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纪事下卷 第二十八章 大学录取通知书v

小说:红土地纪事下卷 作者:云溪汪 更新时间:2025-05-08 01:52:2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晚上九点的电报?谁的?已经准备睡觉的我们,都竖起了耳朵在听……

  老爹爹,也就是蔡的父亲出去开门问:“这么晚的电报?哪里来的?”

  那时候的邮递员就是认真负责,他看了看电报说:“是江西师范大学发来的,汪建华收。”

  这么一句轻轻的回答,在静夜里犹如“雷声”……我与蔡都听得分明。蔡比我还敏捷,一个鲤鱼打挺,跃身而起……等我翻身下床时,他已经到了楼下。只有儿子还睡得正香。

  他飞快地拿着电文跑上楼来对我说:“考取了!你考取了!”

  我像做梦一样,真的吗?

  赶快拿起简单的电文读起来:你被录取,请在两天内到学校报到和体检。

  我兴奋得心跳一百八……一会儿笑得合不拢嘴,一会儿又成了泪人儿,一会儿拿拳头去捶蔡,一会儿又去拍床沿……

  蔡看着我发傻,就笑着说:“你不会疯了吧?范进中举呀?!”

  “不会,不会,”我赶紧说,“我是因为心里积了太多的焦虑不安,痛苦折磨,都要发泄出来呢!”

  “好了,好了,明天一早,我去厂里请假,马上去火车站帮你买当天的票,可以后天一早赶到学校去报到。现在你睡觉休息,不然,人还没有到学校,却要倒了。”

  我好不容易把自己安静下来,可就是睡不着,千丝万缕的思绪在飘来飘去……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以后,我可以像个人样,在学校里挺直腰杆了!

  第二天一大早,蔡去买票了,我在家带儿子,还整理一下行李。

  正好蔡的大哥在家,他做中班。昨天晚上,他也被电报给干扰了,见到我就问:“你考上了大专了?”

  “不是,是本科。”

  “什么是本科?我就听说有大专。”原来他还不知道大学生也有层次分类的呢。

  他在上海最大的工厂——上海汽轮机厂工作,是个车工,手艺很高,曾经在上海市第一届车工比赛中得了冠军。但是,他只知道工厂的技术人员是大专生。可见,那个时候的知识与知识分子的紧缺有多严重。

  我告诉他:“我是以大专为起点考本科的,本科要读四年到六年呢。现在还有研究生……”

  “哦,反正就是考取了。”

  “对,考取了。”我也不再说了。那时候在老百姓的简单的思维里,就只有一个评定的话:“考取了”还是“考不取”。

  我终于可以得到“考取了”这三个字!多么地来之不易呀!是又一次拼了命才得来的呢。

  第二天,我一个人,只背一个小包,轻装出发。蔡对我说:“办好了手续不要省钱,马上就回来,还有几天假期可以在家里。”他塞给我五十元说,“我发了奖金了。”

  我一步踏进了江西师大外语系的招生办公室。

  一群人正围着几个接待老师,叽叽呱呱热闹得很。我上前问道:“请问来校报到是这儿吗?”

  马上,那几个接待老师中有一个就拨开围着的人群,对我说:“是的,你是……”

  “我是汪建华。”

  “太好了!”那个老师高兴地说:“你终于来报到了。”

  另一个老师立即问我:“你的录取通知书呢?”

  “没有收到,我是收到了电报,立即就赶来了。”

  “对,”那个老师说:“电报是我发的。”接着他就说了为什么会发电报给我的整个事由的来龙去脉。

  他是师大外语系招生办负责人,所有三十个人的录取通知书都是他第一时间发出去的。想不到我没有按时来报到。隔了一天,他打电话给高安师范办公室,那里的值班老师说我在上海,但是并不知道我的地址,还立即就挂了电话。

  好在,他前天去宜春办事,碰到了何校长也在那儿开会。何校长听说我录取了江西师大,马上掏出记事本,把我的上海地址给了那个老师。当天晚上,他就发电报给我了。

  他还说,看看这些围在这里的人吧,他们都在等着你放弃这个机会呢!

  我听他这么说着……心惊肉跳、五味杂陈、感天动地、又欣喜若狂……真的,我的心情就是这么一路沸腾而过……

  周围的人好几个,他们都一脸失望地看着我,心里恨不得把我给“撕了”,因为只有我今天不来报到,错过了时间,他们才有机会去争夺这个名额。

  可是,我还是有两个贵人相助,一个就是眼前的那个老师,他真是认真负责呀!我心里对他的感激、就好像遇到一个再生父母一般,不是他连夜发电报,我不就得万丈深渊跳下去了吗?!另一个贵人依然是何校长,又是他在关键时刻出手援助。但是,我一个傻乎乎的人,从来没有去拍过他的马屁,在校几年与他只说过一句话;又没有去给他送过礼,也就是我结婚时给校长们一人一盒太妃奶糖,他不过就与他人一样收到了一盒……不管别人的舆论对他是褒还是贬,我心里的何校长就是一个正直的人,因为他没有欺负我一个弱者,总是为我一个最普通的百姓说话……

  在与老师们办手续的同时,我听着周围这些失去机会的人议论纷纷,他们都是数学专业来投机的人,英语分数不高,然而凭数学的分数让总分很高,比我肯定要高。想不到的是学校“砍了三刀”,第一刀砍在总分上,第二刀砍在英语分数上,第三刀砍在语文分数上,然后再看面试成绩。

  我偷眼看了我的表格上填的分数,三刀都把我砍进了录取线,而数学分数,我只得了三分。“投机分子”们也偷看到了我的分数,议论纷纷变成了埋怨,“数学三分,怎么可以考上,我们的数学最起码也有70分。”

  那个老师代替我回答了,“你们应该去考数学系,这是英语专业。她的面试成绩有88分,你们有吗?”

  江西师大的老师给我一张体检表,要我去高安县医院体检,并在高安师范盖章。然后就在九月一号正式开学时,带来学校即可。

  我赶去了高安,体检后到学校盖章。

  办公室高主任在。他很爽快地帮我盖好章。还恭喜我几句。从他嘴里得知,我们高师四个人赶考,我与翟老师考取了。

  但是,我问起我的录取通知书在哪里时,他说他不知道。我翻遍了办公室桌上的东西,就是没有找到。

  高主任解释说:“假期值班是学校保卫科的人。”

  我心里真有一丝的不快,暗暗嘀咕了一句:保卫科的人不是说要保卫学校的安全?保卫老师们、学生们的安全?现在怎么连一份通知书都“保卫”不成!

  唉,我的两个历史高光点:高安师范的入学通知书是改了名字的,而江西师大的录取通知书干脆连影子也没了!

  虽然,可以在人前证明自己或者说是炫耀自己的入学通知书没有了,但是,我回上海后的那十天里,不要提有多开心了!大概是我的人生里,算得上最开心的十天。

  在1984年的8月30日,我又回到了高安师范。是去搬日常用的行李和向领导们,老师们,朋友们说一声再见的。

  英语教研组组长刘老师,他把已经安排妥当的我的课重新调整,他说:“你读书两年后再回到学校,就完全不一样了,是英语组的主力军了。”我笑而不答,但是,心里是美滋滋的,我知道,现在满校园都是说我“考取了”这么三个字了。

  有好几个人羡慕我,说我这次能“考取了”主要是得到了新分来的大学生们的帮助。我就乐不可支地点点头。

  而我的邻居,余英告诉我,她从这个学期开始,就只能做物化实验室的老师和仪器保管员了。我有点同情也有点后怕,生活真的是残酷无情呀!如果我没有考取,不也会被“贬”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不过另一个邻居,幼儿园的小罗老师却振振有词:“今年神气的是你,明年就轮到我了。”

  她并不是大言不惭,第二年她果然考取了江西教育学院教育专业。

  受我影响而准备大干一场的人很多,他们都开始摩拳擦掌,说我是“引领了高安师范的新潮流”。

  一场艰难困苦的搏斗,终于让我扬眉吐气了!这才是生活给我发的通知书呢,是走向快乐的通知!

  我特地去了语文教研组,那里有我的老师和朋友。

  高老师的嗓门很大:“你终于一脚踏进了青云里。”

  “还要努力学习呢。”我赶紧回答。

  游老师总是慢声细语,但是很有哲理:“你现在横跨了两种语言的学习,以后思维便有了立体感。”

  罗老师问:“你去学校要迁户口吗?”

  “不用,还带薪。毕业就回来。”

  “这种方式是好!明年我们学校有大批人会参与了呢!”

  那天,最重要的一个活动是在晚上,与“快乐一族”的告别宴会。

  大家举着酒杯,不知是高兴还是有点失落感,都只说着“干!”

  我开口说话了:“我这次能够成功是因为借了你们诸位的力量,你们每个人都给了我一分勇气,一分头脑,还有就是十二分的快乐!”

  “汪老师是我们这群人的大姐,你走了,带走了许多的东西,我们心里有点空虚了……”小黄说,

  “其实我并没有走,只是离开两年,”我赶快说:“你们要继续常常在一起,没有家人在身边的时候,朋友们胜似家人呢。尤其是小金与小周……我就在南昌,遇到节假日我会回来看你们,你们也可以来师大的。”

  想不到,与这一群年轻的朋友们告别,我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呢。

  第二天,小黄开车送我去师大报到。

  我的正式的大学生活开启了。这也是我在红土地上另一番打拼,和另一番成长的过程,新的学习生活 拉开了帷幕。

  *** *** *** *** ***

  耿坚编审评:

  弘一法师“悲欣交集”四字是女主人公收阅江西师大录取电报场景的真实写照,这场景已刻骨铭心地存留在女主人公记忆里。

  会有人说“一纸电报改写了人生走向和命运”,这话又对又不对。说它对是因为电报毕竟是人生转折点的标识。说它不对是因为真正促成人生转折的是女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的不懈奋斗和坚韧不拔。对读者的激励意义恰恰在于此,而不在于电报的标识性和电报故事的诡奇性。

  更深入地看,还应如实看到,个人奋斗史是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20世纪80年代这一辈人的人生走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遇。女主人公们超越常人的地方,在于他们顺应了时代潮流,以不懈的奋斗在自我攀登的同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时代向前发展。从这个视角去看,女主人公作为小说形象,其行为具有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

  本章中写到小罗放言“明年神气的是我”;在女主人公榜样引领下,高安师范不少人磨拳擦掌明年要上阵;江西师大外语系办公室不少人围着等候渺茫的机会。这些有关高考众生态的描写对于烘托当年高考时代氛围是起作用的,稍嫌不足的是展示不够,如能展示更充分些,甚而归纳出“通过高考改变人生命运这是大家认可的一条途径”这样的社会认知,这对提升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是有益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土地纪事下卷,红土地纪事下卷最新章节,红土地纪事下卷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