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着,心中微动,用更加温柔的声音,近乎呢喃地,哼起了一段极其古老、甚至有些模糊的歌谣。
那调子简单而舒缓,带着一种遥远的、来自关外莽莽草原的苍凉与温暖,仿佛能涤荡一切不安与伤痛:
“悠悠扎,巴布扎……狼来了,虎来了……”
“小阿哥,睡觉啦……”
“马驹跑,鹰飞高……阿玛的巴图鲁快长高……”
“悠悠扎,巴布扎……星星亮,月亮照……”
“我的保成……不怕了……”
他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低声哼唱着,粗糙的手指依旧保持着稳定的节奏,轻拍着儿子的胸膛。
那简单的旋律,那笨拙却充满真情的哼唱,在这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宫殿里回荡,仿佛构筑起一个绝对安全的壁垒,将所有的噩梦与痛苦都隔绝在外。
梁九功悄立在远处,看着这一幕,眼中不禁也泛起了湿意。
他伺候康熙多年,见过帝王的威严,见过帝王的谋略,却极少见到如此刻这般,褪去所有光环,只剩下纯粹父爱的一面。
在康熙那低沉而温柔的哼唱与轻拍中,胤礽紧蹙的眉头,终于一点点、一点点地舒展开来。
唇角甚至无意识地微微牵起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安然的弧度,仿佛终于坠入了一个温暖而没有任何痛苦的梦境之中。
康熙看着儿子终于完全放松下来的睡颜,一直紧绷的心,也终于彻底落回了实处。
他就这样守着,哼着,拍着,仿佛要将这七日亏欠的守护,在这一夜,尽数弥补。
*
另一边,阿哥所内,夜色深沉。
其他阿哥在经过白日里的大悲大喜和虚惊一场后,大多已心力交瘁地睡下,院落中一片寂静。
唯有胤禔的房间,烛火依旧亮着。
他屏退了所有伺候的人,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空。
月光清冷,繁星点点,但他此刻的心绪却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波澜起伏,难以平静。
白日里的一幕幕,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回放:弟弟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呻吟,那瘦骨嶙峋、奄奄一息的脆弱模样,那口象征着生机与死寂转折的淤血,还有……那位以生命为代价、换回弟弟一线生机的圣僧。
胤禔自幼习武,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信奉的是手中的刀剑和自身的勇武。
什么神佛鬼怪,因果报应,他向来是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弱者寻求慰藉的虚无寄托。
他相信的,是自己的力量,是实实在在握在手中的东西。
然而,这一次……那位凭空出现、手段通玄,最终又以身殉道的老僧,却实实在在地颠覆了他过往的认知。
那萦绕在保成周身的“黑气”,那匪夷所思的拔毒过程,那呕血昏迷乃至最终圆寂的惨烈付出……这一切,都无法用他熟知的常理来解释。
如果说,老僧的存在只是让他对未知的世界稍稍改观,产生了一丝敬畏。
那么,真正驱使他此刻站在这里,做出连自己都觉得有些陌生的举动的,只有一个原因——
他的弟弟,保成。
那个他从小看着长大,护在身后,会软软喊他“大哥”,会跟他耍赖,也会在他征战归来时,第一个冲上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的弟弟。
只要一想到保成可能永远醒不过来,可能就此离他而去,胤禔就觉得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疼得无法呼吸。
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无力感,比他面对千军万马时更加可怕。
他害怕了。
他真的害怕了。
他害怕失去这个最重要的弟弟。
在这种极致的恐惧与后怕之下,任何一丝可能带来希望的方式,他都愿意去尝试。
哪怕是他曾经最不屑一顾的……祈求神佛。
胤禔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他有些不习惯,甚至有些笨拙地,在心中默默组织着语言。
他没有念诵任何已知的经文,他只是用最朴实、最直接、也最真挚的心意,向着那冥冥之中可能存在的神佛。
亦或是向着那位刚刚逝去的圣僧英灵,发出他此生第一次,也是最虔诚的祈愿:
“不知苍穹之上可有神明谛听,也不知菩提树下可有因果轮回。”
“我,爱新觉罗·胤禔,半生不信天命,只信手中刀弓。可今日——”
“愿以二十年沙场峥嵘,换他一日展眉。”
“愿折我二十年寿数光阴,换他岁岁安康。”
“若需血肉为祭,这身筋骨任凭取用;若需魂灵为契,胤禔即刻奉上。”
“只求你们……求你们……”
“让他往后岁月里,再不必受半分病痛磋磨。”
“让他余生路途上,日日都是太平长安。”
“让那苦药不再灼他的喉,让那噩梦不再缠他的身。”
“他合该活在春光里,不该困于苦雨寒风中。”
——若这世间当真有神明,这便是我胤禔此生唯一的祈愿。
胤禔紧握着拳,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眉头紧紧锁着,那刚毅的脸上此刻写满了与他气质截然不符的恳切与卑微。
他不在乎什么折损寿元,不在乎付出什么代价,他只要他的弟弟,能够活下来,能够好好的。
这一刻,他不是那个纵横沙场的大将军,也不是那个心思深沉的皇长子,他只是一个害怕失去弟弟的、最普通的哥哥。
夜风吹动窗棂,发出细微的声响。
胤禔就那样静静地站着,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那最纯粹、最炽热的祝愿。
他不知道这有没有用,但他愿意为了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放下自己所有的骄傲,去尝试,去祈求。
那调子简单而舒缓,带着一种遥远的、来自关外莽莽草原的苍凉与温暖,仿佛能涤荡一切不安与伤痛:
“悠悠扎,巴布扎……狼来了,虎来了……”
“小阿哥,睡觉啦……”
“马驹跑,鹰飞高……阿玛的巴图鲁快长高……”
“悠悠扎,巴布扎……星星亮,月亮照……”
“我的保成……不怕了……”
他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低声哼唱着,粗糙的手指依旧保持着稳定的节奏,轻拍着儿子的胸膛。
那简单的旋律,那笨拙却充满真情的哼唱,在这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宫殿里回荡,仿佛构筑起一个绝对安全的壁垒,将所有的噩梦与痛苦都隔绝在外。
梁九功悄立在远处,看着这一幕,眼中不禁也泛起了湿意。
他伺候康熙多年,见过帝王的威严,见过帝王的谋略,却极少见到如此刻这般,褪去所有光环,只剩下纯粹父爱的一面。
在康熙那低沉而温柔的哼唱与轻拍中,胤礽紧蹙的眉头,终于一点点、一点点地舒展开来。
唇角甚至无意识地微微牵起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安然的弧度,仿佛终于坠入了一个温暖而没有任何痛苦的梦境之中。
康熙看着儿子终于完全放松下来的睡颜,一直紧绷的心,也终于彻底落回了实处。
他就这样守着,哼着,拍着,仿佛要将这七日亏欠的守护,在这一夜,尽数弥补。
*
另一边,阿哥所内,夜色深沉。
其他阿哥在经过白日里的大悲大喜和虚惊一场后,大多已心力交瘁地睡下,院落中一片寂静。
唯有胤禔的房间,烛火依旧亮着。
他屏退了所有伺候的人,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空。
月光清冷,繁星点点,但他此刻的心绪却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波澜起伏,难以平静。
白日里的一幕幕,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回放:弟弟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呻吟,那瘦骨嶙峋、奄奄一息的脆弱模样,那口象征着生机与死寂转折的淤血,还有……那位以生命为代价、换回弟弟一线生机的圣僧。
胤禔自幼习武,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信奉的是手中的刀剑和自身的勇武。
什么神佛鬼怪,因果报应,他向来是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弱者寻求慰藉的虚无寄托。
他相信的,是自己的力量,是实实在在握在手中的东西。
然而,这一次……那位凭空出现、手段通玄,最终又以身殉道的老僧,却实实在在地颠覆了他过往的认知。
那萦绕在保成周身的“黑气”,那匪夷所思的拔毒过程,那呕血昏迷乃至最终圆寂的惨烈付出……这一切,都无法用他熟知的常理来解释。
如果说,老僧的存在只是让他对未知的世界稍稍改观,产生了一丝敬畏。
那么,真正驱使他此刻站在这里,做出连自己都觉得有些陌生的举动的,只有一个原因——
他的弟弟,保成。
那个他从小看着长大,护在身后,会软软喊他“大哥”,会跟他耍赖,也会在他征战归来时,第一个冲上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的弟弟。
只要一想到保成可能永远醒不过来,可能就此离他而去,胤禔就觉得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疼得无法呼吸。
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无力感,比他面对千军万马时更加可怕。
他害怕了。
他真的害怕了。
他害怕失去这个最重要的弟弟。
在这种极致的恐惧与后怕之下,任何一丝可能带来希望的方式,他都愿意去尝试。
哪怕是他曾经最不屑一顾的……祈求神佛。
胤禔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他有些不习惯,甚至有些笨拙地,在心中默默组织着语言。
他没有念诵任何已知的经文,他只是用最朴实、最直接、也最真挚的心意,向着那冥冥之中可能存在的神佛。
亦或是向着那位刚刚逝去的圣僧英灵,发出他此生第一次,也是最虔诚的祈愿:
“不知苍穹之上可有神明谛听,也不知菩提树下可有因果轮回。”
“我,爱新觉罗·胤禔,半生不信天命,只信手中刀弓。可今日——”
“愿以二十年沙场峥嵘,换他一日展眉。”
“愿折我二十年寿数光阴,换他岁岁安康。”
“若需血肉为祭,这身筋骨任凭取用;若需魂灵为契,胤禔即刻奉上。”
“只求你们……求你们……”
“让他往后岁月里,再不必受半分病痛磋磨。”
“让他余生路途上,日日都是太平长安。”
“让那苦药不再灼他的喉,让那噩梦不再缠他的身。”
“他合该活在春光里,不该困于苦雨寒风中。”
——若这世间当真有神明,这便是我胤禔此生唯一的祈愿。
胤禔紧握着拳,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眉头紧紧锁着,那刚毅的脸上此刻写满了与他气质截然不符的恳切与卑微。
他不在乎什么折损寿元,不在乎付出什么代价,他只要他的弟弟,能够活下来,能够好好的。
这一刻,他不是那个纵横沙场的大将军,也不是那个心思深沉的皇长子,他只是一个害怕失去弟弟的、最普通的哥哥。
夜风吹动窗棂,发出细微的声响。
胤禔就那样静静地站着,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那最纯粹、最炽热的祝愿。
他不知道这有没有用,但他愿意为了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放下自己所有的骄傲,去尝试,去祈求。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最新章节,【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最新章节,【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