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

  百姓之利,在于家庭安康,活得舒服点。

  百官之利,在于高官厚禄,死后之名。

  尤其是当代,由于百官或出自世家大族,或与世家大族有关,阿堵之物他们不一定稀罕,更在意的是身后之名。

  就拿魏征来举例,他会变成现在这样,就在于他已经投奔好几个主子了。

  若是大伯能上位,他肯定不会像对父皇一样对大伯。

  毕竟皇爷爷的丞相,跟他夫人是同个家族。

  可大伯被父皇干掉后,他如果还想求身后名,他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要么让大唐更好,要么就死在你的刀下。

  可你当初不杀他,他要自刎的话也没有意义,那他就只能让大唐更好。

  你极其顾忌名声,于是他就投其所好,屡屡指出你的不是,利用你来成全他的身后名。

  也因为我是顺位继承人,就算百官都看出来,你已经开始厌弃我了,开始给我扶持对手了,他依然坚定的为我说话。

  并非是他被我收服了,也并不是他就那么看得上我。

  只不过是因为,我是大唐顺位继承人,就这么简单。”

  李世民捏着自己的胡子,脸上的神色千变万化。

  被李承乾这么一说,他才终于通透了起来,原来魏征是这么想的。

  某种意义上,他跟魏征是一样的,都是在求身后名。

  为了求身后名,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李承乾转过身来,面对着李世民说:“刘邦手下有一个叫纪信的人,我不知道父皇读到过没有。

  读没读到无关紧要,你只要知道,他当初在刘邦被围的时候,假扮刘邦让刘邦逃脱,被项羽抓住之后虐杀。

  完了之后,刘邦不管是在得到天下前,还是得到天下之后,每逢宴席,必然会时不时的提到他。

  当年的纪信官职不大,最多算是个中下层,要不也不会由他去假扮。

  可刘邦每每宴会都会怀念他,你说别的那些官听了之后,是什么感受?

  你别管刘邦是虚情还是假意,总有些人会感同身受吧?

  据说,他给纪信封了城隍,让他永享香火。

  他封没封我是不知道,这一段的记载很模糊,但民间确实是这样做的。

  到了文景二帝的时候,就彻底给他正名了,官方给他册封了城隍。”

  “纪城隍啊……你要这么说来,朕还真就稍微有点印象了,然后呢?”李世民点头。

  “然后,你再对比秦朝看看。

  知名的白起,因为政治需求被杀了。

  知名的商鞅,因为政治需求被杀了。

  如果只是被杀,其实也不打紧。

  商鞅、白起等、他们名声很大。

  名声大到什么程度呢?

  大到如同就是靠着他们,秦国才发达的。

  诸如王翦蒙恬那些老将,在名声方面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

  他们是因为政治需求被杀,当秦皇天下一统之后,按理来说该平反了,可他没有。

  秦皇用着商鞅的变法,嘴里说着商鞅,大家会记起商鞅的功绩,还是商鞅被五马分尸?

  他只是觉得商鞅好用,这个死人好用,需要的时候就提一下。

  可在别人的眼里,包括在朝堂那些大臣的眼里,那是个什么滋味?

  提起一次,人家想起的是五马分尸。

  秦皇觉得提起商鞅,是让大臣们跟他学,如此就能流芳百世了,毕竟在他的眼里,大秦肯定万年。

  可人家想到的,每次都必然是五马分尸,而不会是流芳百世。

  这不就提起一次,让人寒心一次吗?”

  李世民嘴巴微微张开,有种目瞪口呆的感觉。

  要是换到这个角度去看,的确是这样子。

  刘邦提纪信,会让人誓死效忠。

  而秦皇提商鞅,只会让人想到五马分尸。

  这两个待遇,简直是截然相反,如何能让人忠心耿耿?

  李承乾扫视着李世民脸上的神色,满脸讥笑道:“再说天下百姓!

  秦皇的时代,没统一之前,军功制没有半点毛病。

  秦皇能够在攻灭第一个国家之后,短短几年就一统中原,军功制是大功。

  但是不要忘了,最根本的还是民心思定,已经打了几百年了呀,谁想再打下去?

  所以,尽管有所谓的六国余孽一直想要复国,但更多清醒的六国人才,看到了,秦国在军功制度下的强大,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身后之名,都纷纷投向秦国。

  于是,秦国一统天下了。

  可统一天下之后呢?

  本来民心思定,以为天下一统了,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结果,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

  老秦人没得到什么利益,留下的是一个个缺胳膊少腿,已经彻底寒心的老秦人。

  原六国的一些才能之士,站在了最顶端。

  你说说,他秦国的基本盘是不是崩了?

  这就是为什么,全国要灭亡的时候,连老秦人都只是眼睁睁的看着。

  你细数秦皇朝堂上那些能人,哪一个原本的背景不是其他六国的?

  你不管他们当时忠心于谁,也别管他们有什么大功,在老秦人的眼里看来是什么样的?

  父皇,换了你是老秦人,你寒心不寒心?”

  李世民嘴唇哆嗦,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只是站在老秦人的角度去看,的确是太寒心了。

  甚至宁愿没有一统天下,起码那时候还需要老秦人,在军功之下还能过得好一些。

  “父皇,按理来说,刘邦他屠过城,要比凶残的话,他比项羽差不到哪里去。

  但为什么对比项羽,他的名声却是仁义呢?

  这就在于他立国之后,与民生息,彻底让乱世平息了。

  至少在大的方针上是这样!

  紧跟着,又去掉了秦法上诸多连坐和肉刑,让天下百姓的心放下来了。

  所以,百姓们看到的是连坐和肉刑没了,中高层看到的是天下安定了,终于可以分配利益了。

  而刘邦也确实,封王也好,赏赐各种东西也好,可以说是满足了天下大多数阶层的利益。

  这种情况下,刘邦不坐稳天下,谁坐稳天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