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冬天的圣彼得堡来说,大雪纷飞并非是什么罕见的天气,而如今的米哈伊尔也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因此出门的时候,自然还是整上了毛皮大衣、毡靴和毛皮帽这三件套。
虽然看上去稍微有些臃肿,但保暖效果属实不错。
而米哈伊尔在朝着某个目的地前进的路上,自然也是成功同自己的好同学德米特里和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功会师,他们两个同样要去这一次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聚会。
三人会师之后,老陀的穿着基本上跟米哈伊尔的穿着一样,看上去似乎还要更厚一点,只是不知道是身体不好还是有些激动的缘故,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老陀的身子冷不丁的就会颤抖个那么一两下。
而同他们两个人相比,德米特里这个巨熊一样的男人穿的无疑要轻便很多,甚至说在兴冲冲地拥抱过米哈伊尔之后,似乎有点嫌热的德米特里还解开了自己大衣上的几颗扣子。
对此米哈伊尔只能说上帝啊这简直就是先天西伯利亚圣体.
德米特里的身体是这种情况,至于他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可是比他的身体还要行。
之前的话其实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在深入学习了某些东西之后,他在这方面的热情就越来越高,也更愿意去谈一些东西。
而眼见米哈伊尔跟第一次去也差不太多,再加上在这样的天气街上确实看不到几个人,于是在去往那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家的路上,德米特里便抽空同米哈伊尔大致讲述了一些有关傅里叶和圣西门的思想。
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得又跟米哈伊尔离得这么近的老陀在颇为激动地搓了搓手后,也是很快就加入了这场对话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老陀后来虽然成了老保,现在也谈不上是什么激进分子,但作为后来的大文豪,他的阅读量和对很多事物的洞见无疑是惊人的,就像他虽然对有些东西持有较为保守的态度,但他确实熟读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还包括此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理论。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宗教紧密相连,以至于还有“共产主义的平均生活才是真正的基督教”这样的观点。
这或许也是这一阶段的老陀对这些思想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至于德米特里,他对这些思想的兴趣更加偏向另一个方面,就像他聊着聊着,突然就开口问道:“米沙,你觉得在我们俄国会不会发生制度性的改革甚至说产生真正的革命?”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尽管早就从别林斯基那里听过许多类似的言论,但听到德米特里的发言这么暴力且直接,米哈伊尔的眼皮还是忍不住一跳,眼见四下无人,米哈伊尔便开始想着如何回复自己这位满是热忱的朋友。
而一旁的老陀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也是大吃一惊,不过更让他在意的其实还是米哈伊尔对于这种问题的态度,尽管从米哈伊尔的作品当中就能察觉出他对有些问题的倾向,但要说正面讨论和回应,好像还真没有听到过。
“我觉得迟早是会的,只不过还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在如今这个阶段,很多条件都还不够成熟。”
米哈伊尔思考了一阵,最终还是在自己的好兄弟面前给出了诚实的答复。
“哦?”
听到这样的答复,德米特里一下子就来劲了,连连点头的同时,他也是忍不住继续问道:
“米沙,我同你的看法基本一致!那你觉得究竟是逐步改革好还是干脆就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但我常常听到很多人说,法国大革命过于野蛮、混乱,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充满了鲜血与暴力。他们觉得这样的事情一定不能再次发生了。”
你说法国啊,那可以说的就更多了。
听到这个问题,尽管心里明白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就大体的倾向来说,米哈伊尔还是在这个阴郁的大雪天里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因为大革命而流的血,一个广场就可以装下。因为上千年专制统治而冤死的法国人民,整个法国都装不下。满天乌云密布了一千五百年。过了十五个世纪之后,乌云散了,而有人却要加罪于雷霆。正义是有愤怒的,并且正义的愤怒是一种进步因素。”
用着某种颇具力量感的语气说完这句话后,本来还在边走边说话的米哈伊尔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因当他说完这句话,他身旁的两人突然就停下不动了,仿佛真的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那长达上千年的乌云与黑暗,以及,那道足以响彻整个世界的雷霆。
过了好一会儿,德米特里和老陀终于从失神中反应过来,而即便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德米特里那张粗犷的脸依旧因为激动快速涨红,甚至说看起来简直红的吓人。
或许是因为太过激动的缘故,德米特里大有直接把米哈伊尔高高抬起来的架势,并且他也是忍不住抬高了声音对米哈伊尔说道:
“米沙,你在法国那边发表了对不对?照我看你也应该将这句话告诉所有巴黎人才是!那么我敢肯定,接下来无论巴黎再发生任何革命,都是一定会有人将你这句话拿出来,然后告诉他们所有的朋友和敌人,革命又要来了!”
米哈伊尔:“?”
这样搞我在法国怎么混得下去
流亡法国再润到大英是吧?
米哈伊尔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德米特里兴奋的声音依旧在米哈伊尔耳边回响:“是的,你是对的米沙,我从你的话中又感受到许多新东西了!说不定就在某一天,在我们的圣彼得堡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到时候我一定在你的身旁竖起旗帜!而且说不定还有很多人跟着你走,然后我们将在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甚至在那些如今看来不可亵渎的地方,全都插上象征革命的旗帜!对了亲爱的米沙,你觉得是三色旗好还是红旗好?”
越听越不对劲的米哈伊尔:“???”
我说的法国你在说什么?
德米,你这家伙真有点生不逢时了.
至于说插旗这件事,依旧是在革命老区老法出现并发扬光大,而由于波旁王朝以白色旗帜,即白底金色鸢尾花作为王权象征,因此白色后来更多的成为了封建专制的代名词。
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三色旗便成为主流,而这种旗帜在更多意义上其实象征着资产阶级革命,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工人阶级对这种符号所象征的意义便越来越不满,于是到了1832年巴黎共和派起义和1834年的里昂工人起义当中,红旗就已经作为工人斗争的标识出现。
等到了1848年之际,就如同老马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强调的那样:“只有浸过六月起义者的鲜血,三色旗才变成欧洲革命的旗帜——红旗!”
这也就是为何后来一系列革命和政党都采用红旗的缘由。
那么言归正传,即便这样的天气比较安全,但米哈伊尔的嘴角还是忍不住抽了抽,在快速地回了一句:“红旗吧。”
米哈伊尔便赶忙示意沉浸在某种幻想当中的德米特里平静下来。
幻想了,又开始幻想了,德米特里开始幻想红旗正在插满圣彼得堡的场景了.
我身边的人个个都是大幻想家.
等到德米特里终于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米哈伊尔也是终于留意到了老陀的反应。
大抵是因为好像从没听米哈伊尔谈过这些东西的缘故,老陀一脸惊愕,满脸都是:“原来你竟然是这样的米哈伊尔?”
而即便是后来成了老保,但在此时此刻,在认真思考了一阵米哈伊尔刚才的话之后,情绪稍微有些复杂的老陀还是看着米哈伊尔有点激动地说道:“米哈伊尔,我也觉得你的话是正确的。”
该说不说,老陀倒是想效仿德米特里来上一句米沙,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与此同时,尽管此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像德米特里一样赞同了米哈伊尔的话,但他跟德米特里对于有些事物的看法终究是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就像这一时期的老陀尽管身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当中,但他对如何建设某些东西的理论并不关心,他更加关心的还是关于人的奴役问题。
当他说到被奴役的农民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时,他往往无法控制自己。
在这方面许多大作家都有共通之处,尽管他们的政见和思想在后世看来未必足够“先进”,但他们对于人性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的认识,绝对深刻到了某种超乎寻常的地步。
总之还是那句话,目前的形势终究还没那么严峻,等到了所有人都因为冷峻的现实而不得不表达自己的倾向、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别说老陀和屠格涅夫他们了,就算是《现代人》,到了那种时候也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分裂,后来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差异彻底闹掰。
坦白说,即便米哈伊尔现在同他们所有人关系都不错,但等真到了那样的时刻,未必能够将这样的间隙弥补起来,只因这终究是来自思想的差异。
只能说,继续往前走吧,就这样在风雪交加、满是积雪和泥泞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某个模模糊糊的目标前进。
而在即将到达彼得拉舍夫斯基家中的时候,米哈伊尔想起德米特里那直率、热烈的性格,终究还是嘱咐了一些话,大意就是有些话还是只能在合适的人面前说。
对此倒是也不傻的德米特里点头的同时,还是忍不住对米哈伊尔说道:“这样的话我就更觉得应该让你刚才的那句话在巴黎传播了,我觉得肯定会有很多人认同你的话的,这样说不定等米沙你到时候亲自去巴黎的时候,那里的人会列队向你表示欢迎!”
米哈伊尔:“.”
有一说一,巴黎的反动势力搞起清算的时候,那手段有时候好像还真比沙皇的重拳来的更有力。
这样看来,国外也未必是海阔天空啊,充其量是你没键到它头上的时候,它确实不鸟你,甚至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这年头的大英好像就是这种玩意。
不等米哈伊尔再次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不知不觉间,他们三人已经来到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家的大门面前,而在正式走进去之前,老陀和德米特里也简单跟米哈伊尔说了说那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先生的性情:
“坦白说,我们常常因为彼得拉舍夫斯基性格中的古怪脾气和性情感到惊讶,我们好几次都听到一种看法,说他很有理智,却不太明智和慎重。”
对于他们所说的这些,米哈伊尔倒是也有一定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先生其实算是当今这个时代,一些脱离现实同时又怀揣着充当领袖的愿望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简而言之,这也是一群大空想家,而其中一些最卑劣的人,则完全是将所谓的革命以及追随他们的青年,当成了满足自己个人愿望和某些感情的工具。
这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当然不至于卑劣到这种程度,但是不得不说,这位先生从性格上来说,确实是一位怪人。
最直观的体现自然还是当彼得拉舍夫斯基家的仆人进屋通报来客之后,没过多久,一个人就急匆匆地冲了出来,他的衣着是古怪的奇装异服,显得与众不同,而他的长头发、小胡髭和长胡须在这个年代,无疑也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而且不知为何,即便是在室内,他还穿着一件西班牙式的短斗篷,还戴了一顶四只角的大礼帽。
在看清楚来客之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这位看上去颇为古怪的先生便向米哈伊尔伸出了手:“尊敬的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先生,我期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您的到来实在是令我这里蓬荜生辉。
我是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彼得拉舍夫斯基,很荣幸见到您。”
“您好。”
尽管还是不太想跟这种麻烦人物扯上关系,但想了想自己的朋友以及其它一些事情,米哈伊尔终究还是伸出了自己的手然后说道:“我也很高兴见到您。”
说实话,其实不太高兴
但也没办法了,事已至此,干脆先尝尝他家的点心到底怎么样算了。
虽然看上去稍微有些臃肿,但保暖效果属实不错。
而米哈伊尔在朝着某个目的地前进的路上,自然也是成功同自己的好同学德米特里和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功会师,他们两个同样要去这一次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聚会。
三人会师之后,老陀的穿着基本上跟米哈伊尔的穿着一样,看上去似乎还要更厚一点,只是不知道是身体不好还是有些激动的缘故,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老陀的身子冷不丁的就会颤抖个那么一两下。
而同他们两个人相比,德米特里这个巨熊一样的男人穿的无疑要轻便很多,甚至说在兴冲冲地拥抱过米哈伊尔之后,似乎有点嫌热的德米特里还解开了自己大衣上的几颗扣子。
对此米哈伊尔只能说上帝啊这简直就是先天西伯利亚圣体.
德米特里的身体是这种情况,至于他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可是比他的身体还要行。
之前的话其实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在深入学习了某些东西之后,他在这方面的热情就越来越高,也更愿意去谈一些东西。
而眼见米哈伊尔跟第一次去也差不太多,再加上在这样的天气街上确实看不到几个人,于是在去往那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家的路上,德米特里便抽空同米哈伊尔大致讲述了一些有关傅里叶和圣西门的思想。
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得又跟米哈伊尔离得这么近的老陀在颇为激动地搓了搓手后,也是很快就加入了这场对话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老陀后来虽然成了老保,现在也谈不上是什么激进分子,但作为后来的大文豪,他的阅读量和对很多事物的洞见无疑是惊人的,就像他虽然对有些东西持有较为保守的态度,但他确实熟读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还包括此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理论。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宗教紧密相连,以至于还有“共产主义的平均生活才是真正的基督教”这样的观点。
这或许也是这一阶段的老陀对这些思想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至于德米特里,他对这些思想的兴趣更加偏向另一个方面,就像他聊着聊着,突然就开口问道:“米沙,你觉得在我们俄国会不会发生制度性的改革甚至说产生真正的革命?”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尽管早就从别林斯基那里听过许多类似的言论,但听到德米特里的发言这么暴力且直接,米哈伊尔的眼皮还是忍不住一跳,眼见四下无人,米哈伊尔便开始想着如何回复自己这位满是热忱的朋友。
而一旁的老陀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也是大吃一惊,不过更让他在意的其实还是米哈伊尔对于这种问题的态度,尽管从米哈伊尔的作品当中就能察觉出他对有些问题的倾向,但要说正面讨论和回应,好像还真没有听到过。
“我觉得迟早是会的,只不过还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在如今这个阶段,很多条件都还不够成熟。”
米哈伊尔思考了一阵,最终还是在自己的好兄弟面前给出了诚实的答复。
“哦?”
听到这样的答复,德米特里一下子就来劲了,连连点头的同时,他也是忍不住继续问道:
“米沙,我同你的看法基本一致!那你觉得究竟是逐步改革好还是干脆就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但我常常听到很多人说,法国大革命过于野蛮、混乱,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充满了鲜血与暴力。他们觉得这样的事情一定不能再次发生了。”
你说法国啊,那可以说的就更多了。
听到这个问题,尽管心里明白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就大体的倾向来说,米哈伊尔还是在这个阴郁的大雪天里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因为大革命而流的血,一个广场就可以装下。因为上千年专制统治而冤死的法国人民,整个法国都装不下。满天乌云密布了一千五百年。过了十五个世纪之后,乌云散了,而有人却要加罪于雷霆。正义是有愤怒的,并且正义的愤怒是一种进步因素。”
用着某种颇具力量感的语气说完这句话后,本来还在边走边说话的米哈伊尔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因当他说完这句话,他身旁的两人突然就停下不动了,仿佛真的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那长达上千年的乌云与黑暗,以及,那道足以响彻整个世界的雷霆。
过了好一会儿,德米特里和老陀终于从失神中反应过来,而即便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德米特里那张粗犷的脸依旧因为激动快速涨红,甚至说看起来简直红的吓人。
或许是因为太过激动的缘故,德米特里大有直接把米哈伊尔高高抬起来的架势,并且他也是忍不住抬高了声音对米哈伊尔说道:
“米沙,你在法国那边发表了对不对?照我看你也应该将这句话告诉所有巴黎人才是!那么我敢肯定,接下来无论巴黎再发生任何革命,都是一定会有人将你这句话拿出来,然后告诉他们所有的朋友和敌人,革命又要来了!”
米哈伊尔:“?”
这样搞我在法国怎么混得下去
流亡法国再润到大英是吧?
米哈伊尔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德米特里兴奋的声音依旧在米哈伊尔耳边回响:“是的,你是对的米沙,我从你的话中又感受到许多新东西了!说不定就在某一天,在我们的圣彼得堡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到时候我一定在你的身旁竖起旗帜!而且说不定还有很多人跟着你走,然后我们将在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甚至在那些如今看来不可亵渎的地方,全都插上象征革命的旗帜!对了亲爱的米沙,你觉得是三色旗好还是红旗好?”
越听越不对劲的米哈伊尔:“???”
我说的法国你在说什么?
德米,你这家伙真有点生不逢时了.
至于说插旗这件事,依旧是在革命老区老法出现并发扬光大,而由于波旁王朝以白色旗帜,即白底金色鸢尾花作为王权象征,因此白色后来更多的成为了封建专制的代名词。
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三色旗便成为主流,而这种旗帜在更多意义上其实象征着资产阶级革命,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工人阶级对这种符号所象征的意义便越来越不满,于是到了1832年巴黎共和派起义和1834年的里昂工人起义当中,红旗就已经作为工人斗争的标识出现。
等到了1848年之际,就如同老马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强调的那样:“只有浸过六月起义者的鲜血,三色旗才变成欧洲革命的旗帜——红旗!”
这也就是为何后来一系列革命和政党都采用红旗的缘由。
那么言归正传,即便这样的天气比较安全,但米哈伊尔的嘴角还是忍不住抽了抽,在快速地回了一句:“红旗吧。”
米哈伊尔便赶忙示意沉浸在某种幻想当中的德米特里平静下来。
幻想了,又开始幻想了,德米特里开始幻想红旗正在插满圣彼得堡的场景了.
我身边的人个个都是大幻想家.
等到德米特里终于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米哈伊尔也是终于留意到了老陀的反应。
大抵是因为好像从没听米哈伊尔谈过这些东西的缘故,老陀一脸惊愕,满脸都是:“原来你竟然是这样的米哈伊尔?”
而即便是后来成了老保,但在此时此刻,在认真思考了一阵米哈伊尔刚才的话之后,情绪稍微有些复杂的老陀还是看着米哈伊尔有点激动地说道:“米哈伊尔,我也觉得你的话是正确的。”
该说不说,老陀倒是想效仿德米特里来上一句米沙,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与此同时,尽管此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像德米特里一样赞同了米哈伊尔的话,但他跟德米特里对于有些事物的看法终究是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就像这一时期的老陀尽管身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当中,但他对如何建设某些东西的理论并不关心,他更加关心的还是关于人的奴役问题。
当他说到被奴役的农民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时,他往往无法控制自己。
在这方面许多大作家都有共通之处,尽管他们的政见和思想在后世看来未必足够“先进”,但他们对于人性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的认识,绝对深刻到了某种超乎寻常的地步。
总之还是那句话,目前的形势终究还没那么严峻,等到了所有人都因为冷峻的现实而不得不表达自己的倾向、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别说老陀和屠格涅夫他们了,就算是《现代人》,到了那种时候也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分裂,后来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差异彻底闹掰。
坦白说,即便米哈伊尔现在同他们所有人关系都不错,但等真到了那样的时刻,未必能够将这样的间隙弥补起来,只因这终究是来自思想的差异。
只能说,继续往前走吧,就这样在风雪交加、满是积雪和泥泞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某个模模糊糊的目标前进。
而在即将到达彼得拉舍夫斯基家中的时候,米哈伊尔想起德米特里那直率、热烈的性格,终究还是嘱咐了一些话,大意就是有些话还是只能在合适的人面前说。
对此倒是也不傻的德米特里点头的同时,还是忍不住对米哈伊尔说道:“这样的话我就更觉得应该让你刚才的那句话在巴黎传播了,我觉得肯定会有很多人认同你的话的,这样说不定等米沙你到时候亲自去巴黎的时候,那里的人会列队向你表示欢迎!”
米哈伊尔:“.”
有一说一,巴黎的反动势力搞起清算的时候,那手段有时候好像还真比沙皇的重拳来的更有力。
这样看来,国外也未必是海阔天空啊,充其量是你没键到它头上的时候,它确实不鸟你,甚至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这年头的大英好像就是这种玩意。
不等米哈伊尔再次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不知不觉间,他们三人已经来到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家的大门面前,而在正式走进去之前,老陀和德米特里也简单跟米哈伊尔说了说那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先生的性情:
“坦白说,我们常常因为彼得拉舍夫斯基性格中的古怪脾气和性情感到惊讶,我们好几次都听到一种看法,说他很有理智,却不太明智和慎重。”
对于他们所说的这些,米哈伊尔倒是也有一定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先生其实算是当今这个时代,一些脱离现实同时又怀揣着充当领袖的愿望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简而言之,这也是一群大空想家,而其中一些最卑劣的人,则完全是将所谓的革命以及追随他们的青年,当成了满足自己个人愿望和某些感情的工具。
这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当然不至于卑劣到这种程度,但是不得不说,这位先生从性格上来说,确实是一位怪人。
最直观的体现自然还是当彼得拉舍夫斯基家的仆人进屋通报来客之后,没过多久,一个人就急匆匆地冲了出来,他的衣着是古怪的奇装异服,显得与众不同,而他的长头发、小胡髭和长胡须在这个年代,无疑也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而且不知为何,即便是在室内,他还穿着一件西班牙式的短斗篷,还戴了一顶四只角的大礼帽。
在看清楚来客之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这位看上去颇为古怪的先生便向米哈伊尔伸出了手:“尊敬的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先生,我期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您的到来实在是令我这里蓬荜生辉。
我是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彼得拉舍夫斯基,很荣幸见到您。”
“您好。”
尽管还是不太想跟这种麻烦人物扯上关系,但想了想自己的朋友以及其它一些事情,米哈伊尔终究还是伸出了自己的手然后说道:“我也很高兴见到您。”
说实话,其实不太高兴
但也没办法了,事已至此,干脆先尝尝他家的点心到底怎么样算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俄国当文豪,我在俄国当文豪最新章节,我在俄国当文豪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俄国当文豪,我在俄国当文豪最新章节,我在俄国当文豪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