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走进了江西高安师范学校。
虽然心里五味杂陈,可我还是觉得能从库前小学出来,又可以读书了,眼前一片阳光普照。
我正在整理自己的床铺,忙得一身汗,突然,有人在楼下喊:“所有人,赶快去参加高安县的批斗大会!”
我的铺位是在双层床的上铺,听了那个带点命令的喊声,也顾不得了,连忙想从摇摇晃晃的床上下来。
这爬床铺与爬山一样,都是“上去容易,下来难”。我笨拙地在狭窄的床铺上转过身来,放下一只脚去踩床架柱子上的小三角,我与床都抖抖索索的,不知道是有点紧张,还是不习惯,当另一只脚从床上放下来时,失去了重心,差点就直接跌到地板上了。
还好,这个窘迫无人看见。我们这个大大的寝室里,这会儿,就我一个人。
我们的宿舍楼也是二层楼房,建在一个山坡上。我的寝室位于二楼左面三间的中间。屋子虽大,可左右对开放置了四个双层床,要住八个人,可想而知,也不会有多宽敞了。
我是最后一天来报到的,估计还是最后签到的学生,所以,床位也没有得挑选。
我的七个室友应该早就到了,她们的床整整齐齐地铺好在那儿,可一个人都不在,去哪儿了?
我对面的下铺,蚊帐放着,隐隐约约看到那床单是蓝白格子的,有点上海人的气息,顿时让人产生亲切感。
更让我注意的是,与“蓝白格子床”并排靠门边的床上,居然放着一架手风琴,48贝斯的,我的心像被春风吹过,激动得飞快地跳起来,真想马上去背起来拉几下……可手风琴是隔着蚊帐在挑逗我……
她们都去哪儿了呢?
外面的呼叫声又响起来了,我们二楼别的寝室门“砰砰、哐啷……”似乎同学们都在出来,脚步声匆匆往外赶去。
于是,我也急忙掩上房门,加入到“叽叽喳喳”的兴奋的校友群里,跟着人流涌向那个“批斗会”。想不到,入校第一个活动,就是去参加那个特殊年代的最“热门”也是最烦人的会。
我们这一群人从学校涌出去,外面还有一些人汇拢进来,我根本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懵里懵懂地“随波逐流”。
很快我们来到了一个大操场,好像很大很大,可以容得下万把人。可我们到的时候,操场里已经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连操场的边缘枯草地里,也站了很多人。
前面的大土台有高音喇叭,不断放着革命zaofan歌曲,加上人声嘈杂,马上就觉得耳朵受不了了,那种烦躁的刺耳杂音,会让你的神经绷紧,犹如陷在音波潮水的漩涡之间,不由自主地心烦意乱,沉浮不定。
我反正谁也不认识,就在远远的枯草地里找了一个大草堆,席地而坐。拼命地努力着,把自己野马乱蹦的情绪安定下来。
我们来得晚,还好,这噪音没有弄得我神经错乱。高音喇叭突然停止播放,在“嘶嘶啦啦”的电流声里,有人宣布大会开始了。
我看到前面的人都站了起来,一大堆的背影,和灰土覆盖的裤子,把我的视线全挡住了。我只好也站起来。
从黑压压一片脑袋上面,看到土台子上,开始“码”那些挨斗的人,一排三十多人站不下,就站第二排,还有第三排……一个县的被批斗的人还真有规模!
我一看到批斗,心里就会想起也在挨斗的父母,所以刚安静下来的心又翻腾起来,不愿意再看,索性又坐了下来,任由那台上“哇哇哇”地扯着嗓子批斗,台下“哇哇哇”地也是扯着嗓子议论,还常会来几下“翻江倒海”的口号声……我在“汹涌澎拜的噪音里”,依然做着自我平息的情绪调节……
今天一大早,我从奉新县赶过来,入校后忙着办理报到,找宿舍、搬行李……一大堆事务,中午的饭就吃了我插队的坪陂生产队石队长临别时塞给我的几根番薯条。这时,胃也“闹腾”起来,“叽里咕噜”,那是肚子在“批判”我呢。
我四处查看,算计着,怎么样可以从人群的缝隙里溜出去。
人真多呀!这边缘地带,刚才我来时还有不少空地,现在也人挤人了,不由让人觉得这个批斗会是有点不同寻常。
正想着,这个“不同寻常”就来了。
人群在激烈的口号声里开始骚动,我们坐在枯草堆上的人也激动得站了起来……我莫名其妙地跟着所有人,一个个脖子伸长,向那个土台上望去。
在万众瞩目下,又押上来两个五花大绑的人,两个人的胸前都挂着大牌子,一个写着“流氓犯”,还有一个“反革命杀人犯”,加在上面的鲜红的大叉,触目惊心。
高音喇叭里的发言,声嘶力竭,可我一句也听不清楚,高安的土话与奉新的不同。凡人都有的好奇心。同样也在我的心里发酵,越是听不懂,就越想搞搞清楚。
我张口问挤在一起的人。
旁边好几个人,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虽然也是高安话,可里面夹了许多普通话,我总算弄明白了。
那个“流氓犯”是高安县城人,本来有一个美好的家,妻子加三个女儿,过得好好的,可都给他糟蹋了。他强奸了他亲生的三个女儿!
虽然我离家插队独自谋生有六年多,虽然我也听到过几桩不齿人类的事,可这会儿,自以为已经称得上半老成的心还是被电击了!怎么披着人皮的“动物”到处都有?!这种**的兽行又是闻所未闻,居然还发生在县城里,这里不是比山里要文明开化吗?
他们继续告诉我,一家人都不肯原谅他,虽然他不停地苦苦哀求,可那几个血脉里流着他的血的人,都咬牙切齿地咒他早死。果然,判决书一读完,那个自找死路的流氓就瘫在地上了。
还有一个“反革命杀人犯”,说他的老婆被某村干部强占了,他不服气,到处告状。可他的老婆却出来揭发他,说他有什么什么反革命言行。结果他被关押起来,准备要判他个十年八年的。他想办法逃了出来,到那个村干部家,想弄死那一对狗男女。他随手抓一把锄头就乱挥,别人都躲开他,他像发了疯一般,七砸八砍,乱打乱刨,可一个也没有打到,谁知铁锄头却飞脱出去,无意砸到了一个看热闹的村民,那人受了重伤,现在还躺在医院里。
这下,他的罪过就严重了,会判什么呢?人们都在嗡嗡地议论着……喇叭里严正的声音好像又在宣布“死刑”!那个人,突然高高地昂起头,朝着天空开始狂笑……
一万多人的操场,反而静下来了,默默地看着这可怕的场面。
几个扛枪穿着制服的人,威严地把那两个差不多就是“已死之人”的僵硬躯体,架了起来,拖着,拽着上了一辆大卡车,后面跟着那些挨斗的人。再后面就是上万个看热闹的群众了。闹哄哄的人潮,开始“滚滚流动”……
刚才给我讲故事的几个人,对我说,“跟着去看看吧?要去干河沟那里执行枪决呢。”
“怎么?会公开枪决?”
“是呀,还要曝尸三天呢。”
这可闹大了,以前在上海听说枪毙人是在龙华飞机场,从来不对外公开的,这里,还要人们去看?
他们说着就涌入人群中了。我犹豫了好一阵,最后,两只脚还是跟着这股“好奇”的人流去了,哪怕脑子里一再对自己说,看了会睡不着觉的,毕竟是人的生与死。
刑场不远,因我一再迟疑,所以落在很后面。不多会儿,就听见前面两声枪响……两条命没有了……
人群还在向那儿涌去,我跟着的一群人是站在河沟的这一边,而被击毙的“流氓”与“反革命”躺在河沟的那一面,一个掩面向地,一个仰面朝天……我是在外三层,不想挤进去,从人缝里看见的。
人们的确都多多少少受到震撼!哪怕是罪孽深重的灵魂,而且已经被消灭了……活着的人们,还是默默地看一眼就赶快离开了。
等我揣着那颗被震惊的心,浑浑噩噩地回到学校的宿舍后,发现我们的寝室里有了好几个人。可她们都躲在自己的蚊帐里,没有人吭声。那个公审大会把大家入校的兴奋和认识新同学的热情大打了折扣了,并且,好像还把晦气带了回来。
我又爬上去弄床铺,下铺的同学,只是伸头看了我一眼,而且我们的那个对视,也是淡淡的。
还好,我们班第一个寝室的同学,有几个很活跃,充满了活力,她们的喧闹声在隔壁响起来了,不多会儿,这股热腾腾的“活力”跑到我们房间里来了。
一个高高的同学,梳着童花式短发,带头推门进来,非常大方而又热情洋溢,用沪语问道:“同学们,捺有几个上海宁呀?”
她这么一嗓子,嚷出了好几个上海人来,从帐子里钻出来二个,她身后跟来二个,本来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现在有了五个姑娘了,而且这台戏的台词是我们上海“闲话”,很快形成了一个兴奋的高潮,先前的什么污浊之气都一扫而空了,房间里全是欢乐和阔论。
“我叫戚祯,”高个子介绍自己,“从上高县来的,”她给大家最有力量的一句话就是,“阿拉大活人,还是要为自己找快乐。想想能进高安师范,不就是改变命运了?”
跟进来的两人也接着话说,“我是小范”,“我是阿兰”,……
从蓝白格子床单上起身迎出来的姑娘,果然是上海人,她长得秀气文静,小巧玲珑;还有手风琴的主人也是上海人,瘦瘦高高的,戴着一副眼镜,梳着两条也是瘦瘦的辫子,一个中学生的模样。
我只来得及从二层铺位上探出个脑袋,那句自我介绍,“我也是上海宁……”却被她们欢声笑语给淹没了。
高高的戚祯对着高高的手风琴手说,“我们两个太有高度了,找个男朋友都不容易。”所有人都笑起来了。
“不管老俵多想找个上海人,可是他们走到我旁边,就像缩进去了半个脑袋,灰溜溜地走了。”还没等大家第二次笑出来,她就对那个模样文秀的说,“你是最危险的,没有被老俵抢得去?”
手风琴的主人就马上说,“人家有男朋友的。”
“哦,就已经有了保镖了!看来我们两个‘鹤立鸡群’的,也要早点找好保镖呀!”
“瞎说瞎说,先要读书。”‘手风琴’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们不用急着找,我是没有办法。”样子文秀秀的同学笑着帮她开脱。
“这是饱汉子的话……”
又是一阵大笑……
戚祯急刹车,“我开开玩笑的,就是想要换换气氛,干嘛愁眉苦脸的。走,我们一起去那个寝室看看,还有上海宁伐?”
于是笑声就被带到隔壁第三个房间去了。
在上铺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相拥而去。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虽然也被她们青春的荷尔蒙给感染了,跟着换了一种心情,但是,我已经没有办法与她们一伙上海人去笑作一团,还是先专心把床给收拾好吧。
我在床上努力“造窝”,耳朵却支楞着……隔壁房间传来的谈笑,听起来就好比一锅甜粥在熬着,“啵啵啵”,时高时低,还是很撩着我的心。
好像我们班的上海人很多,第一间有三个,第二间“滚雪球”滚走了两个,漏了我,现在在第三间,又滚上了几个?好像不但有上海话,还夹着南昌话……
这个串联真热闹呀!我也特别想在那个“冒泡的粥”里,一起冒个痛快,可就是这上铺,把我给封锁了!
一会儿功夫后,我已经都整理好了,蚊帐也挂好了。
我的床头处一尺远,悬着一只灯泡,而且,这只灯好像是为我一个人服务似的,一伸手就摸得到。回想起库前的那个灯泡,一支光,怎么也照不亮书上的字,现在可好了,躺在床上,也可以美美地看书了。
我还将书架放在靠床里的头边,脚边放一只装日常换洗衣物的小旅行袋。
我的书还在小木箱里,我便慢慢地爬下铺来,准备整理出要看的书。
这会儿,我万分小心,一步一个脚墩踩下来,居然稳稳地落到了地上。
我的下铺从床上坐起来问:“同学,你终于弄好下来了?”
我一边笑着点点头,一边也弄明白了,有人睡在下铺上,我爬上爬下更稳。
“你不是上海人?”
我咧嘴又笑了一下,“我是上海人。”
“那你为什么没有与她们在一起?”
她一边问着,一边用疑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我。
我本来想说爬床不容易,现在也不愿意说了,因为在她的眼里我已经看出来了。她有点分不出我是什么地方人,三年多没有回家,果然上海人的味道没有了。
我很干脆地说:“我也是奉新人。”
她立即拉着我的手热情地介绍自己,“我是高安人,小黄。”
我们俩亲热地拉起话来。
突然,开着的房门口出现了两个人,有一只手在门上敲敲,“可以进来吗?”
我马上站起来,迎过去,招呼他们:“可以可以。”
来的是两位男士,年长一点的自我介绍,“我就是普师二班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游果然。”
“哦,游老师,快来坐。”我赶快去端来一只方凳。
游老师一转身把身后的年轻人拉进来,说:“这是我们班的班长,喻仁民。”
小黄与其他同学们都过来打招呼。
游老师就站在门口,笑着对我说,“你是最后一个报到的,我认识你!”他还一边给我一个大纸包和一份名单,一边吩咐我说:“请你帮忙发给我班女同学们,每人一叠饭菜票,一个月的伙食,要签好字,然后把名单交还给我。记得通知大家,晚饭5:30开始供应,晚上6:30到教室集合,教学大楼底楼104,班里开个新同学认识会。”
我满口答应,接过了为班里做的第一个任务。等游老师与喻班长走了,我就马上开始行动,为自己寝室的同学们发放饭菜票,可很多同学在隔壁热闹着呢,我干脆也过去了,想接着发。
第三间寝室里,她们还在兴奋地抢着说话,生怕自己说少了显得不够热情似的,我走进去,居然一个人也没有察觉。我便默默地站在旁边,听着她们的“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嗓门最高的还是戚祯,或许身高占了优势,她依然是谈笑的中心,她正在表扬和鼓动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你会跳舞,为我们大家表演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得学学手舞足蹈,我太高了,一跳就如山崩地裂……”
在大家的哄笑声里,那个漂亮的女生,听口音是个南昌人,果然翩翩起舞了。大家就给她边唱边打拍子。旁边有个圆圆脸蛋的小胖子,也跟着她跳,有点七颠八倒,胡乱比划着,嘴里说的都是上海话:“我也想跳舞,就是学不会。”
这时,我们寝室的那个很秀气的姑娘一眼看到了我,她马上插嘴打招呼:“你是小汪吧?”
总算,她的一声招呼,打断了兴致勃勃的歌舞和兴奋,所有的眼睛都射过来,一种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
在那么多热辣辣的目光聚焦下,让我一时浑身刺热,不自在起来……
我连忙把手里的纸袋举起来说,“班主任和班长来过了,给大家发饭票呢。晚上还要开班会。我们先领一下‘吃’的吧。”
这一下,“目光”都明亮起来,大家围上来,我忙着发放,同学们忙着签名。一时间,我好像就是个食堂工作人员,估计,别人也这么觉得,还是那个秀气的姑娘想起来,用上海话问我:“侬是上海宁伐?”
我对她很开心地笑了一下,“是额。”
还有那个“手风琴”也来问我了:“你在我们寝室吧?今天刚来的?”
“嗯,是的。”我对她也温和地笑了笑。
戚祯上来就拍拍我的肩膀,“不好意思,你刚来就发饭票。不过,”她又想幽默一下,“我们早来一天的,都是自己上街找食吃,你可是‘饭仙’呀,专门送吃的来了。”
她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库前的“钢铁饭桶”,不觉大笑起来,别的人也莫名其妙地跟着笑。
发饭票要勾名字,我发一份就认识了一个同学。手风琴手叫维琪,秀气的姑娘名字就是文秀,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她们。
我发完这个寝室,又想去第一间,哪知,我们新同学们就像刚出笼的粘糕,黏在一起不舍得分开了。就见第一间的同学们闻讯出来,并与第三间的一起都涌入我们第二寝室,合成了一个大聚会。
这会儿,我们房间闹翻了天。戚祯又发现了新情况,维琪的手风琴与文秀的小提琴。她哪肯把两位“音乐家”给放了,非要她们各来一段。
于是,我发放饭票有了伴奏了,一段手风琴“波尔卡圆舞曲”,活泼轻快,一段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优美动听……大家鼓掌不断,我的手没有空,只好嘴里一个劲地说:“好听!”
我们二十多个女同学,互相都认识了,我把“名字”一起放进了纸袋,任务也完成了。不过,那种音乐舞蹈艺术的气息就不断盘旋在我和所有的女同学们的心里了。
下午的时间被那个“批判会”用去了一大半,我们女生宿舍的这点快乐,也就一转眼,五点半到了。文秀的男朋友已经又来招呼她去吃晚饭了。我们余兴虽未已,为了后面的开班会,也必须急着去食堂排队打饭了。
我跟着“手风琴”维琪去学校的大食堂。
她告诉我,她早来报到两天,已经很熟悉了。她就是高安插队的,他们新街公社的插姐妹们送她来,今天中午就在高安县街上那个最大的饭店吃饭,又去了那个批斗会……我明白了,所以之前,一直没有看到她。
大食堂里人山人海,已经排了好几个长队,学生们在“叮叮当当”的碗筷声里,叽里呱啦地说着话。
反正没几个菜,我们俩都买了“炒杂丁”,有茭白丁,肉丁,豆干丁,还有毛豆子。我有三年多没有吃过这种精致的菜了,直说好吃。可耳边听到的大多是埋怨的话,说菜总是没有油。江西人抱怨怎么不放辣椒,上海人皱眉说怎么不放点糖……我一句话都不说,把碗里的“山珍海味”一扫而空。
我和维琪又提着热水瓶与小铅桶,飞快地再次跑去食堂,在食堂门的一边有泡水的龙头。
这么急匆匆地跑食堂,以后就成了常规,哪怕刮风下雨,都得跑。因为一个小时后,晚自修要开始了。
我用小铅桶里的热水洗干净了浑身的尘埃与汗水,人好像又精神了许多。
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结伴去教室。我与维琪自然而然地相约一起去了。
我们的教室在教学大楼的底层,一会儿就找到了。这是个四层楼的办公教学大楼,天已经拉下夜幕,就看见各个教室都在亮灯,人声鼎沸,上上下下,真热闹呀!
这久违的学校气氛,让我们俩都激动起来。我心里一个劲地在想,终于又做回了学生,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想读书求上进,真是太不容易了呢!我觉得,这里的每一个学生,或许都有一个与我一样的从农村努力走出来的故事。
我们俩在教室靠后的课桌椅上坐了下来,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闹哄哄的教室,铃声就响了,随着急匆匆地又涌进来不少同学,教室里已座无虚席。
游老师原来早就坐在教室后面了,他在静静地看着同学们。这时,他慢慢走到了黑板的前面……顿时,谁也不说话了,兴奋的声音一下子就克制住了。
游老师先介绍了自己,他的名字是说一遍就可以记住一辈子的,“游果然”。他果然是与名字一样的古色古香,气质文雅。
然后,他就非常简约地介绍了我们高安师范的“前世今生”。
“同学们,可能你们已经走遍了我们的学校了,我们学校现在纵深有四进院,再加两个‘耳朵’,即在后面左右扩展出来两大块面积,初见一个省级师范的规模了。”
他告诉我们,高安自古至今人文荟萃,教育昌明,早在清朝就在全国率先创办师范传习所。我们学校这块地是城北凤山,传说唐代有凤凰飞集于此而得名。如今的女生宿舍,那座二层楼曾经是清朝建立的“凤仪书院”旧址。在日军入侵时,被炸毁。战后再建的就是这座小楼。到1949年高安解放,新政府正式建立了高安师范。
原来我们高安师范文脉渊源流长,学府浩浩春秋!
同学们都静静地听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新生都会有的无限憧憬和自豪。
他接着说:“**停止招生了几年,在1975年开始恢复办学时,招收了三个班,76年又招收了三个班,我们77届共招了五个班,不过,有一个班在靖安县。”
“本来第一届是分了文体班与普师班的,觉得管理麻烦,后来的两届都是普师班了。我们就是普师二班。”
接着,游老师请班长上来,让他说几句话。可是,老实憨厚的喻班长,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阵,他的上高县土话,不要说我们上海人。就是高安本地人也都没有听明白。急得他和我们同学们都干瞪眼。
也是从上高来的知青戚祯,忍不住插嘴说:“班长,你是不是要请一个翻译啊?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语言不通……”
突然,旁边有人偷偷拉了一下她的衣襟,她紧急刹车,不做声了。一看,原来是文秀在拉她。我还以为文秀与男朋友出去吃饭,会晚到的,却不知道她,早就在教室了。
游老师说我们班有两个党员,是班里的主要干部,就请另一个叫陈晓龙的上来说说。
这个晓龙马上站出来,他是高安人,夹着土话的普通话比喻班长好多了,“班长与团支部书记是要选举的,我们是暂时代理。”他的话我们都听明白了,“今天下午的公审大会,大家都参加了吧?这是必修的jiejidouzheng课。明天上午全体新生都要参加劳动,就是修整教学大楼旁边的路。那些坑坑洼洼都要填平。下午是各班自己活动,排练几个节目,晚上在学校大礼堂,就是大餐厅,全校开迎新生晚会。”
晓龙副班长正头头是道地布置任务,一个阔门大嗓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发出了洪亮的声音,“演出不难,我们班有的是人才。”
我回头一看,男同学的一堆里有个胖胖敦敦的男生,剪了个平顶头,比别人都显得老气横秋,但是他中气十足,继续将嗡嗡作响的声音发送到整个教室,“从高安来的刘安福,擅长笛子唢呐,郑家祥的二胡过劲(很行),还有南昌来的刘格新,加上我,嘿,都可以不是打马虎眼地演奏二胡!”
被他这么一嚷嚷,喧宾夺主了,同学们立马热烈地讨论起节目来,把两个班长给撩在了一边……
我们女生也开始推荐,那个胖胖的圆圆脸的林苗抢着说:“小芹会跳舞!”
戚祯也说:“我们还有手风琴与小提琴呢!”
于是,节目很快就定了几个,器乐合奏《喜洋洋》,二胡独奏《赛马》,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舞蹈《在北京的金山上》……可手风琴维琪怎么样也不愿意来个独奏,她说七六届有个他们新街插队的上海知青,手风琴演奏一级棒。
她不愿意独奏,但可以伴奏。我倒是自告奋勇,为舞蹈伴唱,因为我在乡下时就为孩子们演出帮帮唱了,熟门熟路。于是,我也加入了这支临时拼凑的演出队伍。
一教室的年轻人,没有了分寸,早忘了在教室里需要组织性纪律性,闹哄哄地开始互相沟通起来。
游老师也不阻止,笑眯眯地坐进同学们里面,看着,听着,他用这种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认识着我们每一个人。
男生中好像有许多个上海人,戚祯与小范的注意力已经转移过去,与他们中间的几个,闲聊得兴高采烈。
不知是谁,突然对着游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今天被枪毙的两个人,可恶!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这种人,难道就是证实了,‘人之初,性本恶’? ”
游老师没有回答,却对着我们所有人说:“我们明天上第一节课,就是批判“孔孟之道”,不妨大家讨论讨论。”
对于这个论题,教室里形成了两派,争论激烈。
“性本恶”的一派,认为人天生就有私心,一切行凶作恶都来自于私心。“性本善”的一派,以文秀和维琪为首,觉得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那些作恶多端的都是坏人,只是少数人而已,谁只要敢做坏事,就会被正法!被判刑!被打dao!
他们“本善”一群对着“本恶”的那一些人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认为自己是好人,”并不无讽刺地反问:“难道你们都是恶人吗?”
……对立派的人都在搜肠刮肚,要想出一些新的论证来反驳……
我听得很认真,也很起劲,并且不由地十分感叹,这才是学校呀!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已经扑面而来。我听着想着,思想像是有一把刀,渐渐钻进了这个话题里,一层一层地深入拨开……
游老师不插嘴,一脸的若有所思,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不夷不惠,有时还会微微地点点头。他偶然一转眼,无意发现我一言不发,正在沉思……
于是,他直接点名,要我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从沉思里突然被曳了出来,那不成熟的思想能不能说?我有点腼腆……
看到游老师鼓励的神情,我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慢慢地开始述说:“我以前总是听老师说,人刚生出来,脑子里应该什么也没有,是一张白纸,……”
那个大嗓门的男生、马上就接上去,“又出来一个论点,‘人之初,性本白’呀!”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被众人一笑,我那股拗劲儿又来了,反倒不顾一切地开始述说起自己的想法来:
刚生出来的小婴儿,是有吃喝拉撒的本性,也知道冷暖和依恋父母,如果把这种生存的本能看作是人性的欲望,私心之源,恶的滋生之源,那么,也要从他第一声啼哭才开始“恶”,而同时,父母就会去照料他,安抚他,给他满足和爱,他的心里一定会有美好的情感生出来。每个孩子生存的环境不同,他的心灵感应到的东西也不同,如果孩子的家是安定的,生活是有规律的,母亲,这个第一任老师,她懂得如何抚育孩子的话,那孩子的“善”也马上就会产生。
讲着讲着,我又开始把自己不成熟的理念推出来了:“人之初,性的善恶会同时产生,因为先天遗传七情六欲,而后天的环境教会一个人如何克制自己情欲,也就是说,如果人性的活动横向是欲求,那么纵向便是理智……
可马上有人打断:“小婴儿哪里有什么理智,不吃不喝还不就是饿死了?”
“是呀,”我的脑子里居然有奔涌而出的话,于是继续说,“会教育的父母就一定会科学地喂养孩子,一开始就让孩子对外界感到安心,温暖,和节制,那就是“善”的教育。人性的‘善’与‘恶’的产生与发展是纵横交错的。特别是孩子开始牙牙学语,语言的出现,就是在孩子的心灵上刻上了思维的痕迹了。初学说话非常重要,每一字每一句,都对孩子的将来善还是恶的言行,有巨大的影响。”
“你很会思考,”游老师开口了,“你说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的必要性,而我们师范生,就是要学习如何教育呀!”
游老师很善于把大家的话袋子打开,也非常有总结性地收住了“口袋”。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还在各自思考……
不知什么时候,喻班长出去了,这会儿又扛着许多书进来。他让晓龙班长分书给同学们,自己又带了几个男同学再去教务处搬书。
捧着这些书,大家的兴奋点又掀起了高潮,我们的学生时代真的就将开始了!
我背来的小书包放不下这么多的书,只好掏出那支宝贵的包头钢笔,给每本书和本子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把书放在课桌的屉子里……
游老师宣布明天上午是劳动,现在可以回寝室休息,同学们三三两两,准备走了。
突然。我们寝室的文秀着急地大叫,“呃,你们怎么喝了我的洗脚水!”
原来,她出去吃饭的时候把热水瓶带出来,灌了开水后就放在教室里。好几个男生不知缘由,都在那儿倒水喝呢。
这声大叫,把他们吓懵了,不知所措。又是那个大嗓门杨同学笑着调侃:“这是洗脚水,你们都敢喝了呀!”
不管怎样,文秀的着急是有道理的,学校供应热水就是晚餐时的一个小时。现在哪再有热水呀?
我与维琪因之前提过一铅桶热水来漱洗,所以热水瓶还满着呢,便拉着她一起回去了。
等我躺在床上时,伸手可及的电灯却一闪一闪地告诉我们,要熄灯了。
这一天,确实是非常累,明天还要劳动,我也就对着书架舒心畅意地看看,想休息了。
谁知,也是因为忙了一天,把身体的一个本能忘了,这会儿一安静,肚子开始有点蠕动,要排便了。
我无可奈何地翻身坐了起来,穿好衣服,爬下床来。
下铺的小黄睡眼惺忪地问我,“怎么不睡呀?”我只好说要上厕所。
这下惊扰了一寝室的人,维琪还起床说,“现在熄灯了,那个乌墨漆黑的厕所怪瘆人的,我陪你去吧。”
她的话很温暖,直入我心,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呀!后来,我们也确实成了莫逆之交。不过,我拒绝了,我有手电筒,这么晚了,还是这种事,怎么可以麻烦别人呢?
我用手电找路,从寝室楼的东面门洞里出去,沿着一个有点陡的小坡冲下去,然后再上几个台阶,就是那个大公共厕所了。厕所的北面部分,朝着女生宿舍,就是女厕所。有好几个手电光在晃动,原来并不是我一个人不会安排妥当呢。但是,她们告诉我,这个时候来如厕最好,如果大清早来,那就要排很长的队呢。学校再不想办法,多修建一个厕所,我们女学生一个上午就只好在排队等着“办公”了。
初秋的夜晚,气温舒适,这时的校园里已经很安静了。我东张西望,四周影影绰绰的房子,看不清楚什么。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明天要抽出时间来看看我们的校园。
我刚想回身,却突然听到我们教室那儿传来轻轻的二胡声音,谁在教室里?别看我累得不行,可好奇心还是那么重,忍不住就循声去了教室。
教室的门微微隙开,里面有烛光透出来,而好听的二胡声音也在空空的黑洞洞的教室里回响。
我一推开门,那个二胡就停下来了,我很吃惊地看着他,他也很吃惊地看着我,几乎同时问道“你怎么没有睡觉?”
他就是我们班的郑同学,准备明天要表演二胡独奏《赛马》的,原来他躲在教室里苦练呢。
他很幽默地告诉我:“我的那匹马还太野了,我怕驯服不了它,利用晚上再来掰一下马头。”
我却被他深深地感动了,是呀,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得这么勤学苦练。我们寒窗两年,转眼就会过去,我也必须像他那样,“发悬梁,锥刺股”呀!
我掩上门走了,心里想着快快爬上床去,最好也要看看书。
可是,我躺在床上,用手电筒照着,才看了一页书,便带着发奋的“誓言”,很快就沉入了梦乡。
*** *** *** *** ***
耿坚编审评:
谁都做过学生,谁都有过“入校第一天”,但不曾想您把这第一天写得这么动人,这么吸引人读,青春活力扑面而来,把读的人的思绪都翻动了。
小说的开头部分,要有足够吸引人眼球的故事,这是小说开头部分写作的叙事策略之一。这一条,作者做到了。第一章开头叙写震撼高安县城上空的两声枪响,一个不齿于人类无耻**的流氓犯,一个受被村干部霸占的妻子举报的“反革命犯”,在万众瞩目下毙命。这个故事吸引读者是自然的。
可能现在的读者会问,震撼是震撼,但小说名字《高安师范那些事》,怎么一上来不去写校园内而是去写校园外。殊不知,这恰恰反映了作者年轻那会儿的社会真实,公审大会在当年是每个人的jiejidouzheng必修课。本章后半段写到的修路劳动也是必修课。
作为自传体小说,作者采用的叙事逻辑之一,是以高安师范为中心建构全书叙事的“场“,从本章中出场的游老师丶喻班丶龙班丶维琪等,以及游老师介绍“文脉渊源流长,学府浩浩春秋“的高师,班里学生争论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场面,看得出作者已经在初步建立小说人物关系的架构,而且作者在人物外貌丶性格描写上拿揑得很准确,露出点眉目但不探挖,留下后续写作的空间。高师这个“小社会”里人物身份丶相互关系,情感矛盾的复杂性,可以折射中国这个“大社会”里社会种种的复杂性。
虽然心里五味杂陈,可我还是觉得能从库前小学出来,又可以读书了,眼前一片阳光普照。
我正在整理自己的床铺,忙得一身汗,突然,有人在楼下喊:“所有人,赶快去参加高安县的批斗大会!”
我的铺位是在双层床的上铺,听了那个带点命令的喊声,也顾不得了,连忙想从摇摇晃晃的床上下来。
这爬床铺与爬山一样,都是“上去容易,下来难”。我笨拙地在狭窄的床铺上转过身来,放下一只脚去踩床架柱子上的小三角,我与床都抖抖索索的,不知道是有点紧张,还是不习惯,当另一只脚从床上放下来时,失去了重心,差点就直接跌到地板上了。
还好,这个窘迫无人看见。我们这个大大的寝室里,这会儿,就我一个人。
我们的宿舍楼也是二层楼房,建在一个山坡上。我的寝室位于二楼左面三间的中间。屋子虽大,可左右对开放置了四个双层床,要住八个人,可想而知,也不会有多宽敞了。
我是最后一天来报到的,估计还是最后签到的学生,所以,床位也没有得挑选。
我的七个室友应该早就到了,她们的床整整齐齐地铺好在那儿,可一个人都不在,去哪儿了?
我对面的下铺,蚊帐放着,隐隐约约看到那床单是蓝白格子的,有点上海人的气息,顿时让人产生亲切感。
更让我注意的是,与“蓝白格子床”并排靠门边的床上,居然放着一架手风琴,48贝斯的,我的心像被春风吹过,激动得飞快地跳起来,真想马上去背起来拉几下……可手风琴是隔着蚊帐在挑逗我……
她们都去哪儿了呢?
外面的呼叫声又响起来了,我们二楼别的寝室门“砰砰、哐啷……”似乎同学们都在出来,脚步声匆匆往外赶去。
于是,我也急忙掩上房门,加入到“叽叽喳喳”的兴奋的校友群里,跟着人流涌向那个“批斗会”。想不到,入校第一个活动,就是去参加那个特殊年代的最“热门”也是最烦人的会。
我们这一群人从学校涌出去,外面还有一些人汇拢进来,我根本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懵里懵懂地“随波逐流”。
很快我们来到了一个大操场,好像很大很大,可以容得下万把人。可我们到的时候,操场里已经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连操场的边缘枯草地里,也站了很多人。
前面的大土台有高音喇叭,不断放着革命zaofan歌曲,加上人声嘈杂,马上就觉得耳朵受不了了,那种烦躁的刺耳杂音,会让你的神经绷紧,犹如陷在音波潮水的漩涡之间,不由自主地心烦意乱,沉浮不定。
我反正谁也不认识,就在远远的枯草地里找了一个大草堆,席地而坐。拼命地努力着,把自己野马乱蹦的情绪安定下来。
我们来得晚,还好,这噪音没有弄得我神经错乱。高音喇叭突然停止播放,在“嘶嘶啦啦”的电流声里,有人宣布大会开始了。
我看到前面的人都站了起来,一大堆的背影,和灰土覆盖的裤子,把我的视线全挡住了。我只好也站起来。
从黑压压一片脑袋上面,看到土台子上,开始“码”那些挨斗的人,一排三十多人站不下,就站第二排,还有第三排……一个县的被批斗的人还真有规模!
我一看到批斗,心里就会想起也在挨斗的父母,所以刚安静下来的心又翻腾起来,不愿意再看,索性又坐了下来,任由那台上“哇哇哇”地扯着嗓子批斗,台下“哇哇哇”地也是扯着嗓子议论,还常会来几下“翻江倒海”的口号声……我在“汹涌澎拜的噪音里”,依然做着自我平息的情绪调节……
今天一大早,我从奉新县赶过来,入校后忙着办理报到,找宿舍、搬行李……一大堆事务,中午的饭就吃了我插队的坪陂生产队石队长临别时塞给我的几根番薯条。这时,胃也“闹腾”起来,“叽里咕噜”,那是肚子在“批判”我呢。
我四处查看,算计着,怎么样可以从人群的缝隙里溜出去。
人真多呀!这边缘地带,刚才我来时还有不少空地,现在也人挤人了,不由让人觉得这个批斗会是有点不同寻常。
正想着,这个“不同寻常”就来了。
人群在激烈的口号声里开始骚动,我们坐在枯草堆上的人也激动得站了起来……我莫名其妙地跟着所有人,一个个脖子伸长,向那个土台上望去。
在万众瞩目下,又押上来两个五花大绑的人,两个人的胸前都挂着大牌子,一个写着“流氓犯”,还有一个“反革命杀人犯”,加在上面的鲜红的大叉,触目惊心。
高音喇叭里的发言,声嘶力竭,可我一句也听不清楚,高安的土话与奉新的不同。凡人都有的好奇心。同样也在我的心里发酵,越是听不懂,就越想搞搞清楚。
我张口问挤在一起的人。
旁边好几个人,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虽然也是高安话,可里面夹了许多普通话,我总算弄明白了。
那个“流氓犯”是高安县城人,本来有一个美好的家,妻子加三个女儿,过得好好的,可都给他糟蹋了。他强奸了他亲生的三个女儿!
虽然我离家插队独自谋生有六年多,虽然我也听到过几桩不齿人类的事,可这会儿,自以为已经称得上半老成的心还是被电击了!怎么披着人皮的“动物”到处都有?!这种**的兽行又是闻所未闻,居然还发生在县城里,这里不是比山里要文明开化吗?
他们继续告诉我,一家人都不肯原谅他,虽然他不停地苦苦哀求,可那几个血脉里流着他的血的人,都咬牙切齿地咒他早死。果然,判决书一读完,那个自找死路的流氓就瘫在地上了。
还有一个“反革命杀人犯”,说他的老婆被某村干部强占了,他不服气,到处告状。可他的老婆却出来揭发他,说他有什么什么反革命言行。结果他被关押起来,准备要判他个十年八年的。他想办法逃了出来,到那个村干部家,想弄死那一对狗男女。他随手抓一把锄头就乱挥,别人都躲开他,他像发了疯一般,七砸八砍,乱打乱刨,可一个也没有打到,谁知铁锄头却飞脱出去,无意砸到了一个看热闹的村民,那人受了重伤,现在还躺在医院里。
这下,他的罪过就严重了,会判什么呢?人们都在嗡嗡地议论着……喇叭里严正的声音好像又在宣布“死刑”!那个人,突然高高地昂起头,朝着天空开始狂笑……
一万多人的操场,反而静下来了,默默地看着这可怕的场面。
几个扛枪穿着制服的人,威严地把那两个差不多就是“已死之人”的僵硬躯体,架了起来,拖着,拽着上了一辆大卡车,后面跟着那些挨斗的人。再后面就是上万个看热闹的群众了。闹哄哄的人潮,开始“滚滚流动”……
刚才给我讲故事的几个人,对我说,“跟着去看看吧?要去干河沟那里执行枪决呢。”
“怎么?会公开枪决?”
“是呀,还要曝尸三天呢。”
这可闹大了,以前在上海听说枪毙人是在龙华飞机场,从来不对外公开的,这里,还要人们去看?
他们说着就涌入人群中了。我犹豫了好一阵,最后,两只脚还是跟着这股“好奇”的人流去了,哪怕脑子里一再对自己说,看了会睡不着觉的,毕竟是人的生与死。
刑场不远,因我一再迟疑,所以落在很后面。不多会儿,就听见前面两声枪响……两条命没有了……
人群还在向那儿涌去,我跟着的一群人是站在河沟的这一边,而被击毙的“流氓”与“反革命”躺在河沟的那一面,一个掩面向地,一个仰面朝天……我是在外三层,不想挤进去,从人缝里看见的。
人们的确都多多少少受到震撼!哪怕是罪孽深重的灵魂,而且已经被消灭了……活着的人们,还是默默地看一眼就赶快离开了。
等我揣着那颗被震惊的心,浑浑噩噩地回到学校的宿舍后,发现我们的寝室里有了好几个人。可她们都躲在自己的蚊帐里,没有人吭声。那个公审大会把大家入校的兴奋和认识新同学的热情大打了折扣了,并且,好像还把晦气带了回来。
我又爬上去弄床铺,下铺的同学,只是伸头看了我一眼,而且我们的那个对视,也是淡淡的。
还好,我们班第一个寝室的同学,有几个很活跃,充满了活力,她们的喧闹声在隔壁响起来了,不多会儿,这股热腾腾的“活力”跑到我们房间里来了。
一个高高的同学,梳着童花式短发,带头推门进来,非常大方而又热情洋溢,用沪语问道:“同学们,捺有几个上海宁呀?”
她这么一嗓子,嚷出了好几个上海人来,从帐子里钻出来二个,她身后跟来二个,本来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现在有了五个姑娘了,而且这台戏的台词是我们上海“闲话”,很快形成了一个兴奋的高潮,先前的什么污浊之气都一扫而空了,房间里全是欢乐和阔论。
“我叫戚祯,”高个子介绍自己,“从上高县来的,”她给大家最有力量的一句话就是,“阿拉大活人,还是要为自己找快乐。想想能进高安师范,不就是改变命运了?”
跟进来的两人也接着话说,“我是小范”,“我是阿兰”,……
从蓝白格子床单上起身迎出来的姑娘,果然是上海人,她长得秀气文静,小巧玲珑;还有手风琴的主人也是上海人,瘦瘦高高的,戴着一副眼镜,梳着两条也是瘦瘦的辫子,一个中学生的模样。
我只来得及从二层铺位上探出个脑袋,那句自我介绍,“我也是上海宁……”却被她们欢声笑语给淹没了。
高高的戚祯对着高高的手风琴手说,“我们两个太有高度了,找个男朋友都不容易。”所有人都笑起来了。
“不管老俵多想找个上海人,可是他们走到我旁边,就像缩进去了半个脑袋,灰溜溜地走了。”还没等大家第二次笑出来,她就对那个模样文秀的说,“你是最危险的,没有被老俵抢得去?”
手风琴的主人就马上说,“人家有男朋友的。”
“哦,就已经有了保镖了!看来我们两个‘鹤立鸡群’的,也要早点找好保镖呀!”
“瞎说瞎说,先要读书。”‘手风琴’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们不用急着找,我是没有办法。”样子文秀秀的同学笑着帮她开脱。
“这是饱汉子的话……”
又是一阵大笑……
戚祯急刹车,“我开开玩笑的,就是想要换换气氛,干嘛愁眉苦脸的。走,我们一起去那个寝室看看,还有上海宁伐?”
于是笑声就被带到隔壁第三个房间去了。
在上铺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相拥而去。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虽然也被她们青春的荷尔蒙给感染了,跟着换了一种心情,但是,我已经没有办法与她们一伙上海人去笑作一团,还是先专心把床给收拾好吧。
我在床上努力“造窝”,耳朵却支楞着……隔壁房间传来的谈笑,听起来就好比一锅甜粥在熬着,“啵啵啵”,时高时低,还是很撩着我的心。
好像我们班的上海人很多,第一间有三个,第二间“滚雪球”滚走了两个,漏了我,现在在第三间,又滚上了几个?好像不但有上海话,还夹着南昌话……
这个串联真热闹呀!我也特别想在那个“冒泡的粥”里,一起冒个痛快,可就是这上铺,把我给封锁了!
一会儿功夫后,我已经都整理好了,蚊帐也挂好了。
我的床头处一尺远,悬着一只灯泡,而且,这只灯好像是为我一个人服务似的,一伸手就摸得到。回想起库前的那个灯泡,一支光,怎么也照不亮书上的字,现在可好了,躺在床上,也可以美美地看书了。
我还将书架放在靠床里的头边,脚边放一只装日常换洗衣物的小旅行袋。
我的书还在小木箱里,我便慢慢地爬下铺来,准备整理出要看的书。
这会儿,我万分小心,一步一个脚墩踩下来,居然稳稳地落到了地上。
我的下铺从床上坐起来问:“同学,你终于弄好下来了?”
我一边笑着点点头,一边也弄明白了,有人睡在下铺上,我爬上爬下更稳。
“你不是上海人?”
我咧嘴又笑了一下,“我是上海人。”
“那你为什么没有与她们在一起?”
她一边问着,一边用疑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我。
我本来想说爬床不容易,现在也不愿意说了,因为在她的眼里我已经看出来了。她有点分不出我是什么地方人,三年多没有回家,果然上海人的味道没有了。
我很干脆地说:“我也是奉新人。”
她立即拉着我的手热情地介绍自己,“我是高安人,小黄。”
我们俩亲热地拉起话来。
突然,开着的房门口出现了两个人,有一只手在门上敲敲,“可以进来吗?”
我马上站起来,迎过去,招呼他们:“可以可以。”
来的是两位男士,年长一点的自我介绍,“我就是普师二班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游果然。”
“哦,游老师,快来坐。”我赶快去端来一只方凳。
游老师一转身把身后的年轻人拉进来,说:“这是我们班的班长,喻仁民。”
小黄与其他同学们都过来打招呼。
游老师就站在门口,笑着对我说,“你是最后一个报到的,我认识你!”他还一边给我一个大纸包和一份名单,一边吩咐我说:“请你帮忙发给我班女同学们,每人一叠饭菜票,一个月的伙食,要签好字,然后把名单交还给我。记得通知大家,晚饭5:30开始供应,晚上6:30到教室集合,教学大楼底楼104,班里开个新同学认识会。”
我满口答应,接过了为班里做的第一个任务。等游老师与喻班长走了,我就马上开始行动,为自己寝室的同学们发放饭菜票,可很多同学在隔壁热闹着呢,我干脆也过去了,想接着发。
第三间寝室里,她们还在兴奋地抢着说话,生怕自己说少了显得不够热情似的,我走进去,居然一个人也没有察觉。我便默默地站在旁边,听着她们的“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嗓门最高的还是戚祯,或许身高占了优势,她依然是谈笑的中心,她正在表扬和鼓动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你会跳舞,为我们大家表演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得学学手舞足蹈,我太高了,一跳就如山崩地裂……”
在大家的哄笑声里,那个漂亮的女生,听口音是个南昌人,果然翩翩起舞了。大家就给她边唱边打拍子。旁边有个圆圆脸蛋的小胖子,也跟着她跳,有点七颠八倒,胡乱比划着,嘴里说的都是上海话:“我也想跳舞,就是学不会。”
这时,我们寝室的那个很秀气的姑娘一眼看到了我,她马上插嘴打招呼:“你是小汪吧?”
总算,她的一声招呼,打断了兴致勃勃的歌舞和兴奋,所有的眼睛都射过来,一种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
在那么多热辣辣的目光聚焦下,让我一时浑身刺热,不自在起来……
我连忙把手里的纸袋举起来说,“班主任和班长来过了,给大家发饭票呢。晚上还要开班会。我们先领一下‘吃’的吧。”
这一下,“目光”都明亮起来,大家围上来,我忙着发放,同学们忙着签名。一时间,我好像就是个食堂工作人员,估计,别人也这么觉得,还是那个秀气的姑娘想起来,用上海话问我:“侬是上海宁伐?”
我对她很开心地笑了一下,“是额。”
还有那个“手风琴”也来问我了:“你在我们寝室吧?今天刚来的?”
“嗯,是的。”我对她也温和地笑了笑。
戚祯上来就拍拍我的肩膀,“不好意思,你刚来就发饭票。不过,”她又想幽默一下,“我们早来一天的,都是自己上街找食吃,你可是‘饭仙’呀,专门送吃的来了。”
她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库前的“钢铁饭桶”,不觉大笑起来,别的人也莫名其妙地跟着笑。
发饭票要勾名字,我发一份就认识了一个同学。手风琴手叫维琪,秀气的姑娘名字就是文秀,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她们。
我发完这个寝室,又想去第一间,哪知,我们新同学们就像刚出笼的粘糕,黏在一起不舍得分开了。就见第一间的同学们闻讯出来,并与第三间的一起都涌入我们第二寝室,合成了一个大聚会。
这会儿,我们房间闹翻了天。戚祯又发现了新情况,维琪的手风琴与文秀的小提琴。她哪肯把两位“音乐家”给放了,非要她们各来一段。
于是,我发放饭票有了伴奏了,一段手风琴“波尔卡圆舞曲”,活泼轻快,一段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优美动听……大家鼓掌不断,我的手没有空,只好嘴里一个劲地说:“好听!”
我们二十多个女同学,互相都认识了,我把“名字”一起放进了纸袋,任务也完成了。不过,那种音乐舞蹈艺术的气息就不断盘旋在我和所有的女同学们的心里了。
下午的时间被那个“批判会”用去了一大半,我们女生宿舍的这点快乐,也就一转眼,五点半到了。文秀的男朋友已经又来招呼她去吃晚饭了。我们余兴虽未已,为了后面的开班会,也必须急着去食堂排队打饭了。
我跟着“手风琴”维琪去学校的大食堂。
她告诉我,她早来报到两天,已经很熟悉了。她就是高安插队的,他们新街公社的插姐妹们送她来,今天中午就在高安县街上那个最大的饭店吃饭,又去了那个批斗会……我明白了,所以之前,一直没有看到她。
大食堂里人山人海,已经排了好几个长队,学生们在“叮叮当当”的碗筷声里,叽里呱啦地说着话。
反正没几个菜,我们俩都买了“炒杂丁”,有茭白丁,肉丁,豆干丁,还有毛豆子。我有三年多没有吃过这种精致的菜了,直说好吃。可耳边听到的大多是埋怨的话,说菜总是没有油。江西人抱怨怎么不放辣椒,上海人皱眉说怎么不放点糖……我一句话都不说,把碗里的“山珍海味”一扫而空。
我和维琪又提着热水瓶与小铅桶,飞快地再次跑去食堂,在食堂门的一边有泡水的龙头。
这么急匆匆地跑食堂,以后就成了常规,哪怕刮风下雨,都得跑。因为一个小时后,晚自修要开始了。
我用小铅桶里的热水洗干净了浑身的尘埃与汗水,人好像又精神了许多。
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结伴去教室。我与维琪自然而然地相约一起去了。
我们的教室在教学大楼的底层,一会儿就找到了。这是个四层楼的办公教学大楼,天已经拉下夜幕,就看见各个教室都在亮灯,人声鼎沸,上上下下,真热闹呀!
这久违的学校气氛,让我们俩都激动起来。我心里一个劲地在想,终于又做回了学生,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想读书求上进,真是太不容易了呢!我觉得,这里的每一个学生,或许都有一个与我一样的从农村努力走出来的故事。
我们俩在教室靠后的课桌椅上坐了下来,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闹哄哄的教室,铃声就响了,随着急匆匆地又涌进来不少同学,教室里已座无虚席。
游老师原来早就坐在教室后面了,他在静静地看着同学们。这时,他慢慢走到了黑板的前面……顿时,谁也不说话了,兴奋的声音一下子就克制住了。
游老师先介绍了自己,他的名字是说一遍就可以记住一辈子的,“游果然”。他果然是与名字一样的古色古香,气质文雅。
然后,他就非常简约地介绍了我们高安师范的“前世今生”。
“同学们,可能你们已经走遍了我们的学校了,我们学校现在纵深有四进院,再加两个‘耳朵’,即在后面左右扩展出来两大块面积,初见一个省级师范的规模了。”
他告诉我们,高安自古至今人文荟萃,教育昌明,早在清朝就在全国率先创办师范传习所。我们学校这块地是城北凤山,传说唐代有凤凰飞集于此而得名。如今的女生宿舍,那座二层楼曾经是清朝建立的“凤仪书院”旧址。在日军入侵时,被炸毁。战后再建的就是这座小楼。到1949年高安解放,新政府正式建立了高安师范。
原来我们高安师范文脉渊源流长,学府浩浩春秋!
同学们都静静地听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新生都会有的无限憧憬和自豪。
他接着说:“**停止招生了几年,在1975年开始恢复办学时,招收了三个班,76年又招收了三个班,我们77届共招了五个班,不过,有一个班在靖安县。”
“本来第一届是分了文体班与普师班的,觉得管理麻烦,后来的两届都是普师班了。我们就是普师二班。”
接着,游老师请班长上来,让他说几句话。可是,老实憨厚的喻班长,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阵,他的上高县土话,不要说我们上海人。就是高安本地人也都没有听明白。急得他和我们同学们都干瞪眼。
也是从上高来的知青戚祯,忍不住插嘴说:“班长,你是不是要请一个翻译啊?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语言不通……”
突然,旁边有人偷偷拉了一下她的衣襟,她紧急刹车,不做声了。一看,原来是文秀在拉她。我还以为文秀与男朋友出去吃饭,会晚到的,却不知道她,早就在教室了。
游老师说我们班有两个党员,是班里的主要干部,就请另一个叫陈晓龙的上来说说。
这个晓龙马上站出来,他是高安人,夹着土话的普通话比喻班长好多了,“班长与团支部书记是要选举的,我们是暂时代理。”他的话我们都听明白了,“今天下午的公审大会,大家都参加了吧?这是必修的jiejidouzheng课。明天上午全体新生都要参加劳动,就是修整教学大楼旁边的路。那些坑坑洼洼都要填平。下午是各班自己活动,排练几个节目,晚上在学校大礼堂,就是大餐厅,全校开迎新生晚会。”
晓龙副班长正头头是道地布置任务,一个阔门大嗓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发出了洪亮的声音,“演出不难,我们班有的是人才。”
我回头一看,男同学的一堆里有个胖胖敦敦的男生,剪了个平顶头,比别人都显得老气横秋,但是他中气十足,继续将嗡嗡作响的声音发送到整个教室,“从高安来的刘安福,擅长笛子唢呐,郑家祥的二胡过劲(很行),还有南昌来的刘格新,加上我,嘿,都可以不是打马虎眼地演奏二胡!”
被他这么一嚷嚷,喧宾夺主了,同学们立马热烈地讨论起节目来,把两个班长给撩在了一边……
我们女生也开始推荐,那个胖胖的圆圆脸的林苗抢着说:“小芹会跳舞!”
戚祯也说:“我们还有手风琴与小提琴呢!”
于是,节目很快就定了几个,器乐合奏《喜洋洋》,二胡独奏《赛马》,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舞蹈《在北京的金山上》……可手风琴维琪怎么样也不愿意来个独奏,她说七六届有个他们新街插队的上海知青,手风琴演奏一级棒。
她不愿意独奏,但可以伴奏。我倒是自告奋勇,为舞蹈伴唱,因为我在乡下时就为孩子们演出帮帮唱了,熟门熟路。于是,我也加入了这支临时拼凑的演出队伍。
一教室的年轻人,没有了分寸,早忘了在教室里需要组织性纪律性,闹哄哄地开始互相沟通起来。
游老师也不阻止,笑眯眯地坐进同学们里面,看着,听着,他用这种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认识着我们每一个人。
男生中好像有许多个上海人,戚祯与小范的注意力已经转移过去,与他们中间的几个,闲聊得兴高采烈。
不知是谁,突然对着游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今天被枪毙的两个人,可恶!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这种人,难道就是证实了,‘人之初,性本恶’? ”
游老师没有回答,却对着我们所有人说:“我们明天上第一节课,就是批判“孔孟之道”,不妨大家讨论讨论。”
对于这个论题,教室里形成了两派,争论激烈。
“性本恶”的一派,认为人天生就有私心,一切行凶作恶都来自于私心。“性本善”的一派,以文秀和维琪为首,觉得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那些作恶多端的都是坏人,只是少数人而已,谁只要敢做坏事,就会被正法!被判刑!被打dao!
他们“本善”一群对着“本恶”的那一些人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认为自己是好人,”并不无讽刺地反问:“难道你们都是恶人吗?”
……对立派的人都在搜肠刮肚,要想出一些新的论证来反驳……
我听得很认真,也很起劲,并且不由地十分感叹,这才是学校呀!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已经扑面而来。我听着想着,思想像是有一把刀,渐渐钻进了这个话题里,一层一层地深入拨开……
游老师不插嘴,一脸的若有所思,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不夷不惠,有时还会微微地点点头。他偶然一转眼,无意发现我一言不发,正在沉思……
于是,他直接点名,要我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从沉思里突然被曳了出来,那不成熟的思想能不能说?我有点腼腆……
看到游老师鼓励的神情,我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慢慢地开始述说:“我以前总是听老师说,人刚生出来,脑子里应该什么也没有,是一张白纸,……”
那个大嗓门的男生、马上就接上去,“又出来一个论点,‘人之初,性本白’呀!”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被众人一笑,我那股拗劲儿又来了,反倒不顾一切地开始述说起自己的想法来:
刚生出来的小婴儿,是有吃喝拉撒的本性,也知道冷暖和依恋父母,如果把这种生存的本能看作是人性的欲望,私心之源,恶的滋生之源,那么,也要从他第一声啼哭才开始“恶”,而同时,父母就会去照料他,安抚他,给他满足和爱,他的心里一定会有美好的情感生出来。每个孩子生存的环境不同,他的心灵感应到的东西也不同,如果孩子的家是安定的,生活是有规律的,母亲,这个第一任老师,她懂得如何抚育孩子的话,那孩子的“善”也马上就会产生。
讲着讲着,我又开始把自己不成熟的理念推出来了:“人之初,性的善恶会同时产生,因为先天遗传七情六欲,而后天的环境教会一个人如何克制自己情欲,也就是说,如果人性的活动横向是欲求,那么纵向便是理智……
可马上有人打断:“小婴儿哪里有什么理智,不吃不喝还不就是饿死了?”
“是呀,”我的脑子里居然有奔涌而出的话,于是继续说,“会教育的父母就一定会科学地喂养孩子,一开始就让孩子对外界感到安心,温暖,和节制,那就是“善”的教育。人性的‘善’与‘恶’的产生与发展是纵横交错的。特别是孩子开始牙牙学语,语言的出现,就是在孩子的心灵上刻上了思维的痕迹了。初学说话非常重要,每一字每一句,都对孩子的将来善还是恶的言行,有巨大的影响。”
“你很会思考,”游老师开口了,“你说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的必要性,而我们师范生,就是要学习如何教育呀!”
游老师很善于把大家的话袋子打开,也非常有总结性地收住了“口袋”。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还在各自思考……
不知什么时候,喻班长出去了,这会儿又扛着许多书进来。他让晓龙班长分书给同学们,自己又带了几个男同学再去教务处搬书。
捧着这些书,大家的兴奋点又掀起了高潮,我们的学生时代真的就将开始了!
我背来的小书包放不下这么多的书,只好掏出那支宝贵的包头钢笔,给每本书和本子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把书放在课桌的屉子里……
游老师宣布明天上午是劳动,现在可以回寝室休息,同学们三三两两,准备走了。
突然。我们寝室的文秀着急地大叫,“呃,你们怎么喝了我的洗脚水!”
原来,她出去吃饭的时候把热水瓶带出来,灌了开水后就放在教室里。好几个男生不知缘由,都在那儿倒水喝呢。
这声大叫,把他们吓懵了,不知所措。又是那个大嗓门杨同学笑着调侃:“这是洗脚水,你们都敢喝了呀!”
不管怎样,文秀的着急是有道理的,学校供应热水就是晚餐时的一个小时。现在哪再有热水呀?
我与维琪因之前提过一铅桶热水来漱洗,所以热水瓶还满着呢,便拉着她一起回去了。
等我躺在床上时,伸手可及的电灯却一闪一闪地告诉我们,要熄灯了。
这一天,确实是非常累,明天还要劳动,我也就对着书架舒心畅意地看看,想休息了。
谁知,也是因为忙了一天,把身体的一个本能忘了,这会儿一安静,肚子开始有点蠕动,要排便了。
我无可奈何地翻身坐了起来,穿好衣服,爬下床来。
下铺的小黄睡眼惺忪地问我,“怎么不睡呀?”我只好说要上厕所。
这下惊扰了一寝室的人,维琪还起床说,“现在熄灯了,那个乌墨漆黑的厕所怪瘆人的,我陪你去吧。”
她的话很温暖,直入我心,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呀!后来,我们也确实成了莫逆之交。不过,我拒绝了,我有手电筒,这么晚了,还是这种事,怎么可以麻烦别人呢?
我用手电找路,从寝室楼的东面门洞里出去,沿着一个有点陡的小坡冲下去,然后再上几个台阶,就是那个大公共厕所了。厕所的北面部分,朝着女生宿舍,就是女厕所。有好几个手电光在晃动,原来并不是我一个人不会安排妥当呢。但是,她们告诉我,这个时候来如厕最好,如果大清早来,那就要排很长的队呢。学校再不想办法,多修建一个厕所,我们女学生一个上午就只好在排队等着“办公”了。
初秋的夜晚,气温舒适,这时的校园里已经很安静了。我东张西望,四周影影绰绰的房子,看不清楚什么。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明天要抽出时间来看看我们的校园。
我刚想回身,却突然听到我们教室那儿传来轻轻的二胡声音,谁在教室里?别看我累得不行,可好奇心还是那么重,忍不住就循声去了教室。
教室的门微微隙开,里面有烛光透出来,而好听的二胡声音也在空空的黑洞洞的教室里回响。
我一推开门,那个二胡就停下来了,我很吃惊地看着他,他也很吃惊地看着我,几乎同时问道“你怎么没有睡觉?”
他就是我们班的郑同学,准备明天要表演二胡独奏《赛马》的,原来他躲在教室里苦练呢。
他很幽默地告诉我:“我的那匹马还太野了,我怕驯服不了它,利用晚上再来掰一下马头。”
我却被他深深地感动了,是呀,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得这么勤学苦练。我们寒窗两年,转眼就会过去,我也必须像他那样,“发悬梁,锥刺股”呀!
我掩上门走了,心里想着快快爬上床去,最好也要看看书。
可是,我躺在床上,用手电筒照着,才看了一页书,便带着发奋的“誓言”,很快就沉入了梦乡。
*** *** *** *** ***
耿坚编审评:
谁都做过学生,谁都有过“入校第一天”,但不曾想您把这第一天写得这么动人,这么吸引人读,青春活力扑面而来,把读的人的思绪都翻动了。
小说的开头部分,要有足够吸引人眼球的故事,这是小说开头部分写作的叙事策略之一。这一条,作者做到了。第一章开头叙写震撼高安县城上空的两声枪响,一个不齿于人类无耻**的流氓犯,一个受被村干部霸占的妻子举报的“反革命犯”,在万众瞩目下毙命。这个故事吸引读者是自然的。
可能现在的读者会问,震撼是震撼,但小说名字《高安师范那些事》,怎么一上来不去写校园内而是去写校园外。殊不知,这恰恰反映了作者年轻那会儿的社会真实,公审大会在当年是每个人的jiejidouzheng必修课。本章后半段写到的修路劳动也是必修课。
作为自传体小说,作者采用的叙事逻辑之一,是以高安师范为中心建构全书叙事的“场“,从本章中出场的游老师丶喻班丶龙班丶维琪等,以及游老师介绍“文脉渊源流长,学府浩浩春秋“的高师,班里学生争论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场面,看得出作者已经在初步建立小说人物关系的架构,而且作者在人物外貌丶性格描写上拿揑得很准确,露出点眉目但不探挖,留下后续写作的空间。高师这个“小社会”里人物身份丶相互关系,情感矛盾的复杂性,可以折射中国这个“大社会”里社会种种的复杂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土地纪事下卷,红土地纪事下卷最新章节,红土地纪事下卷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土地纪事下卷,红土地纪事下卷最新章节,红土地纪事下卷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