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重,太子代理朝政,所有的政务都移交东宫处理。案上的奏折已经堆积如山,皇帝做事谨慎,并不会将所有的折子都直接交给苏德敏批红,昭阳更甚,所有的折子都是自己亲自过目后才交给苏德敏,最后由徐言盖章,起草的诏书也要徐言看过之后才能盖章。
有些尤为重要的折子,都是由自己亲自批红盖章,就比如有关宣王的折子,或者是外邦的折子。
今日徐言不当值,所有折子批阅好了后都会送到司礼监执事处由他盖章,送完了折子后,已是正午,苏德敏侯在一旁小声问道。
“殿下是否用膳?”
昭阳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已经在这里坐了整整一上午,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道。
“方才不是说还有人候着?”
苏德敏道。
“回殿下,是宣王,正在崇教殿候着,已经候了有一个时辰了。”
宣王?趁着先太后忌辰已经赖在应天半个月了,先太后没拜祭多一会儿,整日就游走在各官员之中,是个不好对付的人,昭阳强打起精神。
“宣。”
苏德敏极小心地抬头扫了昭阳一眼,见她闭目凝神,并未看他,应了声是躬身退下,心里暗道,这小太子做起事来比皇帝还严谨,以后怕是不好应付。
昭阳此刻想的却是宣王此番觐见的目的,早前他曾向皇帝进言,要将自己的幼女嫁给湖广总督的次子,现在自己刚代理朝政他就急着见自己,恐怕除了此事外,还想要打探皇帝的病情。皇帝病重的事知道的人拢共不过五人,都是忠心之人,定不会外扬。但不会外扬不代表他收不到风声,太后还在世时,就为他埋下了不少眼线,这么多年虽然拔掉了许多,可未清除的也不少,就好比东宫,到如今还有残留的宣王党。整个皇宫除了明政殿和司礼监,任何地方都不敢保证没有宣王的眼线,昭阳曾经想过东宫换一批人,但按制换的人仍旧要在宫内选,她又如何能保证选出来的人中没有宣王党呢?于是便作罢了,只是平常更加谨慎些。
想起司礼监昭阳又想起了徐言,想着此时若是他在这里,自己或许会多一分底气,正想着,宣王已经进了殿。
一袭绯色麒麟补子盘领袍,头戴梁冠。身形魁梧,面色凶煞,看着昭阳的眼神极为不屑,却还是不情不愿地跪下行礼。
“拜见太子殿下!”
说话声音中气十足,与躺在床上虚弱无力的皇帝判若两人。
昭阳不着急出声,双手撑在案上,就静静地打量着他。
他跪得笔直,浓眉紧蹙,似乎在想自己为何还不让他起身。又过了片刻,宣王不耐烦地抬起头,对上她的视线,昭阳才装作刚回神的模样,扬声道。
“哦,孤想到了其他的事一时出了神,皇叔快快请起。”
宣王扯过衣袍快速起身,神色略微不悦,待站定了后问道。
“哦?不知殿下看着臣这张脸想到了谁,想到了何事?才会如此出神。”
徐言扬唇一笑,轻快道。
“孤想起了莹莹堂妹,比孤还小一岁呢,现下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不觉间,竟到了该嫁人的年龄了。”
宣王:???
他总感觉昭阳要说些不可控的话,正欲开口阻拦,昭阳却像是看穿了他心思一般,紧接着就开口。
“父皇上个月还给孤说,莹莹堂妹身份尊贵,知书达理,要给她找一个性格好,会疼人的夫君。哦,父皇还给孤说了,刑部尚书邹离的长子就极好,长得好,性格温润,年纪轻轻就中了二甲,也在京中任职,正适合莹莹堂妹。皇叔共有三女,两女都外嫁,这个幼女,可一定得留下才行呀。”
宣王听完脸色立刻暗了下来。
刑部尚书与湖广总督同样是二品,但一个在京城,一个在地方,况邹离的长子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都远胜湖广总督的次子,且在京为官,虽只是个小小的翰林典籍,但学识高,人品好,假以时日肯定会有一番作为。而湖广总督的次子,与自己那个败家的儿子如出一辙,寻花问柳,无恶不作,名声都传遍了整个大梁。
太子所说的这门亲事,旁人怎么听都是为自己好,可他要的是这些吗?
邹离可是个实打实的忠臣,只效忠于皇帝。湖广总督就不一样了,手握二十万大军,而且已经接下了他抛过去的橄榄枝,只等着联姻来巩固关系,太子现在说这话,不是要逼着他妥协吗?宣王自然不愿,道。
“殿下的好意臣是明白的,但是小女与湖广总督的次子相互爱慕,情投意合,臣做父亲的,也不想女儿为此伤心难过,伤了父女间的和气。”
昭阳眉毛一挑,叹息着摇头。
“孤倒是怀疑起堂妹的眼光了,那王覃的次子孤见过一回,其貌不扬,身材肥硕,举止粗鲁,莹莹堂妹看中他什么了?”
宣王皮笑肉不笑,道。
“这臣就不知道了。”
昭阳笑了一下,又道。
“皇叔回去真的要问一下堂妹,邹离的长子长得一表人才,不论是学识还是人品,都是极好的,应天想要与他结亲的可是多得很,父皇专程压了下来,就是准备留给莹莹堂妹。”
宣王已经逐渐失了耐心,不想再与她争论。
“此事还是要她自己拿主见,不能……”
“所以才要皇叔回去问一下呀,万一莹莹堂妹是被人迷惑了心智呢?还是说王叔非要将莹莹堂妹嫁给王覃的次子,是另有所图?”
宣王,……
他显然没想到昭阳会将此事说得如此直白,再拒绝反而会显露出他的目的,一时间他竟无言以对,只能硬着头皮应下,心里却在做其他的打算。
昭阳将他的神色转变看进眼里,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盏。
宣王一抬头,就看到昭阳正一脸真诚地看着他,心惊小太子成长得如此之快之余,又想起了今日过来的另一桩事,忙道。
“殿下,臣此番进宫,还想要见见陛下。”
昭阳早就知道他有此目的,不紧不慢地放下茶盏,道。
“皇叔来得不巧,父皇染了风寒,不见外人。”
“就是染了风寒,臣才要去看望,尽手足之情。”
“皇叔的心意,昭阳会转告给父皇的。”
宣王:……
他就知道自己今日见不到皇帝,不过他的目的也不在此。
“臣去岁打猎时受了重伤险些丧命,幸得一神医相救,今日也一并带了来,让他为陛下诊脉。”
昭阳仍旧笑着,言语逐渐坚硬。
“哦?什么民间的江湖郎中皇叔也敢往宫里领?”
宣王听到此言心里憋了一股怒火,但也不敢显露,强装着微笑道。
“臣自然知道陛下身份贵重,寻常郎中近不得身,但恕臣直言,宫中的太医皆是些庸碌之辈,否则陛下的身子怎的一直不见好转?就该换个人替陛下诊诊脉,或许换副药就好了也未可知。”
昭阳仍旧笑着,只不过里面带了几分凌厉。
“不妥。”
“不妥?”
“为何不妥?何处不妥?这个郎中臣已经亲自试过,医术高超,非太医院能比,太子何以如此固执。”
昭阳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
“皇叔也说了,父皇身份贵重,不是寻常人能比的,自然也不是寻常人能近身的。”
此话一出宣王立刻黑了脸,怒问。
“殿下是在暗示什么?臣身份低贱吗?”
昭阳也没了笑意,但语气仍旧算得上平和。
“皇叔莫要多想,孤只是就事论事。”
两件事一件都没办成,宣王自然是不愿意的,索性不再忍耐。
“人,臣已经带来了,绝对不会再带回去,太子看着办吧。臣好歹也是陛下的亲弟,只是想让陛下早日病愈,一片赤诚,剖心相待,太子如此态度,实令本王心寒。”
昭阳背脊挺得笔直,放在桌案上的手心里已经浸出了汗。
宣王势力不容小觑,断不会让自己在一日之间连失两次掩面,但昭阳也绝不会让步。就是拼了撕破脸,也不能应下此事。
有些尤为重要的折子,都是由自己亲自批红盖章,就比如有关宣王的折子,或者是外邦的折子。
今日徐言不当值,所有折子批阅好了后都会送到司礼监执事处由他盖章,送完了折子后,已是正午,苏德敏侯在一旁小声问道。
“殿下是否用膳?”
昭阳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已经在这里坐了整整一上午,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道。
“方才不是说还有人候着?”
苏德敏道。
“回殿下,是宣王,正在崇教殿候着,已经候了有一个时辰了。”
宣王?趁着先太后忌辰已经赖在应天半个月了,先太后没拜祭多一会儿,整日就游走在各官员之中,是个不好对付的人,昭阳强打起精神。
“宣。”
苏德敏极小心地抬头扫了昭阳一眼,见她闭目凝神,并未看他,应了声是躬身退下,心里暗道,这小太子做起事来比皇帝还严谨,以后怕是不好应付。
昭阳此刻想的却是宣王此番觐见的目的,早前他曾向皇帝进言,要将自己的幼女嫁给湖广总督的次子,现在自己刚代理朝政他就急着见自己,恐怕除了此事外,还想要打探皇帝的病情。皇帝病重的事知道的人拢共不过五人,都是忠心之人,定不会外扬。但不会外扬不代表他收不到风声,太后还在世时,就为他埋下了不少眼线,这么多年虽然拔掉了许多,可未清除的也不少,就好比东宫,到如今还有残留的宣王党。整个皇宫除了明政殿和司礼监,任何地方都不敢保证没有宣王的眼线,昭阳曾经想过东宫换一批人,但按制换的人仍旧要在宫内选,她又如何能保证选出来的人中没有宣王党呢?于是便作罢了,只是平常更加谨慎些。
想起司礼监昭阳又想起了徐言,想着此时若是他在这里,自己或许会多一分底气,正想着,宣王已经进了殿。
一袭绯色麒麟补子盘领袍,头戴梁冠。身形魁梧,面色凶煞,看着昭阳的眼神极为不屑,却还是不情不愿地跪下行礼。
“拜见太子殿下!”
说话声音中气十足,与躺在床上虚弱无力的皇帝判若两人。
昭阳不着急出声,双手撑在案上,就静静地打量着他。
他跪得笔直,浓眉紧蹙,似乎在想自己为何还不让他起身。又过了片刻,宣王不耐烦地抬起头,对上她的视线,昭阳才装作刚回神的模样,扬声道。
“哦,孤想到了其他的事一时出了神,皇叔快快请起。”
宣王扯过衣袍快速起身,神色略微不悦,待站定了后问道。
“哦?不知殿下看着臣这张脸想到了谁,想到了何事?才会如此出神。”
徐言扬唇一笑,轻快道。
“孤想起了莹莹堂妹,比孤还小一岁呢,现下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不觉间,竟到了该嫁人的年龄了。”
宣王:???
他总感觉昭阳要说些不可控的话,正欲开口阻拦,昭阳却像是看穿了他心思一般,紧接着就开口。
“父皇上个月还给孤说,莹莹堂妹身份尊贵,知书达理,要给她找一个性格好,会疼人的夫君。哦,父皇还给孤说了,刑部尚书邹离的长子就极好,长得好,性格温润,年纪轻轻就中了二甲,也在京中任职,正适合莹莹堂妹。皇叔共有三女,两女都外嫁,这个幼女,可一定得留下才行呀。”
宣王听完脸色立刻暗了下来。
刑部尚书与湖广总督同样是二品,但一个在京城,一个在地方,况邹离的长子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都远胜湖广总督的次子,且在京为官,虽只是个小小的翰林典籍,但学识高,人品好,假以时日肯定会有一番作为。而湖广总督的次子,与自己那个败家的儿子如出一辙,寻花问柳,无恶不作,名声都传遍了整个大梁。
太子所说的这门亲事,旁人怎么听都是为自己好,可他要的是这些吗?
邹离可是个实打实的忠臣,只效忠于皇帝。湖广总督就不一样了,手握二十万大军,而且已经接下了他抛过去的橄榄枝,只等着联姻来巩固关系,太子现在说这话,不是要逼着他妥协吗?宣王自然不愿,道。
“殿下的好意臣是明白的,但是小女与湖广总督的次子相互爱慕,情投意合,臣做父亲的,也不想女儿为此伤心难过,伤了父女间的和气。”
昭阳眉毛一挑,叹息着摇头。
“孤倒是怀疑起堂妹的眼光了,那王覃的次子孤见过一回,其貌不扬,身材肥硕,举止粗鲁,莹莹堂妹看中他什么了?”
宣王皮笑肉不笑,道。
“这臣就不知道了。”
昭阳笑了一下,又道。
“皇叔回去真的要问一下堂妹,邹离的长子长得一表人才,不论是学识还是人品,都是极好的,应天想要与他结亲的可是多得很,父皇专程压了下来,就是准备留给莹莹堂妹。”
宣王已经逐渐失了耐心,不想再与她争论。
“此事还是要她自己拿主见,不能……”
“所以才要皇叔回去问一下呀,万一莹莹堂妹是被人迷惑了心智呢?还是说王叔非要将莹莹堂妹嫁给王覃的次子,是另有所图?”
宣王,……
他显然没想到昭阳会将此事说得如此直白,再拒绝反而会显露出他的目的,一时间他竟无言以对,只能硬着头皮应下,心里却在做其他的打算。
昭阳将他的神色转变看进眼里,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盏。
宣王一抬头,就看到昭阳正一脸真诚地看着他,心惊小太子成长得如此之快之余,又想起了今日过来的另一桩事,忙道。
“殿下,臣此番进宫,还想要见见陛下。”
昭阳早就知道他有此目的,不紧不慢地放下茶盏,道。
“皇叔来得不巧,父皇染了风寒,不见外人。”
“就是染了风寒,臣才要去看望,尽手足之情。”
“皇叔的心意,昭阳会转告给父皇的。”
宣王:……
他就知道自己今日见不到皇帝,不过他的目的也不在此。
“臣去岁打猎时受了重伤险些丧命,幸得一神医相救,今日也一并带了来,让他为陛下诊脉。”
昭阳仍旧笑着,言语逐渐坚硬。
“哦?什么民间的江湖郎中皇叔也敢往宫里领?”
宣王听到此言心里憋了一股怒火,但也不敢显露,强装着微笑道。
“臣自然知道陛下身份贵重,寻常郎中近不得身,但恕臣直言,宫中的太医皆是些庸碌之辈,否则陛下的身子怎的一直不见好转?就该换个人替陛下诊诊脉,或许换副药就好了也未可知。”
昭阳仍旧笑着,只不过里面带了几分凌厉。
“不妥。”
“不妥?”
“为何不妥?何处不妥?这个郎中臣已经亲自试过,医术高超,非太医院能比,太子何以如此固执。”
昭阳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
“皇叔也说了,父皇身份贵重,不是寻常人能比的,自然也不是寻常人能近身的。”
此话一出宣王立刻黑了脸,怒问。
“殿下是在暗示什么?臣身份低贱吗?”
昭阳也没了笑意,但语气仍旧算得上平和。
“皇叔莫要多想,孤只是就事论事。”
两件事一件都没办成,宣王自然是不愿意的,索性不再忍耐。
“人,臣已经带来了,绝对不会再带回去,太子看着办吧。臣好歹也是陛下的亲弟,只是想让陛下早日病愈,一片赤诚,剖心相待,太子如此态度,实令本王心寒。”
昭阳背脊挺得笔直,放在桌案上的手心里已经浸出了汗。
宣王势力不容小觑,断不会让自己在一日之间连失两次掩面,但昭阳也绝不会让步。就是拼了撕破脸,也不能应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