂林郡值守。”
张良道:“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想要治理好南方,就要不停往南方派人,不只是你,这一次肯定还会有更多人去南方。”
“你说对了,确实不止我一个。”
在吕马童的印象中,这个张良是极其聪明的人,他能够从往来关中的文书得知政令的深意,可以提前作出安排,并且他的判断往往都是对的。
吕马童又道:“你应该去咸阳的。”
张良道:“我去咸阳做什么?”
“你的本领用在咸阳城丞相府,一定会更厉害,你天生就是做丞相的人。”
“吕兄说笑了。”张良将书放回书架中,一边道。
“我说的是真的,你这样的人就是天生做丞相的,你的本领比蜀中任何一个官吏都要好,这是县令说的。”
张良蹙眉听着这些话,又看到吕马童瞪着铜铃般的大眼。
还未等对方继续开口,张良又轻咳了两声。
吕马童心虚一笑,道:“县令确实没这么说过,韩夫子你不要瞪我,我就觉得你适合当丞相,那县令还说你看不清时势,我看他才是瞎了眼。”
张良松了一口气,以后不想与这个吕马童多说话了。
吕马童道:“不过你身体实在是太弱了,要是从蜀中再去关中,重走一遍蜀道恐怕会要了你半条命,当初你入蜀中走了一遍蜀道就病了好多天。”
张良道:“蜀道确实不好走。”
吕马童吃了饭就提着他的佩剑要去桂林郡任职了,至少这段时日就不会再见到他了。
矩尽管很讨厌这个吕校尉,可还是送了人家一段路,甚至矩将他兄长送他的鞋履也给了对方。
蜀中前往桂林郡的路也很不好走,矩与张良都见过从桂林郡来的人,身上一块好布都没了。
丛林与高山几乎磨坏在外的每一寸皮。
这一次吕马童去桂林郡值守,肯定也是极其辛苦的,矩给他鞋履,也是希望吕马童能够顺利到桂林郡,一路上走得能够好受一些。
这孩子还是很善良。
张良想起了吕马童的话,你天生就是当丞相的,你应该去咸阳为吏。
始皇帝三十六年冬,当蜀中正在下大雪的时候,其实关中也是大雪纷飞,这场大雪淹没了人们的脚踝,这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大雪。
敬业县,衡坐在老夫子叔孙通身边,目光看着窗外的大雪,沉默不言。
叔孙通道:“别看了,雪这么大你回不去的。”
话音刚落,木门被推开,章敬走了进来,他道:“老夫子暗渠都封起来了。”
叔孙通颔首道:“好。”
最近叔孙通越来越不待见章敬,这孩子长得越大越像章邯。
这让叔孙通在用饭食,总会想到章邯。
尤其是这孩子吃饭时的样子,见到对方碗中的汤水溅到了自己的桌上,叔孙通搁下了筷子,深吸一口气道:“教了你多少次,你吃东西怎还这般无礼。”
衡道:“章敬大哥是饿坏了,老夫子莫要生气。”
见章敬狼吞虎咽就将一碗面吃完,知道这孩子肯定没吃饱,叔孙通就将自己的这碗也端到他面前,又道:“慢点吃。”
“谢老夫子。”章敬嘴里还在嚼着,一边回应。
衡捧着大碗吃着面,眼看着窗台前的积雪也越来越厚了,他道:“田安爷爷一定很高兴。”
叔孙通道:“这么大的雪,他有什么好高兴的?”
“爷爷肯定高兴,这么大的雪一定又冻死了很多匈奴人,每年这个时候爷爷都会炖豆腐庆祝,寒冬时节的炖豆腐最好吃了。”
叔孙通咽了一口唾沫道:“我们还有豆腐吗?”
章敬使劲摇头。
衡明白老夫子的意思,见老夫子眼神多了一些失落,他忙道:“我这就带着章大哥去磨豆腐。”
叔孙通这才满意点头,又叮嘱道:“天冷,不用磨太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人的悠闲生活,秦人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秦人的悠闲生活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人的悠闲生活,秦人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秦人的悠闲生活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