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67章 惊喜

小说: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作者:跑盘 更新时间:2025-05-10 09:39:0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哒哒……”

  拖拉机颠簸在城郊土路上,周青禾裹着军大衣缩在车斗角角儿,刺骨的寒风直往衣服里钻。

  老李喊道,“闺女,把棉被披在身上,要不然一会就冻透了。”

  棉被上有些污渍,周青禾有些嫌弃,原本是不想盖的,但实在是太冷了,还是将棉被搭在军大衣上。

  她露出半个头,一双小眼往四处瞟,长这么大还是头次出京城,既觉得新鲜,也有些害怕。

  拖拉机驶出了城里,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她大声问道,“李叔,你们每天都这跑吗?”

  老李回答,“之前黄瓜产量少,都是隔天去一趟京城,现在黄瓜产量增加了,以后会每天采摘送到京城。”

  周青禾紧了紧身上的棉被,“这天天吹冷风,赚点钱也太遭罪了。”

  老李说道,“俺们农民不比城里人金贵,习惯了。”

  到了郊区,路两侧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的村落看的不真切。

  拖拉机过了检查站,又开了半个不多小时到了廊方地界,这时周青禾才近距离看到农村的模样,除了少部分砖瓦房,大部分都是土坯房。

  周青禾的脸上没有嫌弃,反而带着几分羡慕,农村只要批了地就能建房,可比京城的大杂院敞亮多了。

  “闺女,前面就到我们村了,咱先回家吃饭,让你婶子做几道拿手菜。”老李的声音有些兴奋,能把大学生拉回家做客,在村里也是头一份了。

  “甭介,我不饿,咱们直接去地里看暖棚吧。”

  老李哭笑不得,“哪有带客人直接去地里的,这不是待客的道理,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还以为俺李家不懂规矩。”

  “李叔,您就别跟我客套了,我就是奔着暖棚来的,我要是嘴馋直接奔八大楼去了,还来您这干嘛?”

  “得,那咱就去地里,俺们大棚里也有做饭的家伙什,想吃什么给你整。”

  “诶,大棚里也能做饭?”周青禾还是头次听说,他们学校的暖棚可金贵了,可没人敢这么做。

  “去了你就知道了。”说话间,拖拉机已经进了大营村。

  隔着老远就能看到四座矗立在田野间的白色大棚。

  “那个就是暖棚?”周青禾的语气中带着兴奋和疑惑,这与她印象中的暖棚有些不同。

  拖拉机稳稳的停在大棚前的土路上,周青禾急忙站起身,跳下车时险些被垄沟绊倒。

  这四个用塑料薄膜遮盖的大棚,与农业大学的暖棚完全不同,学校的玻璃暖房是方方正正;出了冬天,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搭建弧形育苗棚,不过面积都很小,也就十几个平方,而且都是南北走向,像这种东西走向,有厚厚夯土墙的暖棚,他还是第一次见。

  周青禾紧跑两步,拍拍厚厚的夯土墙,“这墙有多厚,是做什么用的?”

  李哲答道,“顶部一米五,底部两米五。一是用来隔绝冷空气。再一个白天可以吸收太阳的热量,夜间能起到散热保温的作用。”

  她又摸摸棚膜,“这塑料薄膜的通透性不错,白天倒是能日照升温,晚上不得冻透了。”

  李哲指着大棚顶部的草帘子,“夜间会放下草帘子保暖,而且,我们还有其他保温的方法,你进大棚看看就知道了。”

  周青禾早就迫不及待了,快走几步走到棚前,掀开厚厚的棚帘子,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整个都暖和了,望着下沉式的地基,诧异道,“妈呀,这里面怎么这么深?”

  望着棚里绿油油的黄瓜藤和结球的西蓝花,周青禾先是觉得不可思议,随后又感觉缺点什么,农业大学的玻璃房里永远飘着煤油味,而这个大棚里却闻不到丝毫的烟火味。

  更奇特的是,今天外面气温只有几度,而这里的温度感觉比学校玻璃房的温度还高,她看到夯土墙上挂着的温度计24摄氏度,更是感觉不可思议。

  她仔细观察大棚的结构,对着一旁的李哲问,“大棚挖这么深的地基,是为了借地热升温。”

  李哲点点头,“没错,这间大棚的主要保温方式,主要就是日照升温,厚土墙散热,地热保温。”

  “这大棚是谁建造的?我想想见见他。”

  “我建的。”这时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周青禾露出惊愕神色,语气中带着些许质疑,“你跟谁学的建大棚,难道是农科院的最新研究?不对呀,我九月份还跟着老师去农科院参观过,他们用的也是玻璃暖房。”

  李哲笑笑,“是我自己瞎琢磨的。”

  “这不可能!”周青禾以为李哲在开玩笑,“我们大学那么多老师和学生都想不出来,你自己个就成?”

  这年头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语气中自然流露出一种优越感,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李哲觉得有必要让她认清现实,以后的合作才能更顺利。“周同学,我说句实话,你可别不爱听。大学能学到系统的知识,但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你们教学的课本、实验器材,要比市场上的落后几年,甚至更多。”

  周青禾瞪着眼,上大学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她也一直为母校感到自豪,李哲的这番话让她很不舒服,她想反驳,又不知如何开口。

  大棚建造的程序不复杂,她现在就能看懂,难的是学校审批的流程……

  周青禾深吸一口气,“学校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在准确、稳定、系统的教学知识上进行研究和创新。就比如,我们一直和农科院合作研发新型菜种,比市场上的菜种产量更高,抗病还能力更强。”

  李哲说,“这也是我请你参观大棚的原因,你可以提供新研发的种植理论和菜种,我可以提供场地让你试验。”

  周青禾望着绿油油的大棚,豪爽的说,“成,你这个哥们,我交定了。”

  “爹,你带周同学参观大棚,我在大棚里转转。”两天没回来,李哲是真不放心。

  老李刚才一阵紧张,生怕儿子那番话把周同学说急眼,“忙你的去,我会陪着周同学。”

  “李叔,别叫我周同学了,怪别扭的,喊我名字就成。”

  “成,那俺叫你青禾。”

  “好咧。”

  周青禾兴奋的像个孩子,在大棚的垄沟里穿来穿去,摸摸土壤、看看黄瓜藤,摸摸黄瓜叶,测量黄瓜的尺寸,测量西蓝花的株高、茎粗……

  李哲也没再管她,开始巡视大棚里的蔬菜,不时的对李志强叮嘱几句,“黄瓜浇水有点过,采摘前要控制水分;西蓝花再上点熟牛粪,能促进花球膨大,颜色也更深……”

  李志强拿着一个小本,一边走,一边记,生怕漏下了什么。

  2号大棚里,西红柿苗已经过了缓苗期,长到了三四十厘米高,有的已经开花了。

  3号大棚,黄瓜和西瓜已经出苗了,长势还不错。

  4号大棚,也是李哲重点关注的大棚,经过几天的悉心照料,青椒苗、草莓苗、生菜都已经缓过来了,有几株看着比较孱弱、茎秆不够粗壮,李哲直接拔掉了,到时候再补种一些西蓝花。

  这几天,李志强一直在照料4号大棚,他忍不住问,“叔,这4号棚和咱家2号棚是同时建的,咱家2号棚的西红柿苗是在1号棚提前培育的,按理说应该比4号大棚的菜苗长得快,为啥看起来差不多?”

  先前菜苗有些蔫吧,李哲看的不明显,现在菜苗缓过劲来了,李志强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朱益民应该也是提前育苗。”以李哲上辈子对朱益民的了解,他有这个能力。

  这人也很有想法,种了青椒、生菜、草莓三种果蔬,布局也很妥善,生菜属于耐寒蔬菜,生长温度较低,种在了大棚的边缘。

  同时,青椒和生菜在饭店里是非常重要的配菜,不愁卖。

  草莓的情况要更复杂,有经验的种植户很少用种子种草莓,简单的说效率低、死苗率高、劳心费神,种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个啥品种,一般都是直接购苗移栽。

  从草莓苗的成熟度来看,朱益民应该就是买的苗直接栽种的,这个年代、这个时节能买到草莓苗不容易,李哲就没有这门路。

  周青禾是个人才,朱益民又何尝不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