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秦昇,这是想让我李世民做第二个刘司马呀!”
秦王府书房内,当李世民听宇文士及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忍不住自嘲起来。
而宇文士及在来的路上,已经替李世民想好了应对之策,当即劝说他道:
“殿下,其实臣有一计,可解殿下眼下的困局。”
李世民其实已经猜到了宇文士及要跟自己说什么,却还是轻轻点了点头,淡淡一笑道:
“宇文少卿不妨说说看。”
宇文士及看着李世民,沉声道:
“很简单,既然陛下如今已经怀疑屈突老将军是秦昇的人,殿下何不顺水推舟,一口咬死自己是受屈突通蒙蔽,中了他的诡计,一时冲动发动了兵变。”
李世民听完未置可否,只是静静反问宇文士及道:
“可宇文少卿有没有想过,若是我这么跟父皇说了,屈突公的家人会有什么下场。”
宇文士及一时默然。
他当然知道,以李渊外宽内忌的性子,如果证实屈突通真的背叛了他,不仅让大唐失去了河东之地,还险些导致长安陷落,哪怕冒着谈判破裂的风险,也绝无可能会放过屈突通的家人。
可宇文士及始终觉得,为了保全李世民,牺牲几个屈突通的家人是值得的。
想到此处,他当即苦口婆心劝说李世民道:
“殿下,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时候为了成就大业,总是要付出一些牺牲的。
否则,若是殿下坚持兵变是自己所为,屈突通只是受殿下胁迫,很难打消得了陛下对殿下的猜疑之心,到那时反而是得不偿失呀!”
虽然宇文士及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可李世民还是摇了摇头道:
“屈突公为了给大军断后,不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我也答应过他,无论如何都会照顾他的家人。
若是我出尔反尔,何以取信于其他将士,何以立足于天下。”
眼见李世民说什么也不肯将罪责都推到屈突通身上,宇文士及知道自己再怎么劝也是无济于事,只能无奈起身告辞,去太极宫跟李渊复命去了。
宇文士及走后,同在书房内却一直默然不语的房玄龄终于开口道:
“宇文少卿虽说是为了殿下好,可却没有殿下想得深远。”
李世民看了房玄龄一眼,淡淡反问道:
“哦?听玄龄你的意思,似乎已经了然我心中所想?”
虽说宇文士及同样支持李世民,可他同时也对李渊一片忠心,算不得李世民的核心党羽,因此李世民对他自然有所保留。
可房玄龄不一样,他一开始投奔的就不是李家而是李世民,是李世民最为信任和看重的谋士,在他面前李世民自然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此时房玄龄淡淡一笑,随即沉声道:
“之前因为河东兵变,如今殿下无论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很难再得到陛下的完全信任。
既然如此,殿下还不如索性放弃讨好陛下,全力拉拢军中将士之心。
毕竟殿下若是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将黑锅扣在屈突老将军头上,难免会让其他将士心寒,认为殿下不可信。
相反,若是殿下为了保全屈突老将军的家人,坚持将全部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其他将士看在眼里,怎能不死心塌地为殿下效力!”
“知我者,玄龄也!”
李世民听完忍不住哈哈一笑,显然是默认房玄龄的话。
只是笑过之后,他又有些面色凝重道:
“只是我有一事想不明白,秦昇为何无缘无故会来这么一出,难道当真只是为了挑拨我与父皇的关系吗?”
房玄龄也不由敛起笑意,皱着眉头道:
“这也是属下想不明白的地方,此举虽说确实可以加深陛下对殿下的猜忌,可如今大唐根本离不开殿下,陛下也不可能因为猜忌殿下就对殿下怎么样的。”
此时,李世民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异色: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一定是隋朝那边出了什么变故,秦昇不得不提防我们大唐趁机再次出兵河东。”
他话音未落,长孙无忌便拿着一卷红色鸽信急匆匆闯进了书房,嘴上不住道:
“殿下,洛阳出大事了。”
虽说李渊将对外收集情报之事全权交给了李建成一手组建起来的不良人,可这不代表李世民就什么都不做。
他派自己最信任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在关中一带暗中招揽了不少武功高强之人,派去洛阳、蓟城、晋阳、襄阳、江都等重要城池潜伏下来,不断为秦王府收集来各种情报。
对于这个组织,李世民亲自给它取名“秦风”。
如今看长孙无忌如此模样,显然是秦风潜伏东都洛阳的人送来了什么重要情报。
此时李世民也顾不上多问,只是沉着脸从长孙无忌手中接过鸽信,展开一看,瞳孔瞬间一震,随即自言自语道:
“原来如此,秦昇你果然是好算计!”
房玄龄见状不由凑上前道:
“怎么了?殿下,洛阳那边出了什么事了?”
李世民也不答话,只是将手中的鸽信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接过鸽信,边看便念道:
“隋帝杨广病亡,丹阳公主将继承大统!”
一时间,就是聪慧如房玄龄,也忍不住喃喃道:
“怎么可能?杨广竟然没传位给自己儿子或者孙子,而是传给了自己女儿。”
“没什么不可能的!”
此时李世民已经想通的问题的关键,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笑容:
“以秦昇如今的权势和兵马,隋朝的江山迟早都要改姓秦,杨广自己主动传位给外孙,总好过将来他的外孙改朝换代!”
“原来如此!”
房玄龄闻言顿时恍然大悟,随即有些唏嘘道:
“想当初杨坚从自己外孙手中篡夺了大周的江山,建立了大隋,想不到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他的儿子就要被外孙夺了江山,当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呀!”
可李世民却没有心情为隋朝的事实灭亡而默哀,反而为他们大唐长叹一口气道:
“我如今总算是明白秦昇为何要搞这么一出了,现在无论我跟父皇说什么,他都不可能出兵河东了。”
(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女帝的年号,如果没有什么合适的,就用凤兴了。
二是自南北朝之后,地方行政划分就变得很乱,杨坚废郡置州,到了杨广又废州置郡,女帝即位之后,皇夫肯定要重新调整全国行政划分。
支持汉魏南北朝州郡县的在此评论。
支持唐朝道州县的在此评论。
支持宋朝路州县的在此评论。
支持元明清省府县的在此评论。)
秦王府书房内,当李世民听宇文士及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忍不住自嘲起来。
而宇文士及在来的路上,已经替李世民想好了应对之策,当即劝说他道:
“殿下,其实臣有一计,可解殿下眼下的困局。”
李世民其实已经猜到了宇文士及要跟自己说什么,却还是轻轻点了点头,淡淡一笑道:
“宇文少卿不妨说说看。”
宇文士及看着李世民,沉声道:
“很简单,既然陛下如今已经怀疑屈突老将军是秦昇的人,殿下何不顺水推舟,一口咬死自己是受屈突通蒙蔽,中了他的诡计,一时冲动发动了兵变。”
李世民听完未置可否,只是静静反问宇文士及道:
“可宇文少卿有没有想过,若是我这么跟父皇说了,屈突公的家人会有什么下场。”
宇文士及一时默然。
他当然知道,以李渊外宽内忌的性子,如果证实屈突通真的背叛了他,不仅让大唐失去了河东之地,还险些导致长安陷落,哪怕冒着谈判破裂的风险,也绝无可能会放过屈突通的家人。
可宇文士及始终觉得,为了保全李世民,牺牲几个屈突通的家人是值得的。
想到此处,他当即苦口婆心劝说李世民道:
“殿下,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时候为了成就大业,总是要付出一些牺牲的。
否则,若是殿下坚持兵变是自己所为,屈突通只是受殿下胁迫,很难打消得了陛下对殿下的猜疑之心,到那时反而是得不偿失呀!”
虽然宇文士及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可李世民还是摇了摇头道:
“屈突公为了给大军断后,不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我也答应过他,无论如何都会照顾他的家人。
若是我出尔反尔,何以取信于其他将士,何以立足于天下。”
眼见李世民说什么也不肯将罪责都推到屈突通身上,宇文士及知道自己再怎么劝也是无济于事,只能无奈起身告辞,去太极宫跟李渊复命去了。
宇文士及走后,同在书房内却一直默然不语的房玄龄终于开口道:
“宇文少卿虽说是为了殿下好,可却没有殿下想得深远。”
李世民看了房玄龄一眼,淡淡反问道:
“哦?听玄龄你的意思,似乎已经了然我心中所想?”
虽说宇文士及同样支持李世民,可他同时也对李渊一片忠心,算不得李世民的核心党羽,因此李世民对他自然有所保留。
可房玄龄不一样,他一开始投奔的就不是李家而是李世民,是李世民最为信任和看重的谋士,在他面前李世民自然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此时房玄龄淡淡一笑,随即沉声道:
“之前因为河东兵变,如今殿下无论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很难再得到陛下的完全信任。
既然如此,殿下还不如索性放弃讨好陛下,全力拉拢军中将士之心。
毕竟殿下若是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将黑锅扣在屈突老将军头上,难免会让其他将士心寒,认为殿下不可信。
相反,若是殿下为了保全屈突老将军的家人,坚持将全部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其他将士看在眼里,怎能不死心塌地为殿下效力!”
“知我者,玄龄也!”
李世民听完忍不住哈哈一笑,显然是默认房玄龄的话。
只是笑过之后,他又有些面色凝重道:
“只是我有一事想不明白,秦昇为何无缘无故会来这么一出,难道当真只是为了挑拨我与父皇的关系吗?”
房玄龄也不由敛起笑意,皱着眉头道:
“这也是属下想不明白的地方,此举虽说确实可以加深陛下对殿下的猜忌,可如今大唐根本离不开殿下,陛下也不可能因为猜忌殿下就对殿下怎么样的。”
此时,李世民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异色: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一定是隋朝那边出了什么变故,秦昇不得不提防我们大唐趁机再次出兵河东。”
他话音未落,长孙无忌便拿着一卷红色鸽信急匆匆闯进了书房,嘴上不住道:
“殿下,洛阳出大事了。”
虽说李渊将对外收集情报之事全权交给了李建成一手组建起来的不良人,可这不代表李世民就什么都不做。
他派自己最信任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在关中一带暗中招揽了不少武功高强之人,派去洛阳、蓟城、晋阳、襄阳、江都等重要城池潜伏下来,不断为秦王府收集来各种情报。
对于这个组织,李世民亲自给它取名“秦风”。
如今看长孙无忌如此模样,显然是秦风潜伏东都洛阳的人送来了什么重要情报。
此时李世民也顾不上多问,只是沉着脸从长孙无忌手中接过鸽信,展开一看,瞳孔瞬间一震,随即自言自语道:
“原来如此,秦昇你果然是好算计!”
房玄龄见状不由凑上前道:
“怎么了?殿下,洛阳那边出了什么事了?”
李世民也不答话,只是将手中的鸽信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接过鸽信,边看便念道:
“隋帝杨广病亡,丹阳公主将继承大统!”
一时间,就是聪慧如房玄龄,也忍不住喃喃道:
“怎么可能?杨广竟然没传位给自己儿子或者孙子,而是传给了自己女儿。”
“没什么不可能的!”
此时李世民已经想通的问题的关键,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笑容:
“以秦昇如今的权势和兵马,隋朝的江山迟早都要改姓秦,杨广自己主动传位给外孙,总好过将来他的外孙改朝换代!”
“原来如此!”
房玄龄闻言顿时恍然大悟,随即有些唏嘘道:
“想当初杨坚从自己外孙手中篡夺了大周的江山,建立了大隋,想不到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他的儿子就要被外孙夺了江山,当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呀!”
可李世民却没有心情为隋朝的事实灭亡而默哀,反而为他们大唐长叹一口气道:
“我如今总算是明白秦昇为何要搞这么一出了,现在无论我跟父皇说什么,他都不可能出兵河东了。”
(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女帝的年号,如果没有什么合适的,就用凤兴了。
二是自南北朝之后,地方行政划分就变得很乱,杨坚废郡置州,到了杨广又废州置郡,女帝即位之后,皇夫肯定要重新调整全国行政划分。
支持汉魏南北朝州郡县的在此评论。
支持唐朝道州县的在此评论。
支持宋朝路州县的在此评论。
支持元明清省府县的在此评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最新章节,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最新章节,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