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跟着人群排队往里走,按他的品级本来是没有资格进殿的,但因为朱元璋对他的特别青睐,硬是让他进去了,不过位置在最后面,总比在外面挨冻强。
进去后,李伟就闭着眼睛打盹,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到了,群臣跪拜并齐声高呼,他慢了一拍,马上就被注意到,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但没处罚他,毕竟得维护他作为宠臣的形象嘛!
行礼结束后,照例开始汇报工作。
内阁刚成立,李伟也没什么内容可以汇报的,索性就站在那里打盹,等着下班。
好不容易熬到这些人说完了,朱元璋一离开,他就急不可耐地冲出大殿,惹得其他官员纷纷指责。
文渊阁就在午门旁边,李伟来到这儿,看着这间不算大的屋子,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传说中的内阁居然就这么点地方?
尽管心里不满,但他还是走进去了。
屋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看见他进来都停下手里的工作抬头看他。
一个中年男子走上前拱手问道:“这位大人是?”
“咳咳……本官便是你们的头儿,文渊阁大学士李伟。"
话音刚落,众人表情各异。
李伟的名声早已传遍朝堂,虽然他们没有资格进殿,但也有所耳闻。
最初得知自己的上司就是这个奸佞之人时,他们很不愿意,但圣旨不可违抗,也只能勉强接受了。
此刻见到了这位上司,他们心中不免有些复杂。
“见过李大人……”
众人起身行礼,有人态度敷衍。
李伟并不在意,正襟危坐地点点头,说道:“都继续忙吧。"
于是各自归位,继续手头的工作。
那名中年男子将李伟安排在一个格外突出的位置,这张桌子显得格外出众。
别人挤成一团,他独占一大片空间。
文渊阁不算大也不算小,不过是几间屋子罢了,比起那些宏伟的大殿,差距甚远。
作为负责人,李伟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只能和下属同处一室。
并不是没有多余房间,而是除了办公区,其他地方还存放着大量书籍。
待李伟落座,吴伯宗又向他介绍了内阁成员:王杰、吴沉、黄载,还有他自己——这位中年男子吴伯宗,皆是从翰林院选拔而来,而吴伯宗更是状元出身。
李伟不动声色,内心忐忑,与这些人相比,自己简直什么都不是,就连繁体字都认不全。
他能认得这些繁体字,还得感谢那些来自岛国的老师。
若非为了找寻他们的学习资料,李伟到了明朝可能就成了半个文盲。
------------
介绍完毕,吴伯宗、王杰等人捧着一堆奏章来到李伟面前:
“大人,这是通政司送来的奏章,我们已按类别整理好了,请大人指示下一步如何处理。"
吴伯宗问道。
如今内阁刚刚成立,具体怎么运作他们也不清楚,只知道要为皇帝提供协助,但具体怎么帮,皇帝并未说明。
现在主官到任,自然要请示主官。
李伟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章,思索片刻,说道:“你们念给我听听。"
“好。"
吴伯宗答应一声,随即拿起一本开始朗读。
这些大臣虽无其他特长,但写文章倒是有两下子,引用典故,口若悬河,听得李伟连连惊叹!
“停!停!停!咳,那个,你就简单概括一下意思就行,不用逐字逐句地念了。"
李伟听到一半就急忙喊停,掩饰自己听不懂的窘迫。
吴伯宗毫无怀疑,答道:“好的,这封奏章是工部尚书薛祥呈上的,请求拨款五十万两白银用于建造海船。"
“嗯?就这样?”
“嗯,主要内容就是这个。"
“有没有提到造多少船、预算是多少、工期多久之类的?”
“没有。"
李伟睁大了双眼,怎么感觉你啰嗦了半天,结果就这一句重点?我怎么就没听明白呢?
“赶紧回话,让他先把预算做好再来奏报!”
“?”
吴伯宗惊讶地瞥了李伟一眼,这种事情咱们能擅自决定吗?这事儿难道不该请示皇帝吗?
“怎么了?有啥问题吗?”
李伟看他迟迟不动手,疑惑地问。
“李大人,这事是不是得向皇帝禀报啊?”
“这还需要请示他?我们就是替皇帝分忧的,每件事都请示的话,还怎么替他解决问题?”
“……”
吴伯宗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他也不清楚内阁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于是只好按照李伟说的先照办。
在李伟看来,这正是内阁的工作方式,对吧?
他环顾了一堆奏折,又对众人说道:“你们几个,站好队,先大致看看内容,然后过来告诉我具体什么事,我才能尽快处理。"
大家听完后,便依次拿起奏折预览一遍,接着直接排队去找李伟说明情况,李伟马上给出指示,这人回去就照办书写。
“礼部侍郎奏称,北元县有个无赖晚上骚扰寡妇……”
“他一个礼部侍郎,这事关他啥事?让他去给寡妇守夜得了!”
“吏部奏……”
四个人轮番汇报,李伟三言两语就把奏折处理得很快,不到两个时辰,一堆奏折就搞定了。
“搞定啦,收工,回家睡觉去喽,哈哈!”
吴伯宗等人望着处理完毕的奏折发呆,总觉得事情有些怪异。
“大人,这些奏折接下来咋办?”
“发下去呗,该找谁找谁!”
“可是,这好像不太妥吧?是不是得让皇帝亲自批阅一下?”
李伟思索片刻,嗯,确实得找领导签个字。
“你说得对,那你把这些奏折送到皇帝那儿吧,我还有别的事,就不陪你去了。"
李伟大大咧咧地说完,准备早点离开,去看房子,毕竟住客栈挺花钱的。
至于算不算早退,朱元璋也没规定几点下班,那当然由李伟这位主管自行决定啦!
打发走吴伯宗送奏折后,李伟自己溜号走人。
到客栈与小青会合时,小青没睡懒觉,早早出去帮李伟找房子,直到下午才回来。
“老爷,我向牙行打听了,附近靠近皇城的房子,年租金大约八十两银子。
城中的普通地方,稍小一些的院子也要五十两,最偏远的位置大概三十两左右。"
小青将今日探听到的消息告诉李伟后,他皱眉思索,心中隐隐作痛。
离皇城这么近的地方居然要八十两银子,真是太过分了!
他粗略估算了一下,自己和小青每月的开销大约需要三四贯,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因此一年的生活费用至少得预留五十贯才能安心,剩下那部分根本无法负担靠近皇城的房租,只能在城里挑个稍微小些的住处。
他还没弄明白自己的官俸具体有多少,朱元璋给的一百贯算是官俸的一部分,相当于提前预支了工资,今后一段时间恐怕不会再领取了。
“罢了,找一处五十两左右的吧,尽快定下来!”
李伟说道,三十两的不要考虑了,距离太远通勤太麻烦,实在不行再想办法赚些外快,当然是通过正当途径!
李伟拉着小青去了牙行,看了几处房子,最终选定了一处四十五两的小院。
这院子有些老旧,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不过好歹是个独门独院,勉强算得上是个小别墅了,李伟自我安慰道。
租下房子后,李伟又急忙带着小青去购置被褥及日常生活用品,一直忙到天黑,总算安顿下来。
“人生艰难啊!”李伟感叹。
……
当李伟正为新家忙碌时,吴伯宗拿着李伟“审阅”过的奏章来到乾清宫,呈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翻开一看,脸色渐渐变化。
这些奏章全都批阅完毕,如何处置都已标明,只是在最后留出空白让他签名,并且前面标注着“皇帝签字”,显然是暗示只需他在此处签字即可。
朱元璋既震惊又愤怒,按他的设想,“秘书”不过是帮他整理奏章并简单归纳,以便节省时间,至于如何处理,理应由他亲自决定,这些“秘书”怎敢擅自主张?即便是供他参考,也需他主动询问时才行。
“该死的东西!谁允许你们替朕批阅奏章的?”
恭敬站立下方的吴伯宗闻言心下一惊,连忙跪倒在地:“陛下息怒,此事都是李大人安排的,我们并不知情。"
……
太祖眉头紧锁,他对李伟的任命不过是遵循“谁提议谁负责”的原则,暂且如此安排。
等到内阁稳固,李伟有了足够的资历,就会被调往工部,专司新奇器物的研发。
在他看来,内阁不过是一群服务于帝王的顾问班子,可有可无,人员也可以随意更换。
然而,当他看到李伟所作所为时,却猛然意识到,这帮人似乎有着侵蚀皇权的趋势!
朱元璋有意重用李伟,却又刻意制造隔阂,使他不得不依赖皇恩才能立足。
但他同样不愿看到李伟成为第二个权臣。
不行,绝不能任由事态发展下去!
“朕知道了,还是李爱卿考虑周全啊!你们都要向他学着点。"
太祖话锋一转,满意地说道。
吴伯宗心中疑惑,却不敢多说,只能附和:“陛下英明,我等必当效仿李大人。"
“嗯,不可让李爱卿独自辛苦。
进去后,李伟就闭着眼睛打盹,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到了,群臣跪拜并齐声高呼,他慢了一拍,马上就被注意到,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但没处罚他,毕竟得维护他作为宠臣的形象嘛!
行礼结束后,照例开始汇报工作。
内阁刚成立,李伟也没什么内容可以汇报的,索性就站在那里打盹,等着下班。
好不容易熬到这些人说完了,朱元璋一离开,他就急不可耐地冲出大殿,惹得其他官员纷纷指责。
文渊阁就在午门旁边,李伟来到这儿,看着这间不算大的屋子,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传说中的内阁居然就这么点地方?
尽管心里不满,但他还是走进去了。
屋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看见他进来都停下手里的工作抬头看他。
一个中年男子走上前拱手问道:“这位大人是?”
“咳咳……本官便是你们的头儿,文渊阁大学士李伟。"
话音刚落,众人表情各异。
李伟的名声早已传遍朝堂,虽然他们没有资格进殿,但也有所耳闻。
最初得知自己的上司就是这个奸佞之人时,他们很不愿意,但圣旨不可违抗,也只能勉强接受了。
此刻见到了这位上司,他们心中不免有些复杂。
“见过李大人……”
众人起身行礼,有人态度敷衍。
李伟并不在意,正襟危坐地点点头,说道:“都继续忙吧。"
于是各自归位,继续手头的工作。
那名中年男子将李伟安排在一个格外突出的位置,这张桌子显得格外出众。
别人挤成一团,他独占一大片空间。
文渊阁不算大也不算小,不过是几间屋子罢了,比起那些宏伟的大殿,差距甚远。
作为负责人,李伟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只能和下属同处一室。
并不是没有多余房间,而是除了办公区,其他地方还存放着大量书籍。
待李伟落座,吴伯宗又向他介绍了内阁成员:王杰、吴沉、黄载,还有他自己——这位中年男子吴伯宗,皆是从翰林院选拔而来,而吴伯宗更是状元出身。
李伟不动声色,内心忐忑,与这些人相比,自己简直什么都不是,就连繁体字都认不全。
他能认得这些繁体字,还得感谢那些来自岛国的老师。
若非为了找寻他们的学习资料,李伟到了明朝可能就成了半个文盲。
------------
介绍完毕,吴伯宗、王杰等人捧着一堆奏章来到李伟面前:
“大人,这是通政司送来的奏章,我们已按类别整理好了,请大人指示下一步如何处理。"
吴伯宗问道。
如今内阁刚刚成立,具体怎么运作他们也不清楚,只知道要为皇帝提供协助,但具体怎么帮,皇帝并未说明。
现在主官到任,自然要请示主官。
李伟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章,思索片刻,说道:“你们念给我听听。"
“好。"
吴伯宗答应一声,随即拿起一本开始朗读。
这些大臣虽无其他特长,但写文章倒是有两下子,引用典故,口若悬河,听得李伟连连惊叹!
“停!停!停!咳,那个,你就简单概括一下意思就行,不用逐字逐句地念了。"
李伟听到一半就急忙喊停,掩饰自己听不懂的窘迫。
吴伯宗毫无怀疑,答道:“好的,这封奏章是工部尚书薛祥呈上的,请求拨款五十万两白银用于建造海船。"
“嗯?就这样?”
“嗯,主要内容就是这个。"
“有没有提到造多少船、预算是多少、工期多久之类的?”
“没有。"
李伟睁大了双眼,怎么感觉你啰嗦了半天,结果就这一句重点?我怎么就没听明白呢?
“赶紧回话,让他先把预算做好再来奏报!”
“?”
吴伯宗惊讶地瞥了李伟一眼,这种事情咱们能擅自决定吗?这事儿难道不该请示皇帝吗?
“怎么了?有啥问题吗?”
李伟看他迟迟不动手,疑惑地问。
“李大人,这事是不是得向皇帝禀报啊?”
“这还需要请示他?我们就是替皇帝分忧的,每件事都请示的话,还怎么替他解决问题?”
“……”
吴伯宗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他也不清楚内阁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于是只好按照李伟说的先照办。
在李伟看来,这正是内阁的工作方式,对吧?
他环顾了一堆奏折,又对众人说道:“你们几个,站好队,先大致看看内容,然后过来告诉我具体什么事,我才能尽快处理。"
大家听完后,便依次拿起奏折预览一遍,接着直接排队去找李伟说明情况,李伟马上给出指示,这人回去就照办书写。
“礼部侍郎奏称,北元县有个无赖晚上骚扰寡妇……”
“他一个礼部侍郎,这事关他啥事?让他去给寡妇守夜得了!”
“吏部奏……”
四个人轮番汇报,李伟三言两语就把奏折处理得很快,不到两个时辰,一堆奏折就搞定了。
“搞定啦,收工,回家睡觉去喽,哈哈!”
吴伯宗等人望着处理完毕的奏折发呆,总觉得事情有些怪异。
“大人,这些奏折接下来咋办?”
“发下去呗,该找谁找谁!”
“可是,这好像不太妥吧?是不是得让皇帝亲自批阅一下?”
李伟思索片刻,嗯,确实得找领导签个字。
“你说得对,那你把这些奏折送到皇帝那儿吧,我还有别的事,就不陪你去了。"
李伟大大咧咧地说完,准备早点离开,去看房子,毕竟住客栈挺花钱的。
至于算不算早退,朱元璋也没规定几点下班,那当然由李伟这位主管自行决定啦!
打发走吴伯宗送奏折后,李伟自己溜号走人。
到客栈与小青会合时,小青没睡懒觉,早早出去帮李伟找房子,直到下午才回来。
“老爷,我向牙行打听了,附近靠近皇城的房子,年租金大约八十两银子。
城中的普通地方,稍小一些的院子也要五十两,最偏远的位置大概三十两左右。"
小青将今日探听到的消息告诉李伟后,他皱眉思索,心中隐隐作痛。
离皇城这么近的地方居然要八十两银子,真是太过分了!
他粗略估算了一下,自己和小青每月的开销大约需要三四贯,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因此一年的生活费用至少得预留五十贯才能安心,剩下那部分根本无法负担靠近皇城的房租,只能在城里挑个稍微小些的住处。
他还没弄明白自己的官俸具体有多少,朱元璋给的一百贯算是官俸的一部分,相当于提前预支了工资,今后一段时间恐怕不会再领取了。
“罢了,找一处五十两左右的吧,尽快定下来!”
李伟说道,三十两的不要考虑了,距离太远通勤太麻烦,实在不行再想办法赚些外快,当然是通过正当途径!
李伟拉着小青去了牙行,看了几处房子,最终选定了一处四十五两的小院。
这院子有些老旧,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不过好歹是个独门独院,勉强算得上是个小别墅了,李伟自我安慰道。
租下房子后,李伟又急忙带着小青去购置被褥及日常生活用品,一直忙到天黑,总算安顿下来。
“人生艰难啊!”李伟感叹。
……
当李伟正为新家忙碌时,吴伯宗拿着李伟“审阅”过的奏章来到乾清宫,呈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翻开一看,脸色渐渐变化。
这些奏章全都批阅完毕,如何处置都已标明,只是在最后留出空白让他签名,并且前面标注着“皇帝签字”,显然是暗示只需他在此处签字即可。
朱元璋既震惊又愤怒,按他的设想,“秘书”不过是帮他整理奏章并简单归纳,以便节省时间,至于如何处理,理应由他亲自决定,这些“秘书”怎敢擅自主张?即便是供他参考,也需他主动询问时才行。
“该死的东西!谁允许你们替朕批阅奏章的?”
恭敬站立下方的吴伯宗闻言心下一惊,连忙跪倒在地:“陛下息怒,此事都是李大人安排的,我们并不知情。"
……
太祖眉头紧锁,他对李伟的任命不过是遵循“谁提议谁负责”的原则,暂且如此安排。
等到内阁稳固,李伟有了足够的资历,就会被调往工部,专司新奇器物的研发。
在他看来,内阁不过是一群服务于帝王的顾问班子,可有可无,人员也可以随意更换。
然而,当他看到李伟所作所为时,却猛然意识到,这帮人似乎有着侵蚀皇权的趋势!
朱元璋有意重用李伟,却又刻意制造隔阂,使他不得不依赖皇恩才能立足。
但他同样不愿看到李伟成为第二个权臣。
不行,绝不能任由事态发展下去!
“朕知道了,还是李爱卿考虑周全啊!你们都要向他学着点。"
太祖话锋一转,满意地说道。
吴伯宗心中疑惑,却不敢多说,只能附和:“陛下英明,我等必当效仿李大人。"
“嗯,不可让李爱卿独自辛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最新章节,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最新章节,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