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
夕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空。
常欢坐在酒馆最阴暗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一壶酒,一只杯。
酒是劣酒,杯是好杯。
白玉雕成的酒杯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与周围粗陋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喝酒很慢,每一口都要在舌尖停留许久,仿佛在品味人生的苦涩。
酒馆里人不多,三两个醉汉趴在桌上鼾声如雷,掌柜的打着哈欠擦拭着永远擦不干净的柜台。
门帘忽然被掀开。
风卷着落叶和尘土一起灌了进来,常欢没有抬头,但他知道进来的是个女人。
只有女人才会有这样轻巧却坚定的脚步声。
“一壶酒,要最烈的。”
声音清脆如铃,却带着一丝沙哑,像是很久没有好好喝过水了。
常欢终于抬起头,看向声音的来源。
那是个穿着青色劲装的女子,约莫二十出头,腰间悬着一把短剑,剑鞘上沾满了尘土。
她的脸很白,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白,而是长久不见阳光的苍白。
眼睛却很亮,像是黑夜里的星辰。
掌柜的递上一壶酒,女子接过,径直走向常欢的桌子。
“这里有人吗?”她问,眼睛却盯着常欢手中的白玉杯。
常欢笑了笑:“酒馆空桌很多。”
“但我喜欢这个位置。”女子说着已经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好酒。”
“劣酒而已。”常欢淡淡道。
“对三天没喝水的人来说,这就是好酒。”女子又倒了一杯,这次喝得慢了些,“我叫阿青。”
常欢点点头,没有自报家门的意思。
江湖上认识他的人不多,但也不少。
他喜欢保持神秘,这能让他活得久一点。
阿青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冷淡,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放在桌上推给常欢。
“看看这个。”
常欢没有动:“我不喜欢收陌生人的礼物。”
“这不是礼物。”阿青的眼睛更亮了,“这是麻烦,大麻烦。”
常欢终于伸手解开布包,里面是一截剑鞘,乌木制成,上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
剑鞘的一端沾着暗红色的血迹,已经干涸多时。
“李无尘的剑鞘。”常欢的声音依然平静,但眼神已经变了。
阿青点点头:“你果然认得。”
“剑神的剑鞘,江湖上谁不认得?”常欢将剑鞘放回桌上,“但这与我何干?”
“李无尘失踪了。”阿青压低声音,“三天前,在风陵渡口。这把剑鞘是我在芦苇丛中发现的,旁边还有一滩血。”
常欢给自己倒了杯酒:“剑神也会失踪?”
“不仅失踪,”阿青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他的剑断了。”
常欢的手停在半空。
剑神的剑断了,这比剑神死了更令人难以置信。
李无尘的“无尘剑”据说是天外陨铁所铸,削铁如泥,三十年来未尝一败。
“你想让我做什么?”常欢终于问道。
“找到他。”阿青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常欢笑了:“为什么是我?”
阿青盯着他的眼睛:“因为你是‘无影刀’常欢,十五年前李无尘唯一没有杀死的人。”
酒馆里忽然安静下来,连醉汉的鼾声都停了。
常欢的眼神变得锋利如刀,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你知道的太多了。”他冷冷道。
阿青毫无惧色:“我还知道当年李无尘为什么放过你。”
常欢的手松开了刀柄:“说下去。”
“因为你救过他女儿一命。”阿青的声音更低了,“那个小女孩现在长大了。”
常欢仔细打量着阿青的脸,终于在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找到了一丝熟悉的影子。
十五年前那个雨夜,他在山贼手中救下的小女孩,原来已经长成了眼前这个英气逼人的女子。
“你是……”
“李无尘是我师父。”阿青打断他,“但不是亲生父亲。我的身世,连师父也不知道。”
常欢沉默片刻,将剑鞘重新包好,收入怀中:“这麻烦我接了。”
阿青松了口气,又喝了一杯酒:“谢谢。”
“不必谢我。”常欢站起身,“我只是好奇,谁能折断无尘剑。”
两人正要离开酒馆,门帘再次被掀开。
这次进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
都穿着黑衣,腰间悬着长剑,脸上蒙着黑巾,只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
掌柜的立刻躲到了柜台下面,醉汉们也神奇地清醒过来,连滚带爬地逃向后门。
“把剑鞘交出来。”为首的黑衣人说道,声音像是金属摩擦,刺耳难听。
常欢叹了口气:“麻烦来得真快。”
阿青已经拔出了短剑,剑尖微微颤动,像是一条蓄势待发的毒蛇。
“你们是谁?”她厉声问道。
黑衣人没有回答,三人同时拔剑,剑光如雪,照亮了昏暗的酒馆。
常欢注意到他们的剑很特别,剑身上有一道血槽,剑尖分叉,像是蛇的信子。
“血蛇剑?”常欢皱眉,“七绝堂的人?”
黑衣人依然不答,三把剑同时刺向常欢和阿青。
剑法诡异,角度刁钻,完全不同于中原任何门派的武功。
常欢的刀终于出鞘。
刀光一闪,如惊鸿掠影。
没有人看清他是如何拔刀的,只听到一声金属断裂的脆响,为首黑衣人的剑已经断为两截。
阿青的短剑也刺入另一名黑衣人的咽喉,快准狠辣,毫不拖泥带水。
第三名黑衣人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常欢的刀脱手飞出,贯穿了他的后背。
黑衣人扑倒在地,抽搐几下便不动了。
“七绝堂已经二十年没有在江湖上出现了。”常欢收回刀,皱眉道,“他们为什么要抢这把剑鞘?”
阿青检查着黑衣人的尸体,从为首者怀中摸出一块铁牌,上面刻着一条盘绕的蛇。
“不是七绝堂。”她摇头,“七绝堂的令牌是铜制的,这是铁的。”
常欢接过铁牌,翻过来看到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影”字。
“影门?”他脸色微变,“江湖上什么时候又出了个影门?”
阿青正要回答,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哨声,尖锐刺耳,像是某种信号。
“不好!”她拉起常欢的手,“快走!”
两人冲出酒馆,只见街道两旁的屋顶上站着十几个同样装束的黑衣人,手中都拿着那种奇特的分叉剑。
“看来我们捅了马蜂窝。”常欢苦笑道。
阿青却笑了:“正合我意,省得我们去找他们。”
哨声再响,黑衣人如蝙蝠般从屋顶扑下。
常欢的刀和阿青的剑同时迎了上去,刀光剑影中,鲜血如花般绽放。
夕阳完全沉了下去,夜色笼罩大地。
酒馆前的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黑衣人的尸体。
常欢和阿青背靠背站着,身上都挂了彩,但都不严重。
“十七个。”阿青喘着气说。
常欢点头:“训练有素,但不是顶尖高手。”
“他们为什么这么想要这把剑鞘?”
常欢从怀中取出剑鞘,借着月光仔细查看。
在剑鞘内侧,他发现了一行极小的刻字:“风陵渡下,剑断人亡。”
“这不是李无尘的字。”阿青凑过来看,“师父的字比这工整多了。”
常欢沉思片刻:“我们去风陵渡。”
“现在?”
“现在。”常欢收起剑鞘,“我有预感,天亮之前,我们还会遇到更多‘影门’的朋友。”
阿青笑了:“那正好,我的剑还没喝够血。”
两人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满地尸体和一把断成两截的奇特长剑。
剑身上的血槽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像是真的有一条蛇在剑中游动。
远处,一双眼睛注视着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夕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空。
常欢坐在酒馆最阴暗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一壶酒,一只杯。
酒是劣酒,杯是好杯。
白玉雕成的酒杯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与周围粗陋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喝酒很慢,每一口都要在舌尖停留许久,仿佛在品味人生的苦涩。
酒馆里人不多,三两个醉汉趴在桌上鼾声如雷,掌柜的打着哈欠擦拭着永远擦不干净的柜台。
门帘忽然被掀开。
风卷着落叶和尘土一起灌了进来,常欢没有抬头,但他知道进来的是个女人。
只有女人才会有这样轻巧却坚定的脚步声。
“一壶酒,要最烈的。”
声音清脆如铃,却带着一丝沙哑,像是很久没有好好喝过水了。
常欢终于抬起头,看向声音的来源。
那是个穿着青色劲装的女子,约莫二十出头,腰间悬着一把短剑,剑鞘上沾满了尘土。
她的脸很白,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白,而是长久不见阳光的苍白。
眼睛却很亮,像是黑夜里的星辰。
掌柜的递上一壶酒,女子接过,径直走向常欢的桌子。
“这里有人吗?”她问,眼睛却盯着常欢手中的白玉杯。
常欢笑了笑:“酒馆空桌很多。”
“但我喜欢这个位置。”女子说着已经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好酒。”
“劣酒而已。”常欢淡淡道。
“对三天没喝水的人来说,这就是好酒。”女子又倒了一杯,这次喝得慢了些,“我叫阿青。”
常欢点点头,没有自报家门的意思。
江湖上认识他的人不多,但也不少。
他喜欢保持神秘,这能让他活得久一点。
阿青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冷淡,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放在桌上推给常欢。
“看看这个。”
常欢没有动:“我不喜欢收陌生人的礼物。”
“这不是礼物。”阿青的眼睛更亮了,“这是麻烦,大麻烦。”
常欢终于伸手解开布包,里面是一截剑鞘,乌木制成,上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
剑鞘的一端沾着暗红色的血迹,已经干涸多时。
“李无尘的剑鞘。”常欢的声音依然平静,但眼神已经变了。
阿青点点头:“你果然认得。”
“剑神的剑鞘,江湖上谁不认得?”常欢将剑鞘放回桌上,“但这与我何干?”
“李无尘失踪了。”阿青压低声音,“三天前,在风陵渡口。这把剑鞘是我在芦苇丛中发现的,旁边还有一滩血。”
常欢给自己倒了杯酒:“剑神也会失踪?”
“不仅失踪,”阿青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他的剑断了。”
常欢的手停在半空。
剑神的剑断了,这比剑神死了更令人难以置信。
李无尘的“无尘剑”据说是天外陨铁所铸,削铁如泥,三十年来未尝一败。
“你想让我做什么?”常欢终于问道。
“找到他。”阿青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常欢笑了:“为什么是我?”
阿青盯着他的眼睛:“因为你是‘无影刀’常欢,十五年前李无尘唯一没有杀死的人。”
酒馆里忽然安静下来,连醉汉的鼾声都停了。
常欢的眼神变得锋利如刀,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你知道的太多了。”他冷冷道。
阿青毫无惧色:“我还知道当年李无尘为什么放过你。”
常欢的手松开了刀柄:“说下去。”
“因为你救过他女儿一命。”阿青的声音更低了,“那个小女孩现在长大了。”
常欢仔细打量着阿青的脸,终于在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找到了一丝熟悉的影子。
十五年前那个雨夜,他在山贼手中救下的小女孩,原来已经长成了眼前这个英气逼人的女子。
“你是……”
“李无尘是我师父。”阿青打断他,“但不是亲生父亲。我的身世,连师父也不知道。”
常欢沉默片刻,将剑鞘重新包好,收入怀中:“这麻烦我接了。”
阿青松了口气,又喝了一杯酒:“谢谢。”
“不必谢我。”常欢站起身,“我只是好奇,谁能折断无尘剑。”
两人正要离开酒馆,门帘再次被掀开。
这次进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
都穿着黑衣,腰间悬着长剑,脸上蒙着黑巾,只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
掌柜的立刻躲到了柜台下面,醉汉们也神奇地清醒过来,连滚带爬地逃向后门。
“把剑鞘交出来。”为首的黑衣人说道,声音像是金属摩擦,刺耳难听。
常欢叹了口气:“麻烦来得真快。”
阿青已经拔出了短剑,剑尖微微颤动,像是一条蓄势待发的毒蛇。
“你们是谁?”她厉声问道。
黑衣人没有回答,三人同时拔剑,剑光如雪,照亮了昏暗的酒馆。
常欢注意到他们的剑很特别,剑身上有一道血槽,剑尖分叉,像是蛇的信子。
“血蛇剑?”常欢皱眉,“七绝堂的人?”
黑衣人依然不答,三把剑同时刺向常欢和阿青。
剑法诡异,角度刁钻,完全不同于中原任何门派的武功。
常欢的刀终于出鞘。
刀光一闪,如惊鸿掠影。
没有人看清他是如何拔刀的,只听到一声金属断裂的脆响,为首黑衣人的剑已经断为两截。
阿青的短剑也刺入另一名黑衣人的咽喉,快准狠辣,毫不拖泥带水。
第三名黑衣人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常欢的刀脱手飞出,贯穿了他的后背。
黑衣人扑倒在地,抽搐几下便不动了。
“七绝堂已经二十年没有在江湖上出现了。”常欢收回刀,皱眉道,“他们为什么要抢这把剑鞘?”
阿青检查着黑衣人的尸体,从为首者怀中摸出一块铁牌,上面刻着一条盘绕的蛇。
“不是七绝堂。”她摇头,“七绝堂的令牌是铜制的,这是铁的。”
常欢接过铁牌,翻过来看到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影”字。
“影门?”他脸色微变,“江湖上什么时候又出了个影门?”
阿青正要回答,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哨声,尖锐刺耳,像是某种信号。
“不好!”她拉起常欢的手,“快走!”
两人冲出酒馆,只见街道两旁的屋顶上站着十几个同样装束的黑衣人,手中都拿着那种奇特的分叉剑。
“看来我们捅了马蜂窝。”常欢苦笑道。
阿青却笑了:“正合我意,省得我们去找他们。”
哨声再响,黑衣人如蝙蝠般从屋顶扑下。
常欢的刀和阿青的剑同时迎了上去,刀光剑影中,鲜血如花般绽放。
夕阳完全沉了下去,夜色笼罩大地。
酒馆前的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黑衣人的尸体。
常欢和阿青背靠背站着,身上都挂了彩,但都不严重。
“十七个。”阿青喘着气说。
常欢点头:“训练有素,但不是顶尖高手。”
“他们为什么这么想要这把剑鞘?”
常欢从怀中取出剑鞘,借着月光仔细查看。
在剑鞘内侧,他发现了一行极小的刻字:“风陵渡下,剑断人亡。”
“这不是李无尘的字。”阿青凑过来看,“师父的字比这工整多了。”
常欢沉思片刻:“我们去风陵渡。”
“现在?”
“现在。”常欢收起剑鞘,“我有预感,天亮之前,我们还会遇到更多‘影门’的朋友。”
阿青笑了:“那正好,我的剑还没喝够血。”
两人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满地尸体和一把断成两截的奇特长剑。
剑身上的血槽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像是真的有一条蛇在剑中游动。
远处,一双眼睛注视着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