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家人还没到,张延按照原计划先去拜访了郑铭老师。
郑铭老师的家就在京城电影学院附近,张延这次过来,除了感谢对方在红学家事件时给予的帮助,也想就拒绝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事,当面解释几句。
在电影学院附近下了车,张延正想找个人问问路,就有个帅小伙主动跑了过来,自来熟的招呼:“您是张延老师吧?您还记得我吗?”
张延仔细看了半天,才认出这是那天大脑袋带去史铁升家的男演员,不过比起当初的奶油小生形象,小伙子明显黑瘦了不少。
“为了演好《边走边唱》,我前阵子下乡体验生活去了。”那小伙子说着,主动伸手自我介绍道:“我叫黄垒,是北电大一的学生。”
“噢~幸会。”
张延跟他握了握手,好奇道:“《边走边唱》是《命若琴弦》改编成电影后的名字?”
“对啊,我们陈导给起的,说是通俗易懂。”
嘁~
这时候怎么就不嫌弃通俗了?
而且《边走边唱》和《命若琴弦》比起来,明显LOW了好几个档次!
张延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又随口问了句:“你们陈导具体叫什么名字?”
“那是陈恺歌导演,84年陈导拍的电影就在国外拿过奖了,当时张翼谋导演还是他的摄像师呢。”
陈恺歌?
这名字貌似在梦中出现过,看来大脑袋还能火好些年呢。
这时黄垒又道:“那天之后,我特地去看了您的小说,您写的确实有意思,跟现在的小说都不是一个路数,怪不得能卖的那么火。”
张延这才明白,黄垒为什么会主动上来攀谈,他连道两句‘过奖’,顺手把写着郑铭家地址的纸条递过去,问:“黄同学,这个地址你认识吗?”
黄垒低头扫了一眼,笑道:“我们一老师就住这儿,正好我也没什么事,我带您过去吧。”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十八岁的黄小厨已经很能侃了,基本什么话茬的都能接得住,当然接得住不代表接得好,有些地方多少有点不懂装懂。
等把张延送到郑铭家楼底下,黄垒二话没说就闪人了,半点没有要互换联系方式的意思。
这倒让张延有些诧异,他本来以为对方这么热情,应该是想结交自己这位小有名气的畅销作家的呢。
看来是自己想复杂了。
比起他这样早早进入社会的人,大学生还是相对比较单纯的。
到了郑铭家。
在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张延才把自己要调到津门文学,所以只能婉拒青年出版社的事说了。
郑铭对此并不在意,他更感兴趣的是,张延要给津门电视台写剧本这事。
“铁升在电话里都跟我说了。”
郑铭正色道:“他那一套站在作家和编剧的角度,倒也不能说有错,但你想拿到这个机会,光靠妥协可不行。”
张延也忙坐正了身子,恳切道:“郑老师,那您能不能站在导演的角度,再给指点指点迷津?”
“我哪里懂什么导演的角度。”
郑铭摆摆手,又继续道:“说白了,妥协是进了剧组之后的事儿,而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拿到进组的门票。
我对津门电视台不是很熟悉,对京城电视台的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同时开两部剧就是极限了,而像《渴望》这样的精品长剧,只一部戏就让他们捉襟见肘。”
听到这里,张延已经醒过味儿来了。
以京城电视台的实力尚且如此,那津门电视台说要同时开两到三部精品剧,十有八九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要么是数量上吹了牛,要么是质量上吹了牛。
张延比较倾向后者,毕竟‘精品剧’是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而两到三部则是实打实的硬性指标。
所以应该是同时开拍两部小制作的几率更大。
“聪明!”
郑铭听了张延的分析,赞了一声后,又道:“但你要知道,电视台也是有编剧部的,他们大概率会占据其中一个名额,所以你能争取的,就只有剩下的一个或者两个名额了。”
啧~
要是两个还好说,要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张延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脱颖而出,毕竟有关系的人可不止他一个。
“所以你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把剧本写的小而精,也就是在尽量为剧组节约成本的前提下,争取把剧本写的足够精彩。”
顿了顿,又补充道:“最好能在剧本里肯定一下津门的成绩、夸一夸津门的人民。”
最后这一条真是‘醍醐灌顶’!
津门电视台这次急着要拍电视剧,就是因为上面觉得不能被京城落下太远,那如果在剧中吹捧一下津门的成就、展望一下津门的未来,肯定是上面喜闻乐见的。
想到这里,张延冲着郑铭一挑大拇哥:“您不愧是北电出来的,这句句都是真知灼见!”
郑铭却摇头道:“我也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要是去执导电影,肯定拉不下这个脸来。”
此后两人又聊了许多和电影、剧本、小说有关的话题,一直到十点半,张延才主动告辞离开。
往公交车站走的时候,张延就一直在琢磨该怎么写这个剧本。
他原本想的是,仿照《红楼名侦探》写一个在古代探案的故事,反正中年作者收集了好多经典作案手法,足够他挑拣着用了。
到时候再选个名人当主角,比如包黑子、宋慈、狄仁杰什么的,就齐活了。
但现在考虑到成本的问题,考虑到投领导所好的问题,古装剧就不合适了,否则单只是布景这一条就够难的。
那就只能改成现代刑侦剧了。
背景就设在经开区,那里是津门经济的动力引擎。
主角人设方面,男一号基本锁定是刑警了。
至于女一号……
张延脑袋里忽然浮现起了周滔身穿警服的模样。
对啊!
他激动的一拍大腿,女一号就以周滔为原型,写一个为了留津指标,不得不暂时进入公安局工作的的表演系女大学生。
这样女一号也可以顺理成章,找个年轻漂亮时尚的演员本色出演。
不过表演系女大学生和刑警队好像不是很搭,必须得给她安排个‘特长’,让她靠着这个特长,阴差阳错进入到刑警队。
EMMM~
加一个微表情分析怎么样?
比如她总能敏锐的察觉到,对方是不是在刻意撒谎、演戏——这也和她的专业能匹配上。
再就是录音、摄影方面的技能,可以专门挑选一些和这方面有关的手法,凸显女主角的重要性。
第一个案子,就写女一号本来是要分派到后勤的,却阴差阳错被男主角拉到案发现场,然后凭借专业知识,恰巧察觉到了嫌犯的破绽。
男主角因此迅速打开了局面,解决了这桩凶杀案,并因此把女一号拉进了刑警队,而女主角却只想找机会调去话剧团。
这一来,后续的冲突反转不就有了吗?!
张延正越想越激动,忽然听到耳边传来黄垒的声音:“张老师,你没事吧?”
“嗯?”
张延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站台前,周围还有许多人在冲着自己指指点点。
想想自己刚刚又是拍大腿,又是抓耳挠腮的,估计是被人当成神经病了。
张延老脸一红,尴尬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黄垒冲旁边一指,道:“这两位大二的学姐上午看到咱们说话了,知道你是我朋友,所以看到你在这里……就让人把我喊了来。”
张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不出意料的看到了两位美女。
他讪讪的解释道:“我没事,就是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一下子有些忘乎所以了。”
“噢~”
黄垒恍然大悟,然后对着四周喊道:“没事了、没事了,我朋友是写小说的,刚才想剧情想的入了迷,就忘了是在外面。”
众人听说是写小说的,也就见怪不怪了。
等围观的人散了,张延特地去感谢了那两位女学生,也顺便记住了两人的名字:俞菲鸿和汪茜。
如图:
郑铭老师的家就在京城电影学院附近,张延这次过来,除了感谢对方在红学家事件时给予的帮助,也想就拒绝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事,当面解释几句。
在电影学院附近下了车,张延正想找个人问问路,就有个帅小伙主动跑了过来,自来熟的招呼:“您是张延老师吧?您还记得我吗?”
张延仔细看了半天,才认出这是那天大脑袋带去史铁升家的男演员,不过比起当初的奶油小生形象,小伙子明显黑瘦了不少。
“为了演好《边走边唱》,我前阵子下乡体验生活去了。”那小伙子说着,主动伸手自我介绍道:“我叫黄垒,是北电大一的学生。”
“噢~幸会。”
张延跟他握了握手,好奇道:“《边走边唱》是《命若琴弦》改编成电影后的名字?”
“对啊,我们陈导给起的,说是通俗易懂。”
嘁~
这时候怎么就不嫌弃通俗了?
而且《边走边唱》和《命若琴弦》比起来,明显LOW了好几个档次!
张延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又随口问了句:“你们陈导具体叫什么名字?”
“那是陈恺歌导演,84年陈导拍的电影就在国外拿过奖了,当时张翼谋导演还是他的摄像师呢。”
陈恺歌?
这名字貌似在梦中出现过,看来大脑袋还能火好些年呢。
这时黄垒又道:“那天之后,我特地去看了您的小说,您写的确实有意思,跟现在的小说都不是一个路数,怪不得能卖的那么火。”
张延这才明白,黄垒为什么会主动上来攀谈,他连道两句‘过奖’,顺手把写着郑铭家地址的纸条递过去,问:“黄同学,这个地址你认识吗?”
黄垒低头扫了一眼,笑道:“我们一老师就住这儿,正好我也没什么事,我带您过去吧。”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十八岁的黄小厨已经很能侃了,基本什么话茬的都能接得住,当然接得住不代表接得好,有些地方多少有点不懂装懂。
等把张延送到郑铭家楼底下,黄垒二话没说就闪人了,半点没有要互换联系方式的意思。
这倒让张延有些诧异,他本来以为对方这么热情,应该是想结交自己这位小有名气的畅销作家的呢。
看来是自己想复杂了。
比起他这样早早进入社会的人,大学生还是相对比较单纯的。
到了郑铭家。
在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张延才把自己要调到津门文学,所以只能婉拒青年出版社的事说了。
郑铭对此并不在意,他更感兴趣的是,张延要给津门电视台写剧本这事。
“铁升在电话里都跟我说了。”
郑铭正色道:“他那一套站在作家和编剧的角度,倒也不能说有错,但你想拿到这个机会,光靠妥协可不行。”
张延也忙坐正了身子,恳切道:“郑老师,那您能不能站在导演的角度,再给指点指点迷津?”
“我哪里懂什么导演的角度。”
郑铭摆摆手,又继续道:“说白了,妥协是进了剧组之后的事儿,而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拿到进组的门票。
我对津门电视台不是很熟悉,对京城电视台的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同时开两部剧就是极限了,而像《渴望》这样的精品长剧,只一部戏就让他们捉襟见肘。”
听到这里,张延已经醒过味儿来了。
以京城电视台的实力尚且如此,那津门电视台说要同时开两到三部精品剧,十有八九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要么是数量上吹了牛,要么是质量上吹了牛。
张延比较倾向后者,毕竟‘精品剧’是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而两到三部则是实打实的硬性指标。
所以应该是同时开拍两部小制作的几率更大。
“聪明!”
郑铭听了张延的分析,赞了一声后,又道:“但你要知道,电视台也是有编剧部的,他们大概率会占据其中一个名额,所以你能争取的,就只有剩下的一个或者两个名额了。”
啧~
要是两个还好说,要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张延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脱颖而出,毕竟有关系的人可不止他一个。
“所以你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把剧本写的小而精,也就是在尽量为剧组节约成本的前提下,争取把剧本写的足够精彩。”
顿了顿,又补充道:“最好能在剧本里肯定一下津门的成绩、夸一夸津门的人民。”
最后这一条真是‘醍醐灌顶’!
津门电视台这次急着要拍电视剧,就是因为上面觉得不能被京城落下太远,那如果在剧中吹捧一下津门的成就、展望一下津门的未来,肯定是上面喜闻乐见的。
想到这里,张延冲着郑铭一挑大拇哥:“您不愧是北电出来的,这句句都是真知灼见!”
郑铭却摇头道:“我也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要是去执导电影,肯定拉不下这个脸来。”
此后两人又聊了许多和电影、剧本、小说有关的话题,一直到十点半,张延才主动告辞离开。
往公交车站走的时候,张延就一直在琢磨该怎么写这个剧本。
他原本想的是,仿照《红楼名侦探》写一个在古代探案的故事,反正中年作者收集了好多经典作案手法,足够他挑拣着用了。
到时候再选个名人当主角,比如包黑子、宋慈、狄仁杰什么的,就齐活了。
但现在考虑到成本的问题,考虑到投领导所好的问题,古装剧就不合适了,否则单只是布景这一条就够难的。
那就只能改成现代刑侦剧了。
背景就设在经开区,那里是津门经济的动力引擎。
主角人设方面,男一号基本锁定是刑警了。
至于女一号……
张延脑袋里忽然浮现起了周滔身穿警服的模样。
对啊!
他激动的一拍大腿,女一号就以周滔为原型,写一个为了留津指标,不得不暂时进入公安局工作的的表演系女大学生。
这样女一号也可以顺理成章,找个年轻漂亮时尚的演员本色出演。
不过表演系女大学生和刑警队好像不是很搭,必须得给她安排个‘特长’,让她靠着这个特长,阴差阳错进入到刑警队。
EMMM~
加一个微表情分析怎么样?
比如她总能敏锐的察觉到,对方是不是在刻意撒谎、演戏——这也和她的专业能匹配上。
再就是录音、摄影方面的技能,可以专门挑选一些和这方面有关的手法,凸显女主角的重要性。
第一个案子,就写女一号本来是要分派到后勤的,却阴差阳错被男主角拉到案发现场,然后凭借专业知识,恰巧察觉到了嫌犯的破绽。
男主角因此迅速打开了局面,解决了这桩凶杀案,并因此把女一号拉进了刑警队,而女主角却只想找机会调去话剧团。
这一来,后续的冲突反转不就有了吗?!
张延正越想越激动,忽然听到耳边传来黄垒的声音:“张老师,你没事吧?”
“嗯?”
张延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站台前,周围还有许多人在冲着自己指指点点。
想想自己刚刚又是拍大腿,又是抓耳挠腮的,估计是被人当成神经病了。
张延老脸一红,尴尬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黄垒冲旁边一指,道:“这两位大二的学姐上午看到咱们说话了,知道你是我朋友,所以看到你在这里……就让人把我喊了来。”
张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不出意料的看到了两位美女。
他讪讪的解释道:“我没事,就是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一下子有些忘乎所以了。”
“噢~”
黄垒恍然大悟,然后对着四周喊道:“没事了、没事了,我朋友是写小说的,刚才想剧情想的入了迷,就忘了是在外面。”
众人听说是写小说的,也就见怪不怪了。
等围观的人散了,张延特地去感谢了那两位女学生,也顺便记住了两人的名字:俞菲鸿和汪茜。
如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娱:1990,文娱:1990最新章节,文娱:1990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娱:1990,文娱:1990最新章节,文娱:1990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