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
巳时二刻散朝后,承安帝单独留下工部尚书李天馥入东暖阁奏对。
套在承安帝身上那件明黄龙袍显得有些臃肿,这很不合理,但没办法,皇帝越来越胖,胖得越来越快。
单去岁一年,内织造便已为他改动了两次宽窄,而龙袍制作繁琐,新的还在路上。
下面人敢想不敢言,新龙袍铺展开,盖住一张八仙桌绰绰有余。
承安帝腿脚不便利,走路一瘸一拐,走两步就大喘气,李天馥耐心地缓缓跟在皇帝身后,躬身挪着步子。
撑着桌沿落座,前明熹宗亲手打造的宽大黄花梨椅子,被承安帝整个堆满了,仿似一座肉山。
承安帝刚刚四十岁,面皮白净,肥头大耳,头发却已灰白,坐下喘息几口,不做表情道:“方才朝会上的事,李爱卿作何想法?”
李天馥身形清癯,虽年过六旬,却仍一头黑发,一对君臣相对,直如两个极端。
李天馥跪地道:“陛下,臣以为杨阁老那番话乃忠君之言,并无欺瞒推诿。”
承安帝眯着眼睛向下看了半晌,叹道:“李爱卿请起吧,赐座。”
待李天馥诚惶诚恐搭边坐稳,又怅然道:“朕又如何不知,满朝文武皆自视偃师,以朕为提线倡者,事事敷衍。
但开海一事,并非朕为掌权所谋。
高祖承朱明江山,虽砍了一批江南大家,却又立了一批新的。三朝已降,沉疴复来。
海事不开,银子都快被那些勋亲世家收拢殆尽,如今天灾不断,户部又哪里有银子下发?百姓凄苦,再不寻得新生计?岂非乱世又起?
朕在朝中唯倚爱卿,你且说说,杨世昌他的道理在哪?何以再三阻挠朕之国策施行?”
半个时辰前,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杨世昌就六年前由承安帝提且唯一提出的开海国策奏对曰:过往六载查验,尚需六载两次监察换官,再需三载肃清商贸,如此方能造船、练兵、出海矣。
李天馥咽了下口水,知道不能装傻,拱手奏道:
“开海最大的阻力实在东南官商勾结过深,不开海,走私者获利巨丰,另,漕运仍在,自不必多说。
之所以陛下至今没有启复造船厂,相信便也是担心局势乱起来。
杨阁老之开海一二三言,臣以为并无不妥,且臣相信陛下也是如此作想,眼下最关键所在,仍是趁吏部考评之机,更换一些东南沿海的基层官吏。
至于其他…陛下又何必操之过急?”
最后一句压低了声音,遥遥向西拱手。
李天馥心里又无奈又膈应,这不是第一次君臣间如此对话,他知道承安帝因手上没权,屁股不稳,疑心较重,总逼着他出言表态效忠。
李天馥学富五车,如此奇葩的天家父子,史书上又何曾见过?
到此,承安帝内心舒服了一些,想了想,问:“朕听闻父皇上个月着工部在宁寿宫外修建登天楼,你可要办妥当了。”
这次太上皇使的内务府出银,承安帝不仅不腻歪,相反很开心,登天楼…快吧,可赶快登天吧。
看见皇帝脸上的浅笑,李天馥嘴角抖了抖,“已遣顶级工匠择良日动土了。”
君臣同时安静下来,半晌,承安帝喃喃开口:“吏部…朕在吏部使不上力气,便如爱卿所言,再等等罢。对了,入春后,朕着你往漕运方面插些工程?可利落了?”
李天馥道:“今冬运河冰封长达一百一十日,淮河以北有十二处堤坝因河水结冰胀列,都需要修缮。”
顿了顿,又补充道:“河工一事,陛下尽可放心,交给臣就好。倒是…因运河停摆时日过长,臣听闻不少漕帮帮众在沿岸山林聚众落草,沿劫过往客商,此为大患,陛下要尽早肃清。”
承安帝点头:“朕已命赵全去办。”
李天馥又好大无奈,这种剿匪战事,用不得大军,反倒让锦衣卫去?当真、当真…
他暗叹:要么就别退,若退,就退利索。如此真个儿是误国误民!想景和前十五年亦称得上功勋赫赫,何以至此啊!
便这时,门外传来唱喝,锦衣卫北镇府使赵全觐见。
承安帝曰:宣。
步伐铿锵,一身飞鱼服,气宇轩昂,形态魁梧的赵全拿着一封折子上前跪地,与李天馥悄悄对视一眼。
“臣,赵全有折奏报。”
李天馥亦道:“陛下,臣先去了。”
承安帝摆摆手,让其安坐,“满朝朕只你们两只手,见外甚么?”
太监戴权并未入内侍奉,赵全便起身亲自递予承安帝。
承安帝一边翻阅,一边听赵全说道:“臣率队三下山东,剿匪二千。但臣并非邀功,漕帮多是泥腿子出身,一击而败,可其人势众,往往打散了,不消多日,便又成群作乱。
臣恳请陛下降旨,着十二团营一些人马出战。”
说完,承安帝没反应,赵全也不等他做出反应,继续说第二件事。
“夔州一带山岭土司叛乱,臣已探知、探知…”
说到这,赵全瞄了一眼承安帝,见其脸色隐隐发黑,又看了眼李天馥,后者冲他努努下巴,意为:说。
承安帝阴冷道:“说下去。”
赵全道:“臣已探知,石柱宣慰使秦凌一家老小,着实被叛匪所…杀,杀光了,鸡犬无余。”
说完,并仓惶起身的李天馥一齐重重伏地,不敢抬头。
——砰
杯碎、砚台碎、镇纸碎…
接着便是承安帝冲天的怒火,竭力的咆哮。
“那是后族!那是朕的小舅子!是小婉的娘家啊!!”
“那是当朝后族啊!他们怎么敢…”
“朕要撕碎他们!朕要把那些杂碎一个不留地剁碎了给秦家陪葬!”
很坚决,很信誓旦旦。
但,底下两个人都知道,皇帝没那个本事。
赵全痛声道:“陛下,保重龙体啊!”
李天馥亦道:“秦氏一脉自前明末年忠贞侯贞素夫人起,便宣慰忠州夔州,屡立战功,如此满门以身许国,何尝不是效仿先祖?
陛下,太上皇既已遣忠靖侯和王子腾领兵南下,相信很快就会传来捷报。”
承安帝浑身颤抖不止,惨笑道:“是了是了,父皇必定如我一样愤懑,哈哈哈,是了,一定是了。”笑意不带温度,眯缝眼中屈辱、愤恨、狰狞,不一而足。
门外,听到这儿的戴权打了个哈欠,回头往屋内看了眼,又淡淡转了回去。
李天馥小声提醒:“陛下,慎言。”
赵全立即道:“陛下,臣还有第三件事,事关那位贾家子与宁国府,请陛下容禀。”
巳时二刻散朝后,承安帝单独留下工部尚书李天馥入东暖阁奏对。
套在承安帝身上那件明黄龙袍显得有些臃肿,这很不合理,但没办法,皇帝越来越胖,胖得越来越快。
单去岁一年,内织造便已为他改动了两次宽窄,而龙袍制作繁琐,新的还在路上。
下面人敢想不敢言,新龙袍铺展开,盖住一张八仙桌绰绰有余。
承安帝腿脚不便利,走路一瘸一拐,走两步就大喘气,李天馥耐心地缓缓跟在皇帝身后,躬身挪着步子。
撑着桌沿落座,前明熹宗亲手打造的宽大黄花梨椅子,被承安帝整个堆满了,仿似一座肉山。
承安帝刚刚四十岁,面皮白净,肥头大耳,头发却已灰白,坐下喘息几口,不做表情道:“方才朝会上的事,李爱卿作何想法?”
李天馥身形清癯,虽年过六旬,却仍一头黑发,一对君臣相对,直如两个极端。
李天馥跪地道:“陛下,臣以为杨阁老那番话乃忠君之言,并无欺瞒推诿。”
承安帝眯着眼睛向下看了半晌,叹道:“李爱卿请起吧,赐座。”
待李天馥诚惶诚恐搭边坐稳,又怅然道:“朕又如何不知,满朝文武皆自视偃师,以朕为提线倡者,事事敷衍。
但开海一事,并非朕为掌权所谋。
高祖承朱明江山,虽砍了一批江南大家,却又立了一批新的。三朝已降,沉疴复来。
海事不开,银子都快被那些勋亲世家收拢殆尽,如今天灾不断,户部又哪里有银子下发?百姓凄苦,再不寻得新生计?岂非乱世又起?
朕在朝中唯倚爱卿,你且说说,杨世昌他的道理在哪?何以再三阻挠朕之国策施行?”
半个时辰前,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杨世昌就六年前由承安帝提且唯一提出的开海国策奏对曰:过往六载查验,尚需六载两次监察换官,再需三载肃清商贸,如此方能造船、练兵、出海矣。
李天馥咽了下口水,知道不能装傻,拱手奏道:
“开海最大的阻力实在东南官商勾结过深,不开海,走私者获利巨丰,另,漕运仍在,自不必多说。
之所以陛下至今没有启复造船厂,相信便也是担心局势乱起来。
杨阁老之开海一二三言,臣以为并无不妥,且臣相信陛下也是如此作想,眼下最关键所在,仍是趁吏部考评之机,更换一些东南沿海的基层官吏。
至于其他…陛下又何必操之过急?”
最后一句压低了声音,遥遥向西拱手。
李天馥心里又无奈又膈应,这不是第一次君臣间如此对话,他知道承安帝因手上没权,屁股不稳,疑心较重,总逼着他出言表态效忠。
李天馥学富五车,如此奇葩的天家父子,史书上又何曾见过?
到此,承安帝内心舒服了一些,想了想,问:“朕听闻父皇上个月着工部在宁寿宫外修建登天楼,你可要办妥当了。”
这次太上皇使的内务府出银,承安帝不仅不腻歪,相反很开心,登天楼…快吧,可赶快登天吧。
看见皇帝脸上的浅笑,李天馥嘴角抖了抖,“已遣顶级工匠择良日动土了。”
君臣同时安静下来,半晌,承安帝喃喃开口:“吏部…朕在吏部使不上力气,便如爱卿所言,再等等罢。对了,入春后,朕着你往漕运方面插些工程?可利落了?”
李天馥道:“今冬运河冰封长达一百一十日,淮河以北有十二处堤坝因河水结冰胀列,都需要修缮。”
顿了顿,又补充道:“河工一事,陛下尽可放心,交给臣就好。倒是…因运河停摆时日过长,臣听闻不少漕帮帮众在沿岸山林聚众落草,沿劫过往客商,此为大患,陛下要尽早肃清。”
承安帝点头:“朕已命赵全去办。”
李天馥又好大无奈,这种剿匪战事,用不得大军,反倒让锦衣卫去?当真、当真…
他暗叹:要么就别退,若退,就退利索。如此真个儿是误国误民!想景和前十五年亦称得上功勋赫赫,何以至此啊!
便这时,门外传来唱喝,锦衣卫北镇府使赵全觐见。
承安帝曰:宣。
步伐铿锵,一身飞鱼服,气宇轩昂,形态魁梧的赵全拿着一封折子上前跪地,与李天馥悄悄对视一眼。
“臣,赵全有折奏报。”
李天馥亦道:“陛下,臣先去了。”
承安帝摆摆手,让其安坐,“满朝朕只你们两只手,见外甚么?”
太监戴权并未入内侍奉,赵全便起身亲自递予承安帝。
承安帝一边翻阅,一边听赵全说道:“臣率队三下山东,剿匪二千。但臣并非邀功,漕帮多是泥腿子出身,一击而败,可其人势众,往往打散了,不消多日,便又成群作乱。
臣恳请陛下降旨,着十二团营一些人马出战。”
说完,承安帝没反应,赵全也不等他做出反应,继续说第二件事。
“夔州一带山岭土司叛乱,臣已探知、探知…”
说到这,赵全瞄了一眼承安帝,见其脸色隐隐发黑,又看了眼李天馥,后者冲他努努下巴,意为:说。
承安帝阴冷道:“说下去。”
赵全道:“臣已探知,石柱宣慰使秦凌一家老小,着实被叛匪所…杀,杀光了,鸡犬无余。”
说完,并仓惶起身的李天馥一齐重重伏地,不敢抬头。
——砰
杯碎、砚台碎、镇纸碎…
接着便是承安帝冲天的怒火,竭力的咆哮。
“那是后族!那是朕的小舅子!是小婉的娘家啊!!”
“那是当朝后族啊!他们怎么敢…”
“朕要撕碎他们!朕要把那些杂碎一个不留地剁碎了给秦家陪葬!”
很坚决,很信誓旦旦。
但,底下两个人都知道,皇帝没那个本事。
赵全痛声道:“陛下,保重龙体啊!”
李天馥亦道:“秦氏一脉自前明末年忠贞侯贞素夫人起,便宣慰忠州夔州,屡立战功,如此满门以身许国,何尝不是效仿先祖?
陛下,太上皇既已遣忠靖侯和王子腾领兵南下,相信很快就会传来捷报。”
承安帝浑身颤抖不止,惨笑道:“是了是了,父皇必定如我一样愤懑,哈哈哈,是了,一定是了。”笑意不带温度,眯缝眼中屈辱、愤恨、狰狞,不一而足。
门外,听到这儿的戴权打了个哈欠,回头往屋内看了眼,又淡淡转了回去。
李天馥小声提醒:“陛下,慎言。”
赵全立即道:“陛下,臣还有第三件事,事关那位贾家子与宁国府,请陛下容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夜天子,红楼:夜天子最新章节,红楼:夜天子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夜天子,红楼:夜天子最新章节,红楼:夜天子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