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太医李德胜提着药箱匆匆赶来,气息微喘,显然是快步赶来的。

  “臣叩见皇上,太子殿下。”

  “免礼,” 康熙迫不及待地吩咐, “快,给太子仔细诊诊脉,看看可有哪里不妥。”

  “是。” 李太医不敢怠慢,净手后,屏息凝神,仔细地为胤礽请脉。

  殿内一时静极,康熙的目光紧紧盯着李太医的手指和表情,仿佛想从中提前看出些什么。

  良久,李太医收回手,恭敬地回禀: “启禀皇上,太子殿下脉象平稳,略有些弦细,乃是思虑稍多、夜寐较晚所致,并非病脉。

  殿下玉体并无大碍,只是仍需静养,避免劳神,保证安眠即可。”

  他顿了顿,补充道, “殿下底子虽弱,但近年来调养得宜,并无大碍,皇上不必过于忧心。”

  康熙听完,紧绷的神情终于放松了些,但眉宇间那丝难以言喻的不安却并未完全消散。

  他挥挥手: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开些安神补气的方子送来。”

  “臣遵旨。” 李太医躬身退下。

  康熙转过头,看着胤礽,语气缓和了许多,却依旧带着坚持: “听见太医的话了?不许再熬夜看书!

  回去好好歇着,今日的功课若不紧要,便放一放。”

  胤礽起身,温顺应道: “是,儿臣遵旨。让皇阿玛忧心了。”

  “知道朕忧心,就好好保重自己。”

  康熙看着他,目光复杂,那里面有关切,有后怕,还有一种更深沉的、难以名状的情绪。

  他总觉得心里有些不踏实,仿佛有什么细微的东西被他忽略了,却又抓不住头绪。

  最终,他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去吧,回去好好歇着,晚点朕再去看你。”

  胤礽行礼告退。看着他离去时依旧略显清瘦的背影,康熙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眉头再次缓缓蹙起。

  李太医说无事,保成自己也说无事,可他这心里,为何总是隐隐觉得不安呢?

  *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已是盛夏。

  紫禁城被灼热的阳光笼罩,殿宇的琉璃瓦反射着刺目的光,连空气都似乎被烤得微微扭曲。

  这些日子里,乾清宫与毓庆宫之间往来最勤的,除了送赏赐的太监,便成了太医院的太医。

  康熙几乎是雷打不动地每日传召太医,仔细询问太子的脉象。

  这日午后,太医院院判刚为胤礽请完脉,便立刻被传唤至乾清宫回话。

  他跪在冰凉的青砖地上,谨慎地斟酌着用词:

  “回皇上,太子殿下今日脉象依旧如常,左关略弦,右寸稍弱,仍是思虑稍过、气血未能充盈之象,乃用心过度所致。

  殿下自觉并无明显不适,只是精力较常人稍逊一筹。臣等再三斟酌,殿下玉体确无……”

  他顿了顿,终究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确无显症恶疾。只需安心静养,缓释心神,辅以温补,徐徐图之,应无大碍。”

  这样的话,康熙这几日已听了无数遍。

  从院判到院使,几位擅长调理的太医几乎都来看过,说辞大同小异。

  然而,康熙心头的阴霾却并未随着盛夏炽烈的阳光而消散,反而如同殿外日益繁茂的树荫,愈发浓重。

  那种难以言喻的不安,像藤蔓一样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越收越紧。

  他总觉得胤礽像是一尊精心保养却内里渐空的玉瓷,美好,却脆弱得让人心惊。

  他担忧的目光一次次地掠过胤礽的脸庞,捕捉着那些细微到几乎不存在的痕迹——似乎比春日时更清减了些?

  那偶尔在他以为无人注意时流露出的极淡的倦色,是真的,还是自己过于疑心了?

  “保成,朕瞧着你近日胃口似乎不大好?可是天热了的缘故?”

  用膳时,康熙状似无意地问起。

  胤礽放下银箸,微微一笑: “劳皇阿玛挂心,儿臣只是苦夏,并无大碍。” 回答得滴水不漏。

  “今日的脉案朕看了,太医说一切平稳,只需静养即可。”

  康熙盯着他的眼睛, “你可觉得有哪里不适?定要如实告诉朕,万不可隐瞒。”

  胤礽的眼神清澈坦然: “儿臣真的觉得尚好。

  或许是天气炎热,有些懒怠,精神不如春日充沛,但绝无病痛。皇阿玛切勿过度忧心。”

  可他越是如此说,康熙心中的不安就越发躁动。

  那种不对劲的感觉,像一根细小的刺,埋在他心口,触碰不到,却又时时提醒着它的存在。

  他开始更频繁地召见太医,不仅是固定的御医,太医院所有精于内科、善于调理的太医都被他轮番叫来为胤礽诊脉。

  每一次,太医们跪在下面,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

  “回皇上,太子殿下脉象略显细弱,乃先天不足、后天思虑稍过所致,并非重症。

  只需安心静养,缓进温补,避免劳神耗气,自可无虞。”

  “皇上,殿下玉体虽弱,却无大碍。夏日炎炎,人皆倦怠,殿下感觉疲乏亦是常情。”

  “臣等商议,方子仍以平和滋补、健脾开胃为主,殿下身子需缓缓图之,急不得。”

  千篇一律的“虚弱”、“无大碍”、“静养”,这些词汇非但不能让康熙安心,反而像是一遍遍加剧着他的焦灼。

  他想要的是一个确切的答案,一个能解释他心中那股莫名恐慌的答案,而不是这些温和却空洞的安慰。

  他几乎将太医院所有当值的太医都轮番召来为胤礽请脉: “如何?太子脉象究竟如何?你们都给朕说实话!”

  太医们战战兢兢,跪了一地,回禀却惊人地一致: “皇上明鉴,太子殿下脉象确如李太医所言,只是稍有虚弱,乃思虑劳神所致,精心调养,避免风寒,便可无虞。”

  “殿下玉体虽非强健,却也无大疾之兆。”

  “无大疾之兆?”

  康熙猛地一拍案几,声音里压着怒火和更深的不安, “那为何朕总觉得他气色不如从前?为何朕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你们这群庸才!”

  太医们伏地不敢言。

  康熙强压怒火,随后起身往毓庆宫的方向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最新章节,【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