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宣武殿。
“殿下,殿下,打听到了!”
不争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边跑着边嚷着。
柴晋坐在高椅之上,手中把玩着一根精致的簪子,带着轻斥地语气说道:“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是宫里,你想嚷嚷着让全宫都听到吗?”
不争挠了挠头,咪咪笑着说:“嘿嘿,殿下,路尚书大人家中只有一子一媳,育有二子一女,孙女叫路明霏。”
“路明霏,多歧路,明是非,是个好名字,与她的性情颇为相像。”
一年后。
小雨淅淅沥沥,风卷华灯。
“沈自清,求见苏太傅!”
苏府大门外,沈自清单膝跪地,从那日路府寿宴后,他便每逢初一十五就带着厚礼前来苏府门前求见苏威。
“我说沈大人,您请回吧,没用的,老爷说了,无论你是求一百次,还是一千次,他都不会见你的。
我以为陛下钦点的翰林大学士,不同于一般人呢。想不到,也和朝堂上那群墙头草一样,在这狗尾乞怜呢?
想着高攀我们苏府,争着做陛下眼前的红人,那排得队可长着呢!”
苏府管家苏护懒洋洋地打开大门,抖着一条腿,趾高气昂地训着跪在台阶下的哈巴狗。
“管家留步,既然太傅还不肯见我,那劳烦您帮我带句话。”
苏护极不情愿地走下两级台阶,撑着那把大伞,不肯遮掩他半分。
沈自清缓缓站起来,站在第六级台阶的下方,管家看不到他是怎样一副表情。
“三日之后,我会让太傅看到我的诚意。”
“我是苏府大管家,如果人人都巴着我传话,这偌大的苏府谁来打理?”
管家头昂地更高了,肥墩肉厚地同这个大肚子,活像一头要生崽的母猪。
沈自清没有看他一眼,反而转过身去将背对着他。
过了好久,才将头缓缓地转过来,沈自清的眼睛狭长,瞳孔被眼皮遮盖了三分之一,让人胆寒。
“哦?那你可知,太傅为何让你屈尊降贵来赶我这颗墙头草?
等到他追悔莫及的时候,你说他先会寻谁的仇?
是我吗?不是,是你苏大管家,看门狗啊。”
“你!你!走着瞧,我便帮你传了这话,又看你能得意几时!”
管家抡着那母猪一样的肚子,一甩一甩进了门。
瑞阙香从苏威的书房逸出,进了房门,到了前厅,又进了一扇门,到了中厅。
“老爷,老奴把嘴都说烂了,姓沈那小子才肯走,他放下狠话,说三日后,他会让您看到他的诚意。”
书房里除了苏威,还有一个人,长着一副大圆脸配上八字胡,一说话都是油腻的味道。
“太傅大人,沈自清只不过是一个穷酸腐儒,承袭着祖上的荣光,他能有什么翻天的能耐。那厮天天跪在您老人家府门前,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霜雪大寒,在您老人家面前狗叫,吵得您觉都睡不好。我今日进门,都想啐他一脸。依我看,不如找几个人好好教训教训他。”
苏威坐在楠木雕花太师椅上,气定神闲地道:
“不不不,这个人,我留着有大用。”
“他能有什么大用,我倒要看看,他能有什么能耐!”他一副不服输的表情,就像等着主人褒奖的鹦鹉。
“申有道,你入我府门几年了?”
申有道见他如此问道,便二话不说,从座上站起,伏地跪下。
“回大人,已有八载春秋,幸得大人悉心栽培,才让我这等卑贱小人也能成为这皇城下的人上人哪!”
座上之人颇为满意,又眯起双眼,睥睨着他道:
“那一年巡税钦差做的,是肥了瘦了?”
“卑职不敢!都是为陛下和太傅效力。”
申有道的整张大脸满满当当地贴在地上,十分惶恐。
去年,他巡税征得三百万两银子,归入国库二百万两。
“嗯,不错,想不想尝尝做京官的滋味?”
“微臣愿肝脑涂地,誓死效忠太傅大人!”
只听见地板一阵闷响,原来是那厮朝着他的再生父母叩头。
黎明前的皇城禁院城笼罩在青灰色天幕下,汉白玉天街浮动着晨雾。
百官手持绢灯列队,当景阳钟撞响时,朱红宫门次第开启,文武分班熙熙攘攘而入,热气腾腾。
“肃静!”领头太监大喝一声,顿时鸦雀无声。
“陛下到——”
在四名侍女、八名太监的拥簇下,南朝皇帝头戴十八珠冠,身着玄黑冕服缓缓走进朝堂,落座在那把金色龙椅上。
“众爱卿,有何事启奏?”
他如豺狼一般,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人的表情。
从第一排的太子柴晋,太傅苏威,到第二排的翰林院承旨宋蒙明,谏议大夫周玄清,到最末尾穿着青绿色朝服的正九品京官。
今日适逢初一,地方正七品以上官员得以参加朝会。
喜报——
喜报——
“陛下!”
大太监呈了一封军报火急火燎地低头跑了进来,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金銮殿。
“剑门关大捷!苍丘求和!”
瞬间,朝堂上哄声一片,百官齐齐下跪。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报喜的太监再次开口,并向苏威使了个眼色。
“是啊,陛下,城中早已经聚集了众多民众,皆在候着辛大将军班师回朝呢!”
“是吗?”
听到这句话,皇帝脸色铁青。
“回陛下,辛大将军得胜归来,京城中已经有百姓将自家门神换成了辛大将军,以求平安。”
那太监继续说道。
“多嘴!”
太子柴晋斥骂那太监,上前一步,弓腰道:
“父皇,这都是百姓自己的意思,父皇圣明天子,又何必与愚民一般计较。”
太子是苏贵妃的养子,苏太傅是苏贵妃的兄长,为何太子如今倒像是跟太傅不是一路人,让苏氏那伙人摸不着头脑。
“太子,你尚且年轻,有些事,还不太懂。”
皇帝冷冷地说着,打量着朝堂上那帮武臣。
“陛下,此次浔阳布政司巡税有功,臣愿举荐申有道为大理寺丞!”
大殿上一群大臣像是串通好了,齐齐附议,响彻大殿。
“准奏!”
“陛下,臣金海城巡抚何昌岭有本启奏,中京东北方,金海河下游阑海郡洪水泛滥,毁堤淹田,加上大雪冰封,已经冻死了不骗少人,微臣恳请陛下加派人手赈灾,并减免阑海郡百姓赋税一年!”
何昌岭虔诚下跪,言辞恳切,余音绕梁。
“减免赋税?来,容侍郎,你来算算,国库还剩多少钱,还有多少次灾可以赈?”
皇帝一下子端坐起来,手指着人群之中的容珩,脸上的肌肉颤抖。
“是,陛下,去年国库入白银共800万两,东南沿海水患赈灾200万两,造战船支出200万两,各军队军饷300万两,加上前年余下的500万两,去年征得的200两,如今国库满打满算,正好800万两。”
容珩据实陈条,合上奏章,低头退回原位。
“钱都到哪去了?年年赈灾,白白空出去几百万两,没有一分钱到朕的手上,看看,看看,朕的陵寝,计划了三年,到如今,还未动工,养你们是来讨债的!”
说到激动处,柴煜直接从龙椅上站起,来回踱步,手指群臣,开口大骂。
“臣等万死。”群臣齐齐下跪。
“太子,赈灾之事,你有何人选?”
“启禀父皇,儿臣觉得容珩容大人再适合不过。容大人通晓天文地理,精通财政算数,定能胜任。”
刚退回人群之中的容珩没有料到太子居然会举荐他。
自从太子年十六参政以来,还未见过他与哪位大臣关系亲近,也没听说有过幕僚,这是在提拔他?
更重要的是,这次,皇帝没有先问太傅推荐人选,直接问了太子。
“容珩,朕任命你为此次金海水患赈灾钦差大臣,执掌阑海郡一切军政要务,不成功便提头来见。钱嘛,100万两你自己拨去吧,拨去吧!”
“殿下,殿下,打听到了!”
不争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边跑着边嚷着。
柴晋坐在高椅之上,手中把玩着一根精致的簪子,带着轻斥地语气说道:“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是宫里,你想嚷嚷着让全宫都听到吗?”
不争挠了挠头,咪咪笑着说:“嘿嘿,殿下,路尚书大人家中只有一子一媳,育有二子一女,孙女叫路明霏。”
“路明霏,多歧路,明是非,是个好名字,与她的性情颇为相像。”
一年后。
小雨淅淅沥沥,风卷华灯。
“沈自清,求见苏太傅!”
苏府大门外,沈自清单膝跪地,从那日路府寿宴后,他便每逢初一十五就带着厚礼前来苏府门前求见苏威。
“我说沈大人,您请回吧,没用的,老爷说了,无论你是求一百次,还是一千次,他都不会见你的。
我以为陛下钦点的翰林大学士,不同于一般人呢。想不到,也和朝堂上那群墙头草一样,在这狗尾乞怜呢?
想着高攀我们苏府,争着做陛下眼前的红人,那排得队可长着呢!”
苏府管家苏护懒洋洋地打开大门,抖着一条腿,趾高气昂地训着跪在台阶下的哈巴狗。
“管家留步,既然太傅还不肯见我,那劳烦您帮我带句话。”
苏护极不情愿地走下两级台阶,撑着那把大伞,不肯遮掩他半分。
沈自清缓缓站起来,站在第六级台阶的下方,管家看不到他是怎样一副表情。
“三日之后,我会让太傅看到我的诚意。”
“我是苏府大管家,如果人人都巴着我传话,这偌大的苏府谁来打理?”
管家头昂地更高了,肥墩肉厚地同这个大肚子,活像一头要生崽的母猪。
沈自清没有看他一眼,反而转过身去将背对着他。
过了好久,才将头缓缓地转过来,沈自清的眼睛狭长,瞳孔被眼皮遮盖了三分之一,让人胆寒。
“哦?那你可知,太傅为何让你屈尊降贵来赶我这颗墙头草?
等到他追悔莫及的时候,你说他先会寻谁的仇?
是我吗?不是,是你苏大管家,看门狗啊。”
“你!你!走着瞧,我便帮你传了这话,又看你能得意几时!”
管家抡着那母猪一样的肚子,一甩一甩进了门。
瑞阙香从苏威的书房逸出,进了房门,到了前厅,又进了一扇门,到了中厅。
“老爷,老奴把嘴都说烂了,姓沈那小子才肯走,他放下狠话,说三日后,他会让您看到他的诚意。”
书房里除了苏威,还有一个人,长着一副大圆脸配上八字胡,一说话都是油腻的味道。
“太傅大人,沈自清只不过是一个穷酸腐儒,承袭着祖上的荣光,他能有什么翻天的能耐。那厮天天跪在您老人家府门前,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霜雪大寒,在您老人家面前狗叫,吵得您觉都睡不好。我今日进门,都想啐他一脸。依我看,不如找几个人好好教训教训他。”
苏威坐在楠木雕花太师椅上,气定神闲地道:
“不不不,这个人,我留着有大用。”
“他能有什么大用,我倒要看看,他能有什么能耐!”他一副不服输的表情,就像等着主人褒奖的鹦鹉。
“申有道,你入我府门几年了?”
申有道见他如此问道,便二话不说,从座上站起,伏地跪下。
“回大人,已有八载春秋,幸得大人悉心栽培,才让我这等卑贱小人也能成为这皇城下的人上人哪!”
座上之人颇为满意,又眯起双眼,睥睨着他道:
“那一年巡税钦差做的,是肥了瘦了?”
“卑职不敢!都是为陛下和太傅效力。”
申有道的整张大脸满满当当地贴在地上,十分惶恐。
去年,他巡税征得三百万两银子,归入国库二百万两。
“嗯,不错,想不想尝尝做京官的滋味?”
“微臣愿肝脑涂地,誓死效忠太傅大人!”
只听见地板一阵闷响,原来是那厮朝着他的再生父母叩头。
黎明前的皇城禁院城笼罩在青灰色天幕下,汉白玉天街浮动着晨雾。
百官手持绢灯列队,当景阳钟撞响时,朱红宫门次第开启,文武分班熙熙攘攘而入,热气腾腾。
“肃静!”领头太监大喝一声,顿时鸦雀无声。
“陛下到——”
在四名侍女、八名太监的拥簇下,南朝皇帝头戴十八珠冠,身着玄黑冕服缓缓走进朝堂,落座在那把金色龙椅上。
“众爱卿,有何事启奏?”
他如豺狼一般,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人的表情。
从第一排的太子柴晋,太傅苏威,到第二排的翰林院承旨宋蒙明,谏议大夫周玄清,到最末尾穿着青绿色朝服的正九品京官。
今日适逢初一,地方正七品以上官员得以参加朝会。
喜报——
喜报——
“陛下!”
大太监呈了一封军报火急火燎地低头跑了进来,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金銮殿。
“剑门关大捷!苍丘求和!”
瞬间,朝堂上哄声一片,百官齐齐下跪。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报喜的太监再次开口,并向苏威使了个眼色。
“是啊,陛下,城中早已经聚集了众多民众,皆在候着辛大将军班师回朝呢!”
“是吗?”
听到这句话,皇帝脸色铁青。
“回陛下,辛大将军得胜归来,京城中已经有百姓将自家门神换成了辛大将军,以求平安。”
那太监继续说道。
“多嘴!”
太子柴晋斥骂那太监,上前一步,弓腰道:
“父皇,这都是百姓自己的意思,父皇圣明天子,又何必与愚民一般计较。”
太子是苏贵妃的养子,苏太傅是苏贵妃的兄长,为何太子如今倒像是跟太傅不是一路人,让苏氏那伙人摸不着头脑。
“太子,你尚且年轻,有些事,还不太懂。”
皇帝冷冷地说着,打量着朝堂上那帮武臣。
“陛下,此次浔阳布政司巡税有功,臣愿举荐申有道为大理寺丞!”
大殿上一群大臣像是串通好了,齐齐附议,响彻大殿。
“准奏!”
“陛下,臣金海城巡抚何昌岭有本启奏,中京东北方,金海河下游阑海郡洪水泛滥,毁堤淹田,加上大雪冰封,已经冻死了不骗少人,微臣恳请陛下加派人手赈灾,并减免阑海郡百姓赋税一年!”
何昌岭虔诚下跪,言辞恳切,余音绕梁。
“减免赋税?来,容侍郎,你来算算,国库还剩多少钱,还有多少次灾可以赈?”
皇帝一下子端坐起来,手指着人群之中的容珩,脸上的肌肉颤抖。
“是,陛下,去年国库入白银共800万两,东南沿海水患赈灾200万两,造战船支出200万两,各军队军饷300万两,加上前年余下的500万两,去年征得的200两,如今国库满打满算,正好800万两。”
容珩据实陈条,合上奏章,低头退回原位。
“钱都到哪去了?年年赈灾,白白空出去几百万两,没有一分钱到朕的手上,看看,看看,朕的陵寝,计划了三年,到如今,还未动工,养你们是来讨债的!”
说到激动处,柴煜直接从龙椅上站起,来回踱步,手指群臣,开口大骂。
“臣等万死。”群臣齐齐下跪。
“太子,赈灾之事,你有何人选?”
“启禀父皇,儿臣觉得容珩容大人再适合不过。容大人通晓天文地理,精通财政算数,定能胜任。”
刚退回人群之中的容珩没有料到太子居然会举荐他。
自从太子年十六参政以来,还未见过他与哪位大臣关系亲近,也没听说有过幕僚,这是在提拔他?
更重要的是,这次,皇帝没有先问太傅推荐人选,直接问了太子。
“容珩,朕任命你为此次金海水患赈灾钦差大臣,执掌阑海郡一切军政要务,不成功便提头来见。钱嘛,100万两你自己拨去吧,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