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虽出身满清贵族,却绝非仅靠家世在官场平步青云之辈。

  多年来,他数次挂帅出征,讨伐各路叛逆,于行军打仗之道有着深刻感悟。

  在他心中,后勤保障堪称行军作战的重中之重。

  打仗,粮草先行,武器铠甲、各类物资同样不可或缺。

  而这些物资往往需从各地筹措,再长途转运至前线。

  其中艰难,超乎想象。

  在平原地区,运输尚算便利,可一旦进入道路崎岖的丘陵山林,千里运粮,往往仅有十分之一能抵达前线。

  损耗之巨,令人咋舌。

  福康安虽未与明国正面交锋,却对这个对手极为了解。

  他不仅对明国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对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知根知底。

  真正的优秀将领,目光从不局限于战场本身,而是放眼战场之外,洞察敌方掌权者的性格、各级官僚的能力,乃至敌方的民力与资源。

  福康安,正是以此为目标磨炼自身。

  他对明国熟悉,对山西更是了如指掌。

  宁化所到洛阳,途经多少城池,经过哪些区域,这些区域道路状况如何,福康安皆烂熟于心。

  然而,正因这份了解,当听闻家奴所言之事时,他才愈发觉得不可思议。

  四个昼夜!

  即便是大清最精锐的骑兵,在毫无阻碍的情况下,从宁化所奔赴洛阳,也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福康安曾默默计算过。

  最快也得十八天左右,且这还需一路风调雨顺。

  若途中遭遇雨天或其他变故,耗时更久。

  可此刻,自家的家奴巴图竟说,妖人能在四个昼夜内从宁化抵达洛阳。

  福康安深吸一口气,目光如利剑般凝视着面前垂首跪地的巴图。

  巴图乃福康安家的老奴,自幼看着福康安长大,对其忠心耿耿。

  福康安深知巴图的为人,若非有着一定的把握,他断不会信口开河。

  此事……

  福康安沉思片刻,松开身旁两位千娇百媚的美人,从温香软玉中坐起身来,沉声问道:“那商人究竟说了些什么?详细道来。”

  巴图闻言,神色依旧平静,思索片刻后回道:“奴才此前下去打探消息,偶遇一位从河南前来收药材的商人。”

  “那商人称,他是乘坐小火轮而来,路上仅用了四个昼夜。”

  “奴才大为震惊,忙询问小火轮是何物。”

  “他说,小火轮是妖人使用的船只,客货两用,因以火驱动,故而得名。”

  “用火驱动?”,福康安双唇微张,难掩一脸的错愕。

  他生平见过无数奇珍异宝,却从未听闻有用火驱动的船只。

  “奴才当时也觉得难以置信,这世上怎会有用火驱动的船只?但那商人言之凿凿,还说宁化所附近的渡口就有小火轮,短途每日十班,长途每日三班。”

  “咱们若加快脚程,还能赶上今日的最后一班。”

  巴图如实禀明,全程低眉顺眼,不敢直视福康安的眼睛。

  福康安眉头紧锁,下意识地转动着手上的扳指,心中满是疑虑。

  照此说来,那小火轮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但……

  福康安思索再三,还是摇了摇头,沉声道:“加快脚步,尽量赶上那班小火轮。”

  “嗻。”

  巴图恭敬领命,叩首后起身,迅速传达福康安的命令。

  一时间,整个商队加快了行进速度。

  豪华马车内,福康安靠在车厢上,双眼微闭,享受着两位美人的悉心侍奉,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一个多月前。

  清国,皇宫。

  十一月的大清国都,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福康安在太监的引领下,踏入乾隆的暖宫。

  推开宫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宫殿内,宫女、宦官们身着单薄的夏季服饰,丝毫不见寒冬的凛冽。

  福康安小心翼翼地步入宫殿,很快便瞧见了大清国的主宰者——乾隆。

  已近八十高龄的乾隆,倚靠在长椅上,面容苍老清瘦,可那双眼睛却仿若能洞悉天地间一切秘密的寒星,锐利无比。

  福康安与乾隆目光交汇的瞬间,便立刻垂下头,不敢直视。

  他稳步走到乾隆身前,双手利落地撸了撸衣袖,跪地叩首道:“奴才福康安,给主子请安。”

  乾隆眼睑微微下垂,轻声“嗯”了一声,说道:“平身吧。”

  福康安再次叩首谢恩,随后缓缓站起身来,垂手立在一旁,静静等待乾隆发话。

  乾隆闭目养神,似已入睡。

  宫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而寂静,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不知过了多久,乾隆突然开口问道:“明国的情况,你了解多少?”

  福康安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乾隆召他前来的目的。

  关于明国的变故,他有所耳闻。

  他斟酌着言辞说道:“奴才有过一些了解,但所知不多。毕竟那并非奴才职责范围内该过问之事。”

  乾隆眼睑微抬,瞥了福康安一眼,这一眼意味深长。

  随后,乾隆微微挪动身子,换了个更舒适的姿势,沉声道:“亡我大清之祸害,便在明国境内。朕命你亲自前往明国,为朕探清那祸害的虚实。”

  福康安闻言,只觉头皮发麻,脑海一片空白。

  他甚至记不清自己是如何离开暖宫、又是怎样回到家中的。

  “亡我大清之祸害”,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耳边久久回荡,震得他不知所措。

  他自幼侍奉乾隆,至今已有数十载。

  这数十年来,清国遭遇过诸多麻烦与威胁,可他从未听乾隆用如此严峻的口吻形容过敌人。

  “亡我大清之祸害”,究竟是怎样的敌人,能让这位执掌大清五十多年的帝王如此忧心忡忡、如临大敌?

  彼时,福康安满心疑惑。

  直到乾隆派人送来关于明国的情报,他心中的疑惑才渐渐有了答案。

  那些情报乃清国绝密,乾隆不仅派人送来,还特意叮嘱,看过之后不得泄露,随后便会派人收回。

  福康安虽对乾隆的叮嘱感到不解,但当他看完情报后,一切都豁然开朗。

  圣教!妖人杨奇伟!

  杨奇伟出身成谜,竟自诩为昊天上帝的兄弟。

  其神通广大,是一位修为高强的修行者。

  崇祯四年九月,杨奇伟在河南南阳府起兵,短短时间内便收拢流民两万余人,自创圣教。

  仅仅一年,圣教便发展迅猛,拥兵三十万,一举攻陷明国河南西部、陕西以及山西部分地区。

  福康安看到此处,不禁惊为天人。

  他久经沙场,深知维持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是何等艰难。

  而圣教在短短一年内便能拉起如此规模的队伍,并且攻陷明国的陕西、山西两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明国若是当真如此弱小,清国也不至于百年不曾将之拿下。

  对清国而言,明国是一位值得重视,且必须重视的敌人。

  可现在~~~

  然而,还没等福康安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一本特殊的书籍映入眼帘——《大光明圣经》。

  这本书来自清国云贵一带,是从乱党家中搜出的证物。

  据乱党交代,书中记载了妖人杨奇伟的诸多言论、事迹,还大篇幅摘抄了圣教报纸的内容。

  至于这本书的来历,被抓的乱党并不清楚。

  但清国经过后续调查发现,它来自明国。

  不过,奇怪的是,这本书并非圣教所印。

  毕竟当时圣教的势力未曾脱离明国河南,不可能有精力在清国境内传播此书。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将杨奇伟的言论和事迹印刷成册,并传入清国呢?

  在偌大的明国,还有谁有这样的实力!

  真是好难猜啊。

  当然,福康安此刻并不关心这本书的审讯过程,也不在意它究竟从何而来、是谁传入清国的。

  他在看完《大光明圣经》后,终于深刻理解了乾隆的忧虑,也认同圣教确实堪称“亡大清之祸害”。

  圣教不除,大清必遭灾殃。

  这,便是福康安看完《大光明圣经》后的坚定结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觉醒恋爱系统,我发动世界大战,觉醒恋爱系统,我发动世界大战最新章节,觉醒恋爱系统,我发动世界大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