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一木看来,自己既然要长期搭连想的车赚银子,那一定要大气一点,钱要给到、给足、给够。

  他就是要让这几人知道,自己身上只有利诱之饵,没有握宰割之刀。

  当汪树何听到杨一木的表态时,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难掩激动地说,“杨总如此体谅我们的处境,我这边完全没有问题了!”

  随即转向章祖强和栁船致,“老章,老栁,你们二位还有什么补充?”

  章祖强与栁船致交换了一个眼神,章祖强吱吱吾吾,扭捏半天,才略显局促地提了一个要求,“杨总,我有个不情之请……”

  杨一木笑了笑,“章主任但说无妨,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啥话不能直说的?”

  汪树何一听这话,对杨一木的敬佩和好感又添了几分,不由竖起了大拇指,然后扭头对章祖强道,“老章,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了。”

  章祖强对杨一木诚恳地说,“杨总,理论上来说,这三十万确实应该全部用于公司运营。不过你也知道,现在搞科研的实在太清苦了。我们搞科研的每个月也就六七十块钱工资,都拖家带口的,不容易啊。所以我希望能够跟你沟通一下,允许我们从投资款中拨出一部分,给创始团队适当提高待遇。虽然计算所后面经费没了,但毕竟还没到那一步,我们创始团队到所属公司来,我怕大家以后心里有障碍,毕竟是所属公司嘛,害怕不稳定,涨点钱,这样既能稳定军心,也有利于后续人才引进。当然,这只是个建议,最终还得杨总首肯……”

  谈起涨工资的事,章祖强显得有些局促,脸颊微微泛红,羞答答,但是说话时眼神清澈又很真诚。

  他身上既有这个年代的质朴,又透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书卷气,两者交融在一起,让杨一木不由得心生好感。

  “对对,老章这话在理,我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汪树何说着,从包里又拿出一张纸,递给了杨一木。

  纸上大致列了意向招揽人员目前在计算所的级别、工资,这上面最高的是汪树何,业务处副处长,月工资八十一块五,收入最低的才五十八块。

  杨一木瞥了眼汪树何,心中暗忖:你老小子扯什么犊子呢,自己心有顾虑却不说,偏要推老章出来给你当挡箭牌。

  他仔细大致看了下手中的名单,拟招揽的二十余人中,包括李广楠在内大多数人工资都在六十到八十之间。

  这数字真实得令人唏嘘,恰印证了当下那句流行语:搞弹的不如卖蛋的。

  就这点工资尚不及方强手下小弟倒卖几件衣服的利润。就连玻璃厂灯工车间师傅一个月也有一百多块了,难怪有些人难耐清贫,私下跑去卖计算器、旱冰鞋。

  这般现实,也难怪即将掀起两年后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辞职下海潮。

  这时,栁船致也附和了。

  这段时间,他私下接触了不少同事,虽然大多数人表示不愿跳槽,但也有部分人愿意过来,就是希望给涨点钱。

  杨一木笑着问,“依各位看,那涨多少合适呢?”

  “大家期望能涨个百分之十到二十。”说完,栁船致紧张地看着杨一木,生怕他会拒绝。

  毕竟人家投资的是公司,这些钱是用于今后公司具体运营的。

  至少在创业的初级阶段,创始团队还没资格给自己涨工资呢。

  而且现阶段,计算所已经无米可炊,难以为继,甚至有被裁的可能。所以,除了担心计算所以及个人前途命运外,他们个人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如果杨一木投资虽然解决了创始公司的运营问题,给他们找到了出路,但他们个人的经济压力还是得不到缓解。

  无论是章祖强、汪树何还是栁船致都知道,人家给你项目投资,愿意和你合作办公司,第一次投资就要求人家给创始团队涨工资,实属难为之请,但几人都希望做一次尝试

  毕竟,后面创始团队以及核心骨干在背负经济压力之下,这种压抑状态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够缓过劲来,更可能对公司成立后的长远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几人没想到的是,杨一木完全没有迟疑,便非常爽快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在我看来,涨百分之二十不行,太保守了!”

  他扬了挥手中的这份名单,当场给了准话甚至算是狠话,“相信汪主任、章主任和栁老师背后都做了很多工作,对这些人情况都很了解。这些人才是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能亏待他们。以这份名单为例,我想麻烦汪处长牵头负责一下,现阶段根据他们在计算所工资水平全部涨百分之五十。至于以后,等公司发展好了,再根据他们在科研、销售、生产等多方面的贡献大小,来适时调整工资。”

  这个决定让几人都愣住了,就以栁船致来说,他现在每个月七十几块钱,如果涨百分之五十,就是一百多了,比鄫所长还高一截子,这样的涨幅堪称惊人。

  杨一木此时心里也十分明白,上一辈子也好,今世也罢,不管到了什么年代,砸钱才是硬道理,马儿还要吃草才肯跑得快呢,何况是这些科研专家。

  只有舍得给人家发钞票,人家才愿意一门心思地跟着你干。

  又更何况,这名单上应该都是国内从事计算机行业中的专家,而且是专家中的专家。

  这个年代,人很纯朴,这些搞科研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实人,还有一股子读书人的傲气风骨在里面,谈钱就是可耻,谈贡献才是光荣。

  绝不欺负老实人,不能寒了科研人的心,这是杨一木真实想法。

  他在心里粗粗算了一笔帐,即使给这二十几个创始人员都涨百分之五十,一年也不过七八千元——这笔钱绝对值。甚至自己还觉得给涨少了,吸引力还不够啊。

  但是他现在家底用空,手里也没什么余粮了,目前只能这样,而且他还有一个计划需要尽快实施。

  毕竟科研投入大,见效慢,后面还要多少,未知数,这也是社会不愿意投资科研的主要原因。

  后世栁船致和李广楠发生的那场旷世争论,其实也与之有关,说到底还是投入。

  一个想通过贸易积累资本,包括如代理国外产品,建立市场渠道,再逐步发展工业能力,最终投入技术研发。

  另一个想强调先投入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通过技术突破带动工业生产和贸易竞争力。

  至于到底走哪条路,务实一点讲,还是要看大环境,顺势而为。

  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与时代需求的匹配。终极战场,最后还是落在技术制高点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1981:开局坟头挖宝!,重生1981:开局坟头挖宝!最新章节,重生1981:开局坟头挖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