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博远现在到底是怎么看我的,我不知道。
但苏婉的妈妈现在是把我当半个女婿看的,在见到我和苏婉带了营养品过来,很高兴,不仅亲自洗了水果端给我,同时笑着跟我说,人来了就行,以后不用带东西,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我表面上笑着说知道了,但自然不会当真,有时候的带礼物并不是真的为了送礼物,而是为了给对方情绪价值,让对方知道自己关心她。
晚上,我陪苏博远喝了两杯。
和最开始时候的谨小慎微不同。
现在我觉得能够坐下来跟苏博远心平气和的喝两杯挺好的,两个人在喝完酒后,便来到了书房,紧接着我便跟他说起了鑫龙花园楼盘不封顶对外预售的事情。
正常来说。
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楼盘封顶后都会第一时间进行预售,回本,然后把回本的钱投入到下一轮的拿地当中去。
拿到地再用地皮质押贷款去施工。
一直这样反复的操作,不停拿地,开工,预售,再拿地……,最终将自己的规模扩大。
但鑫龙地产现在却将鑫龙花园捂盘,不对外预售,原本早就可以封顶验收的施工也停了下来,什么时候能够开盘,遥遥无期。
李明博便是在这种看不到头的情况下,没能顶住债务危机,选择单枪匹马去找张明华讨个说法,最终跳楼自杀了。
苏博远身为土地资源局局长,对鑫龙花园这个地块自然是熟悉的,事实上,这块楼盘信息也是他从规划局老朋友那里得知了内部消息透露给张明华。
最终张明华才不惜一切代价,在土地竞拍中以一个比较高的土拍价格拿下了这块地。
我现在跟苏博远说这件事情的目的,主要是想知道张明华一直将鑫龙花园这个楼盘捂盘不销售,政府会不会采取什么措施。
比如强制鑫龙花园开盘销售。
“这件事情暂时没什么好办法。”
苏博远在听到我的目的后,对着我说道:“政策上没有强制开盘的规定,虽然说中央今年根据楼市连续出台了新旧国八条,明确遏制开发商闲置土地造成楼市供求失衡的行为,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严禁无证预售,同时要求取得预售许可的楼盘规范销售行为,对囤积房源、恶意哄抬房价等不诚信行为,会记入企业诚信档案并公开曝光,一定程度上约束开发商拖延开盘的空间,但其实这样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也不能很好的能够形成全面震慑,还是有一些企业会为了利益去捂盘的。”
说到这里,苏博远对我诧异的问道:“你怎么会突然关心起这个楼盘?”
“是因为朋友的事情。”
我李明博被张明华套了7000万进去,现在跳楼死了的事情跟苏博远说了起来,并且也跟他说了李明博和方婕,以及方婕跟苏婉之间的关系。
苏博远听了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关心起了鑫龙花园楼盘的事情,接着跟我说道:“你说的这个人跳楼的事情我听说过,传的挺广的,张明华伤的也不轻,现在还在人民医院躺着,据说被砍的两刀砍的挺重的。”
说到这里,苏博远忽然叹了口气,可惜的说道:“就是这个李明博做事不够彻底,既然都决定跳楼自杀了,却不先把张明华这个白眼狼给彻底解决掉。”
我没说话,但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是我的话,我真的要选择跟李明博一样的路,我死之前,我肯定是要把张明华给剁成肉酱的。
如果他运气好,从我刀下跑了。
那我也躲起来。
除非说他这辈子不出现在公共场合,又或者我本事不行,在张明华出来之前,我先被公安机关给找到了。
接着我回过神来,对着苏博远皱了下眉头:“那照这么说,张明华一直捂着楼盘不卖,市政府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那倒也不是。”
苏博远对我摇了摇头,跟我分析道:“张明华现在之所以不开盘,那是因为看到鑫龙花园周边的板块都涨价了,有利可图,所以才捂盘的,但他捂不了太久的。”
我虚心的请教道:“为什么?”
“因为成本。”
苏博远对我说道:“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回报,但也高投入的行业,土地闲置费,融资利息,工程维护,人员工资等等,都需要不少钱,加起来年成本超过10%,如果说后续的房价涨幅低于成本增幅,他张明华反而会亏本,他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是不会做这种亏本生意的。”
说到这里,苏博远停顿了一下,对我反问道:“你知道他和一般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是什么?”
我反问起来。
苏博远看着我意味深长的说道:“张明华和别人最大的区别是他把利益看的很重,可以将利益凌驾于个人情感之上,这样的人有好有弊,好处是他可以凭借着冷静和自私走的更远,弊处是,一旦他倒霉了,他就会被打回原形,就像雪崩一样,一旦雪崩,没人能救他。”
我说道:“我不会学他的。”
“不,我希望你学他。”
苏博远摇了摇头说道:“虽然他做人差劲了一点,但不得不承认,他的脑子确实挺清醒的,做生意就是这样,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加进去,得以公司利益出发。”
我沉默了一会说道:“但这样的人会让人看不起。”
说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又抬头看着苏博远解释道:“虽然我知道我看不看得起他也不重要,他也不在乎,但我还是觉得做人要有点人情味,没钱可以慢慢挣,但没了人情味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苏博远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也一直在看着我,在我说话,他笑呵呵的说道:“呵呵,你自己看吧,我在机关单位待久了,也老了,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世界,你也不用全听我的,我的意见也不一定是对的,你觉得对就行,反正你还年轻,有的是试错机会。”
苏博远现在到底是怎么看我的,我不知道。
但苏婉的妈妈现在是把我当半个女婿看的,在见到我和苏婉带了营养品过来,很高兴,不仅亲自洗了水果端给我,同时笑着跟我说,人来了就行,以后不用带东西,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我表面上笑着说知道了,但自然不会当真,有时候的带礼物并不是真的为了送礼物,而是为了给对方情绪价值,让对方知道自己关心她。
晚上,我陪苏博远喝了两杯。
和最开始时候的谨小慎微不同。
现在我觉得能够坐下来跟苏博远心平气和的喝两杯挺好的,两个人在喝完酒后,便来到了书房,紧接着我便跟他说起了鑫龙花园楼盘不封顶对外预售的事情。
正常来说。
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楼盘封顶后都会第一时间进行预售,回本,然后把回本的钱投入到下一轮的拿地当中去。
拿到地再用地皮质押贷款去施工。
一直这样反复的操作,不停拿地,开工,预售,再拿地……,最终将自己的规模扩大。
但鑫龙地产现在却将鑫龙花园捂盘,不对外预售,原本早就可以封顶验收的施工也停了下来,什么时候能够开盘,遥遥无期。
李明博便是在这种看不到头的情况下,没能顶住债务危机,选择单枪匹马去找张明华讨个说法,最终跳楼自杀了。
苏博远身为土地资源局局长,对鑫龙花园这个地块自然是熟悉的,事实上,这块楼盘信息也是他从规划局老朋友那里得知了内部消息透露给张明华。
最终张明华才不惜一切代价,在土地竞拍中以一个比较高的土拍价格拿下了这块地。
我现在跟苏博远说这件事情的目的,主要是想知道张明华一直将鑫龙花园这个楼盘捂盘不销售,政府会不会采取什么措施。
比如强制鑫龙花园开盘销售。
“这件事情暂时没什么好办法。”
苏博远在听到我的目的后,对着我说道:“政策上没有强制开盘的规定,虽然说中央今年根据楼市连续出台了新旧国八条,明确遏制开发商闲置土地造成楼市供求失衡的行为,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严禁无证预售,同时要求取得预售许可的楼盘规范销售行为,对囤积房源、恶意哄抬房价等不诚信行为,会记入企业诚信档案并公开曝光,一定程度上约束开发商拖延开盘的空间,但其实这样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也不能很好的能够形成全面震慑,还是有一些企业会为了利益去捂盘的。”
说到这里,苏博远对我诧异的问道:“你怎么会突然关心起这个楼盘?”
“是因为朋友的事情。”
我李明博被张明华套了7000万进去,现在跳楼死了的事情跟苏博远说了起来,并且也跟他说了李明博和方婕,以及方婕跟苏婉之间的关系。
苏博远听了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关心起了鑫龙花园楼盘的事情,接着跟我说道:“你说的这个人跳楼的事情我听说过,传的挺广的,张明华伤的也不轻,现在还在人民医院躺着,据说被砍的两刀砍的挺重的。”
说到这里,苏博远忽然叹了口气,可惜的说道:“就是这个李明博做事不够彻底,既然都决定跳楼自杀了,却不先把张明华这个白眼狼给彻底解决掉。”
我没说话,但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是我的话,我真的要选择跟李明博一样的路,我死之前,我肯定是要把张明华给剁成肉酱的。
如果他运气好,从我刀下跑了。
那我也躲起来。
除非说他这辈子不出现在公共场合,又或者我本事不行,在张明华出来之前,我先被公安机关给找到了。
接着我回过神来,对着苏博远皱了下眉头:“那照这么说,张明华一直捂着楼盘不卖,市政府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那倒也不是。”
苏博远对我摇了摇头,跟我分析道:“张明华现在之所以不开盘,那是因为看到鑫龙花园周边的板块都涨价了,有利可图,所以才捂盘的,但他捂不了太久的。”
我虚心的请教道:“为什么?”
“因为成本。”
苏博远对我说道:“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回报,但也高投入的行业,土地闲置费,融资利息,工程维护,人员工资等等,都需要不少钱,加起来年成本超过10%,如果说后续的房价涨幅低于成本增幅,他张明华反而会亏本,他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是不会做这种亏本生意的。”
说到这里,苏博远停顿了一下,对我反问道:“你知道他和一般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是什么?”
我反问起来。
苏博远看着我意味深长的说道:“张明华和别人最大的区别是他把利益看的很重,可以将利益凌驾于个人情感之上,这样的人有好有弊,好处是他可以凭借着冷静和自私走的更远,弊处是,一旦他倒霉了,他就会被打回原形,就像雪崩一样,一旦雪崩,没人能救他。”
我说道:“我不会学他的。”
“不,我希望你学他。”
苏博远摇了摇头说道:“虽然他做人差劲了一点,但不得不承认,他的脑子确实挺清醒的,做生意就是这样,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加进去,得以公司利益出发。”
我沉默了一会说道:“但这样的人会让人看不起。”
说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又抬头看着苏博远解释道:“虽然我知道我看不看得起他也不重要,他也不在乎,但我还是觉得做人要有点人情味,没钱可以慢慢挣,但没了人情味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苏博远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也一直在看着我,在我说话,他笑呵呵的说道:“呵呵,你自己看吧,我在机关单位待久了,也老了,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世界,你也不用全听我的,我的意见也不一定是对的,你觉得对就行,反正你还年轻,有的是试错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