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第一天,温禾的计划很简单。

  在家舒舒服服睡个天昏地暗。

  不用去百骑营报到,不用琢磨那些繁杂的政务。

  连清理羊毛的琐事都已交代下去,料想两三天内不会有什么岔子,届时再进宫也不迟。

  “今日谁来叫我都没用。”

  睡前他特意叮嘱三小只,把温柔看好了,绝对不要让她来叫自己起床。

  他下定决心,非睡到日头晒屁股不可,天塌下来都得等他睡醒再说。

  只是第二天一大早,他正陷在温暖的被窝里与周公对弈。

  卧室门外突然响起“砰砰砰”的急促敲门声,惊得他一个激灵。

  “小郎君?”

  是阿冬的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温禾翻了个身,用被子蒙住脑袋,懒得理会。

  “砰!”又一声闷响,像是有重物撞到了门框上。

  “阿冬!”

  温禾猛地坐起身,头发乱糟糟地支棱着,眼底满是被惊扰的怒火。

  “你最好真有天大的事,否则我把你丢进猪圈,让你跟猪睡三天!”

  门外的阿冬打了个寒颤,苦着脸暗自腹诽。

  他早说他不来,周管事非让他来,早知道还不如请小娘子出面呢。

  他硬着头皮回话:“小,小郎君,是来客人了,是外邦的使节……周管事不敢自专,所以才……”

  话没说完,卧室门“哗啦”一声被拉开。

  温禾只穿着单薄的里衣,领口松垮垮地敞着,满脸阴郁地盯着他:“外邦使节不去鸿胪寺,跑到我这儿来做什么?”

  他咬牙道:“告诉他们,我休沐,不见客!”

  说罢“砰”地一声,门又被重重关上,震得门框都颤了颤。

  阿冬抿着嘴,一脸无奈。

  自家小郎君这脾气上来了,他是万万不敢再敲门的。

  真惹急了,被丢去猪圈可不是玩笑话。

  他蹑手蹑脚地从温禾的院子退出去,一路小跑回了前院。

  周福见他独自回来,不用问也猜到了结果,不禁失笑。

  他整了整衣襟,走到门口迎客。

  “两位贵客,实在抱歉。”

  周福对着门口的两人拱手道。

  “今日我家小郎君休沐,实在不方便见客,不如明日再来?”

  温禾府邸门口站着两个异乡人。

  一个身高不过五尺,身形矮胖,手里捧着个精雕细琢的木盒,盒面上刻着繁复的花纹。

  他身旁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大唐圆领袍,袖口明显短了一截,显得有些局促。

  二人闻言皆是一愣。

  他们特意打听了今日温禾在家,才专程赶来,没料到竟吃了闭门羹。

  那矮个子率先开口,说的是一口生硬的大唐官话,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既然高阳县子有事在身,在下便不打扰了。”

  他将手中的木盒往前递了递,“只是还劳请管事,将这份礼品送于县子阁下,请转告高阳县子,这是来自倭国苏我健次郎的心意。”

  周福费了些功夫才听清,连忙摆手:“老奴不敢替小郎君做主……”

  话未说完,他面前的中年人也拿出一个锦盒,盒身绣着高丽特有的缠枝纹:“在下是高丽王的使者,特意为我王奉上薄礼,还请县子笑纳。”

  周福挺直了身子,脸上依旧挂着客气的笑,语气却十分坚定:“二位贵客的心意,老奴心领了,只是我家小郎君没有交代,老奴不敢收,还请二位收回。”

  他可不敢擅自替温禾收礼。

  这要是传出去,说高阳县子私受外邦馈赠,岂不是坏了小郎君的名声?

  那倭国使者苏我健次郎和高丽使者都愣住了,显然没料到会被如此干脆地拒绝。

  在他们本国,官员收受外邦礼品乃是常事,何况温禾还是陛下跟前的红人,按理说该给几分面子才是。

  对视一眼后,二人也不好再强求。

  “既如此,在下改日再来拜访。”

  苏我健次郎将木盒收回,微微躬身行礼。

  “我也改日再来叨扰。”

  高丽使者也收起锦盒,跟着行了一礼。

  两人不约而同地转身离去。

  苏我健次郎走到街角,早有几个倭国人候在那里。

  他脸上带着几分郁色,用倭语低声对同伴道:“这温禾,比传闻中更难接近。”

  “小野君早说过,若想探知唐皇的心意,必须借重此人。”

  一个身穿浅蓝色圆领袍的倭人神色凝重的说道。

  “苏我大臣抵达大唐前,我们必须见到这位高阳县子。”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大臣打算借此次出使,让山背大兄王来长安做质子,如此才能顺理成章推举田村皇子为太子,可唐国从无外邦皇子为质的先例,大臣怕唐皇拒绝,才要我们设法接近温禾。”

  苏我健次郎等人恍然大悟,对视一眼皆露出了然之色。

  “难怪我们刚到长安,便让我来拜访高阳县子,而非小野马子。”苏我健次郎抚掌道。

  “正是。”

  那倭人点头。

  “小野家虽是大臣最忠心的盟友,可唐国有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轻信他人。”

  几个倭人连连称是。

  “今日见不到,明日再来便是。”

  苏我健次郎话锋一转。

  “方才见高句丽的人也来拜访温禾,可知他们的来意?”

  众人皆摇头。

  “罢了,此事还是得问小野家。”

  领头的倭人挥了挥手。

  “先回馆驿。”

  一行人上了马车,车轮碾过雪地,很快消失在街角。

  他们没注意到,不远处的杂物堆后,一个百骑营的暗探在马车驶远后,悄然钻了出来,抹去脸上的雪沫,转身消失在巷弄深处。

  日上三竿,温禾终于舒舒服服地伸着懒腰走到前院。

  李义府早已泡好新茶,见他出来连忙奉上。

  “阿兄是懒虫!”

  温柔叉着腰,冲他做了个鬼脸。

  温禾一把将她捞过来,捏着她软乎乎的脸颊:“小丫头片子,敢笑你阿兄?”

  小丫头连忙求饶,银铃般的笑声洒满庭院。

  正闹着,周福引着一个百骑走进来。

  温禾给三小只使了个眼色,李恪立刻会意,拉着温柔和李泰、李佑往后院去了。

  正堂内只剩温禾与那百骑,他才端起茶盏,慢悠悠问道:“上午来的是何人?”

  “回县子,是倭国与高句丽的使者。”

  百骑躬身回话。

  “倭国为首的是苏我虾夷的弟弟苏我仓麻吕,还有他儿子苏我健次郎,瞧着是为苏我虾夷出使大唐打前站的。”

  “苏我虾夷?”温禾眉梢微挑。

  史书上记载,苏我虾夷的父亲苏我马子曾出使大隋,却从未提过他亲赴大唐。

  看来又是自己这只“蝴蝶”扇动了翅膀,搅乱了历史轨迹。

  “他们来做什么?”

  “好像与储君之争有关。”百骑有些讪讪。

  “属下只零星听到‘大王兄’‘皇子’之类的词,还说要送一位王子来做质子。”

  温禾也没有怪他。

  之前懂得说倭国话的,都跟着小野马子去倭国了。

  留下的人对倭国人也只能零散的听懂一些。

  不过温禾倒是猜出了一些来。

  算时间,推古女王应该快死了,现在肯定是在重病中。

  她想让山背大兄王继位,但苏我虾夷看中的是田村皇子。

  看来苏我虾夷是要开始布局了。

  “有点意思。”

  他摩挲着茶盏边缘,眼底闪过一丝狡黠。

  倭国这潭水,倒是可以搅得再浑些。

  “倭国那边有任何动静,立刻报给我。”

  温禾叮嘱道。

  虽然他往倭国派了细作,可隔着大海,消息传递终究迟缓。

  “属下遵命。”

  “那高句丽呢?”温禾呷了口茶,漫不经心地问。

  “高丽王高建武似要对渊盖苏文动手,这次派人来,是想求大唐相助。”

  温禾挑了挑眉。

  好吧,又一个受到他影响的。

  高句丽,其实准确的来说,这个时候就应该叫做高丽了。

  至少在南北朝时期的官方文书上就已经这么称呼的。

  南梁武帝普通元年册封高安为“宁东将军高丽王”时,就已经将国名改为“高丽”。

  再后来的武德七年,李渊便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不过私下里,还是习惯叫做高句丽。

  高建武算不上明君,却也非昏聩之辈。

  他留着,对大唐而言是个不错的制衡棋子。

  可若真让他除掉了渊盖苏文,高句丽得以休养生息,反倒不是好事。

  邻国安稳,未必是大唐之福啊。

  “辛苦你了。”温禾放下茶盏。

  “回去找长孙涣领十贯钱,这次算你立功了。”

  那百骑喜出望外,郑重行礼后退了出去。

  温禾随即叫来了周福:“去鸿胪客馆,请高丽使者来府里一叙。”

  周福一愣:“那倭国使者呢?”

  “让他们等着。”温禾淡淡道:“等他们的正使到了再说。”

  苏我虾夷没来,就你们这些在史料上就留了个名字的人,也想见我?

  那我岂不是自降身份了?

  周福闻言,不禁有些诧异。

  小郎君这是转性了?

  怎么又主动要做事了?

  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周福愣了一下。

  想起来了,上一次自家小郎君这么主动揽事,还是郑元璹那件事。

  那这一次倒霉的变成高句丽和倭国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最新章节,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