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39章 云南沐家

小说: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5-08-23 19:03:3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王家屏最后亲自下来,握着李文全的手说道:

  “世子为了大明鞠躬尽瘁!我等一定会上奏朝廷,禀明世子的功劳!”

  李文全苦笑着说道:

  “只盼御史不要弹劾本世子通倭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倭国虽然比大明是弹丸小国,但是如今也有多方势力,去倭国到底去哪里?和哪一方势力接触?

  还是澎湖经历司主司胡桢给了建议:

  “下官以为,应该去堺港。”

  “堺港?不是去种子岛?”

  胡桢说道:

  “从黄主司来信中知道,他们就在种子岛,种子岛的情报自然由他们搜集。”

  “种子岛是逆贼岛津家控制的地盘,这个岛津家只不过是倭国南部地区的小诸侯,占了和佛郎机人贸易的便利,向其他诸侯贩卖火器发家。”

  “如果世子去种子岛,岂不是帮着岛津家这个二道贩子进货了?”

  “黄主司的信中也说了,如今占据银山的是织田信长,堺港商人和织田信长多有往来,就经常帮助织田信长采买军火。”

  “所以世子不如直接去堺港,将火器直接卖给织田信长!”

  众人纷纷点头。

  堺港,是倭国最大的港口。

  而且和岛津家控制的种子岛不同,堺港是大阪外的一座小岛,素来有自由港的名声。

  堺港商人和整个倭国的大名做生意,他们也和东亚的各国商人都做生意。

  胡桢这个计划确实不错,李文全也点点头。

  去往堺港的航线也很成熟了,大量琉球商人都会去堺港做生意,海图也很容易取得。

  定下了计划后,两百杆淘汰鸟铳被搬上了商船,李文全的船队改变航路,驶向了堺港。

  ——

  五月九日,京师。

  申时行为了京营新军的组建方案,整整忙碌了十多天。

  申时行这才明白,推行国政的不容易。

  他往来于兵部、五军都督衙门之间,还要说服吏部给编制,说服户部批预算,还要去工部订购军械军服,忙得不可开交。

  但是这种忙碌让他甘之如饴。

  权力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因为权力能化作最强大的成就感。

  看着自己一步步用权力塑造出来的京营新军,这种成就感几乎能超越一切低级趣味!

  京营新军是申时行推动的,方案都是他协调出来的,最后化作了一本奏疏。

  看着这本凝聚了自己心血的奏疏,申时行却又患得患失起来。

  如果这份奏疏在内阁受阻怎么办?

  如果皇帝不同意奏疏怎么办?

  申时行想到了苏泽。

  严格来说,这份《京营新军筹建议》,是申时行第一份能称之为国策层级的奏疏。

  以前看着苏泽一月两疏上着国策,申时行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得,等到自己草拟国策的时候,申时行才明白其中的艰辛。

  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也不能责备申时行,普通的五品官员,是没有资格起草国策的。

  正常来说,五品以下的官员,只需要执行上级的政策就行了。

  五品官员,一般就是六部郎中这个级别,只是六部中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他们如同棋盘上的棋子,负责将中枢的谋划落在实处,或在衙署中操持繁复文书。

  如果放在地方上,更是和草拟国策这样的大事绝缘,只要负责具体民生、审理狱讼、催科钱粮,维系着大明这座庞然机器的日常运转就可以了。

  等超过五品,这就跃升到小九卿衙门担任部门副职,这算是进入高级官员的行列。

  但是这个时候依然没什么机会草拟国策。

  大明朝的高级职位十分紧缺,升职路线非常陡峭。

  小九卿衙门一般都是没什么实权的衙门,真正有权的也就是部门的主官。

  副职就是给官员过渡一下的,这时候一般就是刷皇帝和阁臣的威望,然后等着下一次升迁到六部侍郎,或者小九卿衙门的主官。

  六部侍郎是正三品了,到了这个级别,才算是进入大明决策核心。

  一般官员也就是到了这个级别,才有草拟国策的机会。

  所以申时行深知这次机会的不容易,只要将这次的京营新军筹建工作干好了,一定能在皇帝和内阁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自己以后的升迁之路再无阻碍。

  但是申时行再一想到苏泽,又有些泄气。

  这样的事情,苏泽一个月至少干一件,有时候两疏都是关系国策的重大改革奏疏。

  申时行摇了摇头,放弃了和苏泽相比的想法,毕竟苏泽这样的妖孽大明朝才出了这么一个。

  而在一阵患得患失过后,申时行还是来到了报馆。

  报馆中。

  听完申时行的忧虑,苏泽笑着道:

  “汝默兄是太患得患失了,任何一道国策,总有不满的人,又岂能事事周全?”

  “再说了,事事周全往往就是事事不全,新军预算总共就这么多,又岂能兼顾?”

  听完苏泽的话,申时行没有停下忧虑,而是说道:

  “子霖兄,朝中主要反对的,还是组建山地营的部分。”

  “五军都督府,包括兵部很多官员,都认为疆防的重点在北境,就算是西南会有叛乱,也不过是藓疾之患。”

  “再有就是狼兵的问题,东南抗倭之战中,狼兵确有建功,但是也有为患地方的,赵阁老对此也有忧虑。”

  苏泽听完也明白了朝廷的顾虑。

  狼兵,最早是广西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

  在抗倭战争中,明廷也调集狼兵到东南沿海抗倭,也取得不错的战绩,俞大猷麾下就有一支狼兵部队在苏州血战倭寇,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大捷。

  但是狼兵的军纪问题也不小,地方上常有狼兵滋扰地方的弹劾。

  苏泽说道:

  “汝默兄,你可知道如今西南的局势?”

  申时行摇头,他刚刚调任兵部不久,一来就负责京营新军的筹建工作,对于西南军务并没有多少了解。

  苏泽说道:

  “广西逆首韦银豹时叛时降,如今已经闹到了桂林附近,虽然这些叛逆正面打不过我大明的军队,但是每次要败的时候就躲入山林中,始终无法剿灭。”

  “韦银豹自正德十三年起兵,已经为祸三朝,至今广西按察使还在向朝廷求剿,皆因为没有善战的山地军队无法尽灭。”

  “再说云南,黔国公府的那件事后,滇西土司暗结东吁,黔国公府却无力平定,只能继续姑息。”

  申时行点头,苏泽说的黔国公府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当时他正在礼部任职,算是了解前因后果。

  罗万化好奇的问道:

  “子霖兄,黔国公府到底什么事?”

  申时行叹息说道:

  “先帝二十六年,黔国公沐朝辅卒,留下一子沐融,朝廷让沐融嗣黔国公爵位,沐朝弼是沐朝辅的弟弟,授予都督佥事,代替侄子镇守云南。”

  “先帝二十八年,沐融又夭,年仅六岁。”

  “同年,其弟沐巩继承黔国公爵位。但沐朝弼不愿交权,与寡嫂幼侄关系紧张,”

  “黔国公府老令君李氏,奏请陛下送沐巩和其母陈氏来京师居住,沐巩没有动身,又暴病夭折。”

  “至此,沐朝辅一脉绝嗣,最终沐朝弼于先帝三十三年得以袭爵。”

  罗万化脸色难看的说道:

  “沐朝辅连续两子夭折,这沐朝弼嫌疑很大啊?朝廷没有深究吗?”

  申时行说道:

  “朝廷岂能不知?要不然先帝二十八年沐巩夭折,为什么先帝三十三年沐朝弼才袭爵?”

  “云南一直有官员弹劾沐朝弼事母不孝,还抢占寡嫂。民间也多有传闻,沐融沐巩就是沐朝弼害死的。”

  罗万化疑惑道:“黔国公府的旁支应该很多吧?既然沐朝弼有如此劣迹,又有害死侄子的嫌疑,为何还要让他袭爵?”

  申时行叹道;

  “那还不是因为沐朝弼能打。”

  “先帝三十年,元江府土司那鉴叛,沐朝弼带兵征讨,打得那鉴服毒自尽。”

  “先帝四十四年,蛮首阿方、李向阳叛,沐朝弼平之。”

  “本朝元年,沐朝弼又平叛武定州凤继祖,愈加骄纵。”

  “本朝三年的时候,陛下罢沐朝弼的爵位,以其子沐昌祚嗣位,给半禄。”

  “但经过此事后,黔国公府内父子争权,军政不宁。”

  苏泽又说道:

  “贵州自成祖时开始,就在执行改土归流,但是铜仁府的宣慰司被叛军攻破,朝廷派遣的宣慰使被杀,最后只能继续任命土官。”

  “云贵川的局势如此,如果朝廷没有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军队,如何维持西南疆域的安宁?”

  “沐朝弼在云南如此跋扈,先帝和陛下一再退让还不知道收敛,也是因为云南的卫所军队疲敝,只能靠黔国公府弹压地方,才骄纵至此。”

  原来如此,听完苏泽的话,罗万化也赞同了苏泽组建山地军的想法。

  罗万化又问道:“这些问题,阁老们看不到吗?”

  申时行叹息道:

  “看到是看到,但是专门组建一支山地军队,朝廷还是下不了决心。”

  苏泽也解释道:

  “西南的叛乱,和草原之患不同。”

  “西南之地,以一勐为一国,这些勐多则千人,少则百人,时叛时降。”

  “西南地区也是夷汉杂居,有时候几十年都安分无事,也可能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叛乱。”

  看到罗万化还不明白,苏泽又问道:

  “一甫兄,你能说出西南地区的叛乱贼首名字吗?”

  “或者说,西南几个土司的名字你知道吗?”

  罗万化一愣。

  包括申时行刚刚说过的几个被沐朝弼平定的叛军首领,罗万化是一个都没听过。

  苏泽又反问道:

  “俺答之名,京师人人皆知吧?”

  “别说是俺答了,就是北疆几个大部族的首领名字,京师也都知道吧?”

  罗万化点头。

  《乐府新报》也一直在报道草原局势,如今北方草原的几个大部族首领,确实要比西南那些土司有名多了。

  甚至还有《商报》这样的报纸,因为商人经常和草原上的人做生意,《商报》上还专门对几个蒙古大族的首领进行了长篇报道,包括他们的喜好禁忌。

  这让京师百信都对蒙古的局势十分了解。

  苏泽说道:

  “这固然有京师距离草原更近的原因,但是西南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西南屡发叛乱,但是连个有名的贼酋都没有。”

  “所以朝堂对于西南问题也很难重视。”

  罗万化这下子明白了,他连连点头。

  苏泽说道:

  “但是长此以往,西南必要生乱,而且西南的问题,也绝对不是西南夷的问题。”

  “其实很多西南夷乱,也都有汉人参与,汉姓篡夺土司官职的情况屡有发生。”

  “卫所军屯被侵占,地方赋税过重,匪盗横行,这些问题也同样发生在西南。”

  “黔国公府的堕落,不就能看出端倪吗?”

  “所以西南问题,也不仅仅是夷人问题。”

  “想要西南安定,首先还是要整顿吏治,发展经济。”

  “但发展经济,就要剿灭这十方大山中的匪寨,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西南局势只能一天天溃败下去。”

  苏泽这句话自然不是危言耸听。

  原时空,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几乎耗尽了大明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然后又是一场抗倭援朝,将北方的军事力量也耗干。

  但恰恰又是这场播州之乱后,西南地区却安定了下来。

  一直到了明末,南明朝廷败退到云贵川,这些地方也支持明军作战到了南明灭亡。

  苏泽总结下来,还是缺乏一支有威慑力的军事力量。

  大明对于西南的控制力,比起明初是倒退的。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让沐家镇滇,黔国公府刚刚设立的时候,西南的局势是很稳定的。

  苏泽说道:

  “上次我答应汝默兄,要和汝默兄联署的。”

  申时行连忙掏出准备好的奏疏,苏泽签上名后说道:

  “请汝默兄让我誊抄一下。”

  申时行自然同意,联署的奏疏也要收录个人的奏疏集中,苏泽这也是正常要求。

  等苏泽抄完,对着申时行说道:

  “汝默兄还是尽快上书吧。”

  申时行点头说道:

  “我这就去通政司。”

  等申时行走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