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下山给流民分发食物。
裴夏没有去,只让姜庶带着冯夭一人推一辆小车下去了。
东西不多,能煮上两大锅的肉粥,分完即止。
这也是裴夏叮嘱的,今天第一次施粥,不必太隆重,下山之后也别提山上招人的事,只管分食就行。
等到晚上,姜庶和冯夭推着小车回来,裴夏问道:“怎么样?”
姜庶叹了口气:“人不多,拢共就十来个人,有六个吃死了。”
久饥进食,是容易出事。
冯夭跟在姜庶身后,漂亮的眼睛眨了眨,补充道:“撑死的。”
几人一时沉默,只有马石琳缩着脖子在屋里做饭的声音窸窸窣窣。
裴夏伸手拍了拍姜庶的肩膀:“明天还是一样,下山分食,不用提招人的事。”
一连三天,都是如此。
直到第四天,裴夏朝姜庶摆摆手:“今天不去,饿他们两日。”
姜庶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裴夏笑道:“你天天去,就成了‘理所当然’,就不叫‘恩惠’了,不着急,也让消息传一传。”
于是又过了两天,姜庶冯夭才重新推着小车下山,而这一次,裴夏是与他们一道去的。
江城山南北靠近船司,最近因为李卿后续的兵力跟进,动作频繁。
更别说,前阵子还打过仗,那些个流民哪里敢靠近。
这分餐的地方,就只能设在江城山的西麓山脚下。
这里也修建有下山的道路,不过比较偏僻,平时也就是宗门内部的修士进出使用,要不是奴役了马石琳,裴夏够呛能找得到。
跟着姜庶一直走到前些时日施粥的空地,不出所料,这里人头攒动,已经有百来号人在等着了。
这还是少的,两天时间消息传不远,如果裴夏今天开始持续放粮,那能吸引来的流民绝对超乎想象。
放眼望去,这些人大多骨瘦嶙峋,身上脏污不堪,聚在一处,活像是一堆蠕动的煤。
“煤”看到山上有人推着车下来,立马蠕动的更频繁了。
裴夏就听见一片咽口水的声音,也没有人敢说话。
姜庶有过之前的经验,动作熟稔地支起大锅开始生火,一旁的冯夭则提着水桶开始往里面添水。
水开还需要时间,姜庶清点了一下今天带下山的两推车食材,又看了看不远处攒动的人头。
他凑到裴夏边上,小声道:“师父,可能不够分。”
“勺子颠一颠,每个人少分些。”裴夏说道。
山上冰库里待处理的食材还有很多,但裴夏仍旧只让他们推了两辆小车下山。
姜庶没有问为什么,只是默默遵守裴夏的吩咐。
水开了,先把米倒进去,姜庶抽出自己那把法器短刀,开始麻利地切起肉来。
冰库里其实米比肉金贵,因为米可以长期保存,但这些鲜肉你不消耗,再过一阵也会变质。
所以说是粥,但大锅里最后煮出来的,几乎是带着米的肉汤。
裴夏就在边上看着姜庶提勺给他们分发,按照他的指示,姜庶每一勺分量都不多。
有些是前几日有幸饱食过的流民,他们看着碗里那小半的肉糊,脸上的表情细微的有些不满。
只是不敢声张。
江城山发生了什么他们不晓得,反正听说山上的都是修行者,不敢惹。
所以说行善要有实力呢,不然早都被抢劫一空了。
裴夏望了一会儿,忽的开口道:“你,站过来。”
他说的是刚排到队来的一个流民。
这是个男人,脏污干瘦,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姜庶细打量了一下,只发现一个异样——这人手里捧着一个破碗。
下山施粥,碗的事情姜庶自然考虑到了,都是随车携带的。
不过这人用的碗很破,明显不是他们从山上带下来的。
听到站在一旁的裴夏开口,这男人明显抖了一下,噗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也不敢说话,就朝着裴夏一个劲磕头。
“起来,”裴夏叹了口气,“拿着你的碗,打上饭,来这边吃。”
裴夏这是看上他了。
除了这一个,还有五个人是自己带了容器来的,有碗,有罐子,有瓦片,裴夏都叫过来了。
还有带孩子的,不论男女,他也都叫过来了。
一共十二个,他们也不知道裴夏唤他们站过来是什么意思,只能小心翼翼地吃着饭,时不时偷瞄一眼这位山上来的大人物。
十二个有点少了。
裴夏琢磨还得再挑一些。
大部分人都还在蹲在角落里,正在小心翼翼品尝难得的正经食物。
吃完之前他们都不敢离开。
因为这里是在姜庶几人的眼皮底下,没有人敢动手抢夺。
裴夏迈开步子走过去,靠近人群,当先就是一股浓郁的臭味,就连食物的香气也掩盖不住。
裴夏四下扫视,时不时点起某个人,也不询问不商量,命令似的就让他们过去。
大部分人都心怀惴惴,可又不敢违逆,只能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姜庶在一旁默默观察,很快也发现了门道。
裴夏这一次点出来的,都是些中年人,虽然面相看不准确,不过保守也得有个三十五六。
就这么再数一圈,裴夏又数了十几个人,凑一块儿正好三十个。
“好了,你们跟我上山吧。”
裴夏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只是平静地提出要求,如果有人不想遵从,他也不会阻拦。
或许是因为畏惧,这三十个人大多低垂着脑袋,不敢吭声。
随着姜庶和冯夭收拾好了东西,就这么跟着裴夏往江城山上走去。
江城山海拔不低,对裴夏这些修行者来说,上下山不过是寻常事,但对于这些饥瘦的流民而言,可堪称是天路了。
要不是有了一顿饭打底,就是求生欲再怎么旺盛,恐怕他们也爬不上来。
就这,等一行人回到山顶宗门的时候,也已经傍晚了。
趁着还有阳光,裴夏催促着把人聚拢到了望江楼外的广场上。
他就在站在那日婚宴时,马石琳面向散修的石台上,目光扫过这三十张茫然惶恐的面庞。
清了清嗓子,他缓缓说道:“晚上有饭,管饱。”
六个字。
所有的惊慌便退去了,期待与喜悦开始从他们的眼睛里浮现出来。
裴夏没有去,只让姜庶带着冯夭一人推一辆小车下去了。
东西不多,能煮上两大锅的肉粥,分完即止。
这也是裴夏叮嘱的,今天第一次施粥,不必太隆重,下山之后也别提山上招人的事,只管分食就行。
等到晚上,姜庶和冯夭推着小车回来,裴夏问道:“怎么样?”
姜庶叹了口气:“人不多,拢共就十来个人,有六个吃死了。”
久饥进食,是容易出事。
冯夭跟在姜庶身后,漂亮的眼睛眨了眨,补充道:“撑死的。”
几人一时沉默,只有马石琳缩着脖子在屋里做饭的声音窸窸窣窣。
裴夏伸手拍了拍姜庶的肩膀:“明天还是一样,下山分食,不用提招人的事。”
一连三天,都是如此。
直到第四天,裴夏朝姜庶摆摆手:“今天不去,饿他们两日。”
姜庶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裴夏笑道:“你天天去,就成了‘理所当然’,就不叫‘恩惠’了,不着急,也让消息传一传。”
于是又过了两天,姜庶冯夭才重新推着小车下山,而这一次,裴夏是与他们一道去的。
江城山南北靠近船司,最近因为李卿后续的兵力跟进,动作频繁。
更别说,前阵子还打过仗,那些个流民哪里敢靠近。
这分餐的地方,就只能设在江城山的西麓山脚下。
这里也修建有下山的道路,不过比较偏僻,平时也就是宗门内部的修士进出使用,要不是奴役了马石琳,裴夏够呛能找得到。
跟着姜庶一直走到前些时日施粥的空地,不出所料,这里人头攒动,已经有百来号人在等着了。
这还是少的,两天时间消息传不远,如果裴夏今天开始持续放粮,那能吸引来的流民绝对超乎想象。
放眼望去,这些人大多骨瘦嶙峋,身上脏污不堪,聚在一处,活像是一堆蠕动的煤。
“煤”看到山上有人推着车下来,立马蠕动的更频繁了。
裴夏就听见一片咽口水的声音,也没有人敢说话。
姜庶有过之前的经验,动作熟稔地支起大锅开始生火,一旁的冯夭则提着水桶开始往里面添水。
水开还需要时间,姜庶清点了一下今天带下山的两推车食材,又看了看不远处攒动的人头。
他凑到裴夏边上,小声道:“师父,可能不够分。”
“勺子颠一颠,每个人少分些。”裴夏说道。
山上冰库里待处理的食材还有很多,但裴夏仍旧只让他们推了两辆小车下山。
姜庶没有问为什么,只是默默遵守裴夏的吩咐。
水开了,先把米倒进去,姜庶抽出自己那把法器短刀,开始麻利地切起肉来。
冰库里其实米比肉金贵,因为米可以长期保存,但这些鲜肉你不消耗,再过一阵也会变质。
所以说是粥,但大锅里最后煮出来的,几乎是带着米的肉汤。
裴夏就在边上看着姜庶提勺给他们分发,按照他的指示,姜庶每一勺分量都不多。
有些是前几日有幸饱食过的流民,他们看着碗里那小半的肉糊,脸上的表情细微的有些不满。
只是不敢声张。
江城山发生了什么他们不晓得,反正听说山上的都是修行者,不敢惹。
所以说行善要有实力呢,不然早都被抢劫一空了。
裴夏望了一会儿,忽的开口道:“你,站过来。”
他说的是刚排到队来的一个流民。
这是个男人,脏污干瘦,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姜庶细打量了一下,只发现一个异样——这人手里捧着一个破碗。
下山施粥,碗的事情姜庶自然考虑到了,都是随车携带的。
不过这人用的碗很破,明显不是他们从山上带下来的。
听到站在一旁的裴夏开口,这男人明显抖了一下,噗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也不敢说话,就朝着裴夏一个劲磕头。
“起来,”裴夏叹了口气,“拿着你的碗,打上饭,来这边吃。”
裴夏这是看上他了。
除了这一个,还有五个人是自己带了容器来的,有碗,有罐子,有瓦片,裴夏都叫过来了。
还有带孩子的,不论男女,他也都叫过来了。
一共十二个,他们也不知道裴夏唤他们站过来是什么意思,只能小心翼翼地吃着饭,时不时偷瞄一眼这位山上来的大人物。
十二个有点少了。
裴夏琢磨还得再挑一些。
大部分人都还在蹲在角落里,正在小心翼翼品尝难得的正经食物。
吃完之前他们都不敢离开。
因为这里是在姜庶几人的眼皮底下,没有人敢动手抢夺。
裴夏迈开步子走过去,靠近人群,当先就是一股浓郁的臭味,就连食物的香气也掩盖不住。
裴夏四下扫视,时不时点起某个人,也不询问不商量,命令似的就让他们过去。
大部分人都心怀惴惴,可又不敢违逆,只能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姜庶在一旁默默观察,很快也发现了门道。
裴夏这一次点出来的,都是些中年人,虽然面相看不准确,不过保守也得有个三十五六。
就这么再数一圈,裴夏又数了十几个人,凑一块儿正好三十个。
“好了,你们跟我上山吧。”
裴夏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只是平静地提出要求,如果有人不想遵从,他也不会阻拦。
或许是因为畏惧,这三十个人大多低垂着脑袋,不敢吭声。
随着姜庶和冯夭收拾好了东西,就这么跟着裴夏往江城山上走去。
江城山海拔不低,对裴夏这些修行者来说,上下山不过是寻常事,但对于这些饥瘦的流民而言,可堪称是天路了。
要不是有了一顿饭打底,就是求生欲再怎么旺盛,恐怕他们也爬不上来。
就这,等一行人回到山顶宗门的时候,也已经傍晚了。
趁着还有阳光,裴夏催促着把人聚拢到了望江楼外的广场上。
他就在站在那日婚宴时,马石琳面向散修的石台上,目光扫过这三十张茫然惶恐的面庞。
清了清嗓子,他缓缓说道:“晚上有饭,管饱。”
六个字。
所有的惊慌便退去了,期待与喜悦开始从他们的眼睛里浮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