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192章 庙堂争斗,江湖余波

小说:大宋文豪 作者:西湖遇雨 更新时间:2025-07-06 01:30:0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原来是吕兄、王兄,幸会幸会。”

  崔文璟显然没有陆北顾那般复杂的内心活动,他只是觉得这两位举子气质有些特别,一个眼神锐利,一个英武不凡。

  但此刻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他语气里更多是同病相怜的无奈。

  “不敢当,敢问兄台贵庚?”

  几人互相报了年龄。

  其中崔文璟年纪最大,今年已经三十六岁了,而王韶次之,今年二十六岁,吕惠卿更次之,今年二十四岁,陆北顾十七岁年纪最小。

  “唉,这王知府行事果然不拘一格。”

  吕惠卿冷笑一声:“何止不拘一格?简直是霸道!我等寒窗苦读,千里迢迢赴京赶考,是为了陪他宴饮的吗?”

  吕惠卿当然不是什么善茬,他毫不掩饰对王逵的鄙夷。

  陆北顾也注意到,吕惠卿的眼中跳动着一种不甘受制于人的愤懑之色。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似乎天生的不甘之心,才驱使他在未来的庙堂漩涡中不断奋力攀爬?

  王韶则重重地吐出一口闷气,浓眉紧锁:“权柄在手,便可如此肆意妄为,真不知置士人尊严于何地。”

  大宋士大夫,普遍还是讲体面的,像王逵这般行事粗暴的还真不多。

  “二位兄台所言极是。”

  陆北顾终于开口:“我等路过此地,只想寻个清净处安歇,明日启程,不想竟卷入此等是非。”

  吕惠卿又接话,低声道:“分明是王逵此人,在士林中早已声名狼藉,本地稍有清誉的缙绅士子,皆耻于与他同席,故而才需我等这些无根无基、急于赶路的外乡举子来充数!他宴请小宋学士是假,借机向京中贵人示好才是真!”

  吕惠卿虽然没有明说,但所谓“京中贵人”是谁,却也不难猜。

  自然是“大小宋”中的宋庠。

  天圣二年和天圣五年这两拨小圈子向来不对付,而在五年前的皇祐三年,宋庠第二次罢相,正是包拯的杰作这很难不令人怀疑,背后到底有没有文彦博、韩琦的影子。

  所以,王逵和“大小宋”虽然素来没什么交集,但这次宋祁入川任成都知府,知道他喜欢宴饮,王逵就这么热情地高规格招待,肯定是觉得宋庠也跟天圣五年小圈子不对付,所以想通过宋祁结交宋庠,让宋庠保他。

  而王逵之所以此前不向宋庠靠拢,这时候才急匆匆地行动,原因也简单的很。

  ——因为今年王逵在庙堂中的靠山,资历宰执陈执中,以岐国公、司徒的待遇光荣致仕了。

  陈执中他爹是真宗朝宰执陈恕,陈恕能力极强,是经济方面公认的顶尖技术官僚,《宋史》赞其为“能吏之首”,在三司体系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主管大宋财政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正因如此,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陈执中拜相,被仁宗委以重任,负责收拾局面,而为了缓解大宋因“三冗”和第一次宋夏战争以及连年天灾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财政困境,陈执中选择用王逵这个酷吏去江南、淮南捞钱。

  王逵被包拯连续七次弹劾,背后其实是陈执中、贾昌朝在与文彦博、韩琦在交锋。

  所以,王逵的调任,不过是庙堂争斗后的江湖余波罢了。

  而今年陈执中平安落地,虽然临致仕前保了王逵一手,但问题是文彦博上台拜相了啊!

  干了一堆脏活,骂名全背身上了,这时候没了靠山的王逵怎么可能不慌呢?

  即便贾昌朝还在高位,但陈执中和贾昌朝是庙堂同盟不假,可这不代表贾昌朝在陈执中走了之后,还会保陈执中门下的走狗。

  而朝中现在唯一有能力跟文彦博、韩琦、包拯这个天圣五年小圈子掰手腕的,自然就只有宋庠了。

  按照历史来看,仁宗在未来几年也确实有意重新启用“大小宋”来制衡韩琦等人,但包拯上书弹劾火力全开,以近乎自爆的方式阻止了宋祁从张方平手中接任三司使,从而让韩琦开启了十年独揽朝政的时代。

  而了解了这个背景,也就明白同样是知府,为什么王逵要上赶着去讨好宋祁了。

  只不过这里面还要注意,宋祁不代表宋庠,先不说宋祁是不是逢场作戏,就是宋祁真心愿意接纳王逵,宋庠也不见得会真的保王逵。

  毕竟,王逵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

  陆北顾沉吟片刻,说道:“二位仁兄,既是同遭此劫,也算有缘。待会儿席上,我等还需互相照应,谨言慎行,莫要被卷入是非。”

  吕惠卿和王韶虽然未必见得有陆北顾这般心里分析地透彻,但也都不是傻子,知道这趟浑水不好涉足,连忙点头称是。

  “陆贤弟所言甚是。”王韶说道,“我等只当泥塑木偶,眼观鼻,鼻观心,熬过这一场便是。”

  在他们交谈之际,厅里陆续又来了不少陪客,多是士子、缙绅打扮,好歹是把宴会座位给填满了。

  不久之后,厅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和喧哗声,伴随着几声笑语。

  宴席的主角,终于登场了。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小宋学士一路辛苦,请上座!”

  在大宋,“学士”是不能随便叫的,因为但凡能正经被称为“学士”的,都意味着此人是有“职名”的。

  所谓“职名”,是大宋复杂官制体系里的一环,包括诸殿大学士、诸阁学士、枢密直学士、直学士、学士、三馆秘阁官等,而除了其中的三馆秘阁官是有实际工作职责以外,其他都是“为内外差遣所带衔,标志文学高选”,简单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荣誉称号。

  而这些荣誉称号的品级基本都是正三品起步,观文殿大学士甚至高达从二品。

  厅内所有人都立刻停止了交谈,不管愿不愿意,都纷纷起身,垂手肃立。

  陆北顾抬眼望去,只见门口走进两人。

  当先一人,身着绯色官袍,年约五旬,身材不高却颇为壮实,浓眉如刀,双目开阖间精光四射,浑身透着一股混合着精明与戾气的压迫感。

  正是那位在史册上留下“酷吏”之名的江陵知府、荆湖北路兵马钤辖,王逵。

  而他身边,并肩而入的,则是一位身着紫袍、腰束玉带的中年文士。

  此人面如冠玉,须髯飘洒,眉宇间带着几分漫不经心,虽已是鬓角斑白的年纪,但仍是一副风流倜傥之姿,行走间显露的仪态更是无可挑剔。

  他便是名满天下,以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惊艳文坛的端明殿学士、吏部侍郎、即将赴任的成都知府——宋祁,宋子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文豪,大宋文豪最新章节,大宋文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