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个好名次,沈书凡确实是拼了!
如其他考生所想的,沈书凡扬扬洒洒的写的的确是与东庆帝有关的。
但有一条,那就是这次,他费尽心思的把东庆帝祁庆使劲往好人堆里写!
出了问题当然是朝臣来背!
他是皇帝嘛,谁敢跳出来说自己说的不对?!
沈书凡的解题思路大意为:
天灾,年年都有。
实属当地官员处理不及时所致,如若当地大小官员提前预料并做出积极处理,就不会有天灾一说,都怪官员无能,强烈建议换实干能为百姓为朝廷干实事的官员。
我朝陛下年年赈灾赈银的往下摊派,实乃明君!
罪己诏,有理,作为东庆国的父母官却令朝廷出现那么些难民,确实有罪,该写。
不但要写,最好还要贴到所辖州府。
以此来让百姓知道,他们的父母官老爷们努力了,认错了,以后会更好的履职。
国库空虚?
陛下仁慈啊!
将国库里的东西都派去赈济灾民,运往边境军将,百官首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并做为榜样,让兵强马壮的东庆国重入盛世!
最后是表忠心,微臣愿为陛下解忧,为东庆谋福祉。
若有机会,必将鞠躬尽碎,死而后已!
看吧!
哪个皇帝看到这样的考生卷纸不骄傲?
尤其安定侯府的小世子还是东庆帝从小看着长大的皮小子,他能写出来这样的话,东庆帝也是没有想到……
“时辰到,落笔!”
随着大太监的声音响起,太和殿里的考生们纷纷都放下笔。
行礼后,退出了太和殿。
接下来就是等了……
*
御书房。
东庆帝把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的卷题大体的看了一遍。
然后把其中的几份挑了出来,放在书案上,看着看着,随后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几份是礼部官员给排在最下面的卷纸。
东庆帝也看排在最上面的,不意思的,那些都是各大臣的家族子弟或者心腹门客。
而这些,里面有他真正想看的,也有家族不显的,还有寒门学子,更有农门子弟。
这些人的学才可能一般,但此时却是他这个皇帝最需要的人才!
因为他们的身后没有比较明显的门第。
眼下的东庆国已经安稳,他也需要安稳。
各府家族子弟以及门客之类的人,只需要找个别的进朝廷让那些人不拿这事儿来说道就行。
这些人才是他最能用得上,也不会给他捣乱的。
只不过这个小世子……沈泽宇让他有些拿不定主意该定在第几。
要说文章最得心思的,还是宇哥儿这个,定个状元也不为过,可这小子……
要说长的最好的,他也看了,小世子也是占着的,定个探花也不错。
可东庆帝看了看御书案前的几份卷题,才发现貌似其他人不管他要安哪个为状元,说服力都不太足。
那个农门学子就不错。
家里有媳有子女,上了年纪,不敢对朝廷的事儿指手画脚也没去当别人家的门客。
唯独就是这手文章写的过于尖锐了些,还有些稚嫩。
榜眼还凑合,要是点这人当状元,那些老臣怕是要以此为上奏折了。
大太监在门口处低垂着头,脸上带着练出来的笑,心里其实早就郁闷的不行。
他收了不少人的银子,谢丞相更是差人给送来了大份的礼。
可他给的消息都不准!
因为刚刚收取卷纸的时候,他可是最了解陛下的习惯。
为了能让陛下翻阅卷纸时看到他们想让看的,他可是特意掐着点儿过去为陛下添茶的。
还特意冒着被罚的危险多看了几眼,他明明把收了银子的人的卷纸放在最上面的,可此时已经被压在最下面了。
这真不赖他!
那些人写的不是陛下要看的,他也管不着不是?
总不能跑过去重新抽出来吧?
他要真敢那么干,挨抽的就得是他。
不对,不止挨抽,还得挨板子。
命都有可能丢在这里。
“来人,请谢相以及六部尚书!”
“是,陛下。”
东庆帝一句话,谢丞相以及六部尚书大晚上的从各自的府里赶奔御书房。
礼毕。
“各位爱卿,来看看今年的科举之才!”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同喜同喜。”
等看完一甲内的人员卷纸,谢相等人一点也没觉得喜。
陛下这是故意挑出来点他们的吧?
这些人里于他们有关的正好七人,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一家一个。
还都放在最下面,一看就是没有太入得了他们这位陛下的眼,但之所以还能在这里面,那看谁的面子就不用明说了吧?
他们要是懂事儿,那这些人兴许还能榜上有名,若是不懂,那么被他们这位陛下给薅掉的可能更大。
至于其他的挑出来人都是与朝廷没有任何关系的。
哦,也不能这么说,那个安定侯府的小世子改名叫沈书凡的,应该也算是有关系的。
大将军府的外孙,安定侯府被除族的世子爷,又被安定侯府的老家给收养。
这样的人要是进了朝廷,不说别的,安定侯府的热闹肯定有的看。
各府谁不知道安定侯亲自去找那位世子爷好几次。
除了两次进去还闹的不愉快被赶出来,其他的时候连那位小世子的面儿可都没见过啊!
而陛下对大将军府的态度也不难猜。
可还是把这位小世子给抽出来,别说就是因为这份卷纸的解题思路是因为拍了陛下的马屁?
这么浅显的马屁,他们的这位陛下才不信!
来都来了,总得干点什么。
否则他们这些大臣岂不是很无用?
一翻脸红脖子粗的争辩之后,终于把共同行礼:“陛下圣明。”
“陛下明鉴。”
反正他们的人没有多少在里面的,点哪个排第几个都没多大的区别。
东庆帝很满意:“既然众爱卿也是此意,那就这样定了!”
东庆帝大手一挥,在圣旨上盖上了玉玺,并把圣旨放到了一旁。
谢丞相等人:……
他们虽然什么意思也没有,但也算来帮忙了。
怎么就不能给他们看看那圣旨上的名次?
虽但,还是想看看一甲三名到底是谁啊?
东庆帝压根就没有个想法,把其他的活就丢了过去:“后面的你们看着排一下吧。”
“是!”
当看到后面的人名里也没有他们的人,谢丞相等人就顺着陛下给他们的顺序拟了一遍名字,就算交差了……
东庆帝看了看,不在意的放在旁边。
等谢相等人离开,东庆帝嘴角露出了冷笑。
把他儿子一个两个的都赶出京城了,还想要提携你们自己的人,做梦!
他是皇帝,他的儿子是皇子。
这些老家伙竟然把他的儿子们逼到那个份上。
那他挑一些自己用的趁手的中榜人才谁敢说甚?
如其他考生所想的,沈书凡扬扬洒洒的写的的确是与东庆帝有关的。
但有一条,那就是这次,他费尽心思的把东庆帝祁庆使劲往好人堆里写!
出了问题当然是朝臣来背!
他是皇帝嘛,谁敢跳出来说自己说的不对?!
沈书凡的解题思路大意为:
天灾,年年都有。
实属当地官员处理不及时所致,如若当地大小官员提前预料并做出积极处理,就不会有天灾一说,都怪官员无能,强烈建议换实干能为百姓为朝廷干实事的官员。
我朝陛下年年赈灾赈银的往下摊派,实乃明君!
罪己诏,有理,作为东庆国的父母官却令朝廷出现那么些难民,确实有罪,该写。
不但要写,最好还要贴到所辖州府。
以此来让百姓知道,他们的父母官老爷们努力了,认错了,以后会更好的履职。
国库空虚?
陛下仁慈啊!
将国库里的东西都派去赈济灾民,运往边境军将,百官首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并做为榜样,让兵强马壮的东庆国重入盛世!
最后是表忠心,微臣愿为陛下解忧,为东庆谋福祉。
若有机会,必将鞠躬尽碎,死而后已!
看吧!
哪个皇帝看到这样的考生卷纸不骄傲?
尤其安定侯府的小世子还是东庆帝从小看着长大的皮小子,他能写出来这样的话,东庆帝也是没有想到……
“时辰到,落笔!”
随着大太监的声音响起,太和殿里的考生们纷纷都放下笔。
行礼后,退出了太和殿。
接下来就是等了……
*
御书房。
东庆帝把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的卷题大体的看了一遍。
然后把其中的几份挑了出来,放在书案上,看着看着,随后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几份是礼部官员给排在最下面的卷纸。
东庆帝也看排在最上面的,不意思的,那些都是各大臣的家族子弟或者心腹门客。
而这些,里面有他真正想看的,也有家族不显的,还有寒门学子,更有农门子弟。
这些人的学才可能一般,但此时却是他这个皇帝最需要的人才!
因为他们的身后没有比较明显的门第。
眼下的东庆国已经安稳,他也需要安稳。
各府家族子弟以及门客之类的人,只需要找个别的进朝廷让那些人不拿这事儿来说道就行。
这些人才是他最能用得上,也不会给他捣乱的。
只不过这个小世子……沈泽宇让他有些拿不定主意该定在第几。
要说文章最得心思的,还是宇哥儿这个,定个状元也不为过,可这小子……
要说长的最好的,他也看了,小世子也是占着的,定个探花也不错。
可东庆帝看了看御书案前的几份卷题,才发现貌似其他人不管他要安哪个为状元,说服力都不太足。
那个农门学子就不错。
家里有媳有子女,上了年纪,不敢对朝廷的事儿指手画脚也没去当别人家的门客。
唯独就是这手文章写的过于尖锐了些,还有些稚嫩。
榜眼还凑合,要是点这人当状元,那些老臣怕是要以此为上奏折了。
大太监在门口处低垂着头,脸上带着练出来的笑,心里其实早就郁闷的不行。
他收了不少人的银子,谢丞相更是差人给送来了大份的礼。
可他给的消息都不准!
因为刚刚收取卷纸的时候,他可是最了解陛下的习惯。
为了能让陛下翻阅卷纸时看到他们想让看的,他可是特意掐着点儿过去为陛下添茶的。
还特意冒着被罚的危险多看了几眼,他明明把收了银子的人的卷纸放在最上面的,可此时已经被压在最下面了。
这真不赖他!
那些人写的不是陛下要看的,他也管不着不是?
总不能跑过去重新抽出来吧?
他要真敢那么干,挨抽的就得是他。
不对,不止挨抽,还得挨板子。
命都有可能丢在这里。
“来人,请谢相以及六部尚书!”
“是,陛下。”
东庆帝一句话,谢丞相以及六部尚书大晚上的从各自的府里赶奔御书房。
礼毕。
“各位爱卿,来看看今年的科举之才!”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同喜同喜。”
等看完一甲内的人员卷纸,谢相等人一点也没觉得喜。
陛下这是故意挑出来点他们的吧?
这些人里于他们有关的正好七人,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一家一个。
还都放在最下面,一看就是没有太入得了他们这位陛下的眼,但之所以还能在这里面,那看谁的面子就不用明说了吧?
他们要是懂事儿,那这些人兴许还能榜上有名,若是不懂,那么被他们这位陛下给薅掉的可能更大。
至于其他的挑出来人都是与朝廷没有任何关系的。
哦,也不能这么说,那个安定侯府的小世子改名叫沈书凡的,应该也算是有关系的。
大将军府的外孙,安定侯府被除族的世子爷,又被安定侯府的老家给收养。
这样的人要是进了朝廷,不说别的,安定侯府的热闹肯定有的看。
各府谁不知道安定侯亲自去找那位世子爷好几次。
除了两次进去还闹的不愉快被赶出来,其他的时候连那位小世子的面儿可都没见过啊!
而陛下对大将军府的态度也不难猜。
可还是把这位小世子给抽出来,别说就是因为这份卷纸的解题思路是因为拍了陛下的马屁?
这么浅显的马屁,他们的这位陛下才不信!
来都来了,总得干点什么。
否则他们这些大臣岂不是很无用?
一翻脸红脖子粗的争辩之后,终于把共同行礼:“陛下圣明。”
“陛下明鉴。”
反正他们的人没有多少在里面的,点哪个排第几个都没多大的区别。
东庆帝很满意:“既然众爱卿也是此意,那就这样定了!”
东庆帝大手一挥,在圣旨上盖上了玉玺,并把圣旨放到了一旁。
谢丞相等人:……
他们虽然什么意思也没有,但也算来帮忙了。
怎么就不能给他们看看那圣旨上的名次?
虽但,还是想看看一甲三名到底是谁啊?
东庆帝压根就没有个想法,把其他的活就丢了过去:“后面的你们看着排一下吧。”
“是!”
当看到后面的人名里也没有他们的人,谢丞相等人就顺着陛下给他们的顺序拟了一遍名字,就算交差了……
东庆帝看了看,不在意的放在旁边。
等谢相等人离开,东庆帝嘴角露出了冷笑。
把他儿子一个两个的都赶出京城了,还想要提携你们自己的人,做梦!
他是皇帝,他的儿子是皇子。
这些老家伙竟然把他的儿子们逼到那个份上。
那他挑一些自己用的趁手的中榜人才谁敢说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最新章节,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最新章节,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