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的成功率有多少?”中枢拿起更为详细的资料,一边翻看一边问道。

  “一半的一半吧。”李云枢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

  “嗯?!”中枢直接抬起头看着他,脸色有些严肃。

  “这么低的成功率?为什么?”

  “即便是“望乡”平台是一个空置平台,代价也太大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物资可以用来浪费。”

  “我们不确认四号大陆到底有多少能量核心,也不确认异族不会对太空中的目标发起攻击,更不确认能不能打破异族的防御。”

  “虽然一直以来异族从来没有表现出针对头顶上目标的任何能力,甚至表现出一种禁忌。”

  “但是,我们没有证据。”

  “会去限制天空,起码也证明了那个“主宰”了解天空,我们想知道它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这对未来的战略布局非常重要。”

  “你们想借此机会,试探五号大陆和那个主宰的反应?”中枢一瞬间抓住了李云枢的言下之意。

  “是的,中枢。”李云枢重重点头。

  “迄今为止,我们对五号大陆和主宰的了解几乎为零,它们的力量形式、行为逻辑、战略意图,都建立在推测之上。”

  “通过“望乡”平台发动这次试探攻击,无论是对气候力场,还是可能的对五号大陆的直接能量投射,都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高强度挑衅。”

  “我们迫切需要知道,面对这样的威胁,那个一直隐藏在幕后的主宰,会作何反应。”

  “是继续龟缩?是暴怒反击?还是展现出我们未知的能力?这对我方制定下一步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战略,至关重要!”

  “你们就不怕那个“主宰”暴怒后认真的发起攻击,而你们挡不住?”听到李云枢的回答,中枢的脸色平缓下来,笑着说道。

  “不怕!”李云枢斩钉截铁。

  “指望敌人发善心不全力以赴?”

  “那不是我们的风格!”

  “我们不激怒它,它手里的底牌就不会对着我们使用了?有底牌迟早会打出来,还会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就像上次的生化攻击。”

  “与其那样,还不如早点逼出对面的底牌,去针对性的做好准备。”

  “很好。”中枢笑了起来。

  他随手将资料放在一旁,“批准执行计划,可以让所有方面在不影响其它计划的前提下支援,一定要做到最好。”

  “一个台子而已,我们损失的起。”

  “放手去干吧,让“望乡”成为我们归乡的真正阶梯。”

  “是!”

  ——

  “报告,建木一号太空电梯已经完成了全部修复工作,可以进行第一次测试。”工程兵指挥彭勇将最新的情况上报给王虎。

  “再检查一遍,标准给我提高一倍。”王虎说道。

  “这一次建木一号太空电梯将要承担更重的负荷,有大量急需的物资要通过这个运送上去。”

  “这关系到我们未来的战略需求,一定不能出任何纰漏。”

  “是。”彭勇对着屏幕上的王虎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快步离开了通讯室。

  外面,此时已经是一片钢铁的世界。

  本来只需要一周就能修复成功的建木一号,在收到指挥中心的紧急通讯后将工程量提高了几倍。

  原来的基座被扩大,整个变成了一体化的钢铁平台,太空电梯的线缆换成了专门定制的特别款。

  比正常的线缆粗了一倍,单次运载重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可以携带的电梯厢体也变得更大,以便满足新任务的需要。

  彭勇快步跑到正在做最后检查的战友身旁。

  “同志们,上级要求我们增加一倍的检测强度,未来这里将要承担极为重要的任务,大家立刻行动起来。”

  就在工程兵团对建木一号太空电梯进行着近乎苛刻的强化检测时,远在数千公里之外,那片曾经承接了太空电梯线缆制造任务的庞大工业区,此刻正沉浸在一片同样紧张而专注的氛围中。

  这里不再是单纯的线缆生产基地,而是临时划归为新的“望乡”计划核心部件研发与制造的绝密区域。

  来自各地的超过一百名顶尖大国工匠、材料学家、结构工程师以及“螺旋”系统研发部门的精英齐聚一堂,面对着一项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展示着“螺旋”系统太空平台的结构蓝图,以及研发部门下达的任务要求。

  【目标: 制造一种特殊的“螺旋”系统子单元。】

  【核心要求。】

  【极致压缩态,在未展开的运输状态下,体积必须尽可能小,方便利用建木一号升级后的运载能力。】

  【极限展开比, 一旦在预定轨道被释放并激活,需能在极短时间内自动展开,目标展开体积相比压缩态需扩大数百倍。】

  【结构强度, 展开后的结构需具备足够的空间结构稳定性,能够承受自身姿态调整应力以及“螺旋”系统运行时的能量负荷,确保在轨道上进行有效运转。】

  【重量限制,在满足以上所有要求的前提下,整体质量必须严格控制,以减轻“望乡”太空平台的负担,确保其能够稳定自身的轨道。】

  “数百倍的展开比......还要保证强度和不超重,这简直是让蚂蚁长出大象的体积,还得保证强度。”董传文摇着头,感觉非常棘手。

  “传统的机械展开机构太复杂,重量和故障率都难以控制。”另一位大国工匠孙经福否定了初步的一些构想。

  “我们现有的构型和设计倒是有能够符合其中一两个条件的,但是不是重量超了就是强度不够,要不就是根本没办法移动,想要全部都满足有些困难。”

  “指挥中心要求我们在十天内找到合适的定型,不然就只能选用备用方案,尽可能多的使用小型“螺旋”构件。”

  “那样无论是建造时间还是建造效果都要打个折扣。”

  “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计划是为了什么吧?”领头的工程院张院长说道。

  “其实刚才老董说的话倒是给了我一点启发。”

  “或许,我们应该向自然学习。”一个略显苍老但目光炯炯的声音响起。

  众人望去,是来自材料研究院的泰斗,年过七旬却依然思维敏捷的陈老院士,他擅长从生物结构中获取灵感,设计新型材料。

  陈老走到全息屏幕前,调出了一组植物形态的图片,最终定格在一朵成熟的蒲公英上。

  “看这蒲公英的种子,”他指着那绒球般的结构,“它在未脱离花托时结构紧凑。”

  “一旦乘风而起,每一根冠毛都会迅速展开,形成一个稳定的降落伞结构,轻若无物,却能承载种子飘向远方。”

  他放大图像,分析着其微观结构:“它的奥秘在于,每一根冠毛都是中空的,极其轻质,但排列有序相互支撑,形成了宏观的稳定形态。”

  “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思路,设计一种“太空蒲公英”!”

  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灵感火花。

  接下来的日子里,工业区的数个核心实验室和车间进入了不眠不休的状态。

  设计、模拟、推翻、再设计,无数个方案被提出又否定。

  最终,一个融合了仿生学、智能材料与微型化“螺旋”技术的方案逐渐清晰完善。

  使用相转移合金骨架加上记忆合金触须的折叠式“螺旋”单元阵列。

  最终的成品,被正式命名为“蒲公英”单元。

  在未展开的运输状态,它确实如同一个巨大的“棒棒糖”,一个长约五米,直径约一点五米的致密圆柱体。

  外壳由固定用的特殊材料构成,会在展开后自动回缩并支撑底部的连接,内部则是经过精密计算和折叠的高强度骨架,以及数以千计的,利用特殊的记忆合金和超导体材料混合编制的“触须”。

  这些骨架由特殊的“相转移记忆合金”构成。

  在通电状态下,能够维持极高的强度,确保支撑住展开后数以千记的“触须”,并且保证“触须”能够按照预设的模型展开。

  每一条“触须”都是一根缩小到极致的“螺旋”线圈,在展开后便可以发挥作用,然后通过底部的连接将汲取的能量传递到“望乡”平台上面。

  最后再通过修建在“望乡”上面的巨型线圈完成能量汇集及粒子加速,给下面的目标来一个天降正义。

  ——

  “准备就绪。”

  一周后,经过地面无数次模拟和部分环境测试,第一个“蒲公英”单元原型,被小心翼翼地装载进建木一号太空电梯,一个特制的带有缓冲和保护机构的重型厢体内。

  张院长亲自在地面指挥中心坐镇,王虎则在发射平台进行最后协调。

  “建木一号,状态良好,各系统检查完毕,可以执行第一次特殊货物运输测试。”王虎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遍相关区域。

  “批准执行,祝好运。”

  伴随着低沉的嗡鸣声和强劲的电磁加速,重型厢体沿着粗壮的新一代线缆,平稳而迅猛地冲向天际,化作一道银线融入天空。

  得益于新型的缓冲结构和加强型线缆,新的建木一号太空电梯的速度至少提高了三成。

  即便是比以往的电梯厢体重了一半的前提下,也能在半个小时以内抵达空中的太空站。

  如今建木一号太空站已经完成了与“望乡”平台的对接,并且组建了新的运输通道,也使得下方的电梯更加的稳固。

  很快,厢体成功抵达预定近地轨道,与初步完成结构加固的“望乡”平台基础框架对接。

  “对接成功,准备释放“蒲公英”单元一号。”

  只见那个“棒棒糖”状的圆柱体,被连接在“望乡”平台其中一个箱体下方的机械臂上,然后推离了平台。

  “信号确认,启动展开程序。”

  指令发出。

  太空中,寂静无声,但通过高清摄像机传回的画面,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圆柱体两端的外壳首先无声地滑开、脱落然后缩回底座变成一个加固环。

  紧接着,内部那紧密折叠的结构仿佛被特定的电流频率唤醒,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舒展。

  最先伸展开的是核心的支撑杆,然后如同快镜头下绽放的花朵,那些由相转移记忆合金构成的,预先设定好形状的纤细骨架,向着四周空间伸展开来。

  它们极纤细,却因为材料的特性和精巧的结构设计,在完全展开后形成了稳定的三维支撑结构。

  与此同时,固定在每一根骨架上的微型“螺旋”模块也开始变化形状。

  它们如同蒲公英的冠毛,均匀地分布在展开的骨架上,开始随着记忆合金被激活而展开。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十分钟,当地面上的人们看到最终成型物时,都不由得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惊叹。

  太空中,原本五米长的圆柱体已然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朵直径接近一百八十米结构精巧绝伦的“金属蒲公英”。

  它静静地悬浮在黑暗中,纤细的骨架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上面密布的“螺旋”模块如同一朵巨大的花冠。

  【展开完成,“蒲公英”单元结构稳定,形态符合预期。】

  【“螺旋”单元开始自检......自检完成。】

  【能量感应系统上线。】

  【展开体积比,计算确认,达到132倍。】

  九章的汇报声音传来,为这次测试打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成功了!

  “蒲公英”单元的成功展开,标志着新“望乡”计划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技术障碍被攻克。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用有限的太空电梯运力,将成千上百个这样的“棒棒糖”送上轨道,然后在太空中“种”出一片绵延数百公里,甚至更广阔的“蒲公英花海”,最终组合成那个足以撼动异族能量根基的巨型“螺旋”矩阵。

  中枢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传来的图像,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后打开了

  “告诉同志们,第一阶段,我们成功了。”

  “接下来,全力保障后续“蒲公英”单元的运输任务。”

  “我们要让这朵“蒲公英”,在异族的头顶,开出最绚烂也最致命的花。”

  “从现在起,“望乡”计划正式改名为“问乡”计划。”

  “我们要“问一问”那些家伙,为什么要针对我们。”

  “为什么,胆敢让我们人类成为游子,就这样远离故乡!”

  还是二合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倒计时90天:华夏进入一级战备,倒计时90天:华夏进入一级战备最新章节,倒计时90天:华夏进入一级战备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