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站出来道:“陛下,按照往常,春闱还有差不多半个月开始。”

  此时的科举考试,还是由吏部的考功司负责。

  后期,改为礼部侍郎主持。

  所以,魏征这个吏部尚书出来说话,是没有问题的。

  “春闱之后,增加一场制举,让朕见一见这一届的年轻才子!”

  所谓制举,也就是殿试的前身。

  不过在大唐时期,一般只有独立的选拔人才,才会用制举。

  比方说,由于某种原因,朝廷急需要补充某些官员,就会采取这种方式。

  平时的话,是没有这一道程序的。

  平时一般就是考试结束之后,吏部主持铨选。

  意思是通过身(体貌)、言(言辞)、书(书法)、判(公文写作)四项筛选合格后方可授官 。

  但在实际应用之中,懂的都懂,不过是家族之间的妥协和利益交换罢了。

  不能说这些上位的人都是酒囊饭袋,但肯定不是最优秀的。

  “这……”

  魏征后背再次冒出了冷汗,就算这一届不是他操办的,他心中也清楚其中的猫腻。

  这要是弄到李承乾面前来,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他这个背锅侠只怕轻则降职,重则被剥夺点什么。

  至于背后的某些人,只怕小命要不保。

  “怎么,魏爱卿,有问题?”李承乾反问。

  没等魏征回答,李承乾又说:“说起科举考试,乃是为了我大唐选拔各方面的人才。

  虽然之前已经商量过,改元之后这一届的细节。

  但,朕在这里要加上一点!

  往后每一届科举,最终都要经过制举,朕称之为殿试。

  也就是把铨选的环节,放到殿试中来,由皇帝来亲自筛选!

  若是所谓的人才,却极端不合格,那可就怪不得朕了!”

  李承乾把这事放在这里说,是故意的。

  乡试已经开始了,就算朝堂上这些人,想要把消息传递下去,乡试也已经结束了。

  李承乾倒是要看看,有多少人非要找死。

  顺带也看看各州各府,暗地里究竟是哪家在操控。

  世家大族的阴影,暂时还挥之不去。

  李承乾只能通过各种办法,降低他们的影响,剪掉他们的爪牙,还要让他们无话可说。

  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稳定。

  世家大族最让李承乾忌惮的,是那些占据各支军队中高层的军官。

  一大群军官,或多或少都和各个世家有关系。

  一旦所有世家达成同盟,振臂一呼的话,整个大唐都会天翻地覆。

  百姓愚昧,士卒也愚昧,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造的。

  就算李承乾有二十万不死军队,也会导致到处救火都来不及,大唐可就彻底完了。

  就算最后平叛成功,也不知道要十年还是二十年,才能重新恢复元气,那可不是李承乾想要的。

  要想把军队改造,首先官道的通畅,最好能把军用的火药弄出来。

  大唐有火药,但却还极为原始,甚至还没有应用到烟花爆竹上。

  这样的原始火药,是不可能拿来军用的。

  一旦能够把火药运用到军事上,到时候一网打尽也未尝不可。

  最重要的前置条件,就是他这个皇帝,要真正的获得大多数民心,真正坐稳这个位置。

  到那个时候,他要进行军队改制,世家大族的人还想起兵造反,被反绑都有可能。

  “魏爱卿,朕知道,你是才接吏部尚书,这一届跟你没关系。

  殿试,就定在一个月后吧!

  到时候,在太极殿进行!”李承乾加了一句。

  “是!”

  魏征这才答应一声,退了回去。

  李承乾微微摇头,对魏征有些失望。

  他是看出来了,魏征整体来说,心是向着大唐的。

  只不过受限于见识,有时候他的意见也不是那么靠谱。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的屁股也是歪的。

  他的私心很重,并非是贪财什么的,而是想要以谏臣的方式,名留青史。

  基于这个想法,他不想自己身上沾染到任何污点。

  一旦跟这方面挂钩,他就会表现得极其自私又强势。

  “好了,诸位爱卿,一不小心扯远了。

  关于内外的五年计划,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朕希望下朝之后,诸位爱卿最好写个计划书,把事关自己的一方面,详细的规划出来。

  比方说,多少时间做到哪一步!

  如此,也避免了手忙脚乱。

  接下来,是关于练兵之事。

  暂且,其他各边境,还算比较安定。

  但是,吐蕃绝对算是心头之患。

  松赞干布那人野心勃勃,头几年屡次挑衅我大唐。

  令,卫国公为吐蕃行军总管,下辖鄂国公、定国公、翼国公、各自率领五万大军,合计二十万大军,陈兵吐蕃边境,互成犄角之势,守望相助,缓缓朝吐蕃境内推进,以适应高原气候为主,为未来进攻吐蕃练兵!

  至于兵力,从各地折冲府,选择精壮集齐。”

  “不可,陛下不可!”

  房玄龄急吼吼的大喊,打断了四人站出来接令。

  “房相,有何不可!”李承乾冷声道。

  “陛下,吐蕃虽是心头之患,但却也算泱泱大国,又有地利的优势!

  如此做法,必将让松赞干布感受到挑衅。

  松赞干布此人年轻气盛,并非是隐忍之辈。

  到时候,一不小心就会从练兵变成攻伐之战。

  而吐蕃又是大国,无论是地理条件还是纵深,都注定不是短时间可以消灭。

  一旦大唐陷入拉锯战,各方面将急剧消耗,得不偿失啊!”

  房玄龄的这番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但李承乾的目的,可不只是单纯的练兵,而是要玩釜底抽薪。

  等在吐蕃练兵三两年,那就是大唐的兵,再也不可能是世家的兵了。

  只要多来几次,留给世家的就是一堆老弱病残,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一旦练到高原都能作战的程度,再回来作战,整体肯定会上一个档次,到时候就是精兵强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