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瞪小眼,场面一度无比尴尬。

  张阿难赶紧出来解围:“太子殿下性子太过老实,忙起来没个分寸,陛下心疼的不行,又不舍得打,气狠了骂几句,诸公莫要见笑。”

  李世民知道自己说不清了,可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也在这里,他觉得他还是得说两句。

  “你们在家里,被自家孩子气到了,不骂上几句吗?自家骨肉,哪里舍得真的动手打?”

  长孙无忌等人神色复杂,不好吐槽皇帝,分明就没少打太子。

  “对了,你们过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长孙无忌道:“过来探望太子殿下,还没进门……”

  就听到皇帝说要踹太子几脚,抡几巴掌,然后在抽一顿鞭子……

  “太子忙起来是废寝忘食的忙,不是朕说你们,你们这些个师傅是怎么当的?你们是怎么教导的太子,让他如此不爱惜自己?朕是信任你们,看重你们,才把太子交到你们手里,你们就把太子教成这样?”

  众大臣面面相觑,敢情这黑锅扣到他们头上了?

  “起居郎和起居舍人怎么在这里?这是朕的家事,不是国事,你们在这儿凑什么热闹?”

  起居郎一脸正色回答:“天家无私事。”

  “天家无私事,你们也不要乱写。”

  “史家秉笔直书,一字不改。”

  李世民气结,拂袖而去。

  这黑锅他是背定了,多说无益,他不可能把史官给砍了。

  长孙无忌等人探病,可太子已经睡下,他们不可能把人叫醒,原地折返回去。

  李承乾在朝廷上晕倒,李世民自然不可能让他继续参与议政,可这样并不能阻止言官上疏。

  炸膛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枪械发射事故,药装填太多,枪管被堵,枪管质量差耐热性差等等。

  上世纪全民皆兵的时候,他干过这种活儿,但他负责加工,原材料跟他没关系,现在要他自己提供原材料,就需要不断地试错了。不过,这玩意儿既然能在民间铺开,技术难度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没有达到高不可攀的地步。

  学而仕则优,李象不那么想,接触到父亲传授的先进科学知识,又跟着师傅到钱塘,探索潮鞋和月亮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帮助师傅测算风速。

  李象现在觉得,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有些人选择站在朝堂上指点江山,而他站在朝堂之后,研究武器,巩固国防,也是一种成就。

  行过册封礼之后,李象直接住到了宫外的宅邸了,同父亲拉开距离,免得引人注目,保证自己安全,不让父亲夹在中间难做人。宫外的宅邸,没有那么多世俗的繁文缛节,两眼一争就是干,宅子里上下就他一个主子,他说一就没人敢说二。

  习惯了师徒打配合,李象一封信直达钱塘,父亲经常说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来,他需要一个专业的人配合。

  “你儿子写信给李淳风,让李淳风回来帮忙计算你丢过去的那一堆……数据了。”

  闻言,李承乾有些难受,他知道李象体谅他辛苦,更不愿意他为难,这才没有让他去帮忙,可仍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象儿做事缜密,李先生又是聪明人,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李世民道:“这些事情你也可以做,你儿子却故意避开你,承乾,你心里不会难受吗?”

  当然会,但他是个成年人,要学会隐藏情绪。

  “臣天天跟象儿黏在一起,那时把他往火坑里推。”

  言归正传,李承乾同皇帝讲了生产资料,经济基础,政治体系之间的联系。

  李世民听罢,最后总结出一句话:“你的意思我明白,要想让大唐繁荣的时间久一些,朝廷就必须要把控足够的生产资料,保证自己的再分配能力。只有这样,在危机来临得到时候,朝廷才能尽可能缓和社会矛盾,延缓王朝衰落。”

  李承乾点头,是这个意思,说到这里,李承乾从匣子里抽出一份奏疏过来递给皇帝。

  “这是臣草拟的章程,父亲看一下。”

  李世民大略扫了一眼,默默将奏疏收了:“承乾,你这个奏疏一旦呈上来,会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臣没有在朝廷上直接向您上疏。”

  明白了,太子不可以得罪的人,皇帝可以得罪。

  李世民看着奏疏,沉默了半晌:“这个人还是我来得罪,我要灭人九族,你到时候坐到朕这个位置,灭个三族,目的达到了,也会被称赞一句仁厚。”

  李承乾听明白了,皇帝愿意得罪人。

  “你好生休息,三日后代我去承天门迎李孝恭他们凯旋归来。”

  唐倭之战,胜利几乎是碾压性的,九月下旬就说班师。不过皇帝得知后世倭人经常骚扰海疆地区,怕这群人故态复萌,所以命李孝恭等人,于沿海重镇布防,诸事妥当之后,再回长安,这才拖到了十一月中旬。

  李承乾歇了三日,准时出现在承天门前,魏征和马周作为中书令,跟着他一起迎接大军凯旋。

  李孝恭作为水师元帅,当之无愧的第一站位,身后紧随李大亮和李恪,李大亮是副帅,李恪作为李孝恭的学生,跟随老师出征学习经验,参与战斗,自然也有战功,他又是皇子的身份,同李大亮并列没有任何问题。

  侯君集的出现,让李承乾的神经有些紧张,当年跟着他谋反的人,杜荷跟着他谋反,属于看顺眼了就跟着他干到底,但侯君集不是。侯君集肯跟着他干,一来收了他的财物,二来侯君集觉得他好控制,将来能够做权臣。

  李承乾上前,同李孝恭寒暄了几句,同李恪递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旋即领着众人去太极殿,拜见皇帝,接受赏赐。

  太极殿上,张阿难宣读皇帝诏书:河间郡王李孝恭迁平王,吴王迁楚王,李大亮为孟国公,侯君集复潞国公爵。

  封赏结束,李世民宣布开席。

  宴席过半,侯君集突然主动上前向李承乾敬酒,鉴于其敏感的身份,李承乾收到了来自于皇帝意味深长的目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最新章节,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