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423章 鸡心芥再上市

小说:1994:菜农逆袭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更新时间:2025-10-10 21:38:2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广东没有秋天,但连州例外。

  秋日的山区,山峦层林尽染,又时常被薄雾笼罩。

  即使已在山间蔬菜基地走了一会儿,陈家志依然感觉凉飕飕的。

  蔬菜基地自然也有问题,比如连续种植同种作物,重茬易导致病虫害,但瑕不掩瑜。

  而且明年清连公路就该通车了,这片基地便能夏种茄果,冬种叶菜。

  现在也有人种迟菜心等叶菜,但一来交通不便,二来迟菜心的市场还没有打开,多等一年也无妨。

  又一阵晨风吹来,陈家志感觉再呆下去要着凉了。

  而且村民过于热情,每和一户村民交谈两句,都说要请他吃饭。

  再呆下去,他怕耽误太长时间,便和薛军驾车返程。

  山上没有河流,但有水库,掩映在山林间,风光秀丽。

  路过一座水库时,陈家志说道:“李才肯定来这里钓过鱼。”

  薛军也偏头看了一眼,“看着很不错,这水库里的鱼肯定好吃,要不这会儿过去甩两竿,车上带了有鱼竿。”

  陈家志莞尔,道:“算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再呆下去,可能还得留点东西下来。”

  薛军道:“有一说一,这边吃的还可以,昨晚的焖蛇碌不错,我还是第一次吃焖蛇肉。”

  “哈哈,我也觉得还可以。”

  谈及美食,陈家志其实印象更深的是星子扣肉,扣肉里用的咸菜是迟菜心晒干后做的。

  味道也很不错。

  这让陈家志想到了迟菜心还可以做加工产品。

  一路疾驰,偶尔也停下来看看别人的蔬菜基地,中途又在清远歇了一晚,直到第二天才回到花城。

  每次进城,陈家志都忍不住吐槽一下花城的环境,就像市民对工厂的举报也从未停止一样。

  但陈家志也仅仅是吐槽,毕竟靠谱鲜生也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

  抵达时正是早上,李才和陈正旭都不在。

  陈家志看了下记录,昨晚档口卖了20吨菜,收入不到4万元。

  算上配送、供港和出口,江心菜场的平均日产量依然有35吨以上。

  总体收入也有7万多元。

  这个产量不错,收入稍显黯淡,但这才是正常的业绩。

  只是总体产能略显不足。

  但这段时间除了刘云帆,没人向他抱怨这个问题,因为彭村芥菜和增城基地马上又有产出了。

  刘云帆正好敲了敲门,“陈总,有事向你汇报。”

  陈家志点了点头,道:“进来坐下说。”

  刘云帆走进了逼仄的小办公室,仍旧穿着衬衣,衣摆扎进西裤里。

  “陈总,按公司安排,我最近陆续向兄弟菜场介绍了些客户……”

  ‘兄弟菜场’几个字刘云帆咬得很重,同时观察着老板的表情,但一无所获,便又继续往下说。

  从玉菜场、东升农场、江高果菜公司……

  一口气说完,他才听老板回了句做得不错。

  “老板,这样做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没问题,做得很好。”陈家志笑了笑,“吃不下的单子介绍给兄弟菜场也好。”

  “噢。”

  “不过除了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出口单还可以接,也要继续加大开发。”

  “嗯~”

  刘云帆挑了挑眉,老板不只是不看好东南亚的未来,甚至到了嫌弃的程度。

  他十分不解。

  “老板,东南亚风险有那么大吗?”

  “最近我也和同行聊了,都在说出口东南亚的利润很高,是国内利润的几倍。”

  “有能力做出口的菜场都在拼命接出口单!”

  “很多大菜场甚至都没有在内地市场开展业务,只做供港和出口!”

  虽然给别人介绍客户有好处拿,但刘云帆很清楚,他拿着靠谱鲜生的工资,要想利益最大化,最好的途径仍然是内部消化。

  陈家志淡然的听着,出口市场的火热在他的预料之中。

  “我们不是不做出口,只是不做东南亚的单子,你要能接到欧洲、美国的单子,我会让菜场配合你发货。”

  “至于出口东南亚的风险,我认为很大,能避开就避开。”

  刘云帆点头道:“好,我懂了。”

  望着刘云帆的背影,陈家志摇了摇头,他不禁猜想刘云帆会不会拿公司的资源捞钱。

  但也不重要了。

  只要能把竞争对手的精力往出口上牵扯,对靠谱鲜生就是有利的。

  珠三角做出口的大菜场不少,但面积上了千亩规模的其实就那么几个。

  东升农场没有内地业务,只做港澳和出口,但让其重心转向东南亚,那日本市场就有机会。

  从玉菜场除了出口,在花城、深城等地都有销售点,且都是优质客户。

  江高果菜公司,本身就是白云区的集体企业,主要销售渠道就在江南和越秀市场……

  如果有这么几个大公司改变经营重心,增城的3000亩基地投产后,刚好能填补这份市场空白。

  白天在办公室呆了一天,又是直到傍晚时,陈家志才陆续见到李才和陈正旭。

  两人长期昼夜颠倒,李才好歹还偶尔去钓鱼,陈正旭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让陈家志都有些汗颜。

  见面的功夫,陈家志交待两人注意下从玉和江高公司空出来的市场。

  这两家在江南市场都有代销点。

  一旦来货量有变化,就代表他的策略可能见效了。

  翌日,天还未亮,陈家志又带着薛军前往茂名彭村基地。

  在敖德良的打理下,彭村基地就像打扮精致的小姑娘一样引人瞩目。

  一片片翠绿的鸡心芥菜田像画展一样铺开,每一畦每一垄看了都让人舒心。

  在基地建设上,陈家志很难再挑出刺。

  不过跟风种植的农户也确实多了起来,产品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有部分农户的芥菜甚至已经提前上市了。

  这一茬鸡心芥又没有经过霜打,口感要略微差点,陈正旭的担忧很有前瞻性。

  然而,有总比没有好。

  敖德良也定下了次日开割新一茬鸡心芥,也将缓解靠谱鲜生近期蔬菜产量不足的问题。

  在彭村停留了一夜,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菜田时,陈家志也割下了第一颗鸡心芥。

  即使没经过霜打,鸡心芥仍旧很脆,轻轻一掰,仍旧会响起咔嚓咔嚓的声音。

  光听声音,就忍不住让人咽口水。

  它只是比一个多月后的自己差,在芥菜领域,它仍是独一无二的。

  晚上时,陈家志跟随第一批鸡心芥几乎同时抵达了江南市场。

  陈正旭和李才都提前等着了。

  车一停下,便开箱验货,方法朴实无华,掰一片叶子听声音,然后再生嚼一下。

  李才尝了下,笑道:“就是这个味,等几个月了,终于来了,不容易啊。”

  丁乔也打趣道:“这下才总不用抱怨后半夜冷清了。”

  陈正旭也拿起了一颗鸡心芥掰了一下,道:“这茬有一千亩,每天上市量约30吨,前期可能得靠档口撑一下。”

  李才拍着胸口,道:“后期交给我也完全可以,鸡心芥走量也很快。”

  陈正旭沉吟道:“配送的利润会更高一些,后期随着鸡心芥品质提上和迟菜心上市,增速能很快提起来。”

  李才默然,档口和配送相比,只有走量有优势,单价和利润都比不过。

  一千亩鸡心芥听着多,但相比整个珠三角的市场还是太小了。

  只要用心开拓市场,量能很容易做起来,而他丝毫不怀疑陈正旭的能力。

  这时,有来买菜的客户瞧见了泡沫箱的芥菜。

  因形状特殊,提前又打了招呼,一眼就瞧出了是上半年火爆一时的鸡心芥。

  稍一验货,便开口问道:“鸡心芥怎么卖?”

  “30斤装,35元/箱。”

  李才报了价后,那人就拿出订货单盘算片刻,道:“给我装12件。”

  鸡心芥的到货,让档口今日来货量在40吨上下,萎靡了大半个月后终于又要重振雄风。

  暮色深沉,档口很快也繁忙了起来。

  写单、装车、收钱、运输……秋冬季是农民的旺季,也是蔬菜批发市场的旺季,走量速度一直不慢。

  鸡心芥的上市,也让档口的日收入再次提升到了近9万元。

  同样,鸡心芥到货后,配送中心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

  鸡心芥已经在小范围内有了名气。

  不过,这还只是开始,陈正旭又让各个据点加大了客户拜访的力度,甚至再度逐步尝试免费送货

  这次有一千亩鸡心芥,又有农民跟风种植,压力还是有的。

  拜访的效果也很明显,当陈家志再次回来小楼镇的家里时,夏有车就打来了电话。

  “陈总,鸡心芥上市了,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啊!”

  陈家志正在吃梨,却感觉到了夏有车的苦楚。

  “夏总,没通知你么?”

  “没有!”

  “如果今天不是看到永隆菜栏有鸡心芥卖,我还真不知道又上市了!”

  陈家志感觉夏有车的话有些冲,又啃了一大口梨,品味着秋梨的脆甜。

  “上半年不是不在意么~”

  小声嘀咕了句,看在夏有车投资合利农业一千万很果断的份上,陈家志又说:“夏总,既然你电话打到我这儿来了,明天你要多少鸡心芥,我让人给你备货。”

  “好,好!”

  大半年了,直到这时,夏有车才感觉这道坎终于过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94:菜农逆袭,1994:菜农逆袭最新章节,1994:菜农逆袭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