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瞳孔微缩,脸上的笑意开始一寸寸崩塌,嘴角止不住地抽了一下,又被生生压了下去。
钟薏低着头,不肯看他,自然也没看到男人面上那一瞬几乎可以称作可怖的变化。
他仍在温和地笑着:“好。”
语调很轻,尾音也落得极稳,一如既往的柔和,听不出半点波澜。
男人甚至抬起手,想替她拂去袖角上的尘埃,做出那副体贴入微的姿态。
可她像是骤然被烫到一样,猛地后退一步,躲开了他。
他顿住了。
像是被当面扇了一耳光,却还得端着笑,不动声色地把血沫吞下去。
卫昭动作没再继续,唇边的笑也没有掉半分,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仿佛真是个宽容无比的君王,对一个小姑娘生硬的回避一笑置之。
钟薏被堂内尴尬的气息压得无所适从,垂首行了一礼便告退。
她转身的那一刻,瞥到皇帝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面色如初。
卫昭看着她起初慢慢走着,后来像是终于忍不住了似的,等出了门便提着裙摆跑开。
风掀起她的衣摆,那背影快得像在逃命。
他面色一瞬煞白,站在原地,指尖发凉,只觉连同胸腔中跳动的心脏也被她裙角一并带走。
韩玉堂立在出口门帘的阴影中,垂首静候。
他看到夫人出来,原是想照规矩迎接,却没想到钟薏走得太快,风一样从他身侧掠过去,只来得及朝他轻轻点了个头,便匆匆下了台阶。
他动作一顿,福礼只做了一半,手还没举稳,她已走远了。
他愣在原地。
这天色......怎么只呆了不到半刻钟?
堂中忽然响起一声脆响——
像是瓷盏碎裂,带出一串低微的颤音,在空荡的屋内回旋。
韩玉堂心头一跳。
他立刻俯身进去,连呼吸都只敢压到最低。
天子仍立在原地。
可他眼前那只素白瓷盏已看不出原样,盏面布满细密裂纹,像蛛网般蜿蜒蔓延。
血顺着指缝往下滴,落在桌面,他却丝毫未觉。
他脸上的笑已经分毫不见,乌沉沉的目光像是淬了毒,唇角弧度碎裂,周身空气都压抑得发紧。
她嫌他。
嫌他靠得太近,嫌他说得太多,嫌他不懂得分寸。
“只是……想她而已。”他低声喃喃,心火烧得嗓音发哑。
“也不许吗?”
他收紧手指,将那盏瓷捏得彻底粉碎,碎片嵌入掌心,血肉模糊,却让他找到了一丝能宣泄的出口。
换了法子,换了模样,耐着性子对她,生怕再吓着她。
可她说了两句就推开他,转身就走。
把他当成什么了?可有可无的过客?
胸腔中的那团火猛地窜上来,一口气堵在喉咙。
他已经忍得快疯了。
漪漪。
*
钟薏这些日子总有些低落。
那段无疾而终的少女心事起得突兀,落得更是荒唐。像入夏以来频频让她惊醒的雨,醒来时,只余满身湿意和心口一滩拂不去的空虚。
另一个原因就是关于那个大娘。
她试探了红叶,可红叶一脸笃定,说把人安全送回了家中。甚至找来当时出现的两个侍卫证明,说是何时送的,她家在何处,赔了多少银子。
她琢磨不出破绽,也不再深究了,只是鲜少出门,常常呆在府中。
出门时必须路过正厅,她每次走过,都会不受控制地想到那道白色身影。
今夜是映月节,钟薏难得好好打扮了一番,仔细挑了衣裳与首饰,把自己拾掇得精神些,天色刚暗,便往浮玉台去了。
浮玉台建在水岸,是京中世家贵女爱相约去的地方,晚上彩灯如昼,街头街尾都是游人热闹的笑声。
到了会馆,她一进门便见有两人先到。
苏玉姝对面坐着赵长筠。
赵长筠是赵国公爷晚来得的明珠,从小捧在手心。
苏夫人与赵国公夫人乃闺中密友,苏玉姝与赵长筠自幼一同长大,却性情不和水火难容。
赵家权势更盛,珍玩颇丰,赵长筠每将新得的珍宝带到苏家,总惹得苏玉姝不快,两人两看相厌。
她俩如今能安稳坐在一席桌上,也有钟薏的缘故。
前些日子苏溪惜生辰,她们一同赴宴。席间赵长筠吃错了东西,忽然发作过敏,呼吸急促,眼看便要支撑不住。
那时场上尽是小姐少爷,全都手忙脚乱,大夫又一时未到,钟薏恰巧前几日学过如何应对相似的症状,取了门外种的紫苏替她舒了气,才熬到郎中赶来。
那次后赵长筠特地来钟府道谢,还跟她道歉,说自己宫宴那日不该那么编排她。
钟薏才发现,赵小姐并非表面看着那般高傲难亲,实际上心思敏感,还发现她也不过是个为了心上人生辰愿意花上两月心血的姑娘。
自那之后,她们便成了朋友。赵长筠时常来找她,有时会和来找她的苏玉姝撞上,两人冷哼一声,不说话,但是也不至于立刻打起来。
这会儿见了她们,屋里别的人还未到,钟薏便忍不住将藏在心头许久的心事倾吐了。
她说到自己是如何面对陛下那句话时,苏玉姝顿时倒抽一口气:“薏儿,我只是说说而已,你真的上啊!”
她心有余悸,“还好拒绝了,你们真要是成了,到时被一纸婚书拴进宫去,一辈子跟那么多女人争宠,可不是活受罪?”
赵长筠本来在剥瓜子,听到这话倒也罕见地点了头:“宫里女人十有八九……都是孤苦的命。”
两个人难得在这件事上意见一致,在她耳边一唱一和,掰着手指头给她数上京城里多少官员,哪家哪户想送女儿去换前程,赵长筠还乐观地把自己算进去了。
她们之所以谈到宫里就神色凝重,说到底,是因为景朝几代帝王,哪一任不是红颜满宫、白骨成山。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宠妃,最后不是疯了死了,就是连尸骨都寻不回来。
贵女们打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从不觉得那是荣耀。谁敢真心甘愿踏进去?
钟薏被她幽幽口气吓得打了个颤。
她从来不觉得自己会和陛下有结果。她想过很多次,可每每一想到“入宫”两个字,心里便会本能地抗拒。
大概是因为即便皇宫如何华丽,她也有些畏惧那高深的宫墙。
她不过是个寻常女子,也和无数人一样,幻想过话本子里的情节——夫妻恩爱、不移情、不纳妾,只爱一人。
“你别怕。”
苏玉姝饮了些酒,红着脸说起胡话,“你等着,我回去叫我娘好好跟你娘介绍……今晚来的公子不少,你仔细瞧瞧,看上哪个,包在我身上!”
她嘻嘻一笑,“钟大人是圣上眼前的红人,谁还敢嫌你身份?或者……你考虑一下我小弟如何?”
赵长筠脸色骤变,恶狠狠喊她:“苏、玉、姝——!”
苏玉姝掏掏耳朵:“什么东西在叫?”
两人顿时又吵作一团,一阵鸡飞狗跳,钟薏在旁边叫也叫不住。
可这番热闹倒让她心头松快了些。
果然,心事还是说出来最好。
房内的吵闹等别的贵女少爷陆陆续续入席才停,两人又恢复成矜持端庄的模样,好似方才互扯发簪、想要把酒泼对方脸上的人不是她们一样。
月色渐西,浮玉台上的灯影摇摇晃晃,几杯酒落肚,气氛正好。
少年们说笑着,相邀去湖边放灯。
京中自来有此旧俗,映月节当夜,将愿望写在灯上,不论放进水中或者升到天上,皆能得愿。
钟薏第一次听说这习惯,倒也觉得很是新鲜。
她也饮了几杯酒,但记着上回宫宴睡着的教训,不敢多喝,只脸颊红红,眼尾染了些醉意,走起路来像踩在云上。
身侧跟着一个绿衣公子,方才在席间饮酒如水牛,一开口就说钟薏长得像他的一位故人,说着说着还有点想哭。
大家了然哄笑,苏玉姝故意问他到底像谁,他却支支吾吾,怎么都不肯说。
出了席要去放灯,他便顺理成章地靠上来,说要陪她散散酒。
不知是因为今天彻底了却了一桩心事,还是因为他方才怔怔看着她的神色,像真把她当作了什么旧人,钟薏对他没有起厌意。
两人并肩而行,偶尔交谈,倒也不甚尴尬。
他正要说他那故人的故事,被一把凑上来的红叶一下将他挤在一旁。
于是三个人就这样姿势怪异地下了楼梯。
下楼时钟薏眼前一晃,酒意上涌,险些踩空,公子要来扶她,却被红叶拦住。
他终于斜睨了红叶一眼,明晃晃地责她一个丫鬟竟这般无礼。
可红叶站得极稳,护着她的模样像只小母鸡。
通往湖边要绕一段曲折的回廊,灯火一盏盏挂在长檐下。两侧皆是停靠的马车,街道虽明亮,却意外地安静。
绿衣公子默然走了会儿,自觉没趣,故人也不再说,跟她告别转头去寻自己的朋友了。
钟薏其实对他口中故人的真实性保持怀疑态度,见他离开,礼貌点点头。
红叶忽然放慢了脚步,带着她落在人群后头。
“小姐……”她声线低低的,带着迟疑。
钟薏转头看她:“嗯?”
“夜里,夜里风凉......对,奴婢回去给您拿披风!”她一口气说完,立刻转身跑了。
钟薏一句“不冷”还未来得及出口,她背影已经消失在灯影之间。
她站在原地片刻,望见前头赵长筠提着一盏莲花灯,正和旁人说笑,便想跟上去。
可刚走出一步,身后忽然有人低声唤她:
“钟小姐。”
她茫然转头,才发现是一直跟在卫昭身边的那个胖太监。
韩玉堂弓着腰给她示意:“陛下在那边等着您。”
钟薏顺着他目光看去。
远远地,一辆漆黑的马车停在街尾的阴影下,灯火斑驳,街上人来人往,偏那处一片空荡,孤零零地立在那儿。
他为什么在这?
皇帝......也要过映月节吗?他也有愿望要许吗?
她指尖不自觉收紧。
她该立刻拒绝的。
她是情窦初开,但她更知道,有些事若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那就不该再多走一步,只会让自己难堪。
更何况,方才好友说的那些话,句句都说在了她心坎上。
可她却没能立刻转身。
她站在那里,像是被什么拽住了。
因为她忽然想到——若是他今晚来,是因为她那日说得不够清楚呢?
那天她确实只含糊地避开了他,没有断干净的意思,也没有明确的拒绝。
她不想再跟他见面,但也不愿自己在他眼里是那种情绪无常的姑娘。
她不想让他误会。
钟薏低着头,不肯看他,自然也没看到男人面上那一瞬几乎可以称作可怖的变化。
他仍在温和地笑着:“好。”
语调很轻,尾音也落得极稳,一如既往的柔和,听不出半点波澜。
男人甚至抬起手,想替她拂去袖角上的尘埃,做出那副体贴入微的姿态。
可她像是骤然被烫到一样,猛地后退一步,躲开了他。
他顿住了。
像是被当面扇了一耳光,却还得端着笑,不动声色地把血沫吞下去。
卫昭动作没再继续,唇边的笑也没有掉半分,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仿佛真是个宽容无比的君王,对一个小姑娘生硬的回避一笑置之。
钟薏被堂内尴尬的气息压得无所适从,垂首行了一礼便告退。
她转身的那一刻,瞥到皇帝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面色如初。
卫昭看着她起初慢慢走着,后来像是终于忍不住了似的,等出了门便提着裙摆跑开。
风掀起她的衣摆,那背影快得像在逃命。
他面色一瞬煞白,站在原地,指尖发凉,只觉连同胸腔中跳动的心脏也被她裙角一并带走。
韩玉堂立在出口门帘的阴影中,垂首静候。
他看到夫人出来,原是想照规矩迎接,却没想到钟薏走得太快,风一样从他身侧掠过去,只来得及朝他轻轻点了个头,便匆匆下了台阶。
他动作一顿,福礼只做了一半,手还没举稳,她已走远了。
他愣在原地。
这天色......怎么只呆了不到半刻钟?
堂中忽然响起一声脆响——
像是瓷盏碎裂,带出一串低微的颤音,在空荡的屋内回旋。
韩玉堂心头一跳。
他立刻俯身进去,连呼吸都只敢压到最低。
天子仍立在原地。
可他眼前那只素白瓷盏已看不出原样,盏面布满细密裂纹,像蛛网般蜿蜒蔓延。
血顺着指缝往下滴,落在桌面,他却丝毫未觉。
他脸上的笑已经分毫不见,乌沉沉的目光像是淬了毒,唇角弧度碎裂,周身空气都压抑得发紧。
她嫌他。
嫌他靠得太近,嫌他说得太多,嫌他不懂得分寸。
“只是……想她而已。”他低声喃喃,心火烧得嗓音发哑。
“也不许吗?”
他收紧手指,将那盏瓷捏得彻底粉碎,碎片嵌入掌心,血肉模糊,却让他找到了一丝能宣泄的出口。
换了法子,换了模样,耐着性子对她,生怕再吓着她。
可她说了两句就推开他,转身就走。
把他当成什么了?可有可无的过客?
胸腔中的那团火猛地窜上来,一口气堵在喉咙。
他已经忍得快疯了。
漪漪。
*
钟薏这些日子总有些低落。
那段无疾而终的少女心事起得突兀,落得更是荒唐。像入夏以来频频让她惊醒的雨,醒来时,只余满身湿意和心口一滩拂不去的空虚。
另一个原因就是关于那个大娘。
她试探了红叶,可红叶一脸笃定,说把人安全送回了家中。甚至找来当时出现的两个侍卫证明,说是何时送的,她家在何处,赔了多少银子。
她琢磨不出破绽,也不再深究了,只是鲜少出门,常常呆在府中。
出门时必须路过正厅,她每次走过,都会不受控制地想到那道白色身影。
今夜是映月节,钟薏难得好好打扮了一番,仔细挑了衣裳与首饰,把自己拾掇得精神些,天色刚暗,便往浮玉台去了。
浮玉台建在水岸,是京中世家贵女爱相约去的地方,晚上彩灯如昼,街头街尾都是游人热闹的笑声。
到了会馆,她一进门便见有两人先到。
苏玉姝对面坐着赵长筠。
赵长筠是赵国公爷晚来得的明珠,从小捧在手心。
苏夫人与赵国公夫人乃闺中密友,苏玉姝与赵长筠自幼一同长大,却性情不和水火难容。
赵家权势更盛,珍玩颇丰,赵长筠每将新得的珍宝带到苏家,总惹得苏玉姝不快,两人两看相厌。
她俩如今能安稳坐在一席桌上,也有钟薏的缘故。
前些日子苏溪惜生辰,她们一同赴宴。席间赵长筠吃错了东西,忽然发作过敏,呼吸急促,眼看便要支撑不住。
那时场上尽是小姐少爷,全都手忙脚乱,大夫又一时未到,钟薏恰巧前几日学过如何应对相似的症状,取了门外种的紫苏替她舒了气,才熬到郎中赶来。
那次后赵长筠特地来钟府道谢,还跟她道歉,说自己宫宴那日不该那么编排她。
钟薏才发现,赵小姐并非表面看着那般高傲难亲,实际上心思敏感,还发现她也不过是个为了心上人生辰愿意花上两月心血的姑娘。
自那之后,她们便成了朋友。赵长筠时常来找她,有时会和来找她的苏玉姝撞上,两人冷哼一声,不说话,但是也不至于立刻打起来。
这会儿见了她们,屋里别的人还未到,钟薏便忍不住将藏在心头许久的心事倾吐了。
她说到自己是如何面对陛下那句话时,苏玉姝顿时倒抽一口气:“薏儿,我只是说说而已,你真的上啊!”
她心有余悸,“还好拒绝了,你们真要是成了,到时被一纸婚书拴进宫去,一辈子跟那么多女人争宠,可不是活受罪?”
赵长筠本来在剥瓜子,听到这话倒也罕见地点了头:“宫里女人十有八九……都是孤苦的命。”
两个人难得在这件事上意见一致,在她耳边一唱一和,掰着手指头给她数上京城里多少官员,哪家哪户想送女儿去换前程,赵长筠还乐观地把自己算进去了。
她们之所以谈到宫里就神色凝重,说到底,是因为景朝几代帝王,哪一任不是红颜满宫、白骨成山。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宠妃,最后不是疯了死了,就是连尸骨都寻不回来。
贵女们打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从不觉得那是荣耀。谁敢真心甘愿踏进去?
钟薏被她幽幽口气吓得打了个颤。
她从来不觉得自己会和陛下有结果。她想过很多次,可每每一想到“入宫”两个字,心里便会本能地抗拒。
大概是因为即便皇宫如何华丽,她也有些畏惧那高深的宫墙。
她不过是个寻常女子,也和无数人一样,幻想过话本子里的情节——夫妻恩爱、不移情、不纳妾,只爱一人。
“你别怕。”
苏玉姝饮了些酒,红着脸说起胡话,“你等着,我回去叫我娘好好跟你娘介绍……今晚来的公子不少,你仔细瞧瞧,看上哪个,包在我身上!”
她嘻嘻一笑,“钟大人是圣上眼前的红人,谁还敢嫌你身份?或者……你考虑一下我小弟如何?”
赵长筠脸色骤变,恶狠狠喊她:“苏、玉、姝——!”
苏玉姝掏掏耳朵:“什么东西在叫?”
两人顿时又吵作一团,一阵鸡飞狗跳,钟薏在旁边叫也叫不住。
可这番热闹倒让她心头松快了些。
果然,心事还是说出来最好。
房内的吵闹等别的贵女少爷陆陆续续入席才停,两人又恢复成矜持端庄的模样,好似方才互扯发簪、想要把酒泼对方脸上的人不是她们一样。
月色渐西,浮玉台上的灯影摇摇晃晃,几杯酒落肚,气氛正好。
少年们说笑着,相邀去湖边放灯。
京中自来有此旧俗,映月节当夜,将愿望写在灯上,不论放进水中或者升到天上,皆能得愿。
钟薏第一次听说这习惯,倒也觉得很是新鲜。
她也饮了几杯酒,但记着上回宫宴睡着的教训,不敢多喝,只脸颊红红,眼尾染了些醉意,走起路来像踩在云上。
身侧跟着一个绿衣公子,方才在席间饮酒如水牛,一开口就说钟薏长得像他的一位故人,说着说着还有点想哭。
大家了然哄笑,苏玉姝故意问他到底像谁,他却支支吾吾,怎么都不肯说。
出了席要去放灯,他便顺理成章地靠上来,说要陪她散散酒。
不知是因为今天彻底了却了一桩心事,还是因为他方才怔怔看着她的神色,像真把她当作了什么旧人,钟薏对他没有起厌意。
两人并肩而行,偶尔交谈,倒也不甚尴尬。
他正要说他那故人的故事,被一把凑上来的红叶一下将他挤在一旁。
于是三个人就这样姿势怪异地下了楼梯。
下楼时钟薏眼前一晃,酒意上涌,险些踩空,公子要来扶她,却被红叶拦住。
他终于斜睨了红叶一眼,明晃晃地责她一个丫鬟竟这般无礼。
可红叶站得极稳,护着她的模样像只小母鸡。
通往湖边要绕一段曲折的回廊,灯火一盏盏挂在长檐下。两侧皆是停靠的马车,街道虽明亮,却意外地安静。
绿衣公子默然走了会儿,自觉没趣,故人也不再说,跟她告别转头去寻自己的朋友了。
钟薏其实对他口中故人的真实性保持怀疑态度,见他离开,礼貌点点头。
红叶忽然放慢了脚步,带着她落在人群后头。
“小姐……”她声线低低的,带着迟疑。
钟薏转头看她:“嗯?”
“夜里,夜里风凉......对,奴婢回去给您拿披风!”她一口气说完,立刻转身跑了。
钟薏一句“不冷”还未来得及出口,她背影已经消失在灯影之间。
她站在原地片刻,望见前头赵长筠提着一盏莲花灯,正和旁人说笑,便想跟上去。
可刚走出一步,身后忽然有人低声唤她:
“钟小姐。”
她茫然转头,才发现是一直跟在卫昭身边的那个胖太监。
韩玉堂弓着腰给她示意:“陛下在那边等着您。”
钟薏顺着他目光看去。
远远地,一辆漆黑的马车停在街尾的阴影下,灯火斑驳,街上人来人往,偏那处一片空荡,孤零零地立在那儿。
他为什么在这?
皇帝......也要过映月节吗?他也有愿望要许吗?
她指尖不自觉收紧。
她该立刻拒绝的。
她是情窦初开,但她更知道,有些事若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那就不该再多走一步,只会让自己难堪。
更何况,方才好友说的那些话,句句都说在了她心坎上。
可她却没能立刻转身。
她站在那里,像是被什么拽住了。
因为她忽然想到——若是他今晚来,是因为她那日说得不够清楚呢?
那天她确实只含糊地避开了他,没有断干净的意思,也没有明确的拒绝。
她不想再跟他见面,但也不愿自己在他眼里是那种情绪无常的姑娘。
她不想让他误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那失忆的白月光,朕那失忆的白月光最新章节,朕那失忆的白月光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那失忆的白月光,朕那失忆的白月光最新章节,朕那失忆的白月光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