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提起所谓的世家、乡绅、宗族之类的弊病。

  徐妙锦又有些义愤填膺了起来:“哼!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斯文、有名声、有威望,可暗地里,为了自己一族的利益,最是喜欢做腌臜事的了!”

  “从前我爹爹还在世的时候,常常也对这些人深恶痛绝呢!当时我还不太懂,现在却懂了。”

  徐妙锦目光之中露出一抹悠远的怀念之意。

  她口中的“爹爹”。

  自然就是从前的魏国公,追封了中山王的徐达。

  徐达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老乡,都是前元末期最受苦受难的一批百姓,别看后来武功盛大、威名赫赫,但小时候该穷困潦倒的,一点没少经历。

  对于这一批人的敌意。

  是从小到大根植于心里的,就是当了魏国公,自然也不忘常常念叨这些,如此也就被徐妙锦听了去。

  “只可惜了,就算洪武老爷子再想维持大明皇朝的吏治清明,就算有锦衣卫监察天下,可天下之大,这样的勾连、这样的利益纠缠……数不胜数,总难以断绝。”她撑着自己的小脸蛋,蹙着眉头吐槽道。

  本就继承了徐达的家风,十几岁的小姑娘,一样是少年意气的时候,自然一样激愤。

  不过。

  当她话音落下。

  徐妙锦却意外地听到那个温润好听的声音,说了一句她觉得对方肯定说不出口的话:“呵!这些事情,往后当然也有人会处理掉的。”

  这一句话。

  倒是让徐妙锦一下子忘了自己前面在吐槽什么了。

  面前的少年虽然并未指名道姓是谁,可他言下之意说的是谁?用头发丝儿想也知道: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有稍微那么一丁点儿可能性能处理这个疑难杂症,这人还能是谁?——不只能是那位「诸葛先生」了么?

  想到这里。

  徐妙锦小脸蛋上当即露出一个不敢置信的表情,挑了挑眉吐槽道:“我还以为,你要一直嘴硬,绝对不肯说那位「诸葛先生」一句好话呢!”

  随后她又自认为贴心地安慰了朱允熥一番,摆了摆手道:“嗐!那位「诸葛先生」又不是什么寻常人物,他做的那些事儿,普通人十辈子都做不到,自认比他不足,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你说对吧?”

  听到对方这话。

  朱允熥脸上立刻露出一个有些无语的表情,也总算明白过来,这小丫头刚刚明明在兴致勃勃地夸赞着她那位「诸葛先生」,怎么突然脸色一变戛然而止,和他讨论起这个来了。

  感情是在照顾自己面子和情绪?

  「不儿,我特么是这样的人么?」

  朱允熥心里一阵无奈。

  天地良心,他对所谓的「诸葛先生」当然不会不服气!这特么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人好么?

  他动了动嘴唇。

  下意识想要说点什么给自己辩解一下,但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给自己解释。

  最终也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闭上嘴,无奈地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了一口,而后将目光转向了外堂,看着外面百姓议论纷纷的样子。

  心中则是暗暗思索起徐妙锦刚刚说的那事儿:世家、乡绅、宗族……

  说来也巧了。

  他刚刚收到的情报,以及吩咐下去的第二步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其实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麻烦!

  他费那么大力气排查京官,当然不是和詹徽、傅友文二人想的一样,一味地为了杀人,为了跟老朱一样,发现一个贪了六十两以上的立马给人脑袋脖子咔擦了。

  他杀人。

  也从来不仅仅是为了杀人,或者为了泄愤的。

  前面的雷霆手段。

  一是为了给自己这个新皇帝立威,为以后要做的许多事情浅打一个草稿;其二则是为了震慑主管无烟煤等事项的锦衣卫、震慑各大地方官员。

  贪,向来是难以杜绝的事情。

  就是现代科技手段那么发达的年代,不也没事就有这个下马、那个入狱的新闻频频传出么?

  这种时候更是不可能断绝的。

  只能说因为朱元璋太严厉、太狠,下面人要格外谨慎、不敢做的太过火罢了。

  要是以六十两为标准,发现一个就杀一个……只怕整个朝廷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挨刀。

  人都全杀没了。

  还震慑谁去?

  那么大一个国家机器,总是需要牛马,需要人去干活的,杀了一批还得费力气找新的一批补上去,而且谁知道补上去的好不好用?会不会重蹈覆辙?

  所以朱允熥想的是:

  只查人,除去一些直接危害百姓的恶劣行径之外,先记上一个小本本,按而不发。

  所谓文官。

  大多还是出身士族、乡绅家族、宗族。

  这不现成的把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同时,还能继续用这批好用的牛马干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最新章节,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