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说成是支持雍正的新政,雍正听后自然满意地点首。

  “佛标给我来了密折,说你这磷肥的确让热河的冬小麦长势明显提升不少。”

  雍正为此主动提起了热河都统佛标给他上密折的事。

  弘历回道:“这是因为热河一带,土质的确碱性重,所以更需要这种磷肥。”

  雍正点首:“既然助农,价格别定太高,薄利多销为好。”

  “嗻!”

  弘历应了一声。

  他原也没想借机贪图暴利。

  接着,弘历就去了东书房,开始见习政事。

  且说,自陆进贤被罢黜后,李卫在江苏推广摊丁入亩的国策很是顺利,已没再告任何江南官员的状。

  只是,李卫有提到江南士绅在地方为能够包揽税赋而抵制他用养廉银增雇书手税丁的事。

  所以,李卫请旨准予其对擅自包揽税银的江南士绅予以处置。

  弘历清楚,地方士绅很喜欢包揽基层许多权力,诸如包揽税赋、包揽词讼之类。

  这里面,固然有百姓不愿意直接跟官府打交道,而更喜欢先跟当地有名望的士绅交接,再通过士绅与官府接触,而实现顺利缴纳税赋、解决官民纠纷等原因。

  但这也的确方便地方士绅从中偷税肥己,隔断朝廷官府和百姓的交流,进而把持基层动员民众的权力。

  所以,李卫这种积极做事的官员,在有了一年上万的养廉银后,就难免会忍不住要拿这笔钱去加强自己在地方的统治权,而雇佣更多书手税丁,进而直接绕开士绅,去向百姓征税,以达到士绅不能让逃税的目的。

  当然!

  养廉银制度推行后,李卫能控制的养廉银也不只他自己的上万养廉银,还有他属下官员的养廉银。

  因为,从布政使到知县都有规模不等的养廉银。

  这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够李卫联合同僚在江南地区雇佣上万税差,而绕过士绅做事了。

  何况,江南的确最不缺的就是能写会算的寒门读书人。

  弘历对于李卫这种加强朝廷在地方统治权的行为自然是赞成的,也就在见习政事时,对其所奏之事予以准允,禁止士绅擅自包揽税赋、包揽词讼等事。

  另外,浙江巡抚法海近来上奏,他已与番商谈好一百万斤的洋铜的订购。

  只是,他不放心把这一百万斤洋铜的生意交给他人,决定亲自督办,但这样一来也就耽误在浙江推行摊丁入亩的事,也就请旨暂缓。

  弘历知道,法海这是不放心民籍汉官,担心汉官会为了大户利益,让洋铜的买卖出现差池。

  可天下民籍汉官多于八旗官员是事实,这是人口结构决定的,即便朝廷能用旗人就优先旗人,但也不可能真的不依靠民籍汉官做事。

  所以,弘历也就批评了法海这一行为,责怪他不知道主动想办法在制度上进行创新。

  弘历为此提出了自己的办法,让法海可以请旨按需求调用候补官员,且在具体的一差遣上,在安排一官员时,同时委派两三个候补官员为第一第二顺位的待用官员,让这待用官员监督负责这事的现任官员。

  只要负责这事的现任官员操守过分不好或者偷奸耍滑,候补官员就可以秘密揭发,一经查实,在处置这官员后,第一顺位候补官员就可以直接代替该官员。

  而原来的第二顺位候补官员就可以变成第一顺位官员,继续监督新任命的官员。

  如此,只要这候补官员想成为有实权的现任官员,就必能认真监督负责此事的现任官员,而恨不能尽快升调代替此官。

  清朝由于既要照顾八旗贵族在官僚集团中占据优势地位,又要利用科举拉拢汉人士大夫,而没有减少明朝后期的常年科举进士和举人录用人数,也就造成文官官位不够分。

  再加上,之前平三藩为筹集军费需要卖官等原因,也就设了候补官制度。

  许多官员虽然不能立即授官,但可以成为候补官。

  而督抚这一级的封疆大吏在遇到需要增设一官位如布政司参政、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而去负责具体某一差遣时,也会请得朝廷同意,让这些候补官去负责该差事,进而成为实权官。

  所以,法海这个浙江巡抚也是可以就洋铜的事请旨专设一道台官去负责的。

  只是,弘历现在让他在设一道台官负责此事的同时,再用几个候补官为待用官,而实现利用这些汉人士大夫想做官的本性,去让他们互相监督。

  弘历相信,这些人会比旗人监督他们还要卖力。

  因为这一制度正是雍正在后期的发明,效果很好,且一直沿用到清末。

  许多候补官因此以委员的身份在大战前线、赈灾前线做事。

  不少晚清时期的督抚重臣甚至就是从中出现的。

  “委派待用候补官员,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到时候只怕现任官有一丁点的错都得被放大,为君者就更需要谨慎处置才好啊,必须得抓大放小。”

  雍正在看见弘历的这一批语时,就对弘历如此说道。

  弘历拱手:“圣明无过阿玛,儿臣也是这么打算的,且想着即便候补官告现任官,对现任官也可以先宽免一次,给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对朝廷而言,只是需要候补官监督的积极性,而不是真的让他们可以做官。”

  “这就好比画饼充饥,只有在被画饼的人处于饥饿即求而不得时,画的饼才有用。”

  弘历补充回道。

  雍正点头一笑,也就搁笔,转身对弘历说:“你既然明白到这一点,那这个制度就可以先推行着,让那些候补官先被委派去监督现任官。”

  弘历也微微一笑。

  他相信,在大清朝,肯定不少候补的汉官会在这以后,把做事的积极性提高不少的。

  接下来,弘历继续在东书房见习政事。

  雍正也继续批阅奏折,且把弘历票拟的批语,用朱笔正式誊录为了朱批。

  且说,小福惠自弘历给他飞鸟折纸后,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在弘历于东书房见习政事时,他也主动跑了来,想跟弘历说话。

  “不得打扰你四哥!”

  但雍正语气严厉地提醒了一句,小福惠也就还是回了雍正这里,只是在离开弘历这里时,悄悄将弘历这里的奏折抱了一些回来,放在雍正这里。

  雍正批了一会儿才发现不对劲,而看向小福惠:“你怕你四哥累,就不怕朕累到吗?”

  小福惠撇了一下嘴回道:“我想四哥有时间陪我玩。”

  “那朕以后少给他分派一些。”

  雍正回了一句。

  弘历这里情不自禁地笑了笑。

  在这期间,化肥磷酸钙的生产已经步入了正轨。

  五福已经培训好九名孤儿出身的户下家奴,且让他们教会了弘历各旗分佐领的无业旗人。

  整个化肥作坊每天开始大量生产出磷酸钙。

  李玉的家人也已开始大批量对外购买磷矿。

  弘历也安排一些包衣去了热河,负责贩卖磷酸钙给在热河屯垦的旗人自耕农。

  这些旗人自耕农已经看见了试验田追施磷肥的效果,再加上弘历定的价格不高,也都纷纷购买,而争取在孕穗期结束前追施一次磷肥。

  弘历相信,今年热河的冬小麦会因此增产不少。

  那时,让旗人种田这事,也就不用非得朝廷强制推行,会有许多愿意通过勤劳致富的旗人去通过垦荒而实现富足生活的。

  “四爷,他们查到了陆进贤一些不为人知道的秘密,他原来与诚亲王府的世子弘晟关系匪浅。”

  “这陆进贤当年给这弘晟进献过瘦马。”

  弘历近来安排去为他负责打探陆进贤情况的包衣,也在这件事取得了进展。

  李玉也就在这一天,向他禀报了起来。

  弘历听后点了点头:“居然是弘晟的人。”

  接着。

  弘历就对李玉吩咐说:“继续盯紧,看看这弘晟会不会为这个被革职拿问的陆进贤奔走。”

  “嗻!”

  诚亲王府。

  陆进贤之侄陆宗疆正跪着弘晟面前,恳切地说:“世子爷,李卫若不倒,江苏至少有上百万原本可以运进京由世子爷等王公瓜分的火耗银要归公啊!”

  弘晟点了点头。

  接着,他就站起身来,而往外走去:“你先起来,陪我去一趟西水关。”

  “嗻!”

  “李卫是应该收拾,但得让皇上也厌恶他才行,幸而如今皇上禁烟,他的家人又正好跟弘历身边的太监做买卖,所以,我已让人买通他的人,把他家人给弘历的磷矿变成了鸦片。”

  “现在就等这些鸦片一查获,到时候就能坐实他一个私贩鸦片且还图谋把弘历也拉下水的罪!”

  弘晟则在这时继续对陆宗疆说了起来。

  陆宗疆听后直言弘晟做事高明。

  弘晟只是笑了笑:“我们一起去看看,看看这西水关的税官敢不敢严查从江南来的货物。”

  “嗻!”

  西水关在京师城西的通惠河上,江南来的货物皆在这里接受查验缴税,然后入城。

  当李卫的人运来的磷矿已到达西水关,李玉也亲自来到关外栽满杨柳的岸边等候时,就有西水关的税吏进了装满磷矿的船。

  弘晟这里也露出了一脸冷笑,他就等着这些税吏发现端倪。

  “报,无禁运之物!”

  但很快,检查完的税吏就上岸向税关汇报了一句,弘晟当场变了脸色。

  而且,他仗着自己的尊贵身份也强行了上船,直接让人打开了这些货箱,结果发现,里面的确都是磷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