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朕总结一下!

  轩辕皇帝为人文初祖,可为人皇。

  帝辛打破神权,任用底层百姓,可为人皇。

  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种下大一统思想,可为人皇!

  后世之君要为人皇,除非再开一道,否则不配与这三位并列!”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三代人皇,就这样定了下来。

  而秦皇的称号,也将从这一开始,变更为始皇帝。

  从此千秋万代,除非还有人说出比李承乾更充足的理由,否则一般是不会再变更了。

  “单独建人皇庙,专门供奉着三位!

  随奉各大先贤!

  包括但不限于,神农,有巢,燧人。

  不过他们是属于氏族,并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人,并且已经不可考察。

  因此,就以碑供奉!

  还有,仓颉造字,大禹治水,这一类的先贤也供奉进去。

  至于五帝,还有百家先贤,在朕看来,他们都不配跟这些并列。

  人皇庙,供奉的是人族先贤,而不因为他们是否为帝。

  天下各州县,认同者自建,不认同者不强求。

  如何?”

  信仰这种东西,是强求不来的。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

  话都说到这里了,百官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反对了。

  真要算起来,诸子百家那些,的确不足以和这样的先贤匹配。

  因为这些先贤,全都是属于在整个文明初期作出的贡献,相当于订立人伦的开始。

  后世的诸子百家,不过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推出自己的侧重思想而已。

  虽然也是在文明方面做出的贡献,但却不属于初期了。

  “好,来说第二件事!

  明年,朕登基以来第二届科举,就要开始了。

  这一次,朕希望有真正的女子科考。

  每个州,按照原本的定量,录取男女各一名,或者各两到三名,一同参加殿试。

  男女之间,不互相做比较。

  就当前而言,若是比学识的话,除非是奇女子,否则的确不堪和男子相比。

  并非是她们本身不行,而是因为目前来说,女子在学识方面的确是被压制的。”

  房玄龄站出来道:“陛下,男女科举是否分开进行?”

  “不需要分开,如果这方面要顾虑,那就不要去科举!

  各自录取,是因为朕考虑到实际情况,往后可能会更改。

  若是天下的读书人,特别是那些腐儒要指指点点,就让他们不要科举!

  他们既然不想和女子同考场,那自己不去就行。

  区区一些学经史子集,尤其是学儒家学傻了的腐儒,朕不稀罕!

  若是自命大才,自以为清高,认为朕不用他们是朕的损失,那也任由他们!”

  孔玉忠懵逼,孔玉忠无奈,孔玉忠无语,感觉自己被骂惨了。

  可他现在更想知道的是,他们家的典籍究竟被扭曲了多少。

  这要不改过来,按照李承乾的脾气,以后只怕要完蛋。

  “臣,遵旨……”

  任何思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唐朝的风气开放只是相对而言。

  从周朝就开始压制女子,到了现在,腐儒思想其实已经开始盛行。

  要不然的话,后边那个武则天,为何会被骂得那么惨?

  为何会在她不行之后,所有人立即反水。

  甚至被后世的那些腐儒,批评为牝鸡司晨。

  任何人开历史之先河,本身就不能要求太高。

  但对那位的评价,真可谓狗血至极。

  公正的想想,一个女子在群狼环视之中,不任用酷吏,她能做得了什么?

  一个女子在这种环境之下,要想把自己的政令传遍天下还完美执行,难度至少是男子皇帝的百倍。

  多的是阳奉阴违,甚至拖后腿的存在。

  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保住大唐的基本盘,并且镇压天下,甚至扭转一些人的认知,已经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功绩完全值得肯定。

  若不是她那一波冲击,只怕都不需要等到宋朝,就在唐朝中后期,就要演变成封建巅峰了。

  仔细想想就明白,封建巅峰是怎么演化的。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物质的丰富,导致读书人大大增加。

  同时也因为和平太久,血性自然就慢慢消散了,腐儒开始大行其道。

  宋朝,就有这方面很典型的特征。

  物质很丰富,但是血性越来越少,各种吟诗作对的文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看重实用,重重压力都给到女子身上。

  考功名的男人要女子供养,甚至还觉得理所当然。

  李承乾可不希望,在他的统治下变成这种模样。

  所以只是在初期,就开始从各方面改造大唐。

  绝不允许某些有腐儒思想的读书人,开始大行其道。

  儒家对大统一功不可没,可对思想的禁锢也是功不可没。

  “那就来说第三件事,吐蕃的事情!

  高句丽的灭亡,松赞干布一定想不到。

  既然已经灭了,他就肯定会想到,朕陈兵在边境是为了做什么。

  此时,松赞干布一定会对大唐极端警惕,甚至明年会主动试探。

  与其让他主动试探,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就像打高句丽一样,打他个措手不及。

  但是要攻打吐蕃,吐谷浑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命李靖,李秀宁等人,明年开春,即刻攻打吐谷浑,趁着吐蕃没有反应过来,把吐谷浑灭了。

  至于怎么打,朕就不瞎指挥了!

  一应供应,还有调度。

  唐俭,程咬金,你们两个可不要掉链子,兵部这边也要配合!”

  “臣遵旨!”

  “臣遵旨!”

  唐俭和程咬金,马上领命。

  这两年虽然灭了高昌,也同样灭了高句丽。

  但因为都是李承乾的不死军参与,所以唐朝的损失,基本上就是一点粮草问题,堪称毫无损失。

  现在打吐蕃,完全没有问题。

  最重要的是,现在看起来,李承乾没有参与的意思,而是真正用大唐的军队去打,那可就更好了。

  要不然,真是一点功劳都捞不到,提都不好意思提,就当是去旅游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